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自理能力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MY_手机跳转}
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幼儿教育课题申报,幼儿教育课题,
全国独家提供系统的幼儿教育研究课题资料!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热&&&&&★★★
【字体: 】
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言是其生存、、学习的基础,它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或需要,让成人或同伴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了初步的语言接受力、表达力,幼儿就能较好地接受各种影响,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来幼儿要走向社会,要与人交流、交际,都离不开语言,未来社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竞争性更强的社会,它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交往,对人的语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缺乏语言能力的人是难以在未来社会中获得良好发展的,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的智能中,语言交往能力是第一位。未来教育四大支柱中提出要让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爱因斯坦说:“一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可见语言与智力密切相关。人的智能是由上百种能力组成的综合结构系统,而其中有一些能力是整个智力结构的基础,其它的能力都是在这些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有的教育理论都证明,人类每种知识的获得,或多或少都和语言能力有关,因此语言能力几乎成为儿童全部智能发展的基础。只有语言能力发展好了,即在他的关键期得到了、系统的训练,整个智力结构才能优化发展,潜能得到最佳的开发。3岁幼儿具有惊人的语言接受能力,由于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句子,语言的积极性高,喜欢听成人给他们讲故事,乐于和成人交谈,对成人有较强的依恋感情,但3岁的儿童发音器官尚未得到充分的发育,听觉的分辨能力较差,不易辨别和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或者不能掌握某些发音方法,所以有些发音不清楚或发出错误的声音。随着孩子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们想说的也就越来越多,但他们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较贫乏,因而语言往往是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到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表现在:有的幼儿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却存在发音不清晰、语序颠倒、代词使用混乱、发单音节多于发多音节、用词不规范、语句不完整等现象;另外还有个别幼儿虽然很愿意与人交流但是由于想象的和表达的内容无法统一,语句不够清晰,在交流中产生一定的困难……由此可见,要使幼儿能较快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对幼儿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从语言获得规律来说,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应该抓住这一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创设语言发展的适宜环境,提供语言发展的良好策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想要说的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往往可以从他的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怎样去培养呢?于是便提出了《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实践、、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语言是最为广泛、最为公平,而为人类所共同拥有和分享的一种用来交流的能力工具。语言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发展智力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2、各理论流派都认为幼儿时期是获得语言的最佳期。无论是对声音符号(口语),还是对文字符号(书面语)都处于敏感阶段。在幼儿敏感期学习语言,如果教法得当,就会产生“多、快、好、省”的效果,而且无须意志努力,轻轻松松、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相反,在语言敏感期之外学习语言,如果教法不得当,就会导致“少、慢、差、费”的结果,而且必须付出极大意志努力。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自然的例子已经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3、新《纲要》中在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发展语言理解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三、概念界定所谓语言表达力是指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它的基本要求是: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语句连贯,语法正确,中心突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所谓正规的语言教育是指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所谓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包括物质与心理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操作材料和工具,引发幼儿自主、自由的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的目标1、本课题的研究以正规性的教学或与非正规性的教学活动为切入口,探索出适合小班幼儿实际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为幼儿的后继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3、通过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为今后的语言教育积累丰富的经验,进而更好地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推进幼儿园的语言素质教育。(二)研究的内容1、探究如何创设宽松的,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物质与心理环境。2、探究如何在主题教学活动、游戏等正规的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探究如何创造语言交流展示的机会、活动、家园配合等非正规性的语言教学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五、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实验幼儿园一个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搜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文件等,进行归纳、整理、领悟,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行动研究法:研究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针对实际教育活动,不断提出改革意见和方案,充分了解有关情况,不断提出问题,及时总结分析,完善或修正方案。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将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初步认识成果进行总结提高。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一)创设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由此可见,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对语言教育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1)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富有语言气息的活动环境。如:在开学初,把教室布置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幼儿园的一天”等情景;在盥洗室贴上一些简单的标签,从中让孩子看后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总之,在幼儿的四周墙上布置各种图片让幼儿利用过渡活动、自由活动时间等看看、说说。(2)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爱说的宽松的语言心理环境。可让幼儿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感受交谈的乐趣;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外出参观等时机,让幼儿边看边说,启发他们向周围人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事情;还可以要求幼儿把某些问题带回家,与交谈,然后再回到幼儿园交流。(二)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1、主题教学活动。在主题教学活动中,精心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内容,制定贴近幼儿的目标。活动的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教育目标,收集、改编适合语言教育内容,包括:、故事、阅读、谈话活动。(1)培养幼儿清楚、正确的发音能力,学说普通话,加强语音训练。在语言交流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发音,别人就很难听懂,因此,教会幼儿清楚、正确地发音具的重要的意义。(2)通过语言教学活动,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获得语言的经验,提高幼儿口语的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3)通过提问、交流、评价,让幼儿学习说完整话。完整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完整语言具有社会实用价值。2、游戏活动。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它的活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符合孩子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1)练习听力的游戏。让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发展其听觉注意能力。(2)练习发音的游戏。游戏注重趣味性,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练习发音。(3)练习用词、句的游戏。(三)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语言交流、练习的机会。(1)教师发起,师生练习。教师与幼儿自然亲切的对话、交流,增进教师与孩子的情感,同时教师的随机教育使孩子对活动产生兴趣,帮助孩子获得丰富的词汇和情感体验。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中,教师有意识地提供示范,让幼儿观察、学习、模仿,感受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积极作用,在交流中不断调整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表达的经验,培养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2)鼓励幼儿自发生成,生生互动的练习。小班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自说自话,同伴相互间语言学习模仿。这时,就提倡和鼓励孩子这种自由说话的态度。这种自发生成的谈话活动和同伴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件交谈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乐趣,提供相互间语言交往的学习的机会。幼儿能通过相互作用主动地创造、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主动发展。2、语言区域活动。在班级中开设语言活动区域,投放各种材料。有关的语言、图片、玩偶、故事磁带,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幼儿自愿选择操作材料、自由的进行语言活动。因为幼儿语言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这种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更能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探索性,适合小年龄的孩子,真正让幼儿自己想、自己说,激发幼儿语言的表达愿望和兴趣。在轻松的、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才会说的无拘无束,语言获得良好发展。3、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及展示的机会,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自信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家园活动、小小故事会、儿歌朗诵会、快乐分享会等活动,为幼儿积累感性经验,也为幼儿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使幼儿在提高语言表达的同时提高了表现欲,更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对语言表达充满了自信。4、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1)通过家园沟通,让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情趣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家长注意自己与孩子的交流语言尽量规范,重视榜样作用和潜移默化语言的熏陶。(2)在家庭中增设能促进幼儿语言的画报、图书、故事磁带等。(3)让家长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活动,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主动和孩子交谈,鼓励孩子大胆发表意见和想法。成人与幼儿的交谈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佳方式。在宽松自由的交谈氛围里,富有情感的指导性语言,会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样板,使幼儿在有意或无意的交谈过程中模仿正确的发音,感受新词、句式,练习表达。(4)让家长多带孩子参与社会生活。如:上街、参观、看演出等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运用语言交往以及感知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语言的能力。让幼儿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乐于交流和表达。七、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从2007年9月到2008年7月,历时一年,共分为三个阶段。(一)前期准备阶段(2007、9――07、10)1、收集信息,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2、收集信息,查阅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实践提供相关资料。3、制订课题工作计划(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7、9――08、6)研究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2月)1、调查幼儿原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分析现状。2、围绕课题计划、目标,从集体教学活动到日常生活活动,从游戏活动到社会实践,从幼儿园到家庭,按照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全面实施课题的研究。3、根据课题开展情况,随时课题研究工作,及时修正方案,记录好相关信息,积累相关资料。研究第二阶段(2008年2月-----2008年6月)1、回顾前阶段工作,撰写中期报告。2、修正实施方案,继续下一轮的研究。(三)总结阶段(2008、7)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八、成果形式(一)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成果形式1、准备阶段――课题计划2、实施阶段――个案记录、分析3、总结阶段――课题总结报告(二)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1、最终完成时间:2008年7月2、最终成果形式:实践研究报告、优秀教案、教育随笔、案例分析。九、课题经费安排。申请经费三百元,用于购买有关幼儿语言教育的书籍和部分活动的支出。
注意:转载本站文章请链节该文地址!本站课题资料免费提供给广大爱好课题研究的网友阅读,如侵犯您的版权,请来信至说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合作!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
文章摘要:【摘要】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就是指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可塑性大,极容易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特点,阐述了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即:在家长积极配……
【摘要】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就是指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可塑性大,极容易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特点,阐述了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即:在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形成教育合力的前提下,采取集体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环境的濡染、正面示范、正面激励等手段.并描述了通过上述方法培养,使幼儿的自我服务在意识和能力方面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和提高.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策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孩子学会自理,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家庭义务感和责任感,并由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有研究表明:“2D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就越易成功.《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就将“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作为目标分别在“健康”和“社会”两大领域中提出.可见在小班阶段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很恰当的时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和平时在幼儿园对孩子的观察,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很差,大部分孩子不会独立吃饭、小便后不会拉裤子、大便后不会擦屁股、玩具玩了不会整理、入园和离园都要大人抱……特别是吃饭时,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好象没有吃饭这个意识,餐餐坐在那儿发呆,要么用手抓菜玩,要么玩调羹,仿佛不知道吃饭是他自己的事,都是等着老师、阿姨来喂,在家也是餐餐由大人来喂,仿佛大人们喂他们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还有一部分孩子在园事事能干,不挑食,但在家吃饭却挑三拣四,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肯起床,上下楼要大人抱等等,在家在园是完全不同的表现. 我们也对家长们作了调查记录,据统计,在认识上,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让孩子早日独立,早日具有自我服务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家长就自己为何有时不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原因也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主要集中为: (1)认为现在孩子还太小,培养自理能力的时候还未到. (2)孩子体质差,经常生病,家长舍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不能坚持. (3)让孩子自己做动作太慢,而且又会弄得太脏,特别是早上快上班时,孩子还是这样磨磨蹭蹭的影响家长上班的时间,只好包办. (4)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吃饭、洗手等,孩子做不好,还可能因将饭菜弄凉、衣服弄湿而受凉生病. (5)家长习惯了为孩子做事,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宠爱,孩子也习惯了接受大人的帮助,遇到一点难的事就不愿意做.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觉得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的不舍,认为事事都替孩子做好、照顾周到,就是对孩子的关爱,致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很好把握,往往使得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与幼儿园背道而驰.而在幼儿园中也存在着老师和阿姨包办、一些要求提出来而无法长期坚持落实下去的现象,比如往往由于有些孩子因吃饭慢而影响下面的活动时,我们就会赶快将孩子的饭喂掉;又比如看到孩子们小便后因衣服穿得过多而艰难地拉裤子时,我们心里往往有很多的不忍而去帮孩子将裤子穿好,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依赖老师、阿姨的帮忙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父母,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老师,我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与家庭密切合作,达到教育的一致,共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二、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一)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1.教育内容的选择.运用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故事、诗歌、歌曲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方面意识的熏陶,使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思想:“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由于一些内容的不足,于是我们查找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收集了许多相关的内容,还向家长征集了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开始阶段所进行的一些相关内容:认识手、歌曲《小小手》、情景表演《手会喂饭》、故事《吃得真干净》、《宝宝洗手》、《干净的天使》、儿歌《两只手》、《小瓷碗》、《吃饭了》、绘画、手工、泥工、玩色等等,让幼儿知道手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多的事情. 到后来我们逐渐的选用一些更具生活化的内容,如儿歌《扣纽扣》、《学穿衣》、《学穿裤》、《吃饭》、《洗澡》、《妈妈,你快放手》、《宝宝自己来》等,通过学习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激发幼儿操作的乐趣.我们看到,在练习过程中,许多孩子一边操作,还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学得非常认真、专注. 2.故事续讲法的运用.通过故事续讲法来激发小班幼儿积极参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欲望.孩子们对故事有很大的兴趣,但对故事中的内容缺乏理解.我们根据这一情况,把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分成若干个方面,选择和自编了若干个不同内容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然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他们(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样?”让幼儿结合自己的进餐、洗手、整理玩具时的感受、想法,并延续到故事的情节中去,然后讲给大家听,这样不但让孩子理解了故事内涵,同时也帮助幼儿树立起“我也和故事中的小朋友、小动物做得一样好”的信心.如“培养幼儿自己走的习惯”时,我们自编了故事“走不动了”、“自己走”,让幼儿参与讲述、表演和仿编,同时请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将故事续讲法延伸到了家庭中,让家长也尝试运用故事续讲法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并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如以前每次上幼儿园都是抱着进来的孩子现在都在门口与爸爸妈妈再见,自己高高兴兴地进来,并很自豪地告诉老师、阿姨:“我是自己进来的,没有要爸爸妈妈抱.”在家要爸爸妈妈抱着上楼的孩子也能自己上下楼梯,有时还帮家长提东西呢. (二)运用各种游戏活动和成人的正确示范,训练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 1.游戏中的练习.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经常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运用“我是姐姐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送玩具回家”、手工“撕面条”、泥工“搓汤团、做大饼”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的自理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既受孩子们的喜欢,又可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能力. 2.操作上的示范.因为孩子模仿能力强,可塑性也强,此时给他们正确的示范和引导,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要使孩子掌握一些技能,必须要先使孩子学会正确地操作(如如何吃饭:“要一只手拿调羹,另一只手扶碗”等).我们将操作的要求和操作顺序出在家教列车的“请您配合”一栏中,小虎的妈妈还将穿脱衣、裤,折叠衣裤、小被的操作顺序用图示表现出来,带到幼儿园贴在午睡室,让小朋友在练习过程中一目了然.经过家园共同配合,帮助孩子长期的练习和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孩子们逐步地掌握一些操作的要领,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三)利用环境进行濡染,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主题墙的创设. 在开学时,我们就对活动室的环境进行了有意识的布置,如在活动室的四周,我们精心地布置了此相关主题的墙饰“我会……”进行濡染,贴着“自己吃饭、喝水、穿衣、穿裤、穿鞋、洗手、叠被、剥橘子、扫地、整理玩具……”等图卡,使幼儿在无意间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熏陶. 我们还在墙壁的一方,特地开辟了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鼓励栏,对能自己动手做事的孩子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小礼物(如小红点、小星星、小红花、小苹果等)来鼓励,每当他们得到了这些小礼物,个个都兴高采烈,而那些没有得到的孩子个个都非常想得到,于是他们会尝试着去学、去做,使自己也能早日得到这些可爱的小礼物. 我们还和家长一起用照相机将孩子在园在家参加自我服务和劳动时的情境拍下来(如:孩子和家长比赛叠被、吃饭、穿衣,同龄班幼儿的穿鞋、整理玩具、折叠外套比赛,孩子平时自己穿脱衣裤、独立吃饭、帮助集体分发牛奶、收发学习用品等),在班级里布置成主题鲜明的“小小手,真能干”、“我会做……”的照片展,使孩子在内心深处为自己能做这些事而自豪. 2.活动区的创设.在活动区提供多种类、可操作的材料,如收集孩子家里的小衣服、小袜子、小鞋子放在生活区让孩子练习给娃娃穿脱衣裤、鞋袜;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餐具、小奶瓶、小被子等供孩子抱娃娃、给娃娃喂奶、烧饭、叠被子等;在操作区提供孩子练习用的毛线、扣扣子的纽扣环,给妹妹系蝴蝶结(练习系鞋带);布袋玩具(可练习扣扣子、拉拉链).平时也将课堂教学所用过的一些活动材料放置在活动区内,便于孩子们在课后休息时自由选择活动,使一些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巩固. (四)及时鼓励、提高要求,强化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孩子年龄小,他们一般对喜欢的事物容易接受,也喜欢听到表扬、鼓励的话语,就如平时大家常说的:“爱戴高帽”,所以在平时我们对幼儿的表现,都用这种正面激励的方法鼓励他们.孩子刚开始学习做事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一天,我们班的鼎鼎小朋友在午睡起床时,自己悄悄在那里叠被子,虽然叠得不整齐,我看到后,马上进行表扬:“鼎鼎好能干啊!会自己叠被子了.来,让老师瞧瞧!哦,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比一比,谁跟她一样能干啊!”然后我特意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在她的额头上贴上了一颗闪闪发亮的小红点,作为奖励进行鼓励,而且在离园家长来接时,我当着她的面向家长又是一番表扬,孩子非常高兴和自豪.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在这些方面处处有好的表现,不仅把被子叠得越来越整齐了,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也越来越强了,每当她看到别人没有做好一些事,都会主动去帮忙. 同样对能力弱的孩子我们也充分地肯定其点滴进步,当然也不忘进行个别辅导培养,并及时地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协商教育策略.如皮皮是我们班年龄最小能力最弱的孩子,什么事都要大人帮忙,还忘不了说一句:“老师(或者妈妈)帮皮皮做,皮皮还没学会呢.”通过家访和平时在幼儿园的观察我们发现:皮皮特别喜欢在娃娃家扮演爸爸烧饭、烧菜,在玩时能将小炊具、小餐具摆得整整齐齐,操作得有条不紊,玩好后能很主动地将玩具整理好.于是我就抓住皮皮的这一兴趣点,和他妈妈一起双管齐下,对他进行经常性的表扬,并以此作为奖励,鼓励他尝试着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我们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皮皮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少再听到他说:“老师帮皮皮做.”更多听到的是:“皮皮也会做.” (五)进一步密切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家长是架起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因而,作为教师能做到为了孩子的发展与家长进行真诚地沟通,这将会为幼儿的发展填入了动力.&“因为幼儿是多元的,他有一百种语言,老师读不懂的父母可以读懂;父母读不懂的老师可以读懂.”在家园的联手下,我们更能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思、所想……就如前面提到的各个事例中,我感觉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园的同步配合和同步促进.在一年的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家园沟通的形式和渠道: 1.向家长发放每周一张的“幼儿在家自理能力发展情况记录表”,由家长记录评价;每月一张“幼儿发展记录表”,主要是老师通过表格和书面的形式向家长详细阐述幼儿一个月内自理能力及其它方面的发展情况,并请家长作出相应的反馈. 2.教室的“我是能干的小宝宝”墙饰,展示的是幼儿在家在园的生活自理活动的花絮,让孩子分享自己和同伴的能干的一面,产生自豪感. 3.班级“家教栏”中家园互通平台,张贴的是老师的一些理论或实践资料的推荐或者是家长和老师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中的经验,供家长和老师共同分享,相互学习. 4.班级qq群“生活自理能力”话题的争鸣,通过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探讨交流,在家长中发起“孩子自理能力”培养中的无奈和好的建议的对话. 5.幼儿入、离园时的及时沟通和反馈,做到家园教育方法的一致. 6.家长会和家长半日公开活动中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操作.特别是家长开放日中让家长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感知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指导家长逐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三、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成效 经过家园双方一年的精心培养和不懈的训练,我们班小朋友在能力和意识上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现述案例“她的小手能干了”如下: 1.个案的基本情况:&xx,女,3周岁,独生子女,性格内向,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开学初的家访中,了解到孩子在家穿脱衣裤均由外婆承包,自己从不动手做;来园两周内,午睡前后总等待着老师的帮助,自己从不动手.同时由于个性内向、孤独,使孩子不善于与同伴交往,在活动中常常产生一种自卑感,动手能力差,造成孩子有心理负担. 2.针对孩子的表现,我们与家长一起制定了阶段性的培养目标&: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自己穿脱衣服、裤子、鞋子;学习折叠衣裤,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3.经过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从离不开成人的帮助到自己学会穿脱衣裤 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为孩子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孩子来园,微笑接待,主动问候;在一日活动中,积极鼓励孩子参与活动,在学穿衣裤的过程中,对于她的点滴进步都在集体中表扬,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愉悦,树立自信心.我们开设了生活区,利用课间、午睡起床时间来指导孩子学穿衣,以儿歌“裤腰对裤腰,裤脚对裤脚,中间折一折,裤子就折好.”教她学折裤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孩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终于学会了穿脱衣裤、折衣裤、扣纽扣.家长的配合对孩子也有一定的帮助,孩子的母亲非常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在家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缺少了父母的依赖,她的独立性更强了.在小班组举行的“谁的小手最能干”小竞赛中,孩子荣获班组第三名. 2)学会帮助别人 自从孩子学会了穿脱衣,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个性也日趋活泼开朗,在日常生活中,她还会帮助同伴,当同伴的钮扣没扣好、拉链没拉好,她会说:“我来帮你”,在老师赞许的目光和鼓励下,她帮助别人的劲头更大了.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幼儿在实施培养过程中所获得的成长: 一是意识方面: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从原来的样样事情等着大人来做,到现在的样样事情都自己争着做.有时候当你看孩子做得不大好想帮帮他时,还会遭到拒绝.如咪咪小朋友前一段时间生病在家休息,回到幼儿园没有食欲,一餐饭要吃好长时间,我看到她这么难以下咽的样子,就去喂她,可没想到她紧紧抱着碗说:“我自己吃.”说完,就赶紧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好象有人跟她抢似的. 二是能力方面:孩子操作的兴趣和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据我们现在的观察记录,我们班小朋友现在不仅大小便能自理,大便后自己能用手纸擦屁股,而且能主动打开水龙头将大、小便冲干净;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饭前会主动洗手,会用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碗认真地吃饭,饭后能自觉整理餐具;百分之七十的孩子睡前自己穿脱鞋袜、衣裤,并能将衣裤折叠好,起床后能主动折叠小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能自觉整理学习用品和玩具,还会独立地照顾植物角领养的花卉……看到孩子的种种表现,我们心里感到由衷的欣慰. 但是,由于个别孩子年龄太小,一些有难度的自我服务技能还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如穿脱衣服、解扣扣子、折叠小被等;还有部分孩子已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做事的速度很慢,事事落在别人的后面.但是我想,只要放开我们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更加的自信、独立和能干. 主要参考资料: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教育》,2001.9 [2]《隔代教育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研究》,蒋慧莺, [3]《培养半日制托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案例研究》,李慧 [4]《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学会自理-孩子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姚蓓喜,《启蒙》,2002年12期
亲,学前网为您推荐了以下选购商品哦!
5.285.5邮费:店铺满15元包邮销量:892件
0.350.36邮费:店铺满15元包邮销量:2928件
上一篇: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只有家园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用家教园地向家长宣传环境保护教育知,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利用废物制作小玩具,督促幼儿节约用水、节约用电,陪伴幼儿看一些环境保护专题片,并适时地讲解.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教……
下一篇:上课时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散幼儿的思维,注重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有意识的培养幼儿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幼儿思维素质,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制定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注……
合作伙伴提供补充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目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