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销的特征有哪些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遭遇反倾销特征分析
金融危机爆发前,由于乌拉圭回合协议的生效,反倾销相对关税、配额等传统贸易壁垒得到了认可和规范,成为各国贸易保护的首要手段;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为了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和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出口所带来的产品竞争格局变化,对中国发起了空前密集的反倾销措施。但在这一动荡时期,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市场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回归到了实体经济,人们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欲望开始加剧。这些新变化改变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导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产生了新的特征。面对新式的反倾销,我们不能再沿用过去的解决途径,那样只会徒劳无功。只有认清中国遭遇反倾销的新特征,剖析其形成原因,对我国的外贸结构和策略做出相应地调整,才能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条件,根除贸易恶化可能引发失业等社会问题的隐患。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遭遇反倾销的特征分析
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主要是遭遇来自几个特定国家发起的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量反倾销调查。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给中国带来了大量新式反倾销。新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再次下降的背景下,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数量和占比仍维持在高水平
自1979年欧盟首次对我国出口的糖精纳提起反倾销诉讼后,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的反倾销便层出不穷,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在对外贸易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也成为全球反倾销诉讼的“热点区”。
截至2011年,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为213起,较上一年增长了29%,中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也达到了最高点73起。随着全球经济回暖,运用反倾销贸易手段保护国内产业的势头有所减弱,2011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下降到了49起,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也呈现下降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以中国为目标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占全球当期反倾销调查的比例还是维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
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占比上都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是出口企业自身的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出口企业数量众多,经营方式一般是分散经营,出口商缺乏有效沟通与组织,为了争夺订单不惜互相压价,最终导致满盘皆输的局面。另一方面, 中国为尽早加入WTO而签署的部分协议中规定的“非市场经济”定位方法对中方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其他国家采用的替代国的生产要素与中国通常不具备可比性,导致中国产品的倾销幅度经常被夸大,增加了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几率。
(二)金融危机后,原先主要发起国愈演愈烈,同时发展中国家作为反倾销发起国的比例迅速上升
通过对金融危机前后两阶段内(,),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发起国、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及频率统计可以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发起国的前三把交椅有所改变,印度和美国继续位居前两位,而阿根廷超过欧盟位居第三。巴西上升最快,从原来的第十二位快速上升到了第五位。从年平均反倾销数值来看, 年美国、欧盟、巴西、加拿大这些与国际金融危机相关地缘性密切的国家或地区对华年平均反倾销数相对 年间明显增加,巴西的年平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从原先的2.15上升到了6.25,上升了将近两倍。而印度、阿根廷等国家,虽与国际金融危机相关地缘性不密切,但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的物美价廉这一强大的竞争优势,无疑对进口国相关产业形成了排挤效应,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进行武断、盲目的反倾销调查。例如,阿根廷的年平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由原先的4.15骤升到了8.25。
图2显示,针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是OECD成员国,这是因为这些国家是中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低收入国家集团虽然所占比例较高,但是我们会注意到全部案件数量均是由印度贡献的。这是因为印度和中国作为两个最主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相似,产业优势相似。在占比变化栏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和其他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占比有所上升外,其他都出现了下降的态势。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一些产业在本国日渐失去行政保护,于是转而寻求世贸组织所允许的包括反倾销在内的贸易保护。此外,这些国家的产品结构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容易造成市场冲突,从而提起反倾销。
(三)反倾销案件涉及的产业更有针对性且开始向劳动密集型以外的产业转移
表1显示,2008 - 2011 年间国外集中对我国的?类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Ⅵ类产品(化工产品)及XVI类产品(机电产品)进行贸易保护。针对这三类产业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占总产业的60%以上。而在金融危机前的十几年,这个占比约是55%,可见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涉及的产业更有针对性。
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涉及的产业不仅更有针对性,而且开始逐步向劳动密集型以外的产业领域转变。在世界贸易组织产业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将反倾销调查涉及产业分为4类,分别是资源密集型(I,II,III,IV,V,VIII,IX,X,XIII,XV),劳动密集型(XI,XII,XIV,XX),科技型(大规模生产)(VI,VII,XVIII),科技型(差异性)(XVI,XVII)和其他(XIX,XXI)。
表2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华发起的反倾销不仅限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品,更转向高附加值、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仅资源密集型产品就占到中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涉及产业领域的45%。年期间,国外相继对我国的SDH 光传输设备、货物扫描系统、含镍不锈钢板、铝合金轮毂、无缝精炼钢管材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主要是由于在金融危机余波未尽的今天,实体经济成为支撑欧美等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在对外贸易中的具体方法就是通过反倾销等贸易壁垒手段打击资源出产国企业产品出口,导致出口商最终放弃产品出口,转向出口相应的资源,从而将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由国外转移到本国,达到世界资源争夺的胜利。这种运用WTO制定的法规,通过反倾销来主动改变中国对外出口产业领域的手段,很可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产生恶性可持续性影响。
(四)中国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模式开始以高税率和日落复审为主
随着中国产品对外出口的不断增加,国外对华反倾销力度不断加强,这不仅表现在对华反倾销立案和反倾销措施数量的迅猛上升,而且还表现在对华反倾销措施的严厉程度加强。
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短短4年中,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中终裁最高税率超过100%的已有34起,是过去13年中国遭遇全球反倾销高税率案件总和的两倍左右,占美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案件总数的90%左右。最高的出现于2011年2月立案的钻管产品,最高税率竟达到429.95%。高税率不仅大大削弱了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造成中国产品的巨额损失,而且最终导致中国相关产品长期被拒之门外。
美国更是玩转“日落复审”的大赢家,随着2003年以来裁定的反倾销案件的实施,五年执行期的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开始步入“日落复审”的游戏漩涡。根据统计,年,中国遭受来自国外的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152起,美国占到40起,其中有9件产品竟然已经是第三次日落复审调查(表3)。由于日落复审的调查期限不能超过十二个月,而快速日落复审的时期更短,从立案到终裁一般只需要四到五个月,其打击程度不亚于任何原始反倾销裁定程序。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针对中国发起的日落复审除了2011年金鼎公司打赢南非,其余都以维持原反倾销措施告终。
中国应对反倾销新特征的措施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华反倾销虽然在数量和占当期全球反倾销调查的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发起反倾销的国别、涉案产业领域和反倾销的模式都出现了新的特征。鉴于对这些新特征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
(一)运用以反倾销为内生决定性因素的新式出口企业发展战略模型,提出有效的反倾销规避方案
面对可能出现的反倾销遭遇,提前做好综合准备,以规避反倾销诉讼的提起,或者减少该诉讼带来的损失,对于一个持续遭遇大量反倾销调查的国家来说是刻不容缓的。新型出口企业发展战略模式,借鉴了由利特尔创造的经典企业战略工具A D Little模型,保留原始的五大基本内生性因素:市场、产品、消费者、竞争者和供应者,再加入反倾销规避这一因素和决定企业产业领域性质的要素,例如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入劳动力这一要素,从而形成以反倾销规避为核心的七大企业内生性战略变量。新模型中最突出的特点不仅是把反倾销规避加入出口企业内生性竞争因素中,而且把它定位为七大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作为其余六大要素服务的中心点,这是减少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模型规划。根据新的战略模型,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贯穿反倾销发生前后到最终反倾销措施实施,能将各个环节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的反倾销规避方案。规避方案的实施,从长远看,将有效地降低出口商遭遇反倾销诉讼的可能性,提高企业利润,使企业真正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出口能力。
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遭遇反倾销的新特征,运用新式出口企业发展战略模型,主要以反倾销规避为中心,对另两个要素进行结合分析。
1. 反倾销规避和消费国:及时了解消费国的相关政策变动和市场行情,有针对性地调整不同市场出口产品信息。
近年来,对于巴西、哥伦比亚等中等偏低收入国家,我国向其出口的大多数商品为工业制成品,与这些国家鼓励进口原料性商品,限制进口工业制成品以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相悖,这也从整体上决定了向这些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遭遇反倾销调查的机会增多。出口商必须认真考虑是否改变所选的目标市场或进入时间。应根据进口国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防止因为信息不充分等可规避性原因遭遇不必要的反倾销调查。
2. 反倾销规避和产品:以具备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为出发点深化产业结构升级。
虽然我国出口商品的产业领域已经逐渐转向高附加值、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但现今出口的诸如焦炭与稀土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仍没有脱离粗加工的模式。一个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应该兼具自己防卫和攻击对手的能力,没有自我保护的攻击会让自己更危险。中国企业应该尽可能地将资源相关产业链向下游延长,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努力形成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同时,鼓励企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技术层次,获得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专有技术知识产权,因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难遭受反倾销。
(二)完善以企业为中心,政府和行业协会为支撑点的反倾销应诉体系
积极应诉是我国企业脱离日落复审漩涡和在反倾销中胜诉的必然途径。一方面,出口企业需建立起应对反倾销的专业团队。由于深受持续高税率征收的危害,中国企业消极应诉和“搭便车”的侥幸心理有所改进,开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但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机制,给那些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国家产生易于成功的错觉,助长了某些进口国肆意对华反倾销的气焰。反倾销应诉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有熟练掌握多种外语,国际反倾销法规和财务会计审核等的人才储备,同时也应具备能够有效管理国际标准商务档案和创建高效信息沟通体系的人员。只有同时具有高效的应诉能力和积极的应诉态度,受反倾销调查的企业才能完全具备胜诉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真正起到支撑点的作用。对我国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普遍有涉案企业多,涉案金额高的特点,这种类型的反倾销案件如果没有国家和行业协会等在宏观、中观层面上的支持,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源和力量,会大大减少胜诉的几率。与美国这类熟练运用反倾销贸易救济的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和行业组织提供的协助环境显然不足,导致应诉企业往往处于势单力薄的尴尬局面。只有企业、行业协会、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构建预警机制与应诉机制,使企业有充分的准备应对国外的反倾销,才能使中国企业从整体上大大提高对反倾销的应诉能力。(周雪晴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题,)三、不定项选择题执法活动不同,司法活动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组织上的中立性B.活动的单向性C.行动的被动性D.人员的法律专业化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项选择题:()根据我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A.倾销幅度低于2%,应终止反倾销调查B.倾销进口产品实际或者潜在的进口量。或者损害可以忽略不计,应终止反倾销调查C.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和价格承诺的履行期限不超过7年D.商务部认为不适宜继续进行反倾销调查,则应终止反倾销调查答案:有,答案解析:有,多项选择题:()下列有关我国经济制度的论述中正确的有:A.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B.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引导、监督和管理,但并不鼓励D.我国的森林和草原等自然资源既可以属于国家所有,也可以属集体所有答案:有,答案解析:有,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题最新试卷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模拟试题热门试卷论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特征及原因思考--《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论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特征及原因思考
【摘要】:近二十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和出口贸易获得了飞速的增长,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的地位日益上升,但同时国际上一些国家也把我国的出口产品作为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因此,研究分析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原因,对于消除对外贸易障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752.02【正文快照】:
反倾销是GATT/WTO认可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上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的有效工具。随着各缔约国关税的不断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的不断减少,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作用的大大减弱,使得反倾销措施成为一国控制国外产品进口、保护国内产业的有效手段。因此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钱青峰;[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张萍;[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纪晓刚;[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小宗;;[J];世界知识;1987年06期
张玉卿;;[J];国际贸易;1991年06期
谢鲁涛;[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杨坚;;[J];国际经济合作;1993年08期
阎金明;;[J];国际经贸探索;1993年06期
张向晨;;[J];世界知识;1993年10期
傅东辉;;[J];国际贸易;1993年08期
朱瑞琪;;[J];国际贸易;1993年09期
贾秀岩;[J];价格月刊;1994年01期
;[J];机电产品市场;199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信生;刘洪;;[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郭丹;;[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谈永斌;;[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王万红;;[A];2002中国农药发展年会——农药进出口与管理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集[C];2002年
宋和平;;[A];2002中国农药发展年会——农药进出口与管理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集[C];2002年
;[A];2002中国农药发展年会——农药进出口与管理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集[C];2002年
刘金刚;;[A];山东造纸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张瑞萍;;[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曾东红;刘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黄文俊;;[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4年年会会议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万里江;[N];财经时报;2000年
王;[N];中国贸易报;2000年
刘朝霞;[N];国际商报;2000年
龚雯;[N];人民日报;2000年
唐立军;[N];人民政协报;2000年
陶光雄;[N];市场报;2000年
;[N];市场报;2000年
;[N];中国轻工报;2000年
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
郭秀明;[N];中国电子报;2001年
永军;[N];中国化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雪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陈明聪;[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陈玉祥;[D];武汉大学;2005年
孙立文;[D];武汉大学;2005年
任勇;[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黄鹏;[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付荣;[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杜玉琼;[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张国华;[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大为;[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尚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王娟;[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周芳芸;[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颜冬红;[D];厦门大学;2002年
刘净;[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田莉;[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罗锦;[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吴宇凌;[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刘晓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摘 要中国在遭遇全球最多的反倾销诉讼的同时,也积极发起反倾销。“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在反倾销上的姿态相当积"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国反倾销路径与特征
&&&&&&本期共收录文章18篇
  摘 要中国在遭遇全球最多的反倾销诉讼的同时,也积极发起反倾销。“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在反倾销上的姿态相当积极,尤其是印度和南非。中国反倾销路径与特征和“金砖国家”存在一定共性,但也有明显差异。利用经验数据分析,中国对于国内产业安全和市场稳定的考虑是其首要因素,对于主要贸易伙伴发起的反倾销占主体。其余“金砖国家”则更多集中于发展中经济体,“金砖国家”内部反倾销密度和强度明显强于中国。中国同其他“金砖国家”在反倾销上同样存在贸易报复的意图。 中国论文网 /3/view-4465841.htm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产业结构安全;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3-08   根据WTO统计①,从1995年至2012年,全球共有46个贸易体对102个对象贸易体发起(Rep②)反倾销诉讼4 010起。其间,中国③出口商品共遭受(Exp)反倾销诉讼884起,排名第一,占全球总数的21.4%,高于排名第二的韩国2倍多。与此同时,中国近年来也在积极发起反倾销诉讼和调查。根据World Bank全球反倾销数据库④的报告,自1995年至2012年中国共对26个贸易体的出口商品发起过反倾销诉讼195起,全球排名第8位,前7位分别为印度、美国、欧盟、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和南非。中国发起的诉讼95%被最终确认实施。中国发起反倾销诉讼的对象中,20个是其主要进口地⑤。反倾销涉案的产品大类66种,其中6位数HS编码产品63种,8位数HS编码产品87种⑥。   “金砖国家⑦”(BRICs)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2年,金砖国家GDP占全球比重超过20%,出口和进口分别占全球贸易的17%和16%。如此快速的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也使“金砖国家”遭遇了严重的反倾销制裁。1995年~2012年,“金砖国家”共遭遇反倾销诉讼1 349起,占全球总数的32.7%。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均位于Exp前10位,南非排名第15位,除中国之外的其余四国仅占全球总数的11.6%。中国Exp占“金砖五国”总量的65.5%。与此同时,“金砖国家”也在积极发起反倾销诉讼。除俄罗斯之外的四国共发起反倾销诉讼1 332起,约占全球的1/3。其中,印度发起663起,相当于巴西、中国、南非三国的总和。“金砖五国”反倾销诉讼总量已经超过反倾销四大传统使用者(美国、澳大利亚、欧盟和加拿大)的总和(1 315),逐步成为反倾销“俱乐部”的主力成员。这一趋势反映了“金砖五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⑧,同时也体现了五国在WTO框架下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的姿态越来越积极。   本文对中国自1997年~2012年反倾销诉讼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他BRICs三国进行比较,归纳和发现“金砖国家”之间在反倾销的强度、地理特征以及产品特征上的区别,进而对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反倾销诉讼数量与强度   从时间截面来看,中国发起反倾销诉讼具有与其他BRICs贸易体不同的波动趋势,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在加入WTO之前,中国共发起30起反倾销诉讼,总体数量较少,年均只有4件。而这一阶段则是南非和印度反倾销的高峰期。南非在2002年之前的反倾销数量是其后11年总和的3倍,年均22起。印度的反倾销增势一直保持到1999年,小幅下降后随即大幅反弹,年均36起。巴西没有太明显的波动,基本维持总量的低水平,年均14起。第二阶段,中国入世之后,反倾销诉讼的数量增加尤为明显。2002年,发起反倾销诉讼30起,涉案贸易伙伴10个,这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入世之后,产业安全受到的威胁明显增加,中国在积极维护自身产业安全。另一方面说明中国面临新的国际格局,在WTO框架下利用新的游戏规则参与国际竞争。这一时期,其余“金砖”三国都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南非和印度降幅居前两位。第三阶段,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普遍提振乏力,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多重打压下,发达经济体再次陷入大萧条,贸易急剧下降、投资步入低谷,且失业率不断攀升,在经济全球化的紧密关联和互动下,包括发展中经济体也被卷入危机中,“贸易制度的钟摆又一次朝着经济民族主义一边摆动”(罗伯特·吉尔平,1989),各国政府再一次竖起贸易保护的大旗,利用贸易保护措施,刺激投资、提振本国经济成了共同选择。中国从2008年~2012年共对14个贸易体发起了47起反倾销调查,同期全球范围内共有70个贸易体遭到共863起反倾销调查,中国“贡献”了其中的5.45%。这一时期,反倾销的传统使用者总体反倾销数量明显下降,欧盟共发起73起,美国发起61起,澳大利亚发起46起,加拿大发起23起。相反,“金砖国家”反倾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总数超过四大传统使用者将近60%,其中印度发起153起,巴西发起111起,南非发起10起。“金砖国家”显然已经成为反倾销诉讼的主要发起者,从1995年至2012年,印度、巴西、南非和中国反倾销诉讼位居全球前10。尤其是印度,共发起663起,成为全球第一大反倾销发起国。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全球总需求,尤其是美国需求的减速对“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是非常巨大的(李向阳,2011)。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金砖国家”的贸易政策。   通常而言,贸易伙伴发起反倾销的数量与其进口额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原始数据可能受进口量的影响而无法真实体现贸易伙伴的反倾销水平。在控制进口量的前提下分析发起反倾销的数量,这种指标与实际情况会比较接近(Prusa,2005)。沿着Prusa(2005)的方法,计算了1995年~2011年间,发起反倾销诉讼总数前10位的贸易体的反倾销强度,即反倾销案件数与进口金额之比,这反映出贸易体的真实反倾销水平。为了消除年份之间的波动,以5年为一期进行平滑处理。同时,以欧盟1995年(反倾销数排名第1)的反倾销强度为100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利于比较。如果国时期的反倾销强度大于100意味着国时期每1美元进口对应的反倾销诉讼数超过欧盟1995年的水平。详见表1。
  对表1中的数据分析之后发现,中国相对欧盟1995年的反倾销强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尽管2000年~2004年这一时期超过100,但相对同期的阿根廷、印度、南非和土耳其,中国真实的反倾销水平仅高于美国和欧盟⑨。在所有考察期内,中国的反倾销强度一直处于“金砖国家”的最低水平,约为欧盟1995年反倾销水平的3倍。   而“金砖国家”则呈现明显的超高保护强度,且波峰区间与中国明显不同。印度在1995年~1999年和2000年~2004年两个区间内反倾销强度都表现超高状态,分别约为参照期的30倍和40倍。南非的高强度区间为1995年~1999年,约为参照期的42倍,其后逐年下降,到2010年~2011年仅为参照期的0.9倍。巴西长期维持稳定的反倾销强度,其最高强度区间为1995年~1999年,约为参照期的12倍,强于反倾销的传统使用者加拿大、美国和欧盟,略低于加拿大同期的水平。2010年~2011年区间内,各国的强度明显减弱,南非降低最明显,巴西仍然维持高水平保护。   二、反倾销地理结构特征   图2刻画了1995年~2011年,中国发起(Exp)反倾销诉讼的对象、反倾销数量以及这些贸易体在全球范围遭到反倾销诉讼的数量。Exp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和中国台湾,这5个贸易体同时也是中国进口来源的前5位。笔者认为,中国发起反倾销的初衷是在WTO公平贸易的框架下,基于对国内相关产业安全和市场秩序的保护,在反倾销诉讼对象的选择上会优先考虑主要的进口贸易伙伴,这是一种典型的有管理的贸易政策,是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在贸易领域的集中体现。   按照UNCTAD标准,将Exp分为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其中,发达经济体有12个⑩,发展中经济体11个,转型经济体3个。总体统计特征如表2。排名前10的Exp经济体中,美国、日本、欧盟和德国为发达经济体,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5个为发展中经济体,俄罗斯为转型经济体。从总量和平均数水平看,前10位发达经济体平均被中国反倾销23起,而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平均被中国反倾销12.5起。这反映出中国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与发达经济体的关联度要超过非发达经济体的。   相比之下,其余“金砖国家”均将中国作为其第一反倾销目标。印度共发起187起针对“金砖国家”的反倾销,占其总量的28%。巴西发起77起,占30%,南非共发起68起,占31%。在各自前10位目标国中,巴西涵盖了除南非的其余三国,印度只包括中国,而南非包含除了俄罗斯的其余三国。这说明,“金砖国家”之间在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上存在很强的相似性和竞争性,对于本国经济发展的优先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相互之间会有明显的贸易冲突。按照UNCTAD对于经济体发展程度划分标准,印度和巴西的目标中发展中经济体有7个。而南非的目标中发展中经济体为8个。对于目标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对中国而言,印度、巴西和南非同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相似度较低,产业竞争威胁主要来自发展中经济体。   Bagwell和Staiger(1990)通过博弈论推导出特殊保护措施是一种对称型的合作反应,短期可以改变贸易流量,但长期则只能导致“共损”结局。Messerlin和Reed(1995)指出,反倾销立法的普及和标准化有可能诱使各国以反倾销掩饰报复意图。Prusa和Skeath(2004)验证了反倾销具有明显的“俱乐部效应”,即反倾销使用者更加倾向对反倾销使用者发起调查,特别是,对曾经向其发起过反倾销的贸易伙伴调查的概率更高。为了进一步考察反倾销是否具有报复动因,利用数据库中以中国为目标国的反倾销诉讼进行比较,发现其中有14个贸易伙伴曾经对中国发起过反倾销诉讼,占总数的54%。然而,在Rep排名前10的贸易伙伴中,只有欧盟和美国位居Exp前10位。其中,对中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印度(150)仅被中国诉讼4起,南非(35)、墨西哥(31)、加拿大(28)都仅被诉讼1起,而阿根廷(86)、土耳其(58)、巴西(49)和澳大利亚(34)没有遭遇中国反倾销诉讼(见表3)。而从这些贸易伙伴遭受中国反倾销诉讼数占其全球Exp总数的比重可以看出,比重最高的欧盟和日本也仅为20.7%和20.6%,中国对其遭受反倾销诉讼的“贡献率”并不高。这似乎反映贸易伙伴的反倾销行为对中国的的反倾销影响并不明显,很难看出中国的反倾销是否存在报复意图。在图3(a)中刻画了Exp和Rep二者之间的散点图及趋势线,横轴表示中国遭遇的反倾销数量,纵轴表示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数量。不难看出来,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单纯的趋势刻画出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约为0.0694。   同样考察了其余三个“金砖国家”的反倾销报复动机。整体而言,巴西和南非的报复动机不明显,贸易伙伴的反倾销行为对其反倾销行为影响程度仅为0.084和0.108,略高于中国。印度的反倾销诉讼具有明显的报复动机,相关系数为0.667。贸易政策是否具有报复性与一国的政策环境和传统密切相关。印度约有45%的反倾销案件是应单独申请人的申请而发起的,并且申请者的平均市场份额达到了74%,垄断厂商(这些公司具备良好的游说技巧)往往是反倾销的申请人。这就决定了部分垄断厂商会基于贸易报复而采取反倾销策略。   发展中经济体基于国际竞争对中国采取的报复性反倾销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鲍晓华,2011),而数据显示中国对其反倾销的报复性不明显。发达经济体作为反倾销的传统使用者,其对于规则的熟悉程度和灵活掌握要远胜于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中国对两者反倾销的报复性都不明显。这一数据反映两种可能。一方面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反倾销诉讼有可能存在威慑性和报复性的意图,另一方面,中国某些正在成熟和成长的部门受到来自发达经济体进口的威胁要更加显著,中国亟需保护相关产业的正常发展。对于其他“金砖国家”,反倾销背后的动机不尽相同。南非具有长期的管理关税和反倾销的经验,是所有“金砖国家”中反倾销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印度对于国内市场的垄断性要求推动垄断厂商游说议员采取反倾销政策。巴西的反倾销案件数一直相对稳定,但就强度而言,仍处于较高水平,这种情况主要归因于其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受到来自中国、美国以及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威胁。
  三、反倾销产品结构特征   自1997年~2011年间,中国共对HS六位编码63种,八位编码87种产品发起反倾销诉讼,涉及国内165家企业,国外270家企业。HS采用六位数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2类,98章。SITC Rev.4(2008)共包含10部门。由于GAD数据中,大部分都采用HS六位或八位编码系统,对产品的标识过于分散。为了更好体现反倾销产品特征与中国产业结构的联系,根据联合国统计司公布的SITC Rev.4(2008)和HS各新版本之间协调关系表,将HS编码商品合并转化为二位数的SITC商品。根据表4的统计结果,93.6%的反倾销诉讼都是针对SITC5—SITC8,也即工业制成品。这与中国国内完整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如果按照投入生产要素密度划分,50.8%是针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42.8%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仅有6.4%针对资源密集型产品。这反映出,中国在向世界输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也在大量进口同类产品,国内相关产业受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威胁甚至是损害。尤其是,有机化学品、钢铁、纸和纸制品、陆用车辆和初级形状的塑料这5类进口商品是中国反倾销诉讼的重点。相关产业在近年来成功实现进口国产化替代,国内相关企业对于政府的保护诉求异常强烈。   同样根据表4,美国、韩国和日本成为几乎所有产品类别中的主要反倾销对象,这一状况反映出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结构,进而体现反倾销背后对于产业安全的考虑。为了更确切分析中国反倾销的特点,将数据库中前两位反倾销产品涉及的具体国家(地区)的数据进行比对。首先,对于有机化学品的反倾销主要针对日本(22起,占17.7%)、韩国(18起,占14.5%)以及美国(17起,占13.7%)。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从这三国SITC51的出口占中国同类进口比重来看,日本占12.56%(排名第3)、韩国占20.26%(排名第1)、而美国占6.42%(排名第6)。这说明中国在涉及有机化学品方面发起反倾销诉讼与其进口数量之间存在较强关联,中国在此类产品反倾销决策过程中主要是基于产业安全的考虑,同时也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其次,对于钢铁的反倾销主要针对韩国(18起,占21.2%)、俄罗斯(17起,占20%)和日本、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及中国台湾(均为11起,占13.9%)。仍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韩国作为中国第3大进口国,输入中国的钢铁占中国同类进口比重的18%(排名第2)、俄罗斯占0.73%(排名第13)、中国台湾占9.12%(排名第4)。这一结果与前述推断基本一致,再次验证了中国反倾销决策过程主要是基于公平贸易的原则。   “金砖国家”的反倾销具有同中国类似的产品结构,都以化学品为主,比重从54%(巴西)至77%(印度)。金属及其制品位居其次,比重最高为巴西,占40%,最低为印度,占17%。反倾销的产品结构与发起国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同时体现了“金砖国家”在承接发达经济体重化工产业转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表5)。   四、简要总结及评论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与“金砖国家”相比,中国反倾销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姿态更加积极,总量有所上升。随着中国逐渐履行入世的承诺,行业开放程度提高,国内产业安全和市场稳定受到外部干扰和威胁越来越明显。入世后,对于WTO公平贸易框架下的反倾销、补贴以及保护措施“三大例外”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边贸易边学”而逐渐成熟,这种“以攻为守”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有效地保障了相关产业及国内市场的安全。但相对“金砖国家”而言,总体数量仍然较低,尤其是相对中国进口量,中国反倾销的强度在所有“金砖国家”中最低,这也反映了中国对与贸易伙伴之间稳定和友好关系较为看重,或者在某些领域对其有较强的依赖性,而容忍其不公平贸易的行为。第二,周期波动明显,外部影响集中。中国反倾销诉讼呈现明显的时间波动特征,而且同世界其他贸易体的反倾销路径类似,这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一员,贸易政策的变动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显著。而“金砖国家”则不尽相同,尤其是南非和印度,与中国的趋势明显不同。这反映出各国受世界经济影响的产业和幅度不一致,应对周期的策略也不同步。第三,目标差异明显,报复意图模糊。中国反倾销目标与其对华出口量和对华反倾销数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前者明显占主导地位。这说明中国反倾销主要是基于外部竞争对于本国相关产业造成的潜在威胁而进行的合理保护,同时在某种产品上也存在报复性反倾销的可能。“金砖国家”也同中国有类似的产业保护动因,但印度和南非的目标差异和报复意图要强于其他国家。第四,产品结构集中,保护导向明确。超过90%的反倾销都是针对工业制成品,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体,这些都是中国出口的优势产品,对其采取反倾销目的非常明确,即确保国内优势产业的安全,维护国内市场的稳定。“金砖国家”反倾销同中国相似都是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其中的化学品制造业,这与“金砖国家”承接发达经济体高污染、高能耗的化工产业有密切联系。   在文中主要是从统计角度进行剖析,这一结果对于进一步强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最终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要准确判定反倾销的动因及特征,则需要利用经验数据对不同经济体进行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计量模型分析,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重点研究的目标。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孕妇不能吃哪些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