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非价格竞争制约价格竞争 论文摘要怎么写怎么写

标题:【精品资料】从倾销与反倾销论对外贸易中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国际贸易论..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精品资料】从倾销与反倾销论对外贸易中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国际贸易论文_经济学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论文关键词:出口产业竞争力& 生产性服务& 非价格竞争
  论文摘要:生产性服务发展的严重滞后是制约我国出口产业整体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生产性服务对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形成产品差异性以及推动生产国际化、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费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是“十五”期间增强我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出口贸易的发展,是一国出口产业竞争力的反映。2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一个出口大国。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出口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位次迅速前移。1 980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仅为 181.19亿美元,1999年出vi贸易总额上升为1 949.31亿美元,是1 980年的10.76倍。中国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排位由第26位上升为第 9位。在服装、棉布、皮鞋、玩具、箱包等方面产品的出口量占居世界第一位。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我国已实现了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以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结构转变,制成品的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比重逐步上升。但我国的出口贸易具有鲜明的粗放增长和数量扩张型的特点,在当代多阶梯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还处在较低的分工层次上,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1.出口制成品的整体结构水平低.出口品深加工精加工程度不够,附加价值不高。我国出口商品虽然已经完成了初级产品为主向加工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但是,从初级制成品为主向深加工、精加工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为主的转变则刚刚开始。根据海关出口商品统计分类,我国工业制成品主要分为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其他商品五大类。杂项制品主要包括服装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1998年这一项占制成品出vi总额的比重为43 左右;属于资源和原材料密集型的轻纺、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1 9.8 ,这两项合计共占62.8 左右另外两项化学及有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基本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只占37.1 。未分类的其他商品占0.1 。
  2.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外贸发展严重依赖外商的技术和市场。1 998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04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6.9 ,远远超过了一般贸易成为第一大贸易方式。近年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增加,有70 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
  这种状况表明,我国出口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还很弱,而制约我国出口产业整体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产性服务发展的严重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业主要是通过利用外资和对硬件技术的大规模引进来发展的。从产业发展过程来看.一般应包括开发创新~加工制造__市场开拓三个环节。通过硬件引进,我国的加工制造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很多世界名牌产品都是中国加工制造的.但我们增长的主要是加工制造的模仿能力,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远远赶不上工业生产能力增长的需要。生产性服务.包括科技研究开发、管理咨询、工程设计、金融保险、法律、会计、运输通讯、市场营销、工程和产品维修等多个方面。生产性服务是相对消费服务而言的.消费服务满足的是一种最终需求.生产性服务主要是满足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中间需求。即它是一种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某一生产过程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占所需生产资料总量的比重,称为生产软化系数。生产的软性化是当代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我国来说,由于研究开发、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根据国际市场的供求变化创造竞争优势,只能主要以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这种依据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所进行的贸易活动。受到了国际经济发展现实的挑战。按照现代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它所面对的是过度竞争的国际市场,而且国际市场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到以劳动力禀赋优势扩大出口的行列,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必定引起贸易条件的恶化和出口收益的下降。另外,从贸易方式来看。对加工贸易的过度依赖,也是在我国研究开发服务和市场营销服务落后情况下的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在加工贸易中,我国充当的是发达国家的出口加工基地。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加工工序与生产服务之间的新的国际分工,影响产品价值链的诸多重要的生产服务环节则仍由外商掌握.外资总公司承担着产品设计、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和国际市场的拓展,销售、接单、采购供应原材料、资金的筹集调度等业务都由外商控制。这些高附加价值的业务。构成企业产品利润形成的主要部分。我们的贸易所得只是占产品价值构成很小比例的加工费。因此,笔者认为。“十五”期间。要实现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增长.首先必须实行战略性转变,从追求出口贸易量的扩张。转变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提升我国在整个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方面来。而要实现这一转变。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大力发展对出口产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生产性服务。
  从全球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已经由以产品为基础的经济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国际企业的竞争战略也已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生产性服务投入方面竞争的加剧。全球gdp的产业构成显示。现在世界国民财富的6o 以上是由服务产业创造的。服务业的内涵已经得到大大扩展。远远不限于一般的消费服务,生产性服务获得空前发展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分工深化和管理方式变革所引起的。战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制造业内部分工的进一步深化。那些原来包含在生产企业内部的。作为生产过程的投入和保障而发挥作用的生产性服务出现了“外部化”趋向,导致了制造业内部制造工序和生产服务的分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费用,发达国家的许多工业企业把精力集中在生产活动方面,更多地将与生产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服务交给专业服务公司去做,使得各种商业性服务公司发展迅速。而且日趋专业化。同时,服务业本身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不断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联度日益密切,并渗透到制造业中。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的动力。在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庞大的财力支撑下.也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化”的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以此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生产性服务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多方面。
  1.生产性服务的重要性首先来自它对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所起的作用。科技研究、教育等服务产业部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总体水平,尤其重要的是。技术和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被实际地应用。大多是通过科技开发、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的投入来完成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起着把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服务产业还是正在兴起的新经济革命的重要部分。信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的规模远比信息制造业的规模庞大,通过信息服务业。使各行各业中得以采用新兴的信息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来推动经济活动.而这正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关键。
  2.生产性服务是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生产性服务无论是“内部化”服务,还是“外部化”服务都对产品价值增值起着关键性作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企业利润的主要价值链已经不在加工制造,而在产品的研究设计、市场开发等生产性服务链条上。在生产的上中下游阶段都有对专门服务的需求:在上游阶段,要投入的专门服务有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与设计、市场研究等。在生产的中游阶段,有的服务与商品生产本身结合.如质量控制、设备租赁、保养与维修等;有的服务与生产中游阶段并行出现,如会计、人事管理、保险等.在生产的下游阶段.需要广告、运输销售等。生产性服务提供了产品增加总值中越来越大的部分。一个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是保持上中下游三个阶段服务的优势,因为贯穿于生产三个阶段的服务在产品价值链中都胜过生产制造阶段。
  3.生产性服务是形成产品差异性和企业之间进行非价格竞争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从有形生产要素的角度来论证竞争的比较优势,它强调通过使用本国具有资源禀赋的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取得价格竞争优势。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作为差别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价格竞争而上升到首要地位。现代科技的发展。先进生产线的使用使不同企业的产品在物质形式方面的差距很小或者不存在差距.要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就要靠大量的生产性服务的投入,服务是产生差异性的主要手段。
  4.生产性服务是加强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活动的基础和纽带.在推动生产国际化、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费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国界的商品交易活动.在信息搜寻、贸易谈判、货物交割、货款支付等方面,比国内贸易困难大得多,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也大得多。现代服务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结构提升,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经营方式,尤其是服务业的电子信息化使远距离地理空问对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不复存在也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费用。因此.高度发达的服务网络系统是扩大国际贸易业务.拓展国际市场不可或缺的条件。
  我国出口产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不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服务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落后,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对生产性服务投入不够重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抑制。改革开放后,服务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尤其是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迅速。但是.服务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水平。1 998年.中 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2.9 ,不仅与高收入国家6o-7o 的水平相去甚远,而且也落后于低收入国家4o 左右的水平。从结构上看,主要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发展严重不足。1 997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以及金融、 保险业三项就占到58.1.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只占1.9 ,许多新兴的服务行业我们还是空白。 对提升出口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的研究开发服务、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咨询、信息、金融服务等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研究开发能力薄弱是我国出口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宏观层面上.我国科技研究与开发服务业与生产部门严重脱节.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不畅;微观方面.企业自有的研发机构不足,大多数企业不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我们还没有形成开拓市场所必须的高效的服务产业体系。产销分离的管理体制.使大多数国内企业没有国际市场的营销权.对外贸易主要是由专业外贸公司来进行的。这本来有利于发挥外贸公司的专业化优势,但由于大多数国有外贸公司是适应计划经济而建立的。目前它们的产权改革还没有到位,它们还没有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的能力大大落后于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我们的结算制度与效率.我们的出口信贷.远没有对出口贸易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我们选取1 998年全球国际竞争力评价计算的若干与生产性服务有关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国际比较中我国生产性服务发展的低下水平。中国研究与开发支出综合竞争力列世界第 35位.研究与开发支出占 gdp的比重为0.482%.科技活动人员总量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是0.265 ,这两个指标日本分别为2.982 、1.413.美国分别为2.c118%和0.712 。我们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只是美国的2.1.日本的2.6;中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水平列世界第43位.国际电话成本列世界第45位;就世界一流水平的企业管理质量水平评价,中国列第52位(所有参评国家中倒数第二位),重视产品设计能力评价列第45位.应用市场营销技术评价列第48位,采用信息技术管理程度评价列第53位。
  改变生产性服务发展滞后的状况,应该成为“十五”期间增强我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笔者拟提出如下对策思路。
  1.从产业发展政策来看,应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把它放到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加以重视。一定要纠正仅仅简单地把服务业等同与商业、餐饮、酒店等行业的认识上的误区要看到由于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服务产业部门已经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加入wto之后,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框架下,中国服务产业的许多重要领域都要扩大开放,这对我们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既是压力又是机遇,可以通过利用外资及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服务业的总量扩张与技术水平的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问题,是要尽快消除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一些重要的服务产业部门。应降低进入壁垒,让一些民间资本得以进入经营,减少垄断性,增强竞争性,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来提高服务业的经营效率,以增加有效的服务供给。
  2.调整与优化服务产业的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通过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促进制造业的结构升级与竞争力的提高。目前,我国一些传统的服务业如批发零售、餐饮、公路运输等行业发展较充分,但一些高层次的服务产品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应当是扶持那些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产生影响的基础性服务部门,如教育、科研服务等。可以说.我国最大的结构性短缺就是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落后,教育和科技的优先发展应是结构转换政策的重中之重。同时还要重点扶持对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影响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电信、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等
  3.出口企业的竞争战略要逐步转换。从着力于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发挥,逐步转向依靠生产性服务的投入创造竞争优势,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增强开拓市场能力,从而减少对加工贸易的依赖,提高外贸的经济效益以及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研究开发、管理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要通过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解决好大学、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的合作问题。
  4.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无论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发展,还是增加企业自身生产性服务的供给,拥有高素质人才是最关键的,国际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高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面对的是人才缺乏与人才流失并存的困境。在目前我国服务市场有限度的开放中,一些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及信息服务企业以高薪、出国培训及优越的工作条件,已经吸引了国内大批优秀人才。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产业,我们一定要把人才战略放在重要位置。可利用多种渠道强化人才培养,同时应通过深化改革,尽快建立人才激励竞争机制。采取成果重奖、科技成果入股、关键岗位高薪聘任等优惠政策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 l999[z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赵彦云 .中国科技竞争力及其发展战略[j],管理世界1 999,(3).
1&&&Tags: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相关经济学论文文章产品价格竞争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研究--《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产品价格竞争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研究
【摘要】:
价格竞争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普遍运用的重要的策略性行为。以往的研究在分析价格竞争的利弊作用时,大都只是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考虑,也有部分学者提及了价格竞争对企业信誉、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影响,但是很少有学者研究价格竞争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由于企业声誉能够体现评价企业效率的两个维度——经济效率与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它已成为衡量企业及其行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本文的第一个创新点就体现在将企业声誉作为评价企业价格竞争行为的一个标准。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市场内在位企业产品的降价竞争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主要是指参与降价竞争的单个企业的降价行为对该企业声誉的影响,其中企业是指降价产品品牌的所属企业。本研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梳理,对价格竞争、企业声誉等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并指出本文的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划分,指出研究企业价格竞争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主要就是研究企业价格竞争将会如何影响企业最主要的两类利益相关者(顾客与员工)对企业的综合性评价;通过对以往五种企业测评法的归纳与总结,设计出适于本研究使用的企业声誉二维评估指标,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创新点;并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提出本文的假设。第三部分通过预调查和预测试开发了研究价格竞争对企业声誉影响的正式使用量表与问卷,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价格竞争对企业声誉的影响。这一部分所开发的量表与问卷是本文的第三个创新点。第四部分是建议企业如何选择价格竞争策略以及如何在价格竞争中维护好其声誉。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分别对本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进行小结,并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局限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本文旨在说明企业的降价竞争有两面性,它的利与弊取决于企业对降价竞争这一策略性行为的运用。本文主要强调了降价过程中关于“度(适度)”的问题,即企业要把握适当的幅度与频率对其产品实施“适度”的降价,企业之间的降价竞争也应该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本文认为“适度”的降价是指,降价幅度大于消费者对认知的绝对阀值,小于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内部参考价格,并且降低后的价格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行业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况、利益相关者的态度等诸多要素,通过多方位的市场调查,制定出适当的降价幅度与其持续时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F273【目录】:
ABSTRACT4-7
第一章 导论9-32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10-28
一、有关价格竞争的文献回顾10-14
二、有关企业声誉的文献回顾14-25
三、价格竞争对企业声誉影响的研究述评25-28
第三节 本文的基本框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8-32
一、本文的基本框架28-29
二、研究思路29-31
三、研究方法31-32
第二章 价格竞争对企业声誉影响的理论分析32-43
第一节 价格竞争的正负效应32-35
第二节 对价格竞争及企业声誉的界定35
一、对价格竞争的界定35
二、对企业声誉的界定35
第三节 理论基础35-39
一、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划分35-36
二、理论分析的主要思路36-37
三、企业声誉的二维评估指标37-39
第四节 假设的提出39-43
一、企业的降价竞争对其利益相关者在认知方面的影响39-40
二、企业的降价竞争对其利益相关者在情感方面的影响40-43
第三章 价格竞争对企业声誉影响的实证检验43-52
第一节 研究设计43-45
第二节 数据分析45-51
一、数据质量分析45-49
二、统计分析结果49-51
第三节 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51-52
第四章 价格竞争中企业声誉的维护问题52-60
第一节 在降价竞争中维护企业声誉52-55
一、企业选择降价竞争的必要前提52-54
二、“适度”降价以维护企业声誉54-55
第二节 避免降价竞争以维护企业声誉55-57
第三节 企业获得良好声誉的基本原则57-60
第五章 结论60-62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小结60-61
第二节 本文的创新点61
第三节 本文的局限与后续研究的方向61-62
参考文献62-6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明华,董伟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许秋红,单纬东;[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9期
白永秀,徐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陈章旺;[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8年10期
王永齐,骆晓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黎虹;[J];价格与市场;2002年07期
温桂芳;[J];价格月刊;1998年12期
张人骥,江岚;[J];经济科学;2000年05期
周念利,贾勤,幼平;[J];经济评论;2004年04期
杜建耀;[J];经济问题;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在翔;吕军城;刘继鹏;王春平;崔庆霞;;[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王生辉;[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杨德勇;[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郝辽钢;高充彦;;[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余鹏翼;[J];商业研究;2002年07期
王秀芝;[J];商业研究;2005年20期
张小雨;赵平;;[J];商业研究;2006年10期
鞠文杰;孙绍荣;宋婷安;;[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郑文清;肖平;;[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杨玲;张捷景;胡永娟;王莹;周炫;;[J];才智;2010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章旺;;[A];价格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C];2004年
郝媛媛;李一军;;[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宋思根;;[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昭玉;黄研秋;陈国新;周虹;;[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程龙生;封蕴珊;;[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马英;;[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冯建;程文莉;;[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廉春慧;唐婉虹;;[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何贤杰;肖土盛;陈信元;;[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海燕;李新净;陈悦娟;任双梅;;[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莹;[D];辽宁大学;2010年
方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李世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罗经华;[D];浙江大学;2010年
孙立阳;[D];吉林大学;2011年
谢文武;[D];浙江大学;2010年
黄靖;[D];浙江大学;2011年
胡志刚;[D];山东大学;2011年
张立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潘奇;[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佘玲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朱冬梅;[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王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戴洪萍;[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邢冉;[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胡晟;[D];浙江大学;2011年
王小兰;[D];南昌大学;2010年
詹勇;[D];南昌大学;2010年
田克勤;[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卢刚;[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海云;[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王生辉;[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张伟,闫虹;[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0期
兰苓;[J];财贸经济;1997年09期
陈章旺;[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8年10期
侯雁;[J];工厂管理;2001年02期
郭斌;[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7期
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J];管理世界;2000年01期
卢华;[J];管理世界;2000年01期
张汉亚;[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小红;[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年12期
赵婷;吴晓玲;;[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12期
魏洪茂;;[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12期
,王水嫩;[J];经营与管理;2003年12期
李超;方桂荣;;[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方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黄晓红;[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孟凡莹;;[J];中国石化;2005年12期
;[J];中国经贸;2006年02期
赵锡锋;;[J];价值工程;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耿筱丹;毕楠;;[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晏国祥;;[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魏红英;;[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谢志泉;;[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5辑[C];2001年
金立印;;[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刘光明;;[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成立芹;钟登华;熊开智;阎俊爱;;[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赵丹丹;郭昆鹏;韩慧丽;于培明;;[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李丽;胡伟;;[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周敏;黄福华;;[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斯特凡·斯特恩
译者/陈家易
刘彦;[N];经理日报;2006年
苏萍 刘星彤;[N];新农村商报;2009年
郑红;[N];解放日报;2004年
郭明全;[N];民营经济报;2005年
刁萃;[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本版编辑?益普索
苏菲;[N];中国联合商报;2008年
;[N];工人日报;2003年
杨;[N];电脑商报;2009年
伟 大;[N];中国企业报;2004年
王从军;[N];中国质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立阳;[D];吉林大学;2011年
王桂萍;[D];山东大学;2012年
孙莹;[D];辽宁大学;2010年
符加林;[D];浙江大学;2008年
付丽茹;[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徐双庆;[D];浙江大学;2009年
张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武治国;[D];吉林大学;2008年
卢志刚;[D];天津大学;2007年
高小玲;[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蕾蕾;[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马毓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赵剑;[D];河南大学;2010年
朱冬梅;[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陈飞;[D];石河子大学;2011年
杨勇;[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林中跃;[D];南京大学;2011年
殷盛;[D];浙江大学;2004年
黄春新;[D];浙江大学;2005年
王珍;[D];南京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摘要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