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股市调查:股灾是哪年原因?

造成股灾的原因有哪些?股灾原因分析汇总
来源:【赢家江恩】责任编辑:lilinke添加时间: 09:55:10
  平常我们会听到听到别人说什么股灾,这时候我们新入市的股民就有疑惑了,什么是股灾?造成股灾的原因是什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股灾的一些。
  股灾是股市灾害或者是股市灾难的简称。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因为受某个偶然因素的影响,一下子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的巨大动荡,并造成了巨大损失异常经济现象。股灾不仅区别于一般的股市波动,而且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那么,造成股灾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直接原因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了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的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和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1)大部分的人认同的是股灾是由程式交易引起的。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股灾之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便按照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形成恶性循环,令股价加速下挫,也不高,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也是原因之一。所谓的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的时候,为了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但是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一下子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使得股价快速往下推。并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会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的时候会干涸。在每个人都想卖出的时候,这样的投资策略就是不可行的。
  (3)一位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要原因, 因为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可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所以是因为市场全球化让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2、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着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使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进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股票的知识,可参考阅读的相关内容。
  声明:版权归赢家财富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4小时热门评测文章
销售热线:8/股灾以来投资者生存状况调查:这一年您收益多少?_调查结果_新浪网
创建时间:日
状态:进行中
参与人数:2,816
1、您目前的资金量有多大?
20万-100万
100万-500万
2、您目前投入股市的资金占总投资的比例?
3、股灾以来您的投资收益如何?
亏损20%-50%
亏损50%以上
亏损20%以下
盈亏基本持平
盈利20%以下
盈利20%-50%
盈利50%-100%
盈利100%以上
4、股灾以来您在股市上的投入:
5、未来您在股市的投入将:
6、您是否会劝亲朋好友投资股市?
不会,风险大于收益
会,收益大于风险
7、您的生活水平是否受到股市波动的影响?
生活水平下降
生活水平上升
8、您预期未来一年沪指最高会到多少点?
3000点-4000点
6000点以上
5000点-6000点
9、您看好哪些行业的投资机会?(多选)
10、您最希望看到的股市政策是?(多选)
养老金入市
A股纳入MSCI指数
深港通开通
取消涨跌停
新三板推行转板
1、您目前的资金量有多大?
2、您目前投入股市的资金占总投资的比例?
3、股灾以来您的投资收益如何?
4、股灾以来您在股市上的投入:
5、未来您在股市的投入将:
6、您是否会劝亲朋好友投资股市?
7、您的生活水平是否受到股市波动的影响?
8、您预期未来一年沪指最高会到多少点?
9、您看好哪些行业的投资机会?(多选)
1. 生物制药
2. 国防军工
9. 农林渔牧
10. 工程机械
10、您最希望看到的股市政策是?(多选)股灾亲历日记:从一个多亿到4000万
来源:观察者网
  【这是一个股民的真实故事。作者某知名高校管理学院毕业,09年进入股市,此次股灾,账户最多时增值到一个多亿,7月初的损失最多达到6千万。以个人的亲身经历,见证了刚刚过去的这场惊心动魄的危机。他的故事网上已有散播,本文为作者的修订稿,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还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帮一个人,请他进入股市,如果你想害一个人,请他进入股市。
  对于很多人而言,金钱是一种既被崇拜又被仇恨的东西。有了它似乎能掌控大局无所不能,没有它似乎生活要思前想后举步维艰。而股市对某些人来说是提款机,对大多数的人,则是张开血盆大口侵吞他们财富的巨兽。来股市的人都是想在提款机中提款的,最终却多成了填饱巨兽肚子的食物。人类的贪婪与恐惧、梦想与现实,在股市中演绎的淋漓尽致。每个股民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而2015年年中的中国股市则是所有故事的缩影。
  职业股民长成记
  我在15年前开始入市,6年前开始专职做投资,在同龄人中算是老股民。每天的生活基本在刺激和平淡中往复,如同股市的涨落一样。
  我酷爱投资,喜欢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去伪存真抽丝剥茧,如同运用福尔摩斯的演绎法,发掘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2009年年中开始的职业投资生涯,也恰好赶上了当年小牛市的尾巴,做到2010年末翻了3倍多。2011年年底附近遭遇滑铁卢,重仓投资的企业大股东违背承诺,股价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跌去了一半,这个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过去。
  吃一堑长一智,我立即把风控放到了投资体系的首位。当时总结了十二个字的投资理念:慢即快,少即多,出即入,失即得(作者“财神”的个人介绍就用的这四个字,观察者网注)。简单说就是做投资不能贪多求快,寻找确定性的标的和机会,果断出击,之后耐心等待投资机会的兑现时机。时间是投资者最好的朋友,确定性的机会和标的会逐渐反应聪明投资者的预期,一点一滴开始逐渐加速,为我们带来稳定的财富增长。而一旦发现投资逻辑或者企业方面有重大变化,则要坚决离场。离场就是为新的入场提供弹药,失去就是为新的收获提供机会。到了2013年,投资成绩又有了一倍多的增长。
  也是在2013年,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我们搬到了西单附近居住,离学校近些。距离虽然不远,但交通异常拥堵,开车甚至不如走路快。为此,我特地买了辆电动自行车,早上七点半、下午三点半准时出发接送孩子。安顿好孩子,剩下的时间基本都是属于自己了。
  清晨健步走45分钟、打一圈太极后,回办公地点浏览一下当天的重大新闻、微信群的重要发言、券商的推送报告。9:15开始打响一天的战斗,直至下午15:00收盘。市场并不会一直如你所愿,经常会出现意外的走势。这时候就会扎进去研究原因,一忙就忘了时间。也常常会接到学校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财神”,你怎么还不来接孩子!
  牛市来了!
  2014年下半年起,市场转牛,一直牛到2015年的6月上旬。这一年,二级市场成了投资人的天堂!无数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我的师弟老赵,交易高手,在2014年上半年毅然离职创立资产管理公司,3000万左右起家,靠规模累积和内生增长,一年时间竟然做到了20亿。这一年,无数机构大佬奔私,各种私募管理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市场上的资金也源源不断的朝股市搬家。全民炒股的热情兴起,金融街附近的咖啡馆、企业的办公室、地铁上、公交车上、商场里,处处都在讨论股票,到处都是暴富的例子,股神遍地开花。
  小伙伴们的庆祝方式也从年初的赚了发红包升级到发大红包、发满格(5000元)红包,微信群里四处捡钱,群里都是某股票涨停包、净值大涨包&&朋友们的讨论主题也从包包、手表扩展到了豪宅、游艇、飞机。人人都踌躇满志,规划着自己的美好人生。
  感觉不对劲 5月清空账户
  我的直觉告诉我市场有些不对劲。自己的账户2009年5月份至今已经翻了14倍,市场中哪怕是2015年才入市的都有了一倍左右的盈利,大股东、管理层不断减持,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不断预警股市风险,已经难以发掘低估值中高成长的个股。简单分析后,得出结论,清仓休息,等待中级调整后再入场。多吃喝玩乐,少看股市。
  于是在5月份的某一天,我清空了管理的账户,开始着手新一轮的布局:1、先做了部分固定收益的资产配置,购买了几份9.5%左右收益的信托,这样即便后面牛转熊,也能安稳度日;2、选了几家不错的拟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做个长期投资,期间刚好我的同级校友王建昊从商务部辞职创办了蟹锡兰,一家位于三里屯附近的主打斯里兰卡风情的蟹店,免费吃了他两次大螃蟹后,我和建昊成了合伙人,以后投资圈的小伙伴们聚会有了新据点;3、预订了暑假去冰岛旅行的行程。这段时间主要是去雕刻时光读读书、到金购中心购物吃饭看电影,隔三差五召集投资圈的小伙伴们聚会吃饭聊聊股票唱唱歌,小日子过的倒也惬意。老赵也跑过来和我一起定了附近国安府的房子,准备来年做好邻居。
  6月分批进场 投入战斗
  不过,6月起的走势是出乎我的意料的。6月起市场继续高歌猛进,12日,上证创出近期新高5178.19点,眼看小伙伴们的业绩蹭蹭上窜,整天欢声雀跃夜夜笙歌,自己是不是看错了?认错或是坚持?反复评价了几遍多空因素,还是没有大规模入场的理由。为防止看错,派出几个探马买了些前期看好股价没怎么涨的股,大部队继续等待。忍耐!忍耐!
  到了6月中旬,会里开始清理配资,沪指有两天连续大跌3.67%、6.42%,收4478点。市场一周调整了13%,出乎大部分人之意料,各大媒体舆论开始聚焦股市关注的巨幅波动。我由于仓位很低,很是开心,看好的个股都调整了20%-30%左右,进入了可操作区间。当时认为市场还是牛市,牛市的急跌并不可怕。结论是分批入场,到4200附近重拳出击。这时候我恢复了正常的作息时间,守护在电脑前随时准备战斗。
  6月23日,盘中调整到后探底回升,我认为机会来了,果断重仓出击。24日市场上扬,一切都以正常的轨迹在运行。殊不知,席卷一亿人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多米诺骨牌倒塌
  日、26日 ,个股大面积跌停,我在23日进入战场的主力部队被悉数活埋。杠杆牛市的调整威力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多米诺骨牌开始倒塌,颇有些2011年底的味道。
  、26日,个股大面积跌停,我在23日进入战场的主力部队被悉数活埋。我对着拳击桩猛打20分钟。
  我也开始迷惘,或许,牛已经死了?盘后带上拳击手套,对着拳击桩猛打了20分钟,很久没有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了。躺在地板上,我自己给自己打气,市场有他自身的运行规律,怎么走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们的心态。好股票是金,风雨过后总会发光。“财神”,多些耐心。
  后面的几天,市场进入了救市程序。 6月27日,降息降准,但市场并不买账,6月29日那一周沪指盘中连破、点,继续千股跌停。几天时间,市场整体跌去20%,多数个股跌去40%以上,跌速之快超乎想像。好在买入的企业并没什么问题,即便是牛转熊,也会弹一弹,价格这条狗终归要回到主人身边来。
  6月30日,救市大招发布:证监会发文表态,回调过快不利于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养老金投资办法征求意见。市场上演了一周前的故事―探底回升。继续观察救市效果。
  7月1日 ,党的生日,没有出现投资者期盼的连续升势,大盘杀了个“回马枪”。上证指数收盘4053.70点,大跌5.23%;深证成指收盘13650.82点,大跌4.79%。1300只左右个股跌停,很多股票创出本轮调整以来的收盘新低。不过,想砍仓的股票已经无法卖出。
  朋友圈基本都在喊关灯吃面,比惨大会相继召开。我没心情比惨,叫了几个德州扑克爱好者打牌,规则是输的最惨的请大家吃面。人没凑齐,大家都在找理由推托,也有人说,吃不起面了&&到了的小伙伴每人点了一碗面,没有往昔热闹的讨论,没有关灯。微信群里很难再找到大红包,偶尔出现的红包基本都是空仓者或者群主给大家发的打气包―兄弟们挺住、牛市还会来类似的主题,人均几元钱,聊胜于无,不过也没人关注红包了,人心散了。
  从恐慌到麻木
  救市工作直到7月6日终于打出“王炸”。市场群情振奋,很多人认为大反转来了,挂涨停板去追股票。到了下午,市场却从开盘的千股涨停直接到了千股跌停,大跌眼镜。
  有人编了个A股史上最短悲剧小说:周五割肉打新,今早涨停买入。各种救市建议在各个微信群讨论、传播。我没那么多精力去想怎么救市,只在思考真的救起来什么时候跑路。漫漫熊途,已然开始。半夜一两点打开微信,基本无人说话,已经从恐慌到了麻木阶段。不过这时候找个人聊,会马上得到回应。都睡不着呢!凛冬将至,逃脱的能有几个?
  7月9日,国家队拿出了真金白银,给了资金去撬开中小创跌停股,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很多个股从跌停打到涨停。找到了支点,熊爪子可以翘起来一只了。第二个交易日,千股涨停。这时候的中小创也只有两种状态:涨停和停牌。恐惧一扫而光,大家开始欢呼雀跃。我账户里的股票全部停牌,只能为其他兄弟们喝彩了,终于能有机会逃出去了!后面不断的迎来个股复牌,从7月9日起到7月14日,很多个股连续迎来了四个涨停,基本都达到了7月6日的位置。
  后面的市场会分化,优秀的企业是雄鹰,能长久地在空中翱翔;垃圾企业会被风吹起一阵,最终的归宿是垃圾场。投资是投资者一辈子的事,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幕刚刚拉开&&
(责任编辑:UN656)
原标题:股灾亲历日记:从一个多亿到4000万
&&&&&&</div
检讨抗灾路径依赖,既不在天灾中竖英雄也不忘在人祸中悲悯苍生…[]
   社论:
也是所有领域包括政治都需要遵守的准则…[]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梁定邦:股灾一年后的反思
作者:马国川
  中国内地股市先天不足、证券法的缺陷、救市决策过于仓促,是2015年股灾的三大教训
  《财经》(,)记者 马国川
  日,沪指最高触及5178.19点,随即掉头向下,并引发融资崩盘,股灾由此开始。一年过去,对股灾的研究和讨论从未停止。因为人们知道,如果没有深刻的省思,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无从谈起。
  “我愿意从个人观察的角度分析股灾发生的原因,总结一些经验教训。”日前,中国证监会原首席顾问在香港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今年69岁的梁定邦身材魁梧,双眼炯炯有神。这位香港执业资深大律师1995年出任香港首位华人证监会主席,在业内享有很高声誉。1998年,梁定邦受时任总理朱基之约,以“一元人民币”象征意义的年薪,出任中国证监会的首席顾问,见证和参与了世纪之交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梁定邦曾对1999年的《证券法》提出许多修改意见,但因提建议时,草案已移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所以没有被采纳。“内地证券市场有这么多大的问题,和证券法的缺陷有很大关系。换句话说,证券法的缺陷也埋下了去年股灾的祸根。”
  在梁定邦看来,证券市场是很复杂的,由于存在很多“人头户”,公告制度不完善,一旦股市出问题,监管部门根本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也就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和对策。
  梁定邦目前仍然担任中国证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这位中国证监会的首席“外脑”建议,监管机构应该相对独立,扩大调查权和执法权,同时完善基础信息问题,和世界接轨,“这样,中国的证券市场才可能健康发展”。
  “朱基总理邀请我
  担任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
  《财经》:2015年夏天爆发的股灾,对整个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影响都非常大。从1999年到2004年,您担任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五年多,对于中国证监会、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有切身的观察,对于2015年夏天爆发的股灾也一定有自己的思考。
  梁定邦:确实,2015年的股灾值得反思。我愿意从个人观察的角度分析股灾发生的原因,总结一些经验教训。
  我和中国证券市场结缘很早。1990年上海、深圳分别建立了证券交易所,两地都搞了地方性条例。1988年我就是深圳市的顾问,所以起草深圳证券交易所条例的时候,有关部门就找过我。1992年深圳股市“8?10事件”,人们游行示威。出事那天半夜,深圳副市长打电话到我家里,问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
  证券市场是很容易出事的,因为中国的储蓄比例很高,投资渠道太少。而且人们认为,进了股市一定发财。直到去年发生股灾前,这种心理没有多少改变,人们的风险意识是很薄弱的。
  《财经》:1999年您被聘请担任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您也是第一位在中国证监会任职的非大陆人士。是什么机缘让您担任这一职位呢?
  梁定邦:是朱基总理请我来的。我认识朱基大概是在1992年3月,那时他是主管金融的副总理,我是香港联交所理事。为了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事情,我们联交所的几个人去见朱基。我建议成立一个两方的工作小组,研究具体方案,朱基同意了。
  《财经》:1985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后,成立了“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谈判香港回归的具体事务。你们这个小组在其中吗?
  梁定邦:我们独立在它之外,直接跟中央政府谈。香港联交所主席和我与其他两位理事(后期,香港证监会派参加)代表香港,与体改委团队(包括孙树义、)代表中央。经济按照经济办,政治按政治办。“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当时双方经常吵架,如果经济问题混到政治里面去,那一定会死掉的。
  我们经常向朱基汇报,所以他熟悉我。朱基说,工作小组要保密,直到北京和香港两地政府认可,才可以对外公布。因为两地的法律概念很不一样,有很大的争议,后来慢慢调解了,距离慢慢缩小,最终顺利完成任务。1993年6月,第一只H股, (,),在香港上市。
  《财经》:1998年春天,朱基当选国务院总理,他还兼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主任。中国证监会受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指导、监督检查和归口管理。
  梁定邦:日,正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那一天,我带着各国的证监会主席去见朱基――当时我是国际证监会组织的技术委员会主席。原来以为朱基恐怕没有时间,没想到他还是见了。那时我即将从香港证监会退任,我也开始学文,因为意大利一所大学邀请我去做客席教授。见完客人,朱基让我留下来,问我能不能帮他忙,来当中国证监会的顾问,香港政府给你多少工资,这里一样的工资,甚至还可以增加。我说可以考虑,但是我不会收你工资的,我只收你一块钱。他怔了一下,然后笑了。
  后来,我先后卸任香港证监会主席和国际证监会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1998年12月就到了北京。1999年1月,我被正式任命为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
  “证券法的缺陷也埋下了
  去年股灾的祸根”
  《财经》:作为首席顾问,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梁定邦:我不是做实务的,当顾问,就是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我的建议一般都是政策性的,所以直接给朱总理,再给中国证监会抄送一份。朱总理一般批字让证监会考虑我的报告。
  时不时朱总理会叫我去报告一些具体的事,大概是两三个月一趟。我跟他交流都是很随便的,一个对一个,在他私人办公室里面。和他也会有具体问题的争议,但他跟我还是比较客气了。
  《财经》:1998年底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证券法》,这是对证券进行监管的基本大法,您参与了吗?
  梁定邦:《证券法》是1992年开始起草的,负责起草的教授曾携带草案,到香港征求意见,我提出过建议。我到中国证监会工作时,已经是证券法起草的最后阶段。证监会主席把证券法草案交给我,我就提了很多意见,可是当时草案已移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期太晚了,所以我的提议没有机会被接纳。
  《财经》:在您看来,证券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
  梁定邦:有几个重大问题。第一,证券的定义太窄。法律给证券的定义是“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后来国务院没有认定“其他证券”,所以证券就是公司的股票债券,至今如此。所以,法律管辖的资本市场的范围很狭窄。像基金就没有包括进来,虽然后来又搞了部《证券投资基金法》,可是只限于证券基金,并且只管公募的证券基金。基金只要到协会注册就可以,搞了很多,没有注册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而的证券法定义广泛,延伸工具都放进来了,包括理财产品也在里面。在香港,理财产品也归入证券,有明确的发行、监管程序。
  《财经》:从2005年开始,中国内地的银行争相售卖各种理财产品,基本上没有监管,只是后来银监会发布一个监管文件。
  梁定邦:银监会主要是看银行会不会出现风险,没时间关注投资人的利益保护。全世界的银行监管机构都是这样。我就觉得,“证券”的定义太窄,导致证券市场有很多空缺和盲点,将来会出问题的。
  证券法的第二个问题是证监会的调查权力很少,没有执法权,最多只能是行政处罚。如果是证券公司,可以吊销牌照。如果不是,顶多是罚点款,根本没有什么办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漏洞。
  《财经》: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怎样的呢?
  梁定邦:国际上绝对不是这样的。监管机构去调查,如果对方不配合,就触犯刑法。记得2005年证券法修订后,监管机构仍然没有执法权。有人问我的看法,我说,如果根本没有办法去执法,证券市场算什么市场!
  第三个问题,没有民事赔偿条款。监管机构很难有方法帮助和保护投资人,即使后来在民法、公司法里有规定,但是诉讼费用昂贵,民事诉讼法又不允许集体诉讼。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的监管机构,都有权力到法院去为投资人诉讼。例如香港法律规定,如果有证据证明在证券交易有违背法律法规的情况,包括公司大股东欺压小股东、大股东没有执行义务等,证监会可以到法院去,申请法院责令证券交易还原或赔偿受损方。可是中国没有这种法律规定,小股东或受损人只能自费到法院提起诉讼。
  《财经》:您提出的三大问题,立法机构有没有实质性的回应?
  梁定邦:没有,这么多年也没有多大改进。后来内地证券市场有这么多大的问题,和证券法的缺陷有很大关系。换句话说,证券法的缺陷也埋下了去年股灾的祸根。
  “中国内地证券业存在三大问题”
  梁定邦:在担任首席顾问期间我还发现,中国内地证券业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证券公司的监管薄弱。证券公司管理混乱,工作人员本身的操守缺乏规范,挪用客户的钱。证监会花了最大力气完善证券公司的监管。现在这个问题解决得还不错,当然还比不上国际上最佳标准的,特别是开户的权益审查程序不全, 故此,证券市场上有不少“人头户”,即户头被别人操纵的,换句话说,一人可操纵多个别人的户头。
  第二,上市公司的监管薄弱。上市公司监管需要基础性的东西,例如,什么是5%股份的权益人?证券法里只有5%股份持有人持有和变动的定义与公告要求。但是法律仅有这么几条是不够用的。因为上市公司股东可以利用延伸工具改动权利,也可以质押股票,这样权益改变了,却不用公告!恰恰是这个空白很容易出问题。当年我发现了这个问题,遗憾的是证券法没有说清楚。
  《财经》:在香港,是否允许利用延伸工具改变权益,是否允许质押呢?
  梁定邦:香港也有质押,也可利用延伸工具改变权益,但必须公告。香港与其他市场的证券法有很详细的规范。
  去年为什么出大事?就是除了那些大型国有企业,有很多民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将公司股票质押给银行,从银行借一大笔钱票或地产。股票突然暴跌的时候,银行要求追加抵押品,否则强行平仓。那么多公司突然停牌,主要是这些公司的大股东受不了!因为质押的权益变化没有公开,故此监管机构不知道如果股票价格出现巨大变化,银行的股权信贷可引起大量的上市公司要求停牌。因为证券法没有严格的权益披露要求而且《KYC》程序不全,所以中国没有真正的证券实名制。
  《财经》:《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都规定,实行证券账户实名制。
  梁定邦:但是这种所谓实名制,其实是空实名制,一些人可以借别人的身份证开户。以前有“麻袋户”,有人带着一大麻袋身份证去开户。尽管有点夸张,但是市场里确实存在大量开户人与资金无关的“人头户”。为什么“人头户”能够存在?因为证券登记公司和证券公司也是分开的,不衔接。
  证券公司真正做得好,必须了解账户的实际控制人和交易的实际收益人,还要求对客户的身份、常住地址或企业所从事的业务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财经》:这就是目前国际上的KYC政策(Know Your Client),即充分了解你的客户。
  梁定邦:KYC政策和对政治敏感人物账户的强化审查,是反洗钱用于预防腐败的制度基础,中国未来也应该实行 KYC政策。
  证券业存在的第三大问题,就是股票权益申报制度不健全。在国际上,证券法对权益的定义很广泛,要监管各方面的权益改变,权益申报制度非常严格,包括公司盈利信息必须尽快公告。如果公司不及时公告权益改变和内部信息,就是刑事犯罪。可是现在内地的法律没有这方面规定,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财经》:由于没有真正的证券实名制,股票权益申报制度不健全,很容易导致系统性风险。而监管部门对信息掌握不充分,出了事却不知道祸起何处。
  梁定邦:是啊,这些都是基础性的问题。现在真要做的话,需要刑法支持。监管部门必须严格要求公司进行公告,广泛收集基础资料,一旦出事,才知道为什么会出事。香港2003年的《证券法律》把股票权益申报制度规定得非常详尽,且执行非常严格,若不申报就是刑事犯罪。因此就避免了系统性风险。
  《财经》:目前中国立法机构正在修改《证券法》,如果进展顺利,今年有可能完成三审并通过。您提到的这些问题涉及到了吗?
  梁定邦:我尚未看到公开咨询草案。从我看到的证券法修改稿的一些初稿来看,刚才说的这些问题都没有触及。
  “需要跨市场信息的认识和分析”
  《财经》:现在回头看2015年的股灾,是不是已经出现了某些苗头,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警惕?
  梁定邦:去年四五月份,股市已经到了5000点。2014年公司年报都出来了,利润都没有比去年进步,可是股市涨了130%还多,显然是异常情况。中国有一帮人还是很精明的,二三月份已经开始看空,期货市场开始活跃。这些信息表明,股市危机正在酝酿。
  《财经》:在股灾发生之前,也是股市最热的时候,中国证监会官员鼓吹“改革牛”、“市场不差钱”。很多人批评说,这种做法很不恰当。
  梁定邦:做官的人喜欢大家一起高兴。这是一种普遍的行为,台湾地区以前就有类似做法。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是非常不成熟的,信息不能充分流通,很多内部信息也不能及时公开。(,)就认为,某些人手上的“内部信息”有含金量,监管机构的信息含金量更高,很容易轻信。所以,政府部门的股市评论是有引导性的,监管机构不应该对股市发表评论。这是要吸取的教训。
  《财经》:许多股民相信“内幕消息”,一些消息也确实并非空穴来风。
  梁定邦:“内幕消息”往往和腐败有关。腐败产生的根源,就是制度不健全,有权力、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可以寻租。如果法律健全,信息公开,有媒体监督,是很难寻租的。
  内地炒股换手很快,这也是不健康的现象。在世界各国,大概中国的换手率最高,为什么呢?就是对市场的长期信心不足。人们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财经》:去年6月中旬,股市开始掉头向下,并引发融资崩盘,终于酿成股灾。就像您前面分析的那样,这次股灾和证券法的缺陷、中国内地证券业的先天不足有很大关系。
  梁定邦:对。有先天不足的问题,也有其他因素,虽然不是最大原因。例如,去年股灾期间,除了银行体系的质押,银行之外的协议质押还有很多,包括很多P2P平台、个人贷款、银行的代理贷款等等,都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东西,属于监管的盲点。
  证券市场是很复杂的,由于存在很多“人头户”,有很多质押,杠杆又很高,公告制度不完善,预警制度也没有形成。所以一旦股市出问题,证监会、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都不清楚原因何在,决策层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股灾的一大教训就是,需要跨市场信息的认识和分析。知道是什么问题,才可能找到解决之道。
  《财经》:实际上证监会、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这几家机构有点像盲人摸象,谁也描绘不出整个市场真实的形象。据说当初救市的时候,有些部门就有不同意见。
  梁定邦:大家都不知道整体情况。在有些部委官员看来,救市是违背市场的做法,肯定极力反对。但情况要综合判断,银行的资金流是怎么调动的,期货市场是怎么运行的,市场怎么走的,三方面合起来才能够了解问题。可是,三方面是分开的,互相隔阂。
  为什么要救市呢?因为A股连续千股跌停,有好多人到基金管理公司要赎回。这是一个以前没有见过的情况,老百姓已经没有信心了,将来怎么办?从彼时的情景来说,没有很多的选择,因为事情本身有太多盲点。要掌握市场规律,就要掌握市场信息,可是大量信息都不清楚。
  “假如证监会来咨询我”
  《财经》:在您看来,去年股灾之前,中国证券市场在那么混乱的情况下,确实到了不得不救市的程度?
  梁定邦:证监会的选择余地不多,因为缺乏系统性的信息,很难作出正确判断。近千家公司停牌,处理不好,会发生群体性事件。我理解证监会的做法,但是不一定做得最好。
  《财经》:救市的时候,证监会有没有通过什么渠道来咨询您?
  梁定邦:没有,他们很紧张,已经如火如荼了。但是,11月份证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开会时谈过这个事。据说,救市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人打电话给,问他怎么一回事。
  《财经》:假如决定救市前,中国证监会来咨询您,您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梁定邦:假如证监会来咨询我,我会建议,不要那么快做救市决策,先看清楚情况再说。如果没有时间,就买回来一些时间。就像面对危重病人,急救室首先要把病人的状况稳定下来,买点时间,然后再看用什么方法来治。凡是有多年急救经验的医生,都是这么做的。
  比如,为什么市场掉得那么快?就是因为杠杆已经高了,证监会让证券公司强行平仓,以此来减杠杆。但是仓促减杠杆,就把股市推下去了。所以,信息掌握得不好的情况下,首先马上在期货市场加以减低风险,停止沽空,证券公司及银行暂时不能强行平仓,这样就可以给证监会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马上整理信息,研究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财经》:如果证监会多听听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股灾应对可能会好一点。
  梁定邦:在那时,中国股市是不是到了除了救市别无他法的地步?我不在场,也不清楚。让我来评价,是很不公道的。但是泛泛来说,应该尽量想办法买一点时间,搞清楚情况之后,再走下一步。面对股市震荡,救市决定做得很快,这也反映了决策上的问题。有些外国人批评中国非常官僚,决策很慢。其实,有时决策非常快,可能太快了,缺乏时间对问题进行评估。
  “让证监会成为
  真正独立的监管机构”
  《财经》:股灾发生以后,就有人提出,应该把几个监管部门都合并起来。
  梁定邦:合并机构为时过早。还是应该先把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做起来,而不是忙于合并机构。就像练武功,基本功练不好,穿什么服装没有意义。让证监会成为真正独立的监管机构,包括它应该拥有的各种权力。
  《财经》: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一些人士希望通过证券市场提振经济表现,所以证券市场被赋予了为经济服务的任务。这是股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
  梁定邦:这也是个大问题。证券市场怎么为实体经济服务?一定要把原来的病治好。监管机构应该相对独立,要用客观的准则来执法。让监管机构既要监管,又要承担经济任务,肯定搞不好,顾此失彼。其实,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同类机构都有类似问题,只有那些非常成熟、比较开放的市场,才有独立的监管机构,尤其是独立司法审判。
  英国18世纪的一位著名大法官说,不管天会塌下来,法官的职责就是维持正义(他引用的是拉丁文一句格言:Fiat Justitia Ruat Caelum)。这位大法官在普通法系被视为独立司法的典范。把这句话移植到发展中市场,能不能实现是个问题。我相信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正义标准需要时间形成,发展中国家往往还没有形成大家都公认的公平正义标准,所以我们首先要形成我们社会能接受与执行的规范这套规范的内容,我们可以借鉴世界现行的最佳标准。
  《财经》:对中国来说,至少应该是向这个方向发展。
  梁定邦:当然,每个国家都会向这个方向发展。中国肯定会朝这个方向走,但是不会一下达到。各个发展中国家形成一套制度都有一个过程,形成一个“公议的准则”需要时间。什么是“公议的准则”?就是大家公认这个东西是对的。
  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础信息问题,包括实名制、信息公开、权益改变公开等,都必须完善。证监会要拥有充分的调查权力和执法权,并且得到刑法的支持。另外,监管机构应该可以进行民事诉讼。还有其他的系统性问题,例如,现在流行的和很多投资产品,包括私募基金、P2P等,都应该纳入监管,不能存在监管的盲点。这样,中国的证券市场才可能健康发展。
  《财经》:重要的还是真正把制度建立起来,另外证监会也需要更多的贴近市场的人才。
  梁定邦:跟其他机构比,证监会有直接市场经验的人还是少一些。在欧美国家的证监会,都是有很资深的专业人士。美国证券会各岗位负责人都是做过证券公司、律师,真正在市场打过滚的人,有丰富的经验。
  无论怎样,我觉得中国的证券市场还是很有前途的,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非常有前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会越来越显著。中国必须要跟别人打交道,不能独行独断,也不能独善其身。中国要和世界接轨,有很多东西大家都会交换,包括监管理念等方面,大家要有共同语言。中国绝对没有回头路,虽然和世界接轨暂时还有一些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
(责任编辑:张功成 HN092)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灾是哪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