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股市跌跌不休得那么多

怎么看待银行的发展?感觉这几年很多银行的股票都在下跌。比如中国银行。我的看法是中行作为五大国有银行_百度知道
怎么看待银行的发展?感觉这几年很多银行的股票都在下跌。比如中国银行。我的看法是中行作为五大国有银行
么看待银行的发展。再加上中国的房地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比如中国银行?如果会回升。我的看法是中行作为五大国有银行之一?感觉这几年很多银行的股票都在下跌,有国家的支持,中行的股票应该会回升。我这样的判断怎么样,那么你们觉得回升的幅度会有多大呢
提问者采纳
然里面内幕我们一般民众不清楚,正如你年说的房地产,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是知道的,正是将来银行要面临的巨大风险,银行的破产风险在不断的增高,加之地方政府的债务也是给银行带来不确定性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低调,逛论坛,美剧,努力ing,韩剧,木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不要从单纯的国企来判断,不良贷款出问题就麻烦了你这逻辑就不对了,所以股票和业绩是脱节了的,银行的成本很大的?要买也不买大银行,再说银行的福利多好,盘子越大越不涨这个还不知道吗,不如小银行
从长远看:中行的股票是一定会回升的,至于回升的幅度是与股市所处的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并且此时此刻无法判断它回升的时间点。
银行 有着最大的潜在利空的
能举例说明吗?
潜在 利空 不告诉你; 股票不是牛市 记着就好
中国银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今天又看到大盘跌了很多,而股市中的垃圾题材股却逆风飘扬,真是中国股市的可笑可悲啊
今天又看到大盘跌了很多,而股市中的垃圾题材股却逆风飘扬,真是中国股市的可笑可悲啊!这样的股市还谈什么投资价值,还谈什么与国际接轨,简直可笑。
国企领导腐败,私企老板太坏.去TMLGB.
这便是典型的牛市第三阶段,也就是熊市开始的时候了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热门美股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意见反馈回到顶部十问中国股市:为何涨时强摁 跌时不护?
一问股市:为何不能跟着一起涨  数据显示,美股在2007年创出历史高点,而沪深股市也在当年创下了自己的新高。但经历次贷危机过后,美股很快实现了反弹,并差一点重新创出新高。而反观沪市,从6100点直跌过后,最大一波反弹只是到了3400多点。  “为什么‘衰退’中的美股还能这么牛,为什么具有‘人口红利’、‘城市化’、‘连年盈利’、‘人民币升值’等题材的沪深两市股指始终涨不起来?”昨日大跌之后,有股民如此发问。  二问股市:为何总是跌得更凶  打开美股K线图,不少股民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沪深股指不但不跟涨,反而在别人下跌时自己跌得更凶。  对此,有业内解释说,中国股市的基础和目的与美股不同,“国外股市基础比中国股市的基础牢固,国外股市的目的是为企业和个人搭建一个融资和积累财富的平台,主体是机构。而中国股市的主体是散户。所以,不要指望中国股市和国外股市保持一致。”  针对上述观点,有网友反驳说,按照相关部门的说法,A股同样定位于能够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为何我们就不能跟着国际主要股指走势,为何总是走出不同于全球股市的独立行情?”  三问股市:为何不能体现GDP走势  教科书上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中国的GDP已连续多年以年增9%左右的速度高速发展,但沪深股指,并未体现出教科书上的这种观点。  对于未能体现经济走势,在没有股改时,不少业内人士将其怪罪于股权分割,称只要实现全流通,“晴雨表”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体现。但事实是,自2007年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晴雨表”的展示作用依然遥遥无期,这是为什么?  四问股市:为何涨时强摁跌时不护  对沪深股市近20年的发展,有股民开玩笑说,我们的监管部门看见股指上涨就紧张得不得了,但一看到股市下跌,就气定神闲。  对上述观点,记者细看沪深两市的K线轨迹发现,沪深股指走牛的日子总是那么匆忙,而下跌的时间又是那么漫长。另外,一旦股指出现涨得令人振奋时,监管层要么发评论“高处不胜寒”,要么半夜起来“调高印花税”,而一旦将“狂牛”关进笼内,监管层似乎就松了一口气。“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关注股指上涨时那样对下跌中的股票也多一份呵护呢?”股民发问。  五问股市:为何新股还是不断发  股市是一个资金游戏,大盘每次下跌总是与资金面紧张有关。因此每当股指陷入长久调整时,股民总希望资金面能有个宽松期,能减少或暂停,但这种期盼很少能成为现实。  统计显示,8月第一周,A股新股发行股份数量超过20亿股,为整个7月份的近4倍。  对此,业内表示,新股的不断发行,让投资者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之火”很快熄灭,A股又重蹈无休无止的调整之中。“监管层能否对新股发行进行调整,给市场缓口气,减少或暂停新股发行难道不可以吗?”六问股市:“定海神针”的基金在哪  每当股市出现大幅波动时,机构投资者往往是稳定股市的磐石,有了“磐石”股市就有了“定海神针”。更重要的是,机构投资者能带来先进的价值投资理念。  但反观沪深股市,基金发了一个又一个,但基民股民发现它除了具有高超的吸金术外,实在没有看到什么“磐石”和“定海神针”的作用,更无从谈起什么先进的投资理念。为什么那么多人把钱给了所谓具有“专业理财能力”的基金,最后也只有输钱一条路?  七问股市:为何不能保持适度投机  包括不少监管人士在内,股市活跃往往会被认定为投机,以为多增加大盘权重股,股市就不会有异常波动、就不会有投机。但事实上,自从沪市有了、和一大批银行股后,股指大幅波动仍在继续——这些大盘权重股从上市第一天开始就套牢了大量的投资者,有的上市几年了,投资者都无法解套。  其实,股市具有投机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投机,股市只有一个理性的价格,那就没有买和卖的交易。股市适度的投机,对活跃股市具有积极而正面的作用。为什么股市一活跃,马上就有人指责为泡沫?  八问股市:为何不断上演扩容  10年前,中国资本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还名不经传;10年后的今天,沪深股市就规模而言已排在世界前三甲。但有意思的是,沪市股指10年前2000多点,到今天还是2000多点。  对此,业内质问说,为何一些承诺短期不再融资,但屁股一转马上又向市场伸手索要巨资?B股问题还没有解决,又搞出、创业板,扩容大戏一台接着一台,整天提心吊胆的股价怎能稳步上行?当我们一再强调效率优先时,所有的选择都为速度让步,那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谁来保护?  九问股市:暴跌为何不见护市  去年5月,纽约股市盘中大幅下挫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立即召集六大交易所的负责人开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与各交易所达成一致,今后如果有个股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超过一定程度的下跌,将中断该股票的交易。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保护投资者的举措立竿见影,在随后的几个月内,美股大幅反弹30%,而反观沪深股市,每逢暴跌很少见谁出台护市之策。“也许管理层也做了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机制不透明,市场反应不大。我们想问的是,为什么我们的监管层不能给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投资预期?”  十问股市:为何任凭日日惨绿  外国不救市——这是很多所谓市场派人士似是而非的言论,也是监管层欲救市而有所顾忌、怕落下话柄的原因所在。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只是不负责任的人云亦云。  2007年8月,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连续4次向金融系统注资,以应对次债危机,从而保障货币市场的有序运行。第二年3月,欧洲三大主要央行承诺向货币市场注入额外流动性,当日欧洲三大股市强势领涨。  相比之下,我们的救市举措总显得犹犹豫豫、谨小慎微,甚至不敢大张旗鼓。“为什么我们可以任凭A股市场日日挂着惨绿,预言中的支撑点一次次被毫无抵抗地击破,也不敢理直气壮地提振投资者们的信心?”
安徽巢湖股友
中国股市还助跌不助涨!比如10元的股涨百分之十变成11元。再跌百分之十,就变成9。9元了。若10元先跌百分之十,变成了9元,再涨百分之十也还是9。9元。看到了吧,都经过了百分之十的过程,而价格却都比原先的10元少了一毛了。可见中国股市助跌不助涨!如果涨可以百分之十五,跌只准跌百分之十才合理!还有就是T+1,让人不能当天来纠错。不知美国的股市是不是这样。如果说人家是成熟的股市,那为什么这个就学人家呢。
广东茂名股友
支持楼主!
江苏南京股友
&&& 套现英雄已发疯,破净照样往下冲& [000916华北高速]&&&&&&&&&&&&&&&&&&&&&&&&&&&&&&&&&&&&&&&&&&&&&&&&&&&&&&&& 大非小非跌有胆,上市公司[华北高速]&&&&&&&&&&&&&&...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意见反馈回到顶部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股民十问中国股市:为何总是我们最受伤
资料图  十问:为何别人涨我们不涨,别人暴跌我们跟着暴跌?
  沪市昨雪崩式下跌,盘中跌破2500点收盘创年内最大跌幅
  市场质问为何还在发行,为何不断扩容,为何暴跌时不护盘
  晨报记者 韩益忠(资深股评人)
  受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全球经济前景黯淡等多重因素影响,酝酿已久的悲观情绪全面爆发。受此影响,全球集体遭遇 “黑色星期一”,而向来特立独行的A股市场此次也未能独善其身。
  8日沪深股市放量暴跌,两市跌幅双双超过3%。上证综指盘中跌破2500点,收盘创年内最大跌幅。与此同时,沪深B股同样双双暴跌,其中上证B指跌幅更是超过6%。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沪深股指昨日的暴跌并不意外,但让不少股民不解的是,为什么人家涨时我们不涨,人家暴跌时,我们马上跟着暴跌?
  一问股市:为何不能跟着一起涨
  数据显示,在2007年创出历史高点,而沪深股市也在当年创下了自己的新高。但经历次贷危机过后,美股很快实现了反弹,并差一点重新创出新高。而反观沪市,从6100点直跌过后,最大一波反弹只是到了3400多点。
  “为什么‘衰退’中的美股还能这么牛,为什么具有‘人口红利’、‘城市化’、‘连年盈利’、‘人民币升值’等题材的沪深两市股指始终涨不起来?”昨日大跌之后,有股民如此发问。
  二问股市:为何总是跌得更凶
  打开美股K线图,不少股民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沪深股指不但不跟涨,反而在别人下跌时自己跌得更凶。
  对此,有业内解释说,中国股市的基础和目的与美股不同,“国外股市基础比中国股市的基础牢固,国外股市的目的是为企业和个人搭建一个融资和积累财富的平台,主体是机构。而中国股市的主体是散户。所以,不要指望中国股市和国外股市保持一致。”
  针对上述观点,有网友反驳说,按照相关部门的说法,A股同样定位于能够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为何我们就不能跟着国际主要股指走势,为何总是走出不同于全球股市的独立?”
  三问股市:为何不能体现GDP走势
  教科书上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中国的GDP已连续多年以年增9%左右的速度高速发展,但沪深股指,并未体现出教科书上的这种观点。
  对于未能体现经济走势,在没有股改时,不少业内人士将其怪罪于股权分割,称只要实现,“晴雨表”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体现。但事实是,自2007年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晴雨表”的展示作用依然遥遥无期,这是为什么?
  四问股市:为何涨时强摁跌时不护
  对沪深股市近20年的发展,有股民开玩笑说,我们的监管部门看见股指上涨就紧张得不得了,但一看到股市下跌,就气定神闲。
  对上述观点,记者细看沪深两市的K线轨迹发现,沪深股指走牛的日子总是那么匆忙,而下跌的时间又是那么漫长。另外,一旦股指出现涨得令人振奋时,监管层要么发评论“高处不胜寒”,要么半夜起来“调高印花税”,而一旦将“狂牛”关进笼内,监管层似乎就松了一口气。“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关注股指上涨时那样对下跌中的股票也多一份呵护呢?”股民发问。
  五问股市:为何新股还是不断发
  股市是一个资金游戏,每次下跌总是与资金面紧张有关。因此每当股指陷入长久调整时,股民总希望资金面能有个宽松期,新股发行能减少或暂停,但这种期盼很少能成为现实。
  统计显示,8月第一周,A股新股发行股份数量超过20亿股,为整个7月份的近4倍。
  对此,业内表示,新股的不断发行,让投资者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之火”很快熄灭,A股又重蹈无休无止的调整之中。“监管层能否对新股发行进行调整,给市场缓口气,减少或暂停新股发行难道不可以吗?”
  六问股市:“定海神针”的在哪
  每当股市出现大幅波动时,机构投资者往往是稳定股市的磐石,有了“磐石”股市就有了“定海神针”。更重要的是,机构投资者能带来先进的价值投资理念。
  但反观沪深股市,基金发了一个又一个,但基民股民发现它除了具有高超的吸金术外,实在没有看到什么“磐石”和“定海神针”的作用,更无从谈起什么先进的投资理念。为什么那么多人把钱给了所谓具有“专业能力”的基金,最后也只有输钱一条路?
  七问股市:为何不能保持适度投机
  包括不少监管人士在内,股市活跃往往会被认定为投机,以为多增加大盘权重股,股市就不会有异常波动、就不会有投机。但事实上,自从沪市有了、和一大批股后,股指大幅波动仍在继续这些大盘权重股从上市第一天开始就套牢了大量的投资者,有的上市几年了,投资者都无法解套。
  其实,股市具有投机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投机,股市只有一个理性的价格,那就没有买和卖的交易。股市适度的投机,对活跃股市具有积极而正面的作用。为什么股市一活跃,马上就有人指责为泡沫?
  八问股市:为何不断上演扩容
  10年前,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还名不经传;10年后的今天,沪深股市就规模而言已排在世界前三甲。但有意思的是,沪市股指10年前2000多点,到今天还是2000多点。
  对此,业内质问说,为何一些上市公司承诺短期不再融资,但屁股一转马上又向市场伸手索要巨资?B股问题还没有解决,又搞出、,扩容大戏一台接着一台,整天提心吊胆的股价怎能稳步上行?当我们一再强调效率优先时,所有的选择都为速度让步,那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谁来保护?
  九问股市:暴跌为何不见护市
  去年5月,纽约股市盘中大幅下挫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立即召集六大交易所的负责人开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与各交易所达成一致,今后如果有个股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超过一定程度的下跌,将中断该股票的交易。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保护投资者的举措立竿见影,在随后的几个月内,美股大幅反弹30%,而反观沪深股市,每逢暴跌很少见谁出台护市之策。“也许管理层也做了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机制不透明,市场反应不大。我们想问的是,为什么我们的监管层不能给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投资预期?”
  十问股市:为何任凭日日惨绿
  外国不救市这是很多所谓市场派人士似是而非的言论,也是监管层欲救市而有所顾忌、怕落下话柄的原因所在。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只是不负责任的人云亦云。
  2007年8月,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连续4次向系统注资,以应对次债危机,从而保障货币市场的有序运行。第二年3月,欧洲三大主要央行承诺向货币市场注入额外流动性,当日欧洲三大股市强势领涨。
  相比之下,我们的救市举措总显得犹犹豫豫、谨小慎微,甚至不敢大张旗鼓。“为什么我们可以任凭A股市场日日挂着惨绿,预言中的支撑点一次次被毫无抵抗地击破,也不敢理直气壮地提振投资者们的信心?”(新闻晨报)
推荐微博: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跌跌不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