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K保在做买保险找保险经纪还是直接公司买人靠谱吗?

「尹娜」总第299篇文章,2022年第46篇原创别骗人,听起来很简单,对吧?你或许在想:我是来吃专业这碗饭的,怎么可能骗客户呢?可很多人都会骗客户。第一类骗术是“我会一直做保险的,一直给你服务”。太虚伪了。很多客户都会问:“你离职不干了怎么办?”我刚转型做保险时,也非常惧怕这类问题,有段时间就按照前人教的话术说:“我从中国银行那么好的单位转型来做保险,放弃了50万元年薪,机会成本很高的,怎么会轻易离职呢?而且我们明亚有孤儿保单管理办法……”时间久了,我发现这并不能打消客户的疑虑,反而让客户觉得我们在逃避真正的问题。后来,我换位思考:不管任何行业的销售服务人员,不管他过往是做什么的,现在做得怎么样,我都不会轻易相信他绝不转行的承诺。我在银行工作了10年,那是个在别人看来非常棒的工作,我家人甚至以为我会一辈子在银行工作,但我34岁时辞职了。保险的确是很有发展空间的事业,但我们肯定不能说保险行业是宇宙的尽头,如果所有人都按照话术跟客户说自己能做一辈子,这个行业又为什么有那么高的离职率呢?不管是自己跟客户这么讲,还是教给组员跟客户这么讲,都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有骗人的嫌疑。我们可以跟客户说:“对于职业选择我是很慎重的,而且我现在做得也非常不错,轻易不会离开保险行业。”我认为这是符合客观现实的,“一辈子”的承诺最好不要轻易说出口,会让客户觉得我们很轻浮。如果我们真的像一些保险界前辈,比如刘朝霞老师、叶云燕老师那样,在这个行业做了几十年,而且做得非常优秀,客户一般不会轻易问这个问题。只有像我这样,刚从其他行业转型过来,做了没几年的人,才会让客户有这方面的担忧。所以说再多都是徒劳,不如用自己在这个行业持续深耕的事实来让客户更有安全感。而且客户问这个问题并不是针对我们,只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权益而已,担心我们离职会给他将来理赔带来不利影响,只要我们把理赔流程、公司对孤儿保单的管理办法告诉他,客户并不会提出必须给他提供“一辈子服务”这样的要求。第二类骗术是“我卖给你的产品是最好的”。太绝对了,连广告法都禁止说“最”这个字了。没有人能确保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即便我在保险经纪公司,见过上百家公司的几百款产品,也无法确保给客户的一定是市场上的“第一”。而且,其实产品根本就评不出“第一”来,就以重疾险为例:A产品能赔2次,B产品只赔1次,能说A一定比B好吗?一般来说是这样,但如果只有B能在60岁之前额外赔80%保额呢?对比标准是不是就没办法一刀切了?再如,同样买100万保额,C产品每年保费是2万元,D产品每年保费是2.2万元,能简单地说C比D好吗?如果D还能多赔1次呢?有时候客户会问我:“你推荐的产品是不是最好的?”我笑着说:“即便我看了这么多产品,我也不敢保证自己已经穷尽了市场上所有的产品,我只能说你买的是符合需求的前提下,市场一流的产品。”还有的保险代理人,为了让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跟客户说:“我们公司是服务最好的。”连产品都很难一刀切,更何况服务呢?这些代理人压根连别的公司提供哪些服务都不知道,就靠着公司教的话术这样骗客户。保险业务员有必要、有责任多了解市场,对不同的产品形态、不同公司的服务亮点有所研究,给客户推荐时能说清楚自己推荐的产品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而不是为了推销一味强调自家产品好。不懂市场的销售不是专家。第三类骗术是“保险是万能的,没有保险是万万不能的”。虽然原话肯定不会这么说,但保险业务员通过各种话术和宣传让客户感受到的意思就是这样的,反而增加了大家的逆反心理。明亚保险经纪公司王鹏副总裁在2020年的文章《疫中“羞于”说保险》中这么说:保险不可能消除“不幸”,保险的价值,仅在于减少“不幸”时的雪上加霜。例如,重病来袭时,别让医疗费成为考量人性的依据,生命弥留时别让身后事成为难以瞑目的哀思。那些并无切身之痛,却动辄就说保险“骗人”“无用”的键盘侠们,和那些每每借灾情“普及”保险,将保险说得近乎“无所不能”的营销员们,请各自停止无知的诋毁和无知的捧杀吧!保险对每个家庭都是有用的,但保险不是万能的,不是说有了保险就万事大吉了。追求幸福生活的路上,保险只是一个托底,虽然对很多家庭来说,这个托底非常重要,就像起火时有消防通道一样,但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对此有正确认识。所以,业务员过分渲染保险的作用,以及采用恐吓式的营销宣传,只会适得其反。我还记得在某保险公司新人班时,一位从业十几年的业务员讲课时说:“自己有位客户得了甲状腺癌,获得50万元重疾理赔金(2021年之前的重疾险里甲状腺癌是重疾),客户非常高兴,给自己买了辆新车。”她还问我们是否知道最快的致富途径,故作玄虚地告诉我们:“意外事故掉了8颗门牙就能赔10万元(如果买100万保额意外险)。”或许她说的是事实,但在当时还是新人的我听起来,十分刺耳,甚至有些反胃,保险不是用来致富的,对于客户来说,本就忌讳谈及死亡、重疾、意外,保险业务员还不知死活地把出风险拿理赔金当成一大幸事讲给客户听,真是完全背离了我们销售保险给客户的初衷。而且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有它的优点,比如可以提供很高的杠杆,哪怕只交了几千元,发生风险也能理赔几十万元;非常安全,对于寿险保单,即便保险公司倒闭了,也不影响合同执行。但也有它的缺陷,当客户对它抱有跟银行理财相同的预期时,它不能在短期内提供很好的流动性,也无法提供股票、基金那么高的收益率。这些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更不应攻击其他金融工具,而是应该讲清楚每一种金融工具的侧重点,让客户认识到分散配置的必要性。少一点骗术,多一点真诚吧,客户能感受到。如果你正在考虑转型做保险经纪人,欢迎找我聊聊。- The End -推荐阅读:做保险经纪人要不要背话术?尹娜中国人民大学本硕金融从业13年MDRT、TOT 顶尖保险顾问出版著作「保险应该这样买」
对于这个问题,想在知乎上得到靠谱的答案,概率比较小。下面评论的,基本都是经纪人,也都在强调自己,包括自己的团队做得多好多好。代理人招募的对象主要在线下,同一城市,所以很少上知乎。答案肯定也就“一边倒“了。虽然我也是个经纪人,但我给到题主的建议是,先弄清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再决定。很多热衷于回答此类问题的人,都属于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幸存者偏差“。即便在明亚经纪,更多的,也是平均每月不到5000业绩的普通人。所以,不要盲信那些成绩和光环,对这行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更清楚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异,更容易做出理智决定。先需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想辞去国企的职务?一般无非这四个: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生活难平衡/机械化工作很倦怠/追求更高成长性和天花板。如果是前3个情况,那么做保险,是能帮你解决一些痛点的。重点需要考虑的就是,前3-6个月收入骤减,甚至1-2年下来未必能超过原收入,能否接受?如果能接受这点,代表当下的痛点,远超过了收入下降、不确定所带来的不安全感,那么选择保险从业是完全ok的。如果是像追求更高的成长性和天花板,得好好掂量下自己是不是这块料。做保险,作为一个没有底薪的行当,在当前竞争环境下想取得比较好的发展,取决于三个因素:一个是勤奋度,一个是思考能力和灵活度,一个是圈子和资源。三个都不占,不适合做这行。占一个,差不多能达到当地打工人平均的薪资水平;占俩,收入层面会较前职工作有个提升;占三个的话,恭喜,具备成为顶级大咖的潜质。具体到自己,占几个?这个就得看自我认知了。对自己有信心的话,就适合闯闯。然后,到底选代理人,还是经纪人,也没有统一答案,不同人适合不同模式和风格。具体可以看这篇文章。聪明绝顶的晓天:做保险,代理人还是经纪人?平安or友邦or明亚?如何选择不踩坑?
在购买保险时,您可以选择找保险经纪人或直接在保险公司购买。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取决于您的个人情况和需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况进行选择。找保险经纪人购买保险的优点包括提供专业咨询:保险经纪人通常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为您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保险咨询和建议,帮助您了解各种保险产品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最适合您的保险方案。服务更全面:保险经纪人可以为您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包括购买后的售后服务、理赔指导、保单管理等,为您提供更全面的保险保障。代理人责任:保险经纪人有代理人责任,必须履行诚信、谨慎、勤勉等义务,确保您的利益受到最大的保障。而直接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的优点包括:更直接:直接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可以直接了解保险产品的详细信息和价格,以及保险公司的信誉和声誉等,避免了信息传递中的不确定性。简单快捷:直接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可以更简单、快捷地完成购买流程,不需要等待或遵循代理人或保险经纪人的安排和指导。因此,如何选择购买保险的方式取决于您的个人需求和情况。如果您对保险产品和市场不熟悉,需要更专业的咨询和服务,那么选择找保险经纪人购买保险可能更为合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保险找保险经纪还是直接公司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