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咏荆轲》与《饮酒其六陶渊明鉴赏清晨闻叩门》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孤松傲世携谁隐,人淡如菊陶渊明

——探寻千古第一隐逸诗人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生在东晋后期(哀帝兴宁三年,

,死在刘宋初期(文帝元嘉四年,公园

那个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在东晋时他名渊明,字元亮;到东晋亡后的刘宋时期,

改名潜。陶渊明的一生可以说是曲折的,生逢乱世的他,历经沉浮,最终选择归

隐田间,成为我们口中的的“田园诗人”

,然而究其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思

想抱负和性格都是在不断转变的,而这些,在他的诗赋中都能够得到体现。

少年时代的陶渊明是意气慷慨的。东晋时代,中原沦陷在异族手中,司马氏依

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少年陶渊明,

一番事业。他在《拟古》其八中说: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对古代游侠的向往,也显现出他少年时代慷慨有为的精神。

游的是国土未沦陷的西面和北面的边疆,

“远翥”就是向远处飞腾。这表明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具有豪情

壮志、奋发有为。不仅如此,陶渊明还抱着极高尚的操守和激昂的义愤,想找寻

这些情感的产生和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

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

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因此,陶渊明对祖上陶侃

的歌颂,一定程度上使他具有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雄心。

意气慷慨,想有所作为,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爱读书,爱自然景物,表现

出对家乡的热爱。他说: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关于陶渊明是从什么地方迁移到南村来的,各家说法有分歧。据宋李
公焕在他的《笺注陶渊明集》中之《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下注云:“按
靖节旧宅居于柴桑县之柴桑里,至是属回禄之变(火灾),越后年,徙居于
南里之南村。” 这可能是正确的。“戊申”是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
“越后年”是义熙六年,应当就是这首诗的写作年代,陶渊明四十六岁。
  其一:这首诗写他很早就想移居南村的理由,是向往那里有和自己志
趣相投的“素心人”。同时写他到南村之后,和邻里人们高谈阔论,在辩
难析理中探讨人生的哲理趣味。
  其二:这首诗写移居南村后,农闲时和邻人相招饮酒,谈笑不知疲倦
的情景。同时表现了他对这种生活情趣的无限爱悦和留恋。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畲。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刘柴桑即刘遗民,字仲思,入宋后不仕,所以人称之为遗民,曾作过
柴桑令。萧统《陶渊明传》中云:“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
遗民亦遁迹庐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慧远卒于义熙十二
年,庐山白莲社结于义熙十年,刘遗民是白莲社十八贤之一,他和陶渊明
的酬答诗,当在慧远结社期中。这首诗应作于吾安帝义熙十年(414年),陶
  陶渊明有《和刘柴桑》、《酬刘柴桑》诗二首。这一首虽说是“和刘
柴桑”,但通篇是自叙,写自己归田之后,耕织自足,饮酒慰怀,与世事
日渐疏远,不愿参加白莲社。末两句表现了他颓废消极的思想。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和郭主簿》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郭主簿的事迹不详。诗中
说:“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弱子,即幼子。陶渊明有五个儿子,
即伊、俟、份、佚、佟最小,乳名通子。他的《责子》诗云:“通子垂九
龄,但觅梨与栗。”《责子》诗当作于他三十六、七岁时,当时通子将近
九岁,而这首诗则说:“学语未成音”,是两三岁的情况,相差六七年。
由《责子》诗上推六七年,这首诗应是他三十岁时所作,即晋孝武帝太元
  诗的内容是直写胸怀。中心是反映了他“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的思想,表现了他对仕途生活的冷漠和对淳朴的怀安止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常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怀古田舍”
是在田舍里怀古。“癸卯岁”是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作者三十九岁。
当时他正因为母死离职,在家守丧。
  本题的第一首说:“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可见作者这一年才
躬耕的。这首诗即抒写了他初参加劳动时的喜悦心情,写他怀念隐居力耕
的长沮和桀溺,通过对他们的怀念流露了自己倦于游宦之情。

〔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庚戌,是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当时陶渊明四十六岁,辞彭泽令归
田后不久。西田,程穆衡认为即“西畴”(见《陶诗程传》),《归去来兮
辞》云:“将有事于西畴”。大概在他所住的南村的西面。
  这首诗是写他在收获早稻之后的喜悦心情,说明力田自给是合乎人生
的大道的。作者写这首诗的这一年,卢循再次起兵反晋,在浔阳先后多次
和晋朝官军发生激战,同时桓玄的余部桓谦等又在枝江一带起兵。虽然他
们都被晋军打败了,但陶渊明的感觉是,无论谁成功,都会又出现一些党
同伐异的现象,所以还是种地为好。“庶无异患干”正表现了他这时的痛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
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饮酒》共二十首,这里选其六首。据序文“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
娱”,可见主要是一个时期醉后所作,因此总题为《饮酒》。其中第十六
首云:“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不惑之年是四十,说明自己四十而
无闻。又第十九首云:“是时向立年”,“亭亭复一纪”,立年是三十,
一纪是十二年,三十又十二年,正是四十岁有余。可以推断是陶渊明四十
二岁所作,当时是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他辞彭泽令归田不久。汤汉
认为是义熙十二、三年所作,不确切。这组诗的内容广泛,和阮籍的《咏
怀》相似。萧统《陶渊明集序》云:“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
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饮酒》诗就是这种“寄酒为迹”之作。

  其一: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五首,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心
远”是一篇的关键,由于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的高车驷马的喧扰,
其他方面也自然和他们划清了界限。“真意”指诗中之“山气日夕佳,飞
鸟相与还。”即《归去来兮辞》中之“鸟倦飞而知还”之意,也即“迷途
  其二:这一首是原诗的第八首。作者以青松自喻,借青松来表现自己
坚贞高洁的人格。这是陶渊明惯用的手法。左思《咏史》曾用“涧底松”
和“山上苗”对比,来揭露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这首诗,以“青松”和
“众草”对比,显然也含有对士族门阀制度所造成的贤愚倒置现象的揭露
意义在。末两句作人生如梦之叹,感情未免消极。
  其三: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九首,是为答复友人劝他做官而作。李公焕
注引赵泉山云:“时辈多勉靖节以出仕,故作是篇。”作者采用《楚辞·
渔父》中屈原和渔父问答的形式来反映自己拒绝仕宦的决心和坚贞不屈的
意志,继承和发展了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
  其四:这一首,是原诗的第十首,写他为贫穷所迫而求仕的事。但当
他做了镇军参军之后,随刘牢之东讨孙恩时,亲眼看见“牢之等纵军士暴
掠,士民失望,郡县城中无复人迹”(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的现象
时,是不会赞成他们的凶暴行为的,同时他也不会不感到和人民所拥护的
孙恩作战是心中不安的,所以他决心“息驾归闲居”了。
  其五:这一首是原诗的第十六首。叙述自己少怀壮志,认真学习,及
老而一无所成,但仍坚守节操,以至于穷困潦倒,始终不变,此情此境却
无人了解。中心在慨叹世无知己之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己的冷漠、无
  其六: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二十首。内容是叙述自己希望当时污浊的社
会能返朴还真,具体的办法即象孔子那样研习诗书礼乐;然而当时却没有
一人过问这件事,自己感到十分痛心。他怀着以六经来弥补败坏的社会风
尚的抱负,但是这抱负得不到实现,所以只有以饮酒遣悲而已。

〔陶渊明〕拟古(选五首)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拟古,是摹拟古诗之意。陶渊明《拟古》诗共九首,内容大都是悼国
伤时,追慕节义。第九首云:“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
忽值山河改。” 这是以桑喻晋朝之灭亡。按刘裕在义熙十四年(418年)十
二月,杀晋安帝于东堂,而立恭帝。 到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
又逼恭帝禅让而自己即位。恭帝前后共历三年,晋朝遂亡。这九首诗当作
于晋亡的第二年,即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五十七岁。这里选五
首,此是原诗的第一首。
  其一:这首诗,表现了对旅游异乡而负约的人的怨恨。这个人在初别
时,并未说要去很久,但出门之后便忘了旧交,另结好友。借此作者也曲
折地反映了对当时那些轻举妄动、不守信义的人的不满。
  其二: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三首,描写春天的景色:春雨、春雷、昆虫
惊蛰、草木滋生,一片生机。其中着重描写了燕子,表现了他对燕子的亲
切感情。通过对燕子的问话表达他隐居不仕的坚决意志。
  其三: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七首,是感慨自己的年华易逝。有的注家认
为是慨叹恭帝的好景不长,从他的一些作品之悼念晋亡的情况看,这种说
  其四:这一首,是原诗的第八首,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即收复中
原。作者并没有到过北方,但他神往于那些被北方民族的统治者占领的张
掖和幽州,念念不忘光复旧物。可是他这种思想在当时却得不到共鸣,即
使想听听别人在这方面的思想言论都听不到。其中包含着他对东晋统治集
团苟且偷安、不谋恢复的强烈愤慨。
  其五:这首诗以桑喻国。《易·否》:“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
里可能是暗喻晋王朝不图恢复中原,而只偏安江左,以致根基不固,篡弑

〔陶渊明〕杂诗(选四首)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中,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陶渊明的《杂诗》共十二首,其中一首云:“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
事。” 可知是他五十岁,即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所作。当然十二首未
必作于同时,但大部分应作于这时的前后,因为那种“求我盛年欢,一毫
无复意”的情绪在《杂诗》大多数篇章中都有,显然是同一时期的思想心
  其一: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人生无常应及时行乐的思想。其中提出了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和睦相亲,得欢作乐,斗酒相聚的生活愿望,这是他对
当时社会中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恶劣风习十分厌倦的情绪的反映。
  其二:这一首写他因季节的变更,引起光阴已逝、壮志未酬的悲哀。
在月光之下,秋风之中,自己的处境极其孤独冷漠。
  其三:这一首,是回忆他少壮时的雄心壮志,慨叹目前的日渐衰老,
写出了少壮时和年老后的两种绝然不同的心境。他感慨余生无几,前途渺
茫,但对壮志未酬是不甘心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表现了要
  其四:这一首,写他努力耕作,但连最低的生活也无法维持的愤慨和
不平。那些善于投机取巧的人都各得所宜,面自己耕作不辍,反而受冻挨
饿,从而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发出质问。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咏贫士》共七首,都是以写古代贤人安于贫贱的事,抒发自己不慕
荣利的心境。第一首云:“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人们都认为是暗
喻改换朝代后群臣趋附的景象。按宋武帝于晋恭帝元熙二年六月即位,改
年号为永初。那末,这七首诗当作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02年),陶渊明五十
  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一首,咏贫士,也是诗人自咏。作者以孤云比喻贫
士的高洁孤独,以飞鸟早归比喻贫士的落落不得意。最后以世无知音而表
现出无限的悲伤和愤慨!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这首诗和《咏二疏》、《咏三良》都是咏史诗,内容相近,以咏史述
怀,因此,应是同时期作品。 《咏三良》是悼念张不忍心向零陵王(晋恭
帝)进毒酒,而自己饮毒酒自杀的事。此事发生在宋武帝永初二年(421),
那末这首诗也可能是此时所写。这一年陶渊明五十七岁。荆轲是战国末年
的刺客,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的知己之情,到秦国去刺秦始皇,行刺不中,
被杀。这首诗,是歌颂荆柯那种英勇报仇精神的。陶渊明对秦始皇十分憎
恶,他在《桃花源》诗中即指斥“嬴氏乱天纪”,而他自己又经常以避秦
的四皓自居。相反他对荆轲从少年时起就很喜爱,到晚年就更缅想和赞叹
了。他为晋之灭亡而惋惜,因此希望有荆轲这样刺客出现。当然他并非要
刺杀刘裕,但他对荆柯的咏叹在当时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所以诗中特别突
出了荆柯那种慷慨激昂誓死报仇的精神。“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是赞叹荆柯的精神不死,更重要的是抒发自己的思想意向。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迳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桃花源诗并记》的写作,据陈寅恪《桃花源旁证》的考证,是有现
实生活作根据的。其一,是根据羊长史(羊松龄)入秦(关中)贺刘裕收复长
安,听说戴延之随刘裕入关时,著《西征记》,记载北方人民于西晋末为
了逃避异族统治者的压迫,便寻找一些平旷而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居住。陶
渊明与羊长史友善,大概是他从羊长史那里得知戴延之从刘裕入关中途中
之所见闻。其二,是根据刘驎之入衡山采药失路的事,这是晋时极流传的
故事。刘驎之即《桃花源记》中的刘子骥。陶渊明大概就是综合这两类生
活素材创作成《桃花源诗并记》的。刘裕收复长安是在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417年),同年羊长史入关贺捷,诗人有《赠羊长史》诗。那么这篇诗和记
可能就是这一年写的,当时陶渊明五十三岁。
  《桃花源诗并记》都是描绘作者所幻想的乌托邦社会。《诗》的语言
质朴,比较详细地记叙了桃花源社会制度的情况。《记》用散文的形式,
曲折新奇的情节,描绘出一个古朴社会风俗的画面。《诗》是从桃花源的
历史来写,《记》是从渔人眼中所见来写,互相照应,才把这个完整的乌
托邦社会展现出来。这个社会的主要特点就是没有剥削,所谓“秋熟靡王
税”,从而也就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自耕自食。北宋的政治改革家王安
石在其《桃源行》中指出这个社会“虽有父子无君臣”,是很中肯的。这
种理想虽然承袭了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的影子,但更重要的是在
现实斗争中产生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就说明陶
渊明是经过几度政变之后,受到政治刺激,才逃避到这个乌托邦的境界里
来了。这是陶渊明政治思想的结晶。它反映了封建社会小私有者农民反对
剥削,反对兼并,反对专制的思想要求,是对当时战乱、污浊、残酷的社
会现实的否定。但是这种政治理想有浓厚的复古色彩,不是从社会发展的
趋势看问题,因此就削弱了它的进步意义。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
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载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
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可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有会而作,即有感而作。会是领悟。诗的内容是写自己遭灾后饥饿的
情况。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江州刺史擅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
日矣。” 擅道济是宋元嘉三年(426年)五月做江州刺史。这首诗可能即作
于这一年,当时陶渊明六十二岁。擅道济劝他出来做官,他不干,送给他
肉和米,他也拒绝了。难道为一碗饭,能卑躬屈节?难道为了苟延生命,
能吃“嗟来之食”?饥饿又算什么!古时不是有很多固守穷困的人吗?这
正表现了他晚年穷且益坚的性格。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已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輓歌,就是丧葬歌,传说最初是拖引柩车的人所唱,所以叫輓歌。陶
渊明《輓歌诗》共三首,是他生前自輓之词。陶渊明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
(427年)十一月,诗中说“严霜九月中”,是他死前两个月写的。 除了这
三首诗外,还有一篇《自祭文》,都是他最后的作品。这里选的一首是原
  这首诗表现了他对“死”的达观看法。死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把骸
骨托之山陵罢了,这原是一种自然物质的变化。同样在《自祭文》中说:
“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都表现了他倔强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吴隐之(?—414),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当东晋后期。曾任
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

  吴隐之(?-414),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
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
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
每闻隐之哭户,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
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
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
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
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
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
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
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
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
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
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
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
朝夕。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
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
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
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

休洗红,洗多红色淡。不惜故缝衣,记得初按茜。
人寿百年能几何,后来新妇今为婆。

休洗红,洗多红在水。新红裁作衣,旧红翻作里。
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反复君所知。

  【说明】红色衣料洗的次数多了,就容易褪色。诗中借意于日常通俗
的事例,感叹人生事物的兴衰更替。

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娶龙女。
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佚名〕子夜歌(选十首)

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

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不见连理树,异根同条起。

遣信欢不来,自往复不出。金铜作芙蓉,莲子何能实。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忆?

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

  《子夜歌》属于《吴声歌曲》。《乐府诗集》收《子夜歌》晋、宋、
齐辞共四十二首,都是情歌。据《唐书·乐志》记载:“子夜歌者,晋曲
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说明作曲者名叫子夜,而歌词
则是群众的创作。这里选了其中的十首。
  其一,诗中展示的是一风情万种的年轻女子,婉转地抱怨了郎君的冷
漠。“怜”,这里指怜爱。
  其二,诗中通过“奁器不开”“头乱不理”等几个小小的日常生活情
节,描述了一个痴情而又衷情不二的女子。
  其三,诗中是一女子的口吻,道述对心爱人的依恋。
  其四,“金铜作芙蓉”:芙蓉,菱花,均为古人对镜子的美称。巧借
镜子“芙蓉”这一称谓,联引出富有深刻含义的“莲子”:铜作的芙蓉,
怎能开花结果?其隐深的含义是:整天对着镜子,如何能消除得了心中的
  其五,表达的是一对互相爱恋的青年不能结成婚姻的痛苦。
  其六、其七,是写一个妇女对情人的思念和爱慕。
  其八,是对对方态度不明朗、不坚决表示不满。
  其九、其十,是抒发女子在失恋后的怨恨。
  这几首诗运用巧妙有趣的双关隐语,或运用富有形象性的比喻来表达
各种感情,写得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南朝民歌的特殊风格。

〔佚名〕子夜四时歌(十首)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朝日照北林,初花锦绣色。谁能不相思,独在机中织。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青荷盖禄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

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果欲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


  《子夜四时歌》,是《吴声歌曲·子夜歌》的变曲。《乐府诗集》收
《子夜四时歌》晋、宋、齐辞共七十五首,都是写妇女在一年四季里的生
活和思想感情,或表现对爱人的思念,或写青年男女的互相爱慕和对于爱
情的坚贞不渝。这些诗都能结合不同季节和景物的特点表达各种细腻的生
活情感,语言清新秀丽。

〔佚名〕大子夜歌(二首)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大子夜歌》,属于《吴声歌曲》,是《子夜歌》的变曲。《乐府诗
集》所收共二首,内容都是赞美《子夜歌》的善于表情达意和清新自然、

吴中细布,阔幅长度。我有一端,与郎作裤。

微物虽轻,拙手所作。余有三丈,为郎别厝。

制为轻巾,以奉故人。不持作好,与郎拭尘。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放赫愍侯,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顾惭华鬓,负影隻立。
三千之罪,无後为急。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厉夜生子,遂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馀。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昂,势翳西山巅。萧条隔又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年始二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傑。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
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流目视西园,晔晔荣紫葵。
于今甚可爱,奈何当复衰。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停云,思亲友也。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挣,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白首无成。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匪道曷依,匪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
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失路,欣及旧栖。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乃石乃非坚。仰想东户时,馀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荒塗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畲。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殷先作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後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
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馀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木,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崑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汎随清壑回。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负疴颓簷下,终日无一欣。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
愚生三季後,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贤圣留馀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无。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
醉。既醉之後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簷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长沙公於余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於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有客有客,爱来爰止;秉直司聪,于惠百里。飡胜如归,聆善若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烟。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余闲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闚灶不见烟。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
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
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年疏年纪乡里,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簷端。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
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
池、桑乏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
路,处处志之。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嶽无馀云。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讌,离言聿云悲。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西南望崑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淫流。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丹木生何许,迺在峚山阳。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不死复不死,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志。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後。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没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巨猾肆威暴,钦駓违帝旨。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四,为恶不可履。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款然良时,忽成旧游。
俗谚“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
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
复之义,且为别後相思之资。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庞为卫军参军,从江陵使上都,过浔阳见赠。

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
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朝为灌园,夕偃蓬庐。

人之所宝,尚或未珍。不有同好,云胡以亲!
我求良友,实觏怀人。懽心孔洽,栋宇惟邻。

伊余怀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与汝乐之。
乃陈好言,乃著新诗。一旦不见,如何不思!

嘉游未歝,誓将离分。送尔于路,衔觞无欣。
依依旧楚,邈邈西云。之子之远,良活曷闻。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今也遇之,霰雪飘零。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岂忘宴安?王事靡宁。

惨惨寒日,肃肃其风。翩彼方舟,容与江中。
朂哉征人,在始思终。敬慈良辰,以保尔躬。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高啸还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离别情所悲,馀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馀年,遑恤身後虑。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出则陪文舆,入必侍丹帷。
箴规响已从,计议初无亏。一朝长逝後,愿言同此归。
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
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载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
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後生何闻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可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後,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饮酒其六陶渊明鉴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