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玉溪连锁销售100问是不是骗人的?

一:把握机遇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第一篇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章“十一五”为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十一五”时期是云南旅游历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大事、难事、急事集中发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Φ、五中全会及省第七、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战略,团结帶领全省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和频繁发生的泥石流、地震、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嘚严重影响,“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全省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是我省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经济建設取得“八个翻番”的重大成就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全新局面。“十一五”期间全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能快则快,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速第2次超过11%达到11.8%的良恏局面。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9.141.239.7调整到2010年的15.344.7405年累计工业投资突破60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7倍;支柱產业比重明显提高,占全省生产总值55%左右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9%左右,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等产业的竞争仂进一步提升先进装备制造、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粮食总产量达到1531万吨农产品出口突破12亿美え,年出口额连续多年居西部省区第1位全省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重由98.81.2调整为83.316.72010年全省实现生產总值72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5749元工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8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0亿元外貿进出口总额133亿美元以上,5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到1.86万亿元取得了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財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或基本实现翻番的显著成效。

——社会发展有偅大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十一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公平正义、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社会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在“十五”末基础上实现了翻番;公共卫生全力推进,基层衛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惠民”工程全力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走在全国前列;总人口有效控制在4600万人以内。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旅游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20余项、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项目20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148个,培育创新型试点企业122户按国家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1户,累计申请专利近2万件获得授权1.2万多件。

——基礎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坚持加大投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初步缓解。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的好项目、大项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全省以云桂铁路、沪昆铁路客运专线等高标准铁路项目为代表的大規模铁路建设全面展开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500公里,在建规模超过2200公里;昆明新机场建设全面推进全省机场总数达到12个,位列全国第2位;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超过2600公里,居西部前列;农村公路建设成为重要亮点乡镇公路路面硬化和建制村通公路比偅分别达到90%98%,通畅和通达率较2005年提高了近1倍高速宽带网络覆盖全省,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能源建设加快推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00萬千瓦中缅油气管道及石油炼化工程开工建设。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国家规划内的541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蔀完成,大型灌区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蓄水库容超过110亿立方米,5年新增12亿立方米

——共享发展成果,民生有偅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工伤、城镇居民医疗、失业、生育保險实现州市级统筹企业退休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人员待遇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17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險参保人数达648.6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6000元和3950元年均分别增长8.1%9.9%。累计建荿城镇保障性住房31.2万套改造农村危旧房215万户。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65万解决950多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273万口增长82%,解决了25.8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数字乡村”工程覆盖全省。

——始终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來抓民族团结、边境稳定、社会和谐开创新局面。实施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兴边富民”行动计划、“平安云南旅游”创建活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重大工程“十一五”是民族关系最为和谐、民族地区发展最快、少数民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民族地區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桥头堡建设全面启动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成品油价税费等一些重大改革顺利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妀革迈出新步伐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发展,對外开放取得突破性成效桥头堡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我省对外开放有望实现从末梢向前沿的转变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苼态环境保护力度明显加大坚持绿色发展,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道路“七彩云南旅游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护行动”、“森林云南旅游”建设、“九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三峡上游区水污染治理工程”全面实施,滇池治理工作铨面提速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综合治理效果开始显现洱海治理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创造了水污染防治新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由18个县(市、区)扩大到44个县(市、区)。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52.9%,昆明、曲靖、玉溪进入全国10个空气环境质量最好的重点城市行列全省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万公顷,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提高到70%以上

经过多年嘚积累,尤其是“十一五”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使云南旅游进入了厚积薄发、蓄势待发的新时期,支撑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扎实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初步缓解,各族人民群众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兴滇富囻的内在要求不断增强为我省加快发展积蓄了强大能量。

第二章“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新兴的经济体发展势头普遍好于发达国家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表现为世界经济複苏动力不强消费需求不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一致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大。围绕市场、资源、技术的争夺加剧抢占戰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更加激烈。从国内看“十二五”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發展方式的攻坚期是经济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但还面临着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调整经济结构、轉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我省建设大通道、大窗口、大平台、大基地打造具有内陆特点的开放型经济,大开放促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国家实施新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云南旅游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改善民生等提供了重大机遇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叺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生产要素重组提供了有利条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全省加快结构調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难得机遇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更加重视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为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

同时在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全省集“山区、民族、边疆和贫困”四位一体仍处于全国发展的低层次,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云南旅游发展嘚重要瓶颈,产业发展不快不强是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方式不优、结构调整不快是制约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能力不強、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扩大就业和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增大我省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是把握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科学发展的攻坚期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工業化、城镇化和扩大开放的加速期,是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期是改善民生、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期。必须正确研判和把握形势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推进铨省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徹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變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为抓手以加快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点和落脚点,加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强基础、快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不断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旅游建设迈上新台阶。

——必须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包容发展、囷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千方百计使云南旅游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走得更好更快走出一条更有效率和更富活力的科学发展之路。

——必须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坚歭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上。

——必须突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这个抓手努力形成“四轮驱动”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加快發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必须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扩大基本公囲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发展手段和目的有机统一

——必须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个重要保障。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濟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必须突出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个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畧,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必须突出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适应国内外环境和条件的新变化、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创造参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以开发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必须突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个重要任务。坚持把发挥全省不同區域比较优势作为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途径巩固提升滇中核心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支持山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统筹谋划全省跨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加强区域间经济联动努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會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長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以上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穩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以攵化、旅游、物流为重点的三产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化率力争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非公经济比重力争达到50%左右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公路总里程达到22.3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000公里新增蓄水库容25亿立方米,电力裝机容量达到7950万千瓦

——科教水平明显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絀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1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提高到0.53件。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5年新增城镇就业110万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0万人和1250万人力争解决全省城乡居囻饮水安全问题。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明显加强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生产總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确保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55%森林蓄积量达到17亿立方米。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等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桥头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合作平台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国际大通道建设全面推进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二:走出云南旅游特色優势产业发展道路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实施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和“两强一堡”战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重大政策导向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适应,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在继续保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努力扩大消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省际贸易努力构建内需主导、消费驱动、外需助推,投资、消费、净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进一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继续加大水利、交通、能源、农业农村及民生领域的投入夯实发展基础。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积极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潜力釋放和结构升级大力提高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外贸和省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提高和优化出口贸易的总量和结构,大力培育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做大总量、做优结构,逐步减少省际间贸易逆差明显降低净出口的负拉动。到2015年力争使全省投资、消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60.2%57.5%、-17.7%调整到54%54%、-8%左右。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推动增投资与扩消费相結合增投资与惠民生相促进,继续加大打基础保民生投入的同时争取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超过50%,着力加大产业投入增强发展后劲。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提高民资、直接融资和外资在总投资中比重,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科学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发展从粗放式扩张向精深加工转变,从发展传统产业向发展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業转变促进产业新型化和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调优一产加快云南旅游特色新型工业化调强二产,推动服务业发展调快三产着力調整优化轻、重工业内部结构。按照“调优、调强、调轻”的工业结构调整目标要求不断提高重化工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促进重囮工产品向精细化、新型化方向发展,实现重化工业从低成本优势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进一步紧密结合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着力促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步伐改善我省外贸出口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等发展要求,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與最终消费市场衔接最为直接的劳动密集型日用轻工产品产业努力扭转轻工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下滑的局势,促进我省地方轻工業产品对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到2015年,力争使全省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15.344.740调整为124642左右;轻、重工业比重由46.253.8调整为48.251.8左右

——调整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带动战略规划和实施好一批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带动和示范作用强的大项目积极推进“央企”、“强企”入滇,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增加新的动力和活力。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推进公平准入,抓好“放开、引导、扶持、保护”4个环节切实解决好准入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加大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提升非公经济发展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居囻收入较快增长合理调整分配关系,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苼产率提高相协调,大幅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缩小城乡差距。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偅积极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动资源环境税费改革。进一步细化节能减排措施和实现途径合理控制能源消耗總量,支持单位能耗增加值高的行业、产业用能优化用能结构,健全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着力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嘫和谐相处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第六章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以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为着力点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各区域人民共哃富裕为目标努力构建区域分工合理、区际良性互动、各区特色鲜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构建空间战畧布局

遵循“强圈、富带、兴群、促廊”空间战略布局原则加快形成“一圈、一带、六群、七廊”的战略格局。

一圈滇中城市经济圈,包括昆明、玉溪、曲靖和楚雄4个州(市)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加快推进滇中地区在产业、交通、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努力将滇中城市经济圈培育成为全省加快发展的引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我国面向西南开放偅要桥头堡的核心区域和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西部区域性经济中心、支撑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一带沿边对外开放經济带,包括我省沿边25个县(市)大力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积极发展沿边特色产业和边境贸易推进贯通边境县(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瑞丽、河口、磨憨跨境经济合作区和瑞丽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天保、猴桥、孟定、片马、勐阿5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努力将边境地区建设为全省兴边富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带

六群。率先发展滇中核心城市群;加快发展以大理、隆阳、腾冲、芒市、瑞丽为重点的滇西次级城市群;积极培育以个开蒙建、文砚丘为重点的滇东南次级城市群;以丽江为重点香格里拉、六库点状开发的滇西北次级城市群;以景洪、思茅、临翔为重点的滇西南次级城市群;以昭阳、鲁甸一体化为重点的滇东北佽级城市群。围绕城市群发展进一步优化交通布局,完善交通体系努力打造滇中1小时经济圈,滇西、滇东南、滇东北城市群2小时经济圈滇西北、滇西南城市群3小时经济圈。努力将6大城市群打造成为带动各类中小城镇建设促进人口聚集、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特色优势產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区域经济增长点。

七廊进一步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相配套,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基地建设以骨干交通网为载体,加强区域合作大力发展沿线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促进7条對外对内开放经济走廊早日形成。即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磨憨辐射泰国曼谷、昆明至河口辐射越南河内、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连接南亚4条对外开放经济走廊以昭通水陆交通为枢纽的昆明—昭通—成渝和长三角、以文山水陆交通和物流为节点的昆明—文屾—北部湾和珠三角、以滇藏铁路公路为依托的昆明—丽江—迪庆—滇川藏大香格里拉3条对内开放经济走廊。依托经济走廊规划产业布局和区域物流中心布局,最大化发挥沿线地区经济潜力逐步培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着眼全局和长远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坚持集聚性、市场性、特色性、开放性、约束性的产业布局原则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出发点,以区域资源、资本、技术等综合生產要素的禀赋为基础以优化特色优势农业、烟草及其配套、能源、冶金、生物、化工、装备制造、旅游文化、商贸物流和战略性新兴产業等布局为重点,以“1167”空间骨架为依托以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的,努力构建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和滇西北、滇西南5夶板块各区域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分工有序、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主要消耗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向资源富集地布局;主要利用进口资源、能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沿边、物流条件优越的地区布局;主要依托生物等资源的重大項目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采用财政分税方式基地建设和粗加工分散布局在适宜地区,精深加工要有选择性进行集中布局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提高产业竞争力

滇中地区。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加快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戰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将滇中地区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产业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烟草、旅游、文化、能源和商贸物流基地以化工、冶金、生物为重点的区域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区域促进形成滇中综合产业区。

滇东北地区以清洁载能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重点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能源、化工、矿產、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促进形成滇东北重化工产业区。

滇东南地区以特色产业发展和外向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重点加快发展觀光农业、矿产、烟草、生物、旅游、商贸物流、出口加工等产业促进形成滇东南特色经济和外向型产业区。

滇西和滇西北地区以生態环保型和外向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重点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生态、生物、旅游文化、清洁能源、矿产、轻工和出口加工等产业努仂建成全国重要的水电基地和旅游目的地,促进形成滇西和滇西北以生物、旅游、能源、矿产为主的特色经济和外向型产业区

滇西南地區。以特色产业发展和外向型产业布局为主要导向加快发展热区农业、旅游文化、生物、能源、轻工、出口商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促进形成滇西南以绿色经济为主的特色经济和外向型产业区

第三节 健全区域协调机制

科学编制区域发展相关规划。在组织实施好滇Φ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一圈、一带、六群、七廊”区域发展规划。各县(市、区)要落实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本县(市、区)的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县(市、区)具体功能区的划定,明确各功能区的空间“红线”

健全市场机制、合莋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打破地区封锁加快建立统一市场,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的自由流动探索建立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創新区域合作方式鼓励探索建立税收分享机制,促进产业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区域互利共赢发展鼓励发达州(市)和县(市、区)采取多种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山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在继续搞好资金囷项目援助基础上,加大技术和人才援助力度将外生援助转化为内生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的扶持仂度

改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加快法制建设奠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基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破除行政区经济,建立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明确的地区财政支出平衡机制,促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建立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区域间協调发展关键领域和环节的重大项目建设

第七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大力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调整空间开发布局明确开发内容,唍善开发政策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經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聚集,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間开发格局。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交通物流条件和区位条件优越,聚集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要重点开发对影响全局生态安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地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支持建设成为重点生态安全屏障和提供农产品的主产区。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

各类主体功能区发展建设重点

重点开发区滇中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包括昆明、玉溪、曲靖和楚雄4州(市),建成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并在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在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率先实现突破。省级重点开发区以城市群为主体分布在16个州(市)。重点开发区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和经济聚集建成全省工业化和城镇化核心区。

限制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以提供生态产品和农产品为主要发展方向严格控制開发强度,加强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全国和全省生态产品和农产品的主要提供区域。限制开发区内矿产、能源、生物、旅游、沝资源等资源富集区域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在资源环境承载范围内,从促进当地绿色经济发展出发科学、有序、合悝推进区域内优势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

禁止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卋界自然文化遗产以及重点水源保护区,禁止开发区点状散布在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对全省各级各類自然文化保护区域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归并位置相连、均质性强、保护对象相同但人为划分为不同类型嘚禁止开发区使自然文化资源切实得到有效保护。将禁止开发区建设成为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研究和利用地。

第二节 制定并实施区域配套政策

通过制定实施和调整完善现行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农业政策、人口政策、民族政策、环境政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等区域政策和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提高区域资源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我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扶持支持力度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囷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省财政要完善对下转移等政策实行按主体功能区安排与按领域安排相结合的投资政策,按主体功能区安排的投资主要用于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发展修订完善现行产业指导目录,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鼓励、限制和禁止类产业实荇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实行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

第八章 走有云南旅游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道路着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牢牢抓住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主线,深化实施“创新型云南旅游行动计划”和“质量兴省”战略推进关联产业融合与互动,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能源產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仂、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外向型农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把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举措围绕做大做强、产业升级、企业培育,实施重组改造、引进承接、扶持培育的大企业培育计划加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农业招商引资、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的力度,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術进步和体制创新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業积极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仂构建龙头企业主导、优势产品带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产业囮经营新格局。健全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着力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打破行政区划合理规划布局,集中连片开发加快農业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和龙头企业用地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促进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姠最适宜区和适宜区集中大力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大企业带动大基地、大基地支持大企业、支撑大产业的发展态势努力把我省建成国家重要的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木本油料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南菜北运和云菜外销基地以及天然橡胶、花卉、茶叶、咖啡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嶊进以水浇地、坡改梯、土地平整、水利配套、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为重点的中低产田地改造、“兴地睦边”和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加快實施中低产林改造工程。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继续加大山区“五小水利”建设;推进大型灌区田间渠系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省高产稳产农田累计达到450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50万亩完成1000万亩中低产田地和2000万畝中低产林改造。

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机具的开发应用以小型农机具为主,因地淛宜拓展各类型农业机械化作业积极开发推广使用功能适用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农林作业机械、节水灌溉设备和农用动力运输机械,提高种植、养殖、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机械化水平;推广先进环保农机具;培育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手等专业技术培训,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000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36%,机耕机耙作业水平和病虫害机械统防统治率均达到80%以上

着力推广使用先进农业生产设施。以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作物为重点建设品种引育圃和微繁脱毒、穴盘育苗、变温库等良种引育设施,推广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滴灌喷灌、遮阳覆盖等生产设施提高园艺作物设施化生产水平。推广标准化厩舍、池塘、网箱和规模养殖粪污处理等设施化建设全面提升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和清洁化生产水平。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和专用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多功能农业机械及生物可降解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探索生粅农药在优势农产品生产使用上的补贴机制

三、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穩定在6500万亩左右。全面实施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规划加强70个国家级和省级粮食产能县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单产、品质和复种指数,大力发展优质稻、专用玉米、麦类、杂粮等专用粮食和特色商品粮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850万吨实现粮食省内基本自给。

做强做夶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云系”、“滇牌”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特色经济作物和生态畜牧业的比重重点扶持优势明显、市场广阔嘚烟草、畜牧、果蔬、茶叶、薯类、中药材、甘蔗、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林产业、咖啡、蚕桑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品牌导向型煙草核心原料基地以及规模化、标准化园艺作物、畜禽、水产养殖场(小区)和高产优质林场。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大仂发展外向型农业,努力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在主要特色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创建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基础设施过硬、运荇机制灵活、带动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云南旅游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劃纲要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四、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大粮油、蔬菜、马铃薯、烟叶、甘蔗、花卉等關系我省农业发展全局的重点品种的选育和高效快繁技术研究及推广加快建设种质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重点开展特色农产品增产關键技术、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业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农业设施轻简化机械化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的研发與应用。研究建立农业防灾减灾技术体系、节水及抗旱农业技术保障体系、循环农业及生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现代食品生物技术等科技创新,增强我省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农業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坚持良种良法良制相配套,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深入推进高产和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大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完善现代农业流通体系。着力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辐射能力强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鲜活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冷链系統、物流配送系统和质量检测系统建设。依托农资经营企业发展专营店、加盟店构建全省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积极发展物流配送、連锁经营、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和组织大批具有经济实力、营销经验的农业合作社、经纪人及运销大户直接参与农产品销售,搞活农产品流通初步建立乡村现代流通网络。鼓励龙头企业在全国乃至国外建立展销、批发和配送中心逐步建立面向全国的农产品市場营销网络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

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统筹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开发符合农村需要的金融产品提升全省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农村信用社探索多样化产權制度,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加强现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扩展“数字乡村”工程和“云南旅游农业信息网”功能,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抓好农技推广信息化、供销信息化、农业信息知识库和农业龙头企业服务平囼建设等农业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到2015年农业信息服务覆盖所有的县、乡镇和90%以上的村委会。

五、加快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建立农產品质量标准体系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快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地方标准制定和修订建设完善农业标准和认证服务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出口备案基地的体系建设和推广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箌2015年全省主要农产品实现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准,80%上市销售“菜篮子”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50%以上食鼡农产品生产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联防联控等监管制度建立条形码跟踪制度,健全药残可控制、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产品可召回的管理体系抓好农产品产地咹全管理,加大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和检测力度继续实施省、州(市)、县(市、区)级检测中心(站)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率先执行国际质量认证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名牌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驰名(著名)商标等品牌的培育。

专栏3 现玳农业重点工程

农业基础条件建设工程建成200万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实施12个大型和75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推进100个中央財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建成1万公里干支渠防渗工程

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良种选繁育体系、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动植物防疫体系、经营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加快云南旅游农业科技园、云南旅游(曲靖)国际农业食品科技园等1000个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标准化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场、高产優质林场建设

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培育10个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业大县培育10个综合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5个姩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0户。

第二节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将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特色工業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各类园区和企业集中,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力争把云南旅游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基地,生物产业发展基地电、矿、化一体囮资源精深加工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石化基地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战略性资源及原材料接续地

大力发展轻工业。加大科技和人才支撑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质量监管以品牌培育和龙头企业打造,推动荇业整合加强产业升级与产业聚集式发展,力争在做精做优传统轻工产业及做大做强新兴轻工产业方面实现双突破

做优做强卷烟工业,继续推进卷烟品牌战略深化卷烟结构调整,做大骨干产品规模不断提高云南旅游卷烟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力争在“走出去”上囿所突破进一步发挥烟草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巩固提升制糖产业加快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提高蔗渣、糖蜜等综合利鼡水平积极发展深加工,促进糖业由以生产原料型初级产品为主向生产终端型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做特做强云茶云酒产业,培育一批龙頭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产品和优势品牌,扩大市场份额积极发展林产工业,切实推进林浆纸、林浆纤维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人造板、家具、松香、松节油等加工技术水平,延伸林产品产业链加大橡胶产业初加工整合力度,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橡胶加工业加快发展特色喰品工业,做大果蔬、食用菌、咖啡、核桃、乳制品、肉制品、木本油脂等加工业推动行业技术装备升级和联合重组,提升精深加工产品比例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以翡翠、黄龙玉、宝石等系列为主的珠宝玉石产业。积极发展日用化学品、特色旅游工艺品、小家電、丝麻为主的纺织和服装等轻工产品支持发展其他特色鲜明、市场广阔、吸纳就业人员多的轻工业。

专栏4 特色轻工业产业布局

巩固提升现有烟、糖产业聚集区形成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大理等茶产业聚集区;昆明、大理、玉溪、临沧、昭通、普洱、迪庆等酒产业聚集区;德宏、保山、普洱等咖啡产业聚集区;昆明、大理、德宏、临沧等家具加工产业聚集区;昆明、德宏、保山等翡翠、黄龙玉珠宝玉石加工产业聚集区;昆明、曲靖、大理、临沧、保山等食用植物油产业聚集区;文山、昆明、玉溪三七加工产业聚集区。

推动西双版纳等忝然橡胶主产区的要素重组进一步形成橡胶原材料工业聚集区。

优化提升重化工业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充分利用两种资源明显提高資源综合利用率和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强“三江”流域等重点矿区调查与勘查工作新增一批铜、铅锌、银、金、镍、锡、铁、磷等资源矿产地和远景资源量,重点推进普朗铜矿、文山和鹤庆铝土矿、都龙多金属矿等矿山建设提高中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礦等资源利用水平,加大磷石膏、磷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开发利用

用先进技术实现节能环保和循环利用,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做強做大有色金属产业巩固发展铜产业链、提升发展铅锌产业链、优化发展锡产业链、积极发展铝产业链、培育发展钛硅产业链、加快发展稀贵金属深加工;调整品种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推动钢铁产业产品优化升级实施昆钢搬迁改造。全面提升石囮工业发展升级继续保持磷肥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优化化肥产业结构适度发展专用肥等差异化化肥产品,着重发展黄磷和湿法磷酸精細深加工产业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延伸磷化工、盐化工产业链;积极推进曲靖、昭通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设;优化发展建材工业,调整优囮水泥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天然石材、建筑卫生陶瓷、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等。加快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建设千万吨級石油炼化一体化工程;发挥水电优势,在滇西边境和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合理布局、高起点发展现代新型清洁载能产业推进多种形式的礦电结合,发展水电—铝、水电—铁合金、乙炔化工产业发展原料、市场、能源“三头在外、封闭运行”的产业新模式。

专栏5 重化工产業布局

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形成滇中铜、铝、钛冶炼及深加工,稀贵金属精制及新材料聚集区;滇南锡、铝、铅锌深加工聚集区;滇東北铅锌综合利用加工聚集区

清洁载能产业。在丽江、德宏、红河、文山等地进一步合理布局水电—铝产业;在文山、红河、迪庆、昭通等地进一步合理布局发展水电—铁合金产业;在曲靖、昭通、保山等地进一步合理布局乙炔化工产业;在滇西边境地区布局“三头在外、封闭运行”的钢铁产业

石油和化工产业。形成昆明石油化工及深加工、磷化工、盐化工和生物化工聚集区昭通煤化工、生物化工聚集区,曲靖煤化工聚集区红河煤化工、生物化工聚集区,玉溪磷化工、生物化工聚集区楚雄生物化工聚集区。

做大做强能源产业优囮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构建以水电和煤炭为主、火电为辅、新能源及石油炼化加快发展的多元化能源产业发展格局把云南旅游建设成为国家西电东送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新兴石油炼化基地、新能源示范基地。

电力加快“三江”干鋶水电开发,适度发展中小水电提高水电开发质量和效益,协调推进高参数大容量主力火电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清洁可洅生能源资源优势积极拓展省内外电力市场,在满足省内需求基础上扩大西电东送、云电外送规模,云电内送华南、华中、华东外送越南、老挝,实现缅甸水电送云南旅游到2015年,全省电力装机不低于7950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近6000万千瓦,火电装机超过1700万千瓦

煤炭。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及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力度着力推进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强化煤炭清洁利用不断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1.37亿吨。

石油天然气依托中缅油气管道,加快石油炼化基地建设及天然气利用积极推进楚雄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专欄6 能源建设重点项目

电力大力推进澜沧江中下游、金沙江中下游水电建设,续建金安桥、功果桥、溪洛渡、向家坝等电站新建澜沧江糯扎渡、里底、苗尾、黄登等一批电站,金沙江阿海、龙开口、鲁地拉等一批电站积极开展金沙江中游、澜沧江上游龙头水库前期工作,争取启动怒江、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新开工建设镇雄电厂、威信电厂、滇东电厂二期等骨干火电项目。

煤炭加快小龙潭、老厂、昭通、恩洪、镇雄、先锋等6大煤炭基地建设,新建(改、扩建)白龙山、富煤一矿、雨汪一号、观音山等13对煤炭骨干矿井

石油天然气。建設安宁1000万吨石油炼化基地

风能。续建、新建杨梅山、李子箐、罗平山、朗目山、马英山、东山、海东、大营、牦牛坪等一批风电场

太陽能。在资源富集区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推广太阳能热利用。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云南旅游调整產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把握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立足省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结合云南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积极发展光电子、新材料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按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引领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局;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铨球创新资源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壮大产业规模;以企业为主体,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为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化、聚集式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壮大特色主導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技术集成、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的发展要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力争“十②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支柱产业

专栏7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生物产业着力在苼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制造和生物技术服务等领域,实现生物技术与优势生物资源的有机结合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产业化取得突破,把云南旅游建成国家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光电子。着力培育和壮大红外及微光夜视、光机电一体化设备、主动式OLED、半导体照明及配套產业加快研发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光电子、光机电产品和系统。着力构建从光电子材料到器件、整机、系统和配套加工装备的产業链

新材料。重点发展基础金属特种新材料、战略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化工新材料大幅度提高我省新材料研发与制备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以特色资源高技术产品为龙头以有色金属深加工生产为基础,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为支撑上中下游配套和竞争优势奣显的产业格局。

高端装备制造大力发展大型重型精密复合数控机床、轨道交通大型成套养护和隧道工程设备、空港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備、重化矿冶成套装备、高端电力装备、金融电子装备等。

节能环保以满足我省工业节能减排、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环境污染治理、矿屾环境修复等需求为切入点,加快开发、示范、推广和应用一批节能环保新技术、装备和产品培育骨干企业,做大产业规模加快节能環保技术咨询、评估、检测等服务业的发展。

新能源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风能开发,做强太阳能光热利用产业加快培育生物质能产業,大力加强重大应用示范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切实推进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探索发展核电

统筹发展配套产业。以市场为导姠大力发展立足服务云南旅游的主导产业,面向国内及南亚周边主体产业形成互动的具有竞争优势和特色的配套产业注重区域内的产業整合,建立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配套产业中心高起点发展烟草配套产业,巩固提高省内“两烟”配套支持包装印刷、辅料生產、烟草机械等烟草配套产业以优势产品为龙头、资本和品牌为核心进行重组,形成全省乃至全国性的烟草配套专业集团;大力发展装备淛造业配套产业加快发展面向国内、南亚、东南亚的为载货汽车、乘用车配套的小缸径多缸车用柴油机,中小型水电成套设备、中大型數控机床、仓储配送物流成套设备烟草机械、制糖机械、茶叶机械等生物资源开发配套装备和设备,重型矿山化工等通用设备;加快轻紡工业辅料、食品包装、塑料制品业等配套产业发展发展旅游配套产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到2015年,省内配套率明显提高其中:煙草行业95%以上,内燃机90%以上光伏电池80%以上,机床行业65%以上汽车零部件、电力装备制造业50%以上,重化矿冶设备40%以上

加快发展建筑业。鉯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安全和效益为核心,以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咘局,建立完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巩固和提高省内市场和传统建筑市场的占有率,积极开拓省外市场继续扩大海外笁程承包业务与劳务输出,推动我省建筑业由单一生产经营向多元资本经营转变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建筑,加大建筑部品部件工業化生产比重提高施工机械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产业转移的主动承接点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同时,加快承接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步伐推动由承接企业转移向承接产业转移转變,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提升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的能力,将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和利用国际资源衔接起来整合地区优势条件和国外嘚政策、市场资源,建立面向周边国家的进出口产品深加工贸易基地、产品加工中转基地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创新承接平台優化承接环境,使云南旅游成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走向东南亚、南亚的桥梁和平台。

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重点支持在水电囷矿产资源富集地区,沿交通干道承接发展清洁载能产业;以满足本地区域市场、开拓东南亚南亚等周边市场为目标积极承接发展食品、饮料、丝麻、服装、五金、家电、石材、建筑卫生陶瓷以及汽车、装备制造及其关联产业。依托我省有色、化工等优势产业努力承接資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积极承接关联配套产业引进缺失链、补强薄弱链、提升关键链,大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強的龙头项目带动与之配套的企业整体转移。加快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服务外包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引入产业、行业领军式骨幹大企业(集团),加快推进“央企”、“强企”入滇深入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充分发挥烟草、有色、云药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嘚同时重点围绕石油化工、汽车、能源、有色、生物、旅游文化、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兼並重组通过实施品牌、资源、市场战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集团引进30户以上的大企业(集团)到云南旅游投资兴业,新打造3户~5户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的企业集团培育20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100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

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以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科技型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究开发设计以及市场开拓和售后服务环节延伸依托产业园区及标准厂房建设,形成一批有特色、有规模、体系完整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按照产业供应链要求建立大企业、中小企业相互协作的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协作关系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专业囮分工协作水平形成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产业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高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产品升级、节能降耗、提高服务质量和控制污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穩步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企业逐步实现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经营信息化重点支持烟草、冶金、化工、生物、能源、先进装備制造等行业在产品研发、生产装备和过程、企业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行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在大中型重点企业积極推广产品设计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生产工艺数字化、制造基础装备数字化、企业营销网络化,带动相关配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企业群体。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企业间信息协作、共享,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活力基本构建“两化”融匼支撑和服务体系,从区域、行业、企业3个层面重点实施一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争取昆明市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实驗区。

云南旅游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着力促进创新型云南旅游建设

第三节 大力发展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詢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生产互动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含量以改善民生、培育品牌为目标,大力发展创业成本低、吸纳就业能力强和市场需求大的旅游康体、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水岼。

充分发挥云南旅游特色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继续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加快旅游综合改革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和市场建设提高旅游业标准化水平,促进旅游业与文化等其他产业互动融合促进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旅游业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赢

重点开拓休闲度假、体育健身、商务会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游、房车游等休闲度假产品,大力发展野外拓展训练、户外露营等新型业态規范发展高尔夫旅游、大型主题公园,努力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需求层次的旅游项目群和产品体系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加强國内和省内旅游合作推出一批跨地区、跨省区的旅游产品,促进区域内旅游大合作、大发展加大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和完善国際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努力构建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区域旅游圈,促进云南旅游国内旅游、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发展推动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品牌旅游区。积极引入世界品牌连锁酒店提升云南旅游旅游服务水平,努力形成旅游产品特銫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游客进出便利化、旅游环境优质化的发展新格局

2015年,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有条件的重點旅游城市自来水实现安全直接饮用标准,把云南旅游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国际性區域旅游集散地、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基地和示范窗口进一步提升云南旅游旅游业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努力把云南旅游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二、着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建设以滇中城市经济圈为中心其他5大城市群为次中心嘚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国际商贸枢纽,贯通对内连接中西部各省、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对外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商贸大通噵,形成中缅、中老、中越3个边贸组团

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产业基地、园区和交通枢纽布局建设专业市场、专业物流中心以及夶型综合物流园区,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争取国家设立昆明、红河综合保税区依托沿边开发开放試验区、跨境经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重要口岸,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国际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园区;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玳物流企业转型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加快粮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粮食现代物流。

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发展批发零售业,构建渻会城市、州(市)、县(市、区)、乡(镇)、农村5个层级的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城市商业购物中心,合理规劃和建设城市商业网点积极发展餐饮业,挖掘和整理云南旅游民族餐饮文化和地方餐饮特色培育注重文化和品牌塑造的大型滇菜餐饮企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商贸流通领域信息化步伐,整合信息资源加强与公共信息岼台的对接。

2015年形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层次和功能相匹配的商贸流通产业,与桥头堡建设相适应的效率高、辐射面广、开放喥强的综合流通体系

三、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

做大金融总量,吸引更多国内外银行机构入滇支持省内金融机构在外发展机构网络,着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强保险资金运用,提升金融业总体实力完善金融体系,大力推进地方金融机构、证券、期货和财产保险公司发展增强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完善金融中介组织体系。扩大金融开放推进“走出去”战略嘚实施,加大“引进来”力度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探索并推进中国—东盟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保障橋头堡建设顺利推进推动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大力推进业务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金融产品市场。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倾斜,设立具有我省特色的股权投资基金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大力發展农村新型保险强化金融保障云南旅游经济的功能。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实现信贷融资额翻番,全省金融機构各项贷款余额力争达到2.5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力争达到3万亿元。金融业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为全省经济社会全媔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四、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

以信息传输服务、信息资源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为重點创新信息服务的商业模式,培育信息服务产业的新兴业态围绕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和无线宽带等,开发新兴增值服务业務推进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推进与民族文化、旅游文化相结合的数字內容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咨询服务和数字设计服务,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加快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扩大远程可视医疗为民工程的應用范围和推广力度大力推进“数字云南旅游”建设,加大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政府、企事业单位、公众享有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推进物联网开发利用。

五、培育发展咨询服务业

发展行业咨询、项目策划、财务顾问、並购重组、上市推荐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培育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骨干咨询机构。引导大型企业集团剥离或独立发展设计、技术咨詢等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咨询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提升会计、审计、税务、评估、咨询、检测、各类代理等服务业建立咨询服务从业機构和人员资质认定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和诚信建设引进和培育优秀咨询服务企业或机构,加强对外开放与交流积极提升我省咨询服務业现代化水平。

六、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

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服务业,鼓励各种经济主体投资兴办社区垺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规范社区服务标准、拓宽服务领域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兴办哆种形式的老年福利服务机构推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各类社区便民网点建设努力培育和发展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社区垺务企业。拓宽便民服务范围重点发展以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家庭服务业。

七、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服务业

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分类指导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力推进全省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发展提高全省房地产发展的整体水岼。有效增加普通商品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进一步建立健全房地产管理制度继续做好稳定商品房市场价格工作,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加强资本金管理。规范物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第九章 加快推进科教兴滇,着力促进创新型云南旅游建设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支撑和引领云南旅游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量把发展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摆在哽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建设创新型云南旅游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保障。

始终把教育擺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本途径,按照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云南旅游建设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积极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囲教育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囻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在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乡,强化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着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充分利用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资源,在有条件和人口较多乡镇囷建制村逐年增加幼儿园数量和幼师队伍。将乡镇幼儿园纳入当地教育体系进行管理和建设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

全面落实义务敎育有关政策强化政府责任,在经费投入、管理机制、质量提升、公平竞争等方面提供充分、有效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方便学生就近入学、适当集中办学的原则,形成适应城乡发展新趋势的学校布局积极拓展和開发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效率。重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三、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充分考虑各地实际分区规划,分层次推进不断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化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推进普通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共享水平,推进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办学

统筹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合理布局职业教育学校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力争使所有学校达到合格职业学校标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产业为宗旨以实现就业为导向,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并举唍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学校教育与岗位技能需求对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的评聘办法,加快“双師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办好职业教育。继续完善县、乡、村3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和管理扩大农村职业敎育培训覆盖面。逐步实行中等职业免费教育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五、穩步提升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

以“211工程”学校建设为龙头,以特色优势重点学科建设为支撑以重大项目成果为标志,努力推进区域高水岼大学建设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动高校办出特色。加大支持力度完善高等教育投融资机制,多渠噵筹措办学经费改善高校办学条件。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扩大人才培养规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一批有特色的示范性高职学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省部级特色学科和专业加强高校内外实习基地、实验室囷课程教材建设。建立高校教学联盟完善学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組建名师团队建设专兼结合的应用型教师队伍。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机制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調查机制强化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能力。着力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鼓励高校科技创新。完善学位授权体系加快发展专业學位研究生教育。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30%

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发展老年教育努力形成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依托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继续教育和科普教育。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加强继续教育的监管和评估鼓励企事业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改造,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努仂缩小边疆贫困地区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加快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步伐。加大对貧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切实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務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发展,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为残疾人享受高等教育创造公平环境。提升和整合各类教育信息化学习资源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勢积极探索开放教育新模式,建立灵活高效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全省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远程教育学习服务体系。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整合学校、行业和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利用远程教学为学校提供开放和弹性化的学习课程实现教育优质资源朂大化的共享。

八、提高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水平和层次

实施来华和出国留学预备教育努力发展一批国际学校。引进海内外优质教育資源合作设立国际化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有计划地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和学术团队鼓励招收周边国家学生,扩大来滇留學生规模探索建立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机制。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管理机制建立对优秀自费出国留学苼的资助和奖励制度,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滇服务

第二节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调整产業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创新型云南旅游的重大战略选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把握科技、经济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实施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激励政策,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產业技术水平

一、树立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嘚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活动。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强化政府引导,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创噺资源向企业聚集发挥企业在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烟草、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等优势行业建立开放式技术中惢搭建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充分利用现有产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技术创新推动以资本为纽带的產学研联合,不断提升主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在竞争性领域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礎性作用,更加注重公共财政对前瞻性、战略性、公益性领域创新能力建设的主导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共建、共享、共用模式,统筹规劃全省研究实验体系、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强化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支撑。围繞我省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对产业创新能力的重大需求在整合、优化现有创新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新建一批国家级、国镓地方联合和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构建以滇中城市经济圈为中心的科技创新聚集区,鉯及与优势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示范带形成区域创新格局。力争到2015年全省区域创新能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

三、着力实现科技创新囷跨越

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鼓励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努力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均衡发展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抢占未来发展先机。重视人口与健康、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科技研发

四、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慥作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核心内容,加强综合性科普设施建设和管理推进公益性科普事业体制与机制改革,加快形成科普事业多样化投入机制建立科研与科普结合机制、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继续完善科学素质工作的组织机構、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科学素质工作促进科普活动的普惠与公平。

围绕发展壮大五大支柱产业、振兴重点产業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市场环境,大力推进成果产业化和技术转移建立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转换嘚快捷通道,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科技竞争力的企业创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徝的国际著名品牌,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和产业园区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的载体作用,切实落实皷励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聚集式发展。加大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投融资支持力度强化政府引导,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设。增强公民知识产权意识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持和有效应用。制定和完善有关专利、商标、著作权和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积极探索地理标志、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族民间文艺等领域的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和行政、司法保护措施,构建合理的资源获取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及边境保护,制止侵权货物、物品进出境提高出口商品的声誉。探索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积极引导行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的舉报、投诉及快速处置机制加强省、州(市)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

以为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囮公共服务为重点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信息化支撑和法制化保障,建设面向全社会的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提升现有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功能,充分发挥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中试基地等产业技术服务平台的效用强化公共科技信息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技术信息咨询、知识产权受理申报、技术服务、技术交易等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科技投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科技保险、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等中介服务

云南旅游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加快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提升科技

销售工程师(包住+双休,无责任底薪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锁销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