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维修 如何维权

原标题:消费者如何避开汽修陷阱(来信综述)

前段时间,小吴买了3年多的小汽车突然出现一点故障,换挡加速时会出现顿挫感。常去保养的4S店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是由于节气门有积碳造成的,小吴于是选择了节气门清洗的维修项目。可好了没两周,老问题又出来了。这次,4S店工作人员告诉他,还是节气门积碳的问题。小吴觉得无法接受:“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形成影响到驾驶的积碳,肯定是店家上次维修没有达到效果,存在欺骗行为。”

近年来,小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据公安部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8亿辆。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与汽车维修保养相关的纠纷快速上涨。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与汽车及零部件相关的投诉数量达3.4万件,同比增长25.1%,居商品类投诉第一位。2020年上半年,投诉量达1.8万件,同比增长14.4%。

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究竟存在哪些陷阱?消费者应当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当发现被欺骗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汽修店“猫儿腻”花样百出

2020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召开“汽修行业陷阱多 积极维权不退缩”新闻通报会,通报汽车修理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以及消费者维权存在的困境。顺义法院民二庭庭长牛佳雯表示,在审判工作中发现,汽车维修类纠纷主要集中在合同陷阱、维修机构无资质、配件欺诈“潜规则”和价格不透明等方面。

河南安阳读者程诚就遭遇过配件欺诈。2019年冬,他的车电瓶坏了,于是找了一家汽修店花480元换了只新电瓶。没想到半个月后,电瓶又坏了。“我到另一家店检修,师傅拆下电瓶一看就告诉我,这个电瓶不是新的,是二手的。我只得又花了300多元,换了新电瓶。”程诚说。

湖南郴州读者蓝云也遇到过类似问题。有一次,他开车不慎撞到路边护栏,造成前车灯损坏,于是临时找了一家路边汽修店换了一只新车灯。“还不到一个月,车灯在没有磕碰、正常行驶的状况下又坏了,很可能汽修店换上的车灯就是次品。”蓝云说,汽修店以次充好的行为,不仅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更会给车辆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应当重视汽修乱象,并下大力气整治”。

记者采访了一名汽修行业从业人员,据他介绍,一般车主在维修时都会把车辆留在店里,几天后再来取车,有些汽修店就利用这段时间,拆下状况较好的汽车零部件,换成副厂件或旧部件,只要车子没有明显故障,车主很难发现其中的“猫儿腻”。“即使车主在现场看着也不怕,车里那么多线路和零件,指着好部件说成是坏的,大多数人都看不出来。”这名从业人员说。

还有些汽修店鼓励员工多卖零部件获取提成,有些员工通过对车辆“做手脚”、增加维修次数或扩大维修范围来提高收入。有些故障很简单,换条保险丝就能解决问题,但这样就赚不到钱。于是有些汽修店就“小病当成大病医”,本来只需局部维修的零部件被整件更换,只需更换小器件的被说成需要大修,这样一来,车主往往要多支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维修费。

“汽修店虽然都会向消费者提供维修单,列明维修项目、所需材料、费用等,但这并不足以让车主了解车辆真实故障原因、维修具体过程。”江西景德镇读者邹学东说。有读者在来信中表示,由于消费者对汽车零部件缺乏清晰准确的认知,导致在汽车维修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一旦对方有意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判断,很可能导致车辆的维修项目、金额等不断增加,甚至有部分无资质经营的汽修店还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人为制造故障,把小毛病修成了大问题。

一家公司将车辆送至汽修店维修,并预先支付了30余万元的修理费。没想到,这家汽修店并没有维修经营资质,技术水平不高,半年多时间还没修好车辆。于是公司要求汽修店返还预付的修理费并赔偿损失,但汽修店非但不退钱,反而要求公司支付配件款、聘请高级技师费、场地租赁费共计15万元。最终,法院判决,汽修店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应当停止经营,并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随着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旺盛的维修保养需求催生汽修店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大到占地数百亩的汽修厂,小到三两个人的汽修店,这些汽修机构良莠不齐,在为广大车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概率。

相对于街边作坊式的小汽修店,环境更好、各项制度更规范的4S店受到不少车主的信赖,尽管价格上普遍高出不少,很多车主还是宁愿“花钱买个安心”。但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据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丁涛介绍,对于4S店的投诉并不少,主要体现在售后保养维修服务质量差、只换不修、小毛病大修、服务价格高等方面。“虽然汽车三包规定已颁布多年,但不少4S店在执行上设置了重重障碍,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丁涛说。

此外,合同圈套也是车主容易“中招”的环节,有些汽修店故意在口头约定和格式条款中设置陷阱,导致消费者因未签订内容明确、规范合理的合同而遭受损失,且给后续维权带来不小的困难。

程诚在回忆换电瓶的经历时,认为缺乏合同、发票等有效证据是导致事后维权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去修车,以为只是换电瓶的小事,忽略了签订合同,也没有索取发票,以及保留维修凭证等,导致发现问题想要找他们赔偿时,手头几乎没有什么有力证据”。不少车主跟程诚一样,一开始去汽修店只是为了解决一些小问题,过程并不复杂、预估花费也不高,就忽略了签订合同这一环节,没有明确具体维修项目和相关责任。当发现遭遇欺诈时才发现,证据缺失导致自己维权难上加难。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是大件消费品,构造复杂、专业性强,普通消费者遇到汽车方面的问题时只能依赖专业人士,因此需要在各个环节都留意证据保存,在维修开始前签订维修协议,议价时最好事先商定价格,明确具体项目、金额等详细信息,对于维修前后的车辆状态,可以拍照或拍视频的方式记录,同时注意索要留存票据。

分析汽修领域消费者遭受欺诈的一些案例不难发现,与专业从业人员相比,消费者在技术、法律知识等方面往往处在弱势地位,这种“信息不对称”也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顺义法院的法官表示,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应当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旦发生纠纷,首先与承修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道路运管机构申请组织技术鉴定和调解,此外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者到法院提起诉讼。

为了给遭遇纠纷的消费者提供技术支持,广东、湖北等地的消费者委员会成立了汽车专家委员会,在遇到汽车消费纠纷时,充分发挥专家特长,协助双方厘清责任,更好地解决汽车维修纠纷。

不过,车主在维修汽车时增强防范意识、增加汽车配件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要求每一位消费者都成为汽修专家的确有些强人所难,因此,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行业环境更为关键。浙江乐清读者顾泽红提出,应该建立健全对汽车维修经营者的信用评价机制,帮助守信经营者建立良好商誉,对不良汽修店形成警示。

在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采集机动车维修企业信用信息并建立机动车维修企业信用档案,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建立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认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黑名单。“现在通过一些点评网站,社会公众能够很方便地查看对某个餐馆、景点的评价,辅助消费决策。希望有关部门对汽修行业也建立类似的评价体系,让这些信用信息查询更加便利。”顾泽红说。

内蒙古通辽读者马涤明认为,汽车维修行业也应当像餐饮行业一样,做到“明厨亮灶”,把维修过程透明化,向消费者实时展示,“维修信息和维修过程透明化不但为纠纷解决提供了依据,也有利于形成压力,减少‘宰客’行为的发生。”贵州遵义读者刘雨燕说:“汽修行业也是服务行业,经营者应当意识到‘宰客’行为终将遭到惩罚。想要持续盈利,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诚信经营,提高服务水平,让每名从业人员都牢固树立诚信意识。”

目前,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已推进了机动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全国机动车维修数据档案。截至2020年9月,已覆盖31个省份,累计采集维修记录4.6亿辆次,为超过1.06亿辆汽车建立了“健康档案”。这些维修记录数据为汽车维修行业纠纷处理提供了溯源依据。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三人目]

网友去4S店修车遭遇虚假维修 律师:4S店构成欺诈 应三倍赔偿

9 月 25 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近日有网友表示,自己去 4S 店修车,4S 店表示给他更换了 41 处配件,修车后鉴定发现多处配件未更换,他该怎么办?

律师表示,4S 店多处配件没有更换,却按全新配件收取费用,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4S 店构成欺诈,应三倍赔偿修车费用。

律师指出,部分 4S 店的一些做法隐蔽性强,比如车主多交了钱,但自己难发现,即使发现了也很难取证。

在律师看来,客观上因为专业性比较强,信息不对称,维修保养过程中,车主往往不知道自身权益受到了侵害,这样的情况下车主去维权更是无从谈起。

对 4S 店来说,目前新车销售的利润比较透明,竞争也比较激烈,促使一些 4S 店在维修保养方面绞尽脑汁增加收益。发生纠纷时,车主取证难,与之对应的是 4S 店在举证时却占有绝对的优势,导致车主维权难度高,这也在客观上纵容了 4S 店。

因此,单纯依靠消费者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或者指望 4S 店诚信守法无法杜绝类似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管,一旦有消费者投诉,调查核实清楚,对 4S 店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绝对的震慑作用。

买车是现在非常普遍的行为,很多车主在购买时也会考虑二手车,平均每四个买车的人当中就有一个是买二手车的。由于二手车市场的混乱,以及对二手车信息的不了解,所以即使二手车的性价比非常高,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不过,如果能了解购买二手车的一些禁忌,也能够避免自己购买到“故事”车,下面给大家介绍购买二手车的几大注意事项。

对于二手车,我国也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消费者在购买前应该先了解清楚,以免买回来的二手车无法使用,比如二手车的限迁政策、汽车排放政策、小客车指标政策。

二手车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在正规的二手车市场购买二手车绝对比在街边车贩子那里购买更有保障。

以二手车的普遍规律来看,新车不是很贵的一般车型,里程在5-7万公里的二手车,车况都会比较好。如果是高端车型,里程过来10万公里车况也不会太差。二手车市场上是存在很多翻新车或者库存车,这些车辆的里程不足1万公里,价格也很便宜,看起来跟新车一样,但是这些车辆却是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对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影响。

手机如何查询二手车车况详情记录

1、线下查询车况事故记录

如果是线下查询车辆事故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的话去4S店查询即可。带上车主身份证明、购车发票等凭证去4S店找售后,他们会帮忙调出车子的维修保养记录等。

2、网上快速查询车况事故记录

车辆的事故记录、维修保养记录都是随车不随人的,车辆每一次维修保养都会在店方留下资料存档。就算是车辆前往其他4S店,都可以查到车辆的维修和保养记录。只需在支付宝关注:千汇查车,进入就可以查询到车辆的事故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出险记录等信息。这比单纯查看保养手册上的敲章要来的靠谱的多,因为4S店方的存档记录造假的概率接近为零。

买二手车最怕就是买到事故车,所以需要仔细鉴别。鉴别车辆是否为二手车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检查车辆的焊点。其中,最应该检查的四个焊点是:车头水箱框架以及大梁的焊点、四门密封条下方焊点、后备箱后围板焊点、底盘两边的焊点。相比于原厂焊点的整齐、统一,手工焊点的就显得相形见绌了,期焊点既不整齐,形状也不规则。

泡水车是令很多人恐惧的车辆,大家是宁愿购买事故车都不想购买泡水车,泡水车对于我们的出行具有很大的威胁。车上有很多的电子元件,如果车辆进水了,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电子元件的损坏失灵,驾驶这样的车辆出行是非常危险的。鉴别二手车是否为泡水车,最简单的就是看车辆的锈迹,一般车辆不会出现生锈,除非是车辆进水了。

修改行驶里程是车商的常用手段,二手车的价位受行驶里程的影响,行驶里程越多,二手车的价格就越低。此时可以带上有经验的人根据座椅、方向盘、档把等部件的磨损程度,结合仪表所显示的里程分析车辆被调表的几率。消费者在选购二手车时,可以根据行驶里程进行选购,一般在行驶里程在标准的情况下,二手车的车况是能通过行驶里程反应出来的。

购买二手车时,销售商可能会存在欺诈行为,所以为了避免纠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购车前一定要与商家签订购车合同,购车合同是维权的有效法律保障。

在二手车交易完成之后最重要的步骤就是给车辆完成过户,按照《机动车登记规定》要求: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现机动车所有人应当自机动车交付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转移登记,否则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保险过户,大部分二手车购买者都会忽略的一个问题,大部分人在购买后直接把车开走,没有第一时间去办理保险过户。如果未及时办理保险过户,那么后期出险时,要么车主自己掏钱赔偿,如果想要保险公司理赔,其理赔手续就非常复杂。保险到期后出险了,保险公司不会进行理赔,这是就需要车主自掏腰包,所以,车主在办理车辆过户后,一定要查看车辆保险是否到期了。

无论是购买新车还是二手车,都需要有售后服务,二手车一旦有售后服务,其质量也有保障,消费者对于二手车的维修记录和事故记录也能了如指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s店维修投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