毛主席让出自己的小红马,为战士们做了哪几件事情?

在革命时期,毛主席的身边有过两位陪他出征、叱咤风云的亲密战友,他们都为革命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多次帮助我军部队躲过敌军围剿。

这两位作为主席的特殊战友,其中一位死后,毛主席还为其作出了三不准的指示,感动众人。那么,这两位特殊的战友究竟是谁?三不准的指示又是什么?进入主题之前,希望您可以长按点赞2秒并关注一下,给我一个支持。


唐三藏西天取经的十万八千里路,途中有白龙马载乘。而毛主席在革命时期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延安转战陕北行军的一千多公里,也有“白龙马”陪伴。

俗话说好马配英雄,在毛主席的一生中,共出现过两匹陪他共患难的好马,同样也是他最忠实、最亲密的伙伴,它们就像是楚霸王项羽的坐骑乌骓,吕布的坐骑赤兔马,曹操的爱驹爪黄飞电,和毛主席一起纵横南北,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它们就是小黄马和小青马。

毛主席本身是喜欢马的,但因家乡很少有马,自小也不曾骑过马,所以等到后来开始行军打仗时,主席才开始接触学习骑术。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主席虽然头脑敏捷,但骑马时完全不是风风火火的性格,非常地沉稳,故而他也比较喜欢温和的马。

1929年9月,红军攻占福建上杭,我军从敌军手中缴获了一批马匹,此时的主席还未有自己的专属坐骑,于是战士们便专门让主席亲自从中挑选一匹。

主席在马群中左看右瞅,挑出了一匹小黄马。这小黄马在众多马匹中,体型不是最壮硕的,甚至还有些矮小,整体算不上上乘。但主席并不在意这些,选马也要讲究眼缘,他就觉得这匹马脾性温顺,很对自己的胃口。


至此之后,小黄马便成为了主席的坐骑,不仅为主席提供出行方便,还多次保护主席的安危。有一次,毛主席骑着小黄马到马列主义学院作报告,在路上正巧与骑着蒙古大马的邵庆元相遇。

原本两方安然无恙,相互打招呼问好,但邵庆元的蒙古大马突然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竟然猛地一个快跑,从主席的身边呼啸而过。

如果只是这样路过还好,主席的小黄马被蒙古大马这一下给惊到了,原本温顺的脾气瞬间变得暴躁起来,载着主席拔腿就是一阵乱跑。

跑着跑着,主席被小黄马带到了排球场上的排球网前方,如果小黄马再不减速,那么坐在马背上的主席就有受伤的危险,此时的邵庆元非常地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下一秒,令他目瞪口呆的转机出现了,就在小黄马即将冲撞上排球网时,它突然放慢了奔跑速度,然后一个伏身从网下穿过,全程都未显露惊慌神情的主席也同时伏身贴着马背。

最后安然无恙地和小黄马一同穿过排球网,一人一马的风采映入在场的每个人眼中,宛如一道训马场上的风景线。事后,主席非但没有责怪邵庆元,反而还反过来安抚他,笑称自己和小黄马配合得好。

小黄马的机敏程度可以说是随了主人,而它在革命途中的英勇表现更是不禁让战士们拍手称赞。


红军队伍在撤离出井冈山时,时常要在泥泞的山区里穿行。这里基本上没有路,全都靠战士们一步步走出来。在湍急的水流之上,也并没有什么坚固的桥梁,只有用树干架起来的简易木桥,桥面十分地狭窄,走起来要非常小心。

许多随行的战马在途径独木桥时,不管战士们如何拉缰绳,它们都不敢再往前走一步,因桥下湍急的水流心生胆怯。

但毛主席的小黄马就不是这般,在别的战马需要用黑布蒙上眼睛,才敢缓缓走过独木桥的时候,小黄马已经不需要战士牵引,便主动渡过了河,可谓是战马群中的一枝独秀。红军战士们在目睹这一幕时,无不惊呼毛主席慧眼识珠,挑了一匹好马。

等到了长征之路开启,小黄马不论是越大山,跨大河,还是走草地,翻雪山,都陪伴在主席和战士们的身边,用自己的身躯扛起使命。

长征路无疑是艰苦的,红军除了要克服各种自然环境带来的磨难外,还要忍受身体的负荷运行,有不少战士因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生存环境永远倒在了长征路上,也有一些战士强忍伤痛,跟随大部队继续前进。

在遇到终年积雪的雪山时,毛主席为确保受伤的战士能顺利翻越雪山,便将自己的小黄马让给战士们骑,他则持着木棍步行。

小黄马对于主席的这一安排,也并未表达出反对的情绪,一路上非常听话,载着一个又一个伤员翻过雪山,穿过草地。并且,小黄马可能也知道粮食紧缺,所以一路上吃得少,不过该出的力一点都没减。


小黄马不愧是毛主席选中的坐骑,与主席一样心系大局,都在为红军默默付出。而他们双方也逐渐心生默契,小黄马一旦有什么奇怪举动,毛主席一下子就能领悟。有一次,红军刚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驻扎在一户群众家中。

深夜,战士们都纷纷进入梦乡,突然,被安置在马棚中的小黄马开始不断嘶鸣,就算是主席闻讯赶到进行安抚,也无济于事。主席见小黄马嘶吼地越来越卖力,像是在警示些什么,思虑片刻后,主席立即命令部队撤离。

果不其然,红军部队刚撤离没多久,敌军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后方。如果不是我方撤离得早,说不准又要经历一场恶战。

而这功劳,就要归于小黄马的身上。都说万物有灵,小黄马实属是通人性,还有难得的使命感。然而,小黄马的寿命并不长,它一路走来非常地吃苦耐劳,但长此以往身体总归是受不了的。

等到小黄马随着主席到达延安后,可能是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它彻底病倒,最终身亡。

主席在得知小黄马的死讯后潸然泪下,他们之间已经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小黄马不仅仅是他的坐骑,更是他最亲密的战友,默契的伙伴。

小黄马的离世让主席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情绪萎靡不振,很少露出笑容。为了好好安葬自己的伙伴,主席特别给出了三条指示“一不准剥皮,二不准吃肉,三不准拔毛尾,要完整地将小黄马埋掉”。

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战死或者病死的战马常会成为战士们的粮食,而主席的这一指示,可见主席对其感情有多深厚。


最后,小黄马被红军战士们安葬在了凤凰山下,守望着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小黄马没了,长征之路结束了,但革命仍在继续。那时候延安的党组织还没有安排上汽车,所以主席外出仍需要一匹马。为了给主席物色到一匹好马,党组织派人到定边、靖边、安边即三边一带选购。

最后,毛主席的警卫员验收了两匹马,一匹是小青马,一匹是小红马,这两匹马的个头虽然都不大,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力气大,速度快,并且奔跑起来相比其他马匹要更平稳,性格也更温和。

主席在见到这两匹马后,选择了小青马,小红马则留给了周总理。而这匹小青马和小黄马一样,对主席特别地温驯,跟着主席到处革命。

不过在一开始,小青马差点被替换掉。当时,贺元帅见到主席骑着身形矮小小青马,觉得其与主席的身份不相称,于是,他就想着将自己的铁青乌龙驹送给主席。但主席在看到乌龙驹后,只是赞叹一声,并未想让乌龙驹代替小青马的位置,他的心中还是舍不得小青马的。

但是贺元帅的好意,主席又不好直接拒绝,这时他瞧见在一旁喂养小青马的饲养员侯登科,遂对贺元帅说道:“要是收了你的马,只要有人骂你,也要骂我呢!”贺元帅听后顿时明白了主席的意思,爽朗一笑便不再提这茬了。

后来,因为马来西亚的华侨送给了毛主席一辆救护车,所以小青马在一段时间内闲了下来,很少再载着主席出行。直到1947年3月18日晚,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将炮火砸向了延安,主席在听到清晰可闻的枪炮声后,表示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遂主动放弃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


不久后,主席乘车到达绥德县田庄。当时其他领导为了主席的安全,都力劝他离开陕北,东渡黄河。但主席却坚决留在陕北,他让吉普车开往河东,自己则下车留在河西,开始转战陕北。主席表示:延安是我们的,不打垮胡宗南绝不离开陕北。

从撤出延安起,我军与敌方周旋的环境就极其险恶,物资供给等各方面条件极其艰苦。除了步行之外,小青马就成了毛主席唯一的交通工具。一路上,毛主席对小青马十分爱惜,并不完全将其当成坐骑,而是当成伙伴对待。

每当遇到难走的路,主席就会下马步行,减轻地面对小青马马蹄的磨损程度。在一次行军途中,小青马的马掌掉了,主席就全程徒步行军,生怕小青马的马蹄被磨坏。而小青马也似乎知道主人对他的重视与疼爱,对待主席也非常体贴,在行军时处处保护主席。

别人在靠近小青马时,它就是一匹普普通通的马,看不出来什么区别。但等到主席一靠近小青马,它就会欢快地嘶鸣起来。并且,只要主席骑在它的背上,它在前行时就会更加地小心翼翼。在对待主席和其他人的这件事,小青马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

不过,在保护部队安全这件事上,小青马一视同仁。原本一开始,战士们只觉得小青马通人性,却不知它还有预知危险的能力。

有一次,小青马跟随部队走到一处山崖旁,突然就停下了脚步不再前行。警卫员不明所以,便拍了一下马屁股,示意它继续往前,但小青马仍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就在双方僵持之际,天空中突然传出一阵轰隆声,随之敌方的一架“黑寡妇”轰炸机渐渐靠近。

幸好部队行踪被山崖遮挡住,敌机并未发现,在掠过我方头顶后径直向北飞去。在度过这场突发危机后,随行的警卫人员不免感叹道,这是青马救主啊。


后来,部队行军至佳芦河,可还不等战士们渡河,天气突变,电闪雷鸣,河流速度变得极不稳定。

但是为了摆脱后方穷追不舍的敌军,主席带领着警卫人员开始渡河,没有做丝毫的停留。然而,恶劣的天气环境还是导致洪水爆发,等到主席和警卫员们行至河中心时,河流上游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

如此危急时刻,驮着主席的小青马猛地长嘶一声,使尽全部力气如飞腾一般跳到了对岸,主席安然无恙。他们一行人刚一上岸,两米多高的洪峰就呼啸而过,要是再晚一步,也许他们就要和这些洪水一起顺势而下了,小青马又立下一功。

在我军撤出延安后,彭老总指挥西北野战军与敌军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较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948年4月22日,胜利的红旗重新插上了延安城头。在此期间,小青马陪伴着主席走过了12个县、32个村镇,行程1000多公里,功不可没。可以说,转战陕北是主席和红军继两万五千里长征后进行的又一次长征。

为了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于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在渡河时,主席一行人乘坐一条船,小青马和其他骡马乘另一条船。当船行驶到河中心时,风突然变大了,浪头随即变得异常汹涌,小青马搭载的船只剧烈颠簸,骡马们发生碰撞,小青马不慎掉入河中。


主席当时在另一条船上,望着水中挣扎的小青马十分着急。就在这时,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了,小青马竟然随着水浪的起伏,挥动着四蹄,往回游到了岸边。而他在水中的风采,俨然像一条蛟龙,大家都惊叹地称:这不是一条白龙马吗?

等到主席一行人上岸后,小青马又从河岸那头乘坐着船,回到了主席身边。3月25日下午,毛主席换乘叶元帅送的缴获得来的美制吉普车,小青马则作为军功马,被送往北京动物园,由红军战士精心饲养。

后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小青马的毛色逐渐从青变白,成为了一匹小白马。根据动物园档案的记载,小青马在临终前,曾朝着毛主席居住的方向长嘶三声?遂倒地而亡,似乎是在向主人做最后的告别。后来,小青马被制成标本,以国家一级文物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对外展出。

毛主席最亲密战友,夜半嘶吼避敌围剿,死后毛主席立下“三不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伟大领袖毛主席戎马一生,拥有数不清的战友,周恩来、邓小平、十大元帅、十大大将……都是他的亲密战友,但毛主席一生中最亲密的“战友”,还是一个陪伴了他12年的“伙伴”。

这个“伙伴”一生忠于毛主席,陪伴主席12年,无怨无悔。战争年代,追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保卫毛主席安全,屡屡护驾救险,立下卓著功勋;建国之后,光荣退役,发挥余热,继续为革命做贡献;去世之后,献出遗体,被制成标本,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对外展览参观。

这个“伙伴”是毛主席最忠诚的战友,它就是

而在小青马之前,还有一匹小黄马,追随了毛主席8年,它和小青马一样,都是毛主席最忠诚、最亲密、最信任的“战友”,都是立下卓著功勋的“战士”。

小青马、小黄马原本普通,它们是如何成为毛主席战友,变身“革命功臣”的?又是如何追随毛主席,屡屡护驾救险,立下卓著功勋的?小青马死后为何被制成标本,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本篇文章带你一起回顾毛主席和小青马、小黄马的传奇故事,感受一代伟人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写作《论持久战》

忍辱负重,小黄马成“老红军”

毛泽东生长在湖南,湖南位于长江以南,境内多丘陵,当地既不产马,百姓也很少骑马,所以毛泽东青少年时几乎没骑过马,更不擅骑术。

不过,没骑过马,不妨碍毛泽东喜欢马。事实上,毛泽东很喜欢马。在他看来,马身姿矫健,坚韧挺拔,忍辱负重,纵横驰骋,拥有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战斗精神,很受毛泽东欣赏。

红军时期,毛泽东成为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因革命工作需要,毛泽东开始接触骑马。因为不善骑术,毛泽东不像其他将军一样喜欢烈马,他更喜欢脾气温和、行走稳健的马。

革命时代,交通方式落后,骑马是最高效快捷的一种。但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屡遭国民党重兵围剿,资源极度匮乏,马匹严重不足,就连骑马都是一种奢侈享受,只有骑兵部队拥有少数真正的战马,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也只能以普通的马匹作代步工具。

由于时间久远,毛泽东最早骑过的马到底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已经不可考证,但有一匹小黄马,从井冈山一直到延安,陪伴了毛泽东8年,成为他第一位忠诚的“亲密伙伴”。

1929年9月20日,红军为发展闽西根据地,攻克了福建上杭。这次战斗中,红军缴获了一些马匹,准备配发给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这些马匹中,毛泽东独具慧眼,选中了小黄马。

小黄马是一匹普通马种,个子矮小,长相也不好看,不符合良马的标准,但四肢矫健有力,身材很结实,性格温和,毛泽东很喜欢它,就把小黄马选作自己的坐骑。


毛泽东在井冈山上与朱德会师(油画)

井冈山区道路崎岖,狭窄陡峭,很多两三根树干架起来的木桥,桥下都是深涧,水流湍急,一些高大的战马到了这里,都吓得战战兢兢,四腿发抖,要有人牵着或用黑布蒙住眼睛才敢过桥,但小黄马却很勇敢,它不需要人牵,也不用蒙住眼睛,就能稳稳当当过桥。

从此之后,小黄马成了毛泽东的忠实伙伴,它脾气好,能吃苦,毛泽东走到哪里,小黄马就跟到哪里,后来红军进行长征,小黄马也始终追随毛泽东不离左右,立下了卓著功勋。

1935年6月17日早晨,毛泽东喝完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椒汤,手持木棍,率领部队向海拔4900多米的夹金山顶奋力攀登,拉开了红军过雪山的序幕。毛泽东把小黄马让给了一位伤病员,警卫员对他说,“主席,雪山太难走了,您的脚又有伤病,还是留着马吧!”

毛泽东坚决拒绝了,他说:“我的脚没么子事,同志们更需要马,多有一个同志爬过雪山,就为革命多保存了一份力量。”说完,毛泽东与战士们相互搀扶着,继续在茫茫雪山中前行。

长征途中,条件异常艰苦,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艰难徒步前行。每当看到有伤员时,毛泽东都会把自己的马让给伤员乘坐,自己和战士们一起徒步前进。整个长征途中,特别是翻雪山、过草地时,毛泽东实际上很少骑马,他的小黄马大多数时间都让给伤员了。

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当时的中央红军形成一个习惯,无论哪一级的干部,但凡遇见部队中有伤病员,都会自觉把马让出来给伤病员乘坐。正是这种作风,才让红军翻过雪山、穿过草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长征途中(剧照)

神马救主,长征路上立功勋

小黄马不光忍辱负重,驮着伤病员,他还上演了一出“神马救主”的故事。

1935年10月5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摆脱国民党军围追堵截过程中,途径单家集,当晚留宿在一户群众家中,小黄马被拴在院子角落的牲畜圈棚里。

第二天凌晨,小黄马好像受了惊吓一般,忽然刨动前蹄,嘶鸣不停。警卫员把情况报告给毛泽东,毛泽东立刻出来察看情况,他感觉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立即下令全军撤离。

就在毛泽东和红军队伍撤离不久,国民党军3个团便从西南方向15里外追击而来,还好红军及时撤离,敌军扑了个空,否则半夜没有防范,后果不堪设想。

小黄马立下一桩大功,毛泽东更加喜欢它。

两天后,红军在六盘山青石咀战斗中打败民党追兵,缴获了骑兵部队的许多战马,有人从中精心挑选了一匹高大健壮的枣红马,建议毛泽东换乘。毛泽东看了枣红马,心里很喜欢,但他舍不得忠诚的小黄马,加上红军骑兵部队更需要战马,便没有更换。

毛泽东曾经说过,自己的一些诗词是在


单家集毛泽东留宿农家的马厩(马雕像即为小黄马)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会昌》、《七律·长征》,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长征诗词,就是毛泽东在小黄马背上“哼成的”。

长征途中,环境极其恶劣,不少高头大马不是倒在雪山草地,就是跌下高山深谷,小黄马却耐住千辛万苦,稳稳当当地过了雪山草地,不知驮过多少伤病员,跋涉二万五千里,终于伴随毛泽东到达了陕北,成为见证了长征历史的“英雄马”。

到达陕北之后,小黄马出现过一次意外,它不小心走失了,毛泽东知道后很着急,派人到处去找,还好小黄马找到了,原来他“不甘寂寞”,跑到红一军团骑兵第二连一排一班,找自己的“伙伴”玩了,被战士们临时收留。毛泽东听了很高兴,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人去认领,信中说:

“我的坐骑不慎跑失,听说你们收容了,不知是不是我的,特派人前去相认。我这匹马是很有历史意义的。自从1929年攻打福建上杭缴获之后,随我一同参加南征北战,参加长征,为中国革命作出过贡献,我很爱惜它,……将来若是国际路线打通了,我还要把它送到共产国际展览,请转达我对收容马的单位和同志们深深的谢意!”


关于毛泽东小黄马立功的记载

“功臣”去世,毛泽东提出“三不准”

到了陕北之后,环境安定了,小黄马年纪也大了,不过还是一如既往地勇敢机灵。

有一次,毛泽东骑着小黄马去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抗大学员邵清华骑了一匹蒙古高头大马在学校外练骑马,两人恰好相遇。邵清华的蒙古马见了小黄马,好像要刻意炫耀一番,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突然猛地一个加速,嗖一声,从小黄马身边擦肩而过。

小黄马没防备,一下子被吓了一跳,受惊的他拔腿狂奔起来,毛泽东也控制不住。

小黄马一股脑地狂冲,冲进了抗大校园,眼看就要冲向排球场上的排球网。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就在小黄马接近排球网时,它突然放慢速度,一个屈身下伏,从网下穿了过去。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心有灵犀地伏下身子紧贴马背,人马合一,一起从网下穿了过去!

好险啊!这简直就是训马场上的花样表演!

这时,邵清华也跑了过来,被吓得魂不附体,不住地说:“毛主席,对不起,对不起……”

毛泽东镇定自若,还反过来安抚邵清华,幽默地说:“没关系的,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嘛!我和小黄马是老搭档了,还是我俩配合得好啊!”

尽管毛泽东和小黄马革命深情,但还是抵不过自然规律。长年南征北战,特别是长征经历严重透支了小黄马的健康,他积劳成疾,终于在1937年病死,结束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小黄马是“积食而死”,即消化不良,胃积食导致死亡。在生活艰苦的革命年代,只要不是死于疫病,这种畜肉是可以食用的。但是,毛泽东对小黄马感情很深,对小黄马的死伤心不已,特别指示说:“一不准剥皮,二不准吃肉,三不准拔马尾,要完整地埋掉。小黄马对革命有功啊!”

在毛泽东的亲自关心下,“革命功臣”小黄马被安葬在凤凰山麓、延河之畔,墓旁一块木板上写着:“对革命有功的小黄马之墓”。它安静地躺在墓穴里,仍然忠诚陪伴着自己的主人。


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与群众亲切交流

接替小黄,“小青马”成主席“新战友”

小黄马死后,毛泽东伤心了很长时间,他既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战友,也失去了自己的坐骑。

当时中央机关没有汽车,中央首长外出全靠骑马或步行,没有马,出行很不方便。于是中央机关便派人到“三边”一带向老乡选购了两匹新马,一匹是小青马,一匹是小红马。

送马的老乡介绍说这两匹马属川马品种,川马普遍个头不大,不适合做战马,但力气大,耐力好,头脑聪明,行动灵活,跑起来起伏小,又快又稳,性格又温顺老实,最适合乘坐。

毛泽东的警卫员贺清华骑上小青马和小红马,到操场上跑了几圈,果然又快又稳。

毛泽东不善骑马,他很少穿军装,穿着打扮随意惯了,骑着高头大马反而显得“不伦不类”,没有那种军人骑士特有的“威风”,所以他不喜欢坐高头大马,这种温顺平稳的小马更适合他,最后,毛泽东留下了小青马,把小红马给了周恩来。

抚摩着小青马的鬃毛,毛泽东又想起了小黄马,多好的马呀!

从此以后,小青马就成了毛泽东的“新战友”,开始了长达12年的搭档生涯。毛泽东走到哪里,小青马就跟到哪里,它跟着毛泽东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爬山还是下坡,总是特别稳当,特别听话。

有一次,贺龙觉得毛泽东的小青马太小了,跟“主席”的身份不相称,就亲自牵来自己的“乌龙驹”送给毛泽东,贺龙很珍爱这匹“乌龙驹”,除了毛泽东,他绝不舍得送给别人。

“乌龙驹”与小青马形成鲜明对比,它身高体壮,浑身乌青,闪闪发亮,一尘不染,两耳尖挺,形象彪悍,鬃毛直立,尾毛如同扫天帚,似乎随时准备奋蹄疾飞,端的是一匹刚烈战马!

“好马!”毛泽东由衷地赞叹道,他拍了拍“乌龙驹”的脖颈,“乌龙驹”一甩颈,发出低沉的嘶鸣。


贺龙叼着烟斗,笑了笑说:“没事,主席,它这是认生呢!叫人驯一驯就老实了。马这东西,就是有脾气,但越是烈性子,有了感情越肯出死力!”

毛泽东点点头:“你讲的我相信,我先谢谢你。”

“不过,贺老总”,毛泽东瞧了一眼自己的饲养员侯登科,笑着说:“我要收了你的马,只怕有人骂你,也要骂我呢!”

贺龙明白,这饲养员跟马养出了感情,肯定不舍得,哈哈一笑就算了。

其实,毛泽东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打心底里舍不得赶走小青马,又不好意思驳贺龙的面子,所以才用帮他喂马的侯登科当了挡箭牌。

后来,马来西亚华侨捐献给延安一批汽车,毛泽东出远门有时会乘坐汽车,小青马就闲了下来。有一天,毛泽东对侯登科说:“老侯,你喂马,帮了我大忙,这功劳要给你记上。现在我不骑马了,你愿意改行吗?

侯登科挠挠头说,“主席,我还愿意跟着您,给您当马夫。”

毛泽东说:“很多人都到前方当干部去了,你还愿意在这里喂马?”

侯登科笑着说:“主席,我愿意当一辈子马夫。我觉得这个工作很光荣,主席不骑马了,小青马还在,还可以帮通信员送电报、送信、送报纸。”

毛泽东笑了,他也不舍得小青马,这个主意正好解决了问题。

这样,侯登科还是留在了毛泽东身边一心喂马,他把小青马喂得膘肥体壮,帮着毛泽东的通信员送信、送电报、送报纸、送文件,毛泽东有时也把小青马借给其他有需要的同志骑。无论给谁服务,小青马都一如既往,任劳任怨,从来不耍脾气,也没出过事。


抗战时期毛主席在延安工作

转战陕北,“小青马”多次救驾立奇功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十年过去了,毛泽东从40来岁的中青年成了年过半百的“老年”,他的坐骑也从“小青马”变成了“老青马”,但它的忠诚和勇敢一如既往。

1947年3月,蒋介石纠结重兵向陕北发动重点进攻,妄图一举消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

当时,国民党军队足足有23万人,由蒋介石麾下第一红人,有“天子门生”之称的胡宗南指挥,他们装备精良,盛气凌人,而人民解放军主力都在东北、华北一带,负责保卫延安的西北野战军不足3万人,装备差,补给难,处于绝对劣势,形势十分严峻。

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定暂时放弃延安,率中央机关撤离,在运动中诱敌深入,寻找战机,逐步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3月18日,国民党兵临城下,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乘汽车撤离延安。

临走之时,毛泽东没有忘记“老战友”小青马。一行人走到绥德田庄之后,汽车继续开往河东,毛泽东等人留下继续转战陕北,小青马又成了毛泽东的坐骑,他对侯登科说:“我要在陕北打游击,你年岁大了,跟着汽车过黄河,到河东去吧!”

侯登科不舍得离开毛泽东,说:“我年纪大了,但身体很好,主席留在陕北,我怎么能过黄河呢?再说主席又要骑马了,还需要我喂马呢!”

毛泽东应许了,他十分感动,无论小青马,还是侯登科,都是忠于革命的好战友、好同志。

就这样,小青马又成了毛泽东惟一的交通工具。


1947年,毛泽东骑着小青马转战陕北

毛泽东不但怜惜八路军战士,怜惜老百姓,也很爱惜小青马。小青马年纪大了,一遇到难走的石头路,毛泽东就下马减负,害怕累到小青马。有一次,小青马的一只马掌掉了,毛泽东生怕把马蹄磨坏,干脆下来徒步行走,一路走回了几十公里。

毛泽东爱惜小青马,小青马也投桃报李,对主人特别温驯听话,只要一见毛泽东走近,就欢快地嘶鸣,毛泽东骑在背上时,它更加小心地行走,驮着毛泽东在陕北大地上四处转战,搞得国民党军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跑,始终没摸到中央机关和毛泽东的影子。

转战陕北期间,小青马立下好几件大功,多次掩护救驾,保护着毛泽东。

小青马虽然有点老了,仍然很机警。一次行军途中,小青马驮着毛泽东走到一处山崖下,突然不走了,警卫员拍了一下马屁股,小青马还是一动不动。就在这时,一阵飞机的轰隆声由远而近,几架敌军的飞机从崖顶掠过向北飞去,由于山崖掩护,敌机才没发现一行人马。

1947年8月18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在陕西佳县一带冒雨转移,被水急浪大的五女河挡住去路。这时,敌人的侦察机发现了正在过河的人马,在空中盘旋,射来一波子弹,形势十分危险。

毛泽东不得不冒险过河,正当他骑着小青马走到河中央时,上游突然涌来一个洪峰,水流十分湍急,冲得小青马站不住脚,险些摔倒,但小青马毫不慌乱,它努力踩住河底,一点点挪动脚步,终于把毛泽东安全送上了岸。

小青马刚刚登上岸,更大的洪峰便涌流而至,若是慢了几步,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在延安研究指挥解放军反击国民党的进攻

功成身退,“军功马”北京享晚年

1948年5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从陕北转移到华北,小青马也随军前行。

毛泽东一行东渡黄河时,搭载牲畜的船走到河中心时,遭遇汹涌的浪头,发生剧烈颠簸,船上的马和骡子互相挤撞,一下子把小青马挤到了黄河里!

黄河水深浪急,小青马年龄大了,体力不支,只得在水里奋力挣扎,毛泽东站在船上十分着急,却帮不上忙。这时,奇迹出现了:小青马稳住身子,开始顶着浪头游泳!但它很聪明,没有费力跟着船往深处游,而是掉头往更近的岸边游,终于游到了岸边。

聪明的小青马回到岸上后,又搭乘另一艘船过河,回到了毛泽东身边。

到了西柏坡之后,侯登科依然负责喂马,但毛泽东已经不骑马了。

1948年冬,侯登科因病去世。当时正值大决战,为了不干扰毛泽东,大家没有告诉他。有一天,毛泽东提出要骑小青马散步,警卫员这才把老侯去世的消息告诉他。

毛泽东很惊讶,也很生气,说:“老侯在我身边工作多年,给我养马,给革命立了功,他病故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告诉我?”

当知道任弼时主持老侯的追悼会,朱德等人参加并讲话之后,毛泽东的心情也稍微好了一些,他沉默了好一会儿,说:“要号召大家向老侯同志学习,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过了几天,还特别吩咐要地方政府给老侯家属优待,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对毛泽东而言,老侯就像小青马一样,是自己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战友。老侯去世了,小青马还在,但它也老了,革命就要胜利了,小青马也要结束它的使命了。

1949年7月,毛泽东率党中央进驻北平后,小青马彻底结束了它的神圣使命,它被作为军功马安排在北平市农林实验场(现北京动物园)由老红军周根山精心饲养。这时的小青马已经将近20岁,成了一匹名符其实的“老马”,干了一辈子的革命工作,它也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了。


河北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旧址

死得光荣,“小青马”化身国家一级文物

一年年过去了,小青马变得更老,它的毛色也逐渐变白,成了一匹“老白马”,但不变的是它对毛主席的忠诚,它始终怀念着许久不见的主人。

1962年,小青马在动物园寿终正寝,永远离开了它的主人。

临死前,小青马面向中南海的方向,嘶叫了三声,嘶鸣中带着一丝凄凉,万分不舍,似乎在向主人作最后的告别,正应了曹操那首《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恰好,这也是毛泽东最欣赏的曹操的一首诗。


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的小青马(标本)

小青马老死后,北京自然博物馆把它的皮取下来,制作成标本保存。为了纪念小青马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北京自然博物馆决定将其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

1964年8月,延安革命纪念馆将小青马从北京运回延安,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对外展出。

如果你去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可以看到展厅陈列着一匹银白色的马匹,首尾长1.87米,高只有1.32米,满身白毛夹杂着少许黑色斑点,这便是毛泽东当年最亲密的“战友”小青马。

展厅里的小青马,膘肥体壮,鞍銮齐备,四蹄直立,马头高仰,双耳耸立,尤其那对眼珠,炯炯有神,机警灵敏,好像还在等待它的主人翻身上马,一抖缰绳,便奋蹄奔腾而去!

1976年9月9日,小青马死后15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病逝,永远离开了我们。


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的小青马

我们有理由相信,小青马(小黄马)还会在另一个世界为它的主人服务,小青马(小黄马)用它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忠诚,它对毛主席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忠诚,让每一个人肃然起敬!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最亲密的战友小青马、小黄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缅怀毛主席,这盛世如你所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宫里画画的地方叫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