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你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如何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应如何看待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下一阶段如何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围绕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对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进行了专访。

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你如何理解?

余淼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通常是指该国经济的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跟全球各国普遍意义上的现代化,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通常来讲,经济体规模的大小不同,会使得相应经济体实现现代化的难易程度不同。一个小型经济体,往往可以比较简单地通过融入到全球经贸格局中来实现现代化,因为它的经济体量比较小。但是,中国是全球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经济规模全球第二大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化所要求的经济体量是更大的,这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第二点,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还只是把“蛋糕”做大,但并没有实现把“蛋糕”公平地分好,公平和效率对许多国家而言一直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而中国式现代化讲的是一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强调要有一个非常科学的分配制度,一方面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多劳多得,通过勤劳致富的手段来实现富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强调机会公平,而不是简单的结果公平,这点非常重要。国家要创造公平的制度、公平的环境,让愿意努力的人、勤劳的人致富,实现富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第一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第二要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措施,即“扩中”和“提低”。然后还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其实就是调节过高收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是只偏向于一部分人的、会导致贫富悬殊过大的现代化,在这方面也与西方国家不同。

第三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实就是要解决平衡和充分这两大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特别关注精神文明建设。那么,如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第四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也被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是全球最大的政党,党员总数超过9600万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实解决的就是刚才谈到的“充分的发展”的问题,它不只是经济方面的发展,也不只是社会方面的发展,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最后一点,我们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坚决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1世纪》:结合上述五个现代化特点,你认为应如何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关键举措?

余淼杰:一是要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必由之路。二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自己的路,那么这其实也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从具体的路径来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从经济角度分析来看,从宏观经济基本面,到行业集聚发展,再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再到企业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就要全面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同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因此,仍要持续聚焦“三新一高”要求,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21世纪》: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相关挑战下,你怎么看待“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一要求?

余淼杰: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规模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那么,可靠性怎么理解?就是能够将粮食安全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够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从而使得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能够打造出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供应链体系,并且不断融入到全球经贸一体化的格局中,不断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附加值,那么国内大循环的可靠性就能够得到保证。

在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另一方面是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也就是做到质量的提升和数量的合理增长。我们强调既看量又看质,但更重要的是质。

具体而言,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相比较之前的产品型开放或者要素型开放,是更深层次的开放。因此可以看到,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对外开放总共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融入到全球经贸格局中去,成为跟跑者。第二步,随着经济规模的壮大,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GDP达到114万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以及制造业规模都位列全球第一,逐渐由跟跑者变成了并跑者。第二阶段的开放不只是产品型的开放,也是要素型的开放,要求在资本、劳动力等方面的制度与国际对接。

现在我们的目标是第三个阶段的开放,也就是制度型开放,在全球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方面做领跑者,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构。因此要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使相关项目成为深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从而有助于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21世纪》:对于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你如何理解?

余淼杰:第一,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拓宽国际出口市场,做到国际贸易的多元化,不要把贸易的对象瞄准为具体的一两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应该扩大贸易的多元化。

第二,持续主动扩大进口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扩大进口、引进技术,引入高质量的中间品,同时也扩大国内中间品的生产,通过国际进口的中间品和国内生产的中间品相结合,产生1+1>2的“熊彼特效应”,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居民福利,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利润。

第三,中国企业不只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走上去”,实现对外投资的质量提升。

第四,对于服务贸易而言,要扩总量、调结构、树特色、减逆差,扩大核心竞争力,通过数字经济实现赋能,打造“数字中国”。

第五,要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项目给世界提供了相应的公共产品,因此现在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来,推进中国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推进多边经贸合作,例如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还有中国已申请加入的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且要发挥好中国的“东北海陆大通道”等规划的效应,同时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产业梯度的有效优化,产业体系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链的分工协作更加明确,如此,我们就能实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应如何看待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下一阶段如何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围绕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对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进行了专访。

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你如何理解?

余淼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通常是指该国经济的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跟全球各国普遍意义上的现代化,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通常来讲,经济体规模的大小不同,会使得相应经济体实现现代化的难易程度不同。一个小型经济体,往往可以比较简单地通过融入到全球经贸格局中来实现现代化,因为它的经济体量比较小。但是,中国是全球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经济规模全球第二大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化所要求的经济体量是更大的,这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第二点,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还只是把“蛋糕”做大,但并没有实现把“蛋糕”公平地分好,公平和效率对许多国家而言一直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而中国式现代化讲的是一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强调要有一个非常科学的分配制度,一方面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多劳多得,通过勤劳致富的手段来实现富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强调机会公平,而不是简单的结果公平,这点非常重要。国家要创造公平的制度、公平的环境,让愿意努力的人、勤劳的人致富,实现富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第一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第二要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措施,即“扩中”和“提低”。然后还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其实就是调节过高收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是只偏向于一部分人的、会导致贫富悬殊过大的现代化,在这方面也与西方国家不同。

第三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实就是要解决平衡和充分这两大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特别关注精神文明建设。那么,如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第四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也被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是全球最大的政党,党员总数超过9600万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实解决的就是刚才谈到的“充分的发展”的问题,它不只是经济方面的发展,也不只是社会方面的发展,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最后一点,我们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坚决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1世纪》:结合上述五个现代化特点,你认为应如何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关键举措?

余淼杰:一是要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必由之路。二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自己的路,那么这其实也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从具体的路径来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从经济角度分析来看,从宏观经济基本面,到行业集聚发展,再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再到企业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就要全面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同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因此,仍要持续聚焦“三新一高”要求,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21世纪》: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相关挑战下,你怎么看待“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一要求?

余淼杰: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规模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那么,可靠性怎么理解?就是能够将粮食安全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够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从而使得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能够打造出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供应链体系,并且不断融入到全球经贸一体化的格局中,不断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附加值,那么国内大循环的可靠性就能够得到保证。

在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另一方面是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也就是做到质量的提升和数量的合理增长。我们强调既看量又看质,但更重要的是质。

具体而言,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相比较之前的产品型开放或者要素型开放,是更深层次的开放。因此可以看到,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对外开放总共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融入到全球经贸格局中去,成为跟跑者。第二步,随着经济规模的壮大,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GDP达到114万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以及制造业规模都位列全球第一,逐渐由跟跑者变成了并跑者。第二阶段的开放不只是产品型的开放,也是要素型的开放,要求在资本、劳动力等方面的制度与国际对接。

现在我们的目标是第三个阶段的开放,也就是制度型开放,在全球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方面做领跑者,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构。因此要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使相关项目成为深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从而有助于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21世纪》:对于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你如何理解?

余淼杰:第一,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拓宽国际出口市场,做到国际贸易的多元化,不要把贸易的对象瞄准为具体的一两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应该扩大贸易的多元化。

第二,持续主动扩大进口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扩大进口、引进技术,引入高质量的中间品,同时也扩大国内中间品的生产,通过国际进口的中间品和国内生产的中间品相结合,产生1+1>2的“熊彼特效应”,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居民福利,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利润。

第三,中国企业不只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走上去”,实现对外投资的质量提升。

第四,对于服务贸易而言,要扩总量、调结构、树特色、减逆差,扩大核心竞争力,通过数字经济实现赋能,打造“数字中国”。

第五,要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项目给世界提供了相应的公共产品,因此现在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来,推进中国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推进多边经贸合作,例如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还有中国已申请加入的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且要发挥好中国的“东北海陆大通道”等规划的效应,同时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产业梯度的有效优化,产业体系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链的分工协作更加明确,如此,我们就能实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一、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无论是搞革命、搞建设还是搞改革,道路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

  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向何处去?”为了寻求答案,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担负起寻求救国救民光明道路的历史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系列积极探索和理论思考为我们继续开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变化、新的主要矛盾、新的实践要求,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迈进。

  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与以往的一切运动不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求解放的历史运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未来指向、以共同富裕为价值遵循的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是好的,必然会获得人民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就好在,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价值方向。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近代以来,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华大地上尝试过,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等道路也都无疾而终。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指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就好在,它能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中国奇迹。

  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用事实来说话、由人民来评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伟大奇迹,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推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飞跃。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在中国这样国土面积广袤、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差异悬殊的超大规模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世界性难题。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也不过3亿多人,不及中国14亿多人口的1/4。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现代化,其影响是世界性的、变革是历史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宣告了“现代化=西方现代化”话语破产,它雄辩地说明,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都是不存在的。现代化是多选题,人类社会存在多种通往现代化的不同道路,各国选择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就好在,它不仅能够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而且能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坚持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总想把中国引到其他道路上去,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我们才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我们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才能牢牢把握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复杂关系、应对好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始终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行。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党始终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更是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战略任务,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坚持解放、发展和保护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力。现代化搞得好不好,生产力标准是最根本、最客观的标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举措还是要大力解放、发展和保护社会生产力,否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解放、发展和保护社会生产力,就需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等等。

  四是坚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整体性文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各方面建设相协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大道阔步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