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世蒙牛收购雅士利集团是不是收购了施恩集团

A1叠30:A1叠30-公司并购
牛吃奶粉尘埃落定
蒙牛百亿港元收购雅士利
& A1叠30:A1叠30-公司并购 &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 作者:劳佳迪
  晚报记者&劳佳迪&报道&制图&邬思蓓&&&&在打了将近一周的哑谜之后,昨天下午,蒙牛和雅士利终于羞答答地公开了“婚事”。这一周对于两家公司的董秘和公关来说,都忙碌异常,到了“吃顿饭也要接七八个电话”的地步。&&&&尽管从停牌起就令市场对“牛吃奶粉”遐想纷纷,这桩乳业史上最大并购案的保密工作却做得十分完备,甚至工信部和地方经信委也在洽购阶段被列入了保密对象名单。&&&&最终,蒙牛以124亿港元的真金白银叩开“美人心”,一举拿下超过75%的股权,可谓慷慨非常。而因绯闻缠身一直“愁嫁”的雅士利能找到这样一座明星靠山,似乎也算得上功德圆满。&&&&当然,另一个悄然变更的符号也让雅士利脱胎换骨:从今往后,这家曾经的广东民营企业将改姓“国字头”,蒙牛控股方中粮集团成为其实际控制人。二度借钱“喝”奶粉&&&&124亿港元是什么概念?记者注意到,蒙牛201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换算成港币大约是15.7亿元。也就是说,这次收购的成本是其全年净利润的将近8倍。&&&&“这个价格是双方基于公司近期的股价和未来业绩的预测,商议之后定下来的。&”对于此次的交易价格,蒙牛媒体关系总监纪小东对记者表示,“定价的细节不便透露,但双方对这个价格都比较满意。&”&&&&“收购价究竟是否划算还是要看雅士利的业绩,和业内其它的并购案做一个横向的比较。”一位长期跟踪蒙牛的乳业资深观察人士对记者分析。记者从雅士利财报上看到,其2012年的营业额是36.55亿元,而光明乳业在2010年曾以约3.82亿元人民币的低价获得新西兰新莱特增资后的51%股权,新莱特当年的年化销售收入约10.25亿元人民币。&&&&不过,蒙牛并不必为了这次支付的巨资来源犯愁。&“这次并购公司将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利率很优惠。&”纪小东对记者解释,“根据预测,贷款后的蒙牛资产负债率仍处于非常健康的状态。&”纪小东还补充,考虑到不摊薄股东利益,所以蒙牛此次大手笔收购只考虑了银团贷款,并不考虑增发。&&&&“交易后我们对这项投资进行评估,溢价的部分将会以无形资产或者商誉的形式反应到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将按照一定的年限摊销。商誉部分只要每年做减值测试,满足业绩预测就不用计提减值准备。&”当记者问及此次收购对蒙牛财务报表的具体影响,纪小东则如是答复。&&&&根据公告,此次蒙牛乳业是通过蒙牛国际向所有雅士利股东发出要约,雅士利的股东可就每股股票获得以下两种选择:(1)每股3.50港币的现金;(2)每股2.82港币的现金加上0.68股蒙牛国际的股票。&&&&目前,雅士利控股股东张氏国际已经承诺接受“现金加蒙牛国际股票”的方案,也就是说,张氏国际在收购完成后,仍然在雅士利间接保留了小股东的角色,而单纯以财务投资者身份出没雅士利的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DairyHoldings,则接受了套现走人的现金收购方案。&&&&这次潇洒的“迎娶”是年内蒙牛针对奶粉行业的第二次布局。去年6月中旬,蒙牛与丹麦乳业巨擎爱氏晨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入股蒙牛的爱氏晨曦成为继中粮之后的蒙牛第二大战略股东。与对头伊利较劲&&&&记者从业内知情人士处获悉,蒙牛与雅士利接触已有大半年,真正加快谈判则是春节以后。这次一下子斥巨资鲸吞雅士利7成以上股份的背后,首先是一笔蒙牛预期中划算的财务账。&&&&“并购后蒙牛的奶粉业务将和雅士利的业务合并,雅士利的奶粉业务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蒙牛可以充分借用雅士利的规模效应提升奶粉产品线的盈利能力。&”纪小东对记者表示。“根据测算,并购后雅士利公司将对蒙牛的EPS有增厚的贡献,平均每年带来10%以上的增长贡献,”据他介绍,“具体来看,并购后奶粉业务收入占比将上升,预计达到集团收入的10%,税后净利润占比将达到25%。&”&&&&不可否认,雅士利在国内奶粉市场的份额排位要远高于蒙牛。&&&&据AC尼尔森“2011年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前十大品牌”,雅士利排在国内第三。按零售销售计算,2009年六大厂商占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份额约60%,雅士利占7.6%。而蒙牛奶粉的市场占比不足1%。&&&&据悉,创立于1983年的雅士利,是在1998年起专注经营婴幼儿配方奶粉及营养食品业务,并在2002年推出了施恩品牌,目前在广东潮州市、山西、黑龙江等地拥有工厂,新西兰和郑州工厂则在筹备和建设中。&&&&除了雅士利、施恩两大品牌之外,雅士利公司还拥有正味及优怡等品牌,同时出售豆奶粉、婴幼儿米粉和麦片,以及优怡成人奶粉。其香港红筹股背景和价值规模当量,是蒙牛对它青眼有加的原因。&&&&但有些让蒙牛闹心的是,在尼尔森的排行榜上,位列前三的两家国内奶粉商中,位居榜首的正是由来已久的对手伊利。去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的销售额接近45亿元,据尼尔森测算的市场占比大约20%。&&&&早在2009年,伊利就在天津新建大型奶粉加工基地,同年婴儿奶粉同比大增113%。&&&&相比之下,液体奶仍是蒙牛最主要的产品。从财报上看,去年液体奶销售收入为323亿元,占总收入的接近90%。而奶粉部分一直是蒙牛弱项,去年欧世蒙牛奶粉和奶酪等产品,共计销售额仅5.72亿元,占蒙牛总收入的1.6%。而2011年,奶粉和奶酪业务收入更低,仅4.28亿元,占比1.2%。&&&&投资奶粉,也符合蒙牛寻找新的增长引擎的需求。&2011年,蒙牛以0.62亿元的差距,失去当了四年的龙头老大地位。&2012年,蒙牛年报显示,业绩为360.8亿元,同比下降了3.5%;净利润12.571亿元,下滑20.9%。而伊利成为国内首家营收突破400亿元的乳品企业。落子全产业链&&&&面对伊利的凶悍攻势,蒙牛近一个多月的动作频频便不难理解,而奶粉市场机遇乍现。前不久,工信部刚刚下达了为期三个月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质量安全专项检查通知。按照工信部的思路,在遭遇外资群强环伺、国内品牌信誉度并不高的奶粉行业,希望推出一个牛品牌乳企来提振国产乳品行业信心。&&&&“此次蒙牛成功并购雅士利,拉开国内乳品企业强强联合的序幕,未来国内乳企资源整合动作也会更加频繁。&”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考虑到此番工信部决心不小,未来并购企业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最终可能会有巨头出现。&&&&“蒙牛选择雅士利的原因主要是雅士利这两年市场销售,市场营销这块投入量很大。特别是二三线渠道已经做得非常透彻。此外,雅士利工厂主要是南方市场,蒙牛恰恰想把奶粉生产线以及产品向南方转移,有这个因素在里面,选择雅士利比贝因美更好一点。&”宋亮如是分析。&&&&宋亮还认为,在年中国乳业进入整合并购期后,这一次的并购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推动。在未来并购潮这块,将出现三类并购:第一类大企业之间并购,大企业并购地方性企业;第二是小企业之间的并购,国内有很多小品类的奶粉,之间会整合并;第三个OEM进口品牌,新西兰可能会进行整合,这将使得大量的OEM退出中国市场。&&&&事实上,加大奶粉市场投入还只是蒙牛产业链大棋中的一个环节。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认为,蒙牛目前面临着产品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利润水平较高的酸奶和奶粉业务发展较为缓慢,弥补自身的短板的意愿强烈。就在月内,经历过“热恋”到分手的蒙牛与达能再续前缘,设立合资公司整合酸奶业务。&&&&5月8日,蒙牛乳业则宣布以现金31.752亿港元,收购国内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28%股份,从而成为现代牧业单一大股东,分析指出这将为蒙牛提供稳定的高质量原奶供应。&&&&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梅开三度”的手笔令市场弹眼落睛,从上游奶源到终端酸奶、奶粉业务,通过闪电式的出击,似乎电闪雷鸣间,蒙牛打造全产业链就已格局初定。&&&&不过,从大股东中粮那里嫁接而来的全产业链模式究竟是利是弊,仍待时间验证。毕竟除了中粮这种超大型企业,国内较少有快消企业采取这种模式,如何将各个链条有机组合,考验着管理者的决策和执行智慧。雅士利的救赎&&&&但就以这笔交易而言,各取所需的双赢局面毋庸置疑。对于从民企变身牵手央企的雅士利股东来说,更是一次华丽机遇。&&&&昨日,雅士利董事长张利坤在媒体采访时表示,双方的合作是几个月前蒙牛先找到雅士利,今后他应该会继续在雅士利担任职务,但具体职务还没有定。&&&&这与蒙牛总裁孙伊萍的说法基本吻合:“雅士利的团队在婴幼儿奶粉行业有着非常丰富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并购后我们将保留雅士利的独立运营平台,使其保持作为从事奶粉业务的专业公司。&”&&&&记者注意到,从现金方案的报价看,结合雅士利6月11日停牌前在港交所的收盘价计算,溢价仅9.4%。&“溢价并不是很高,可见蒙牛乳业并不情愿对雅士利进行全购,希望通过较低的溢价保留住足够的公众股东,继续维持雅士利的上市资格,毕竟多一个上市平台总是好事。&”有分析认为。&&&&在公司整体架构不会更改的前提之下,雅士利能够背靠蒙牛,绝对是对公司业绩的有力刺激。因食品安全、奶粉“假洋鬼子”等问题频发,市场传闻雅士利大股东早有变现离场之意。&&&&2009年9月,雅士利集团与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上海复星集团结成战略伙伴。在两大财团的支持下,日,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雅士利上市三年不到,截至今年6月13日停牌的3.33港元的股价仍低于其招股价。&&&&相关数据显示,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雅士利整个上市集团(包括雅士利、施恩等品牌)的销售业绩一年约为50亿元,但2012年只有约36亿元。&&&&近年来,市场上也确实不断传出雅士利与伊利、亨氏等企业的绯闻,而在此次交易公布的几个月前,雅士利还刚刚通过了高分红计划,将现金大笔派发给股东。
解放牛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蒙牛雅士利双双停牌 传蒙牛或将收购雅士利[财经夜行线]视频 _好有爱网
蒙牛雅士利双双停牌 传蒙牛或将收购雅士利[财经夜行线]视频
相关评论:
能喝的越来越少了。
好吧,雅士利的奶也不能吃了!!!
蒙牛被中粮收购后,我就不买蒙牛的奶了。
反正是国产的 //@/a>:雅士利是河南的还是荷兰的?
雅士利是河南的还是荷兰的?蒙牛斥资百亿收购雅士利 为中国乳业最大并购
当前位置:
蒙牛斥资百亿收购雅士利 为中国乳业最大并购
  蒙牛控股雅士利事件终于落定。昨日,此前双双停牌的蒙牛乳业与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并获得控股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接受要约的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此次交易可能涉及的最大现金量将超过124亿港元(合人民币约98亿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  
溢价约9.4%  
根据昨日公告,蒙牛乳业将向所有雅士利股东发出要约,雅士利的股东将就每股股票获得以下两种选择:每股3.50港元的现金,或者每股2.82港元的现金加上0.68股由蒙牛乳业专门为持有雅士利股票而设立的一家非上市控股公司的股票。  
以现金方案计算,蒙牛以每股3.50港元的现金收购全部万股股份,总价约为124.57港元现金。若按照现金加股权方案,蒙牛以每股股份2.82港元现金加0.681股蒙牛乳业股份,蒙牛需拿出约113.5亿港元现金以及12.44亿股股份。  
若以现金方案中的每股3.50港元报价为准,则该报价相比雅士利国际的收盘价3.20港元,溢价约9.4%。  
雅士利和蒙牛均在香港上市,上周同时停止交易。  
蒙牛称资金压力不大  
此次投资是蒙牛独家投资,不会引入合作伙伴。  
此次合作涉及资金巨大,刚刚斥32亿港元巨资收购现代牧业股份的蒙牛何处筹资,是否引入合作伙伴?  
对此,蒙牛昨日表示,蒙牛具有健康的现金流,企业资信良好,很多银行都希望与蒙牛合作,看好蒙牛与雅士利联姻的发展前景,愿意提供贷款业务。  
根据预测,贷款后的蒙牛资产负债率仍处于非常健康的状态。  
雅士利将独立运营  
昨日上午,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表示,经过几个月的讨论,本周一双方已经正式签约。蒙牛收购雅士利后,将成为婴幼儿配方乳品生产骨干企业。  
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昨日表示,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奶粉品牌之一,雅士利的加入将有效地加强双方的业务平台,与蒙牛奶粉业务形成互补。  
孙伊萍表示,“并购后将保留雅士利的独立运营平台。”未来蒙牛的奶粉业务将并入到雅士利的奶粉业务,奶粉业务将由雅士利的平台来统一操作。  
目前,蒙牛旗下已有爱氏晨曦、欧世蒙牛两个奶粉品牌。  
雅士利看好中粮央企平台  
对于联姻蒙牛乳业,雅士利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张利钿昨日表示:“雅士利看好中粮集团作为大型央企的重要战略平台。”  
张利钿介绍,作为雅士利本身,近几年来致力于打造扎实的基础体系建设,成立独立第三方审查的国际食品质量安全委员会以及国家级育儿专家团,营销体系以及服务体系星罗棋布,成效显著。  
来自调研机构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雅士利2012年的国内市场份额为第八,达4.5%。  
财报显示,2012年雅士利实现营业收入超36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净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53%。  
蒙牛一年内进行的四次战略动作  
丹麦乳品企业爱氏晨曦以22亿港元入股蒙牛乳业,持股约5.9%,成为继中粮之后的第二大战略股东。  
蒙牛乳业32亿港元增持现代牧业,持股比例由1%增至28%,成最大单一股东,现代牧业为国内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  
达能通过与中粮的合资公司持有蒙牛乳业4%的股份,成为蒙牛的战略股东,并计划将来根据市场进展增持蒙牛的股份。  
蒙牛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交易可能涉及的最大现金额将超过124亿港元。  
■ 分析  
蒙牛补上奶粉业务短板  
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昨日表示,“收购雅士利将使蒙牛迅速进入奶粉行业第一梯队。”  
“蒙牛已在乳品行业的其他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婴幼儿奶粉这个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雅士利业务增长前景良好,能有效补充蒙牛的乳业产业链。”孙伊萍说。  
奶粉部分一直是蒙牛弱项。财报显示,去年欧世蒙牛奶粉和奶酪等产品,共计销售额仅有5.72亿元,占蒙牛总收入的1.6%。  
蒙牛最大的竞争对手伊利,去年奶粉及奶制品的销售额接近45亿元。  
蒙牛方面昨日表示,蒙牛的奶粉目前销售情况比去年大有改善,但是对整体收入贡献还不大。  
“并购后奶粉业务收入占比将上升,预计达到集团收入的10%;税后净利润占比将达到25%。”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  
创立于1983年的雅士利,1998年起专注经营婴幼儿配方奶粉及营养食品业务,并在2002年推出施恩品牌。雅士利在广东潮州市、山西、黑龙江等地拥有工厂,新西兰和郑州工厂筹备和建设中。  
乳业整合大幕由此开启?  
对于此次并购的行业影响,出席双方签约仪式的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昨日表示,双方的合作,迈出了提升乳制品行业的品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  
昨日有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双方的合作,将成为乳业整合大幕的开端。  
“蒙牛并购雅士利,将拉开国内乳品企业强强联合的序幕,未来国内乳企资源整合动作也会更加频繁,最终可能会有行业巨头出现。”该人士指出。  
此外,蒙牛的这起收购将改变奶粉业竞争格局。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昨日表示,蒙牛通过收购将强化自身在乳业的行业地位,以后的中国奶粉业将呈现伊利蒙牛双雄对决的局面。  
李光斗表示,目前伊利奶粉年收入达到45亿元。蒙牛在收购雅士利后,如果能把业务做得好一点,伊利和蒙牛奶粉加在一起未来可能占到中国奶粉市场20%以上的份额,达到100亿元的销售规模。  
但也有分析认为,蒙牛奶粉份额低于1%,收购后的份额主要仍来自于雅士利,所以还不足以改变奶粉行业目前的格局。(李静)
编辑:田伟钊&马焘焘
人参加互动
网友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您留言时请遵守。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地址:南京市玄武大道699-19号(徐庄软件园)1栋 |
电话:025—582899 |
投稿信箱: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蒙牛收购雅士利 保留雅士利独立运营平台
6月18日消息,被视为乳业整合大幕开端的蒙牛收购雅士利案,已经于昨日(17日)正式签约;并在今日正式发布消息。蒙牛与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并获得控股股东张氏国际和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此次交易有可能涉及的最大现金量将超过110亿港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也是在奶粉领域发力的信号。保留雅士利独立运营平台雅士利和蒙牛均在,上周同时停止交易。蒙牛乳业将向所有雅士利股东发出要约,雅士利的股东将就每股股票获得以下两种选择:每股3.50港币的现金;或者每股2.82港币的现金加上0.68股由蒙牛乳业专门为持有雅士利股票而设立的一家非上市控股公司的股票。蒙牛乳业分别与张氏国际和CA Dairy签订不可撤销承诺,以上两家公司承诺接受要约出售其持有的雅士利51.3%和24.0%的股份。假设只有张氏国际接受第二种选择而所有其他股东均接受第一种选择,交易的现金总额超过110亿港元。交易完成后,雅士利原股东张氏国际将实际持有雅士利10%的股份。蒙牛计划在未来继续保留雅士利原有的团队;并通过董事会进行管理,保留雅士利独立运营的现状。今日,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表示:“雅士利的加入将有效地加强双方的业务平台,与蒙牛奶粉业务形成互补。雅士利的团队在婴幼儿奶粉行业有着非常丰富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并购后我们将保留雅士利的独立运营平台,使其保持作为从事奶粉业务的专业公司,未来还将通过引进蒙牛乳业的专业知识以及国际产业合作伙伴,进一步将雅士利发展成为一家更加国际化的奶粉企业”。对于联姻蒙牛乳业,雅士利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张利钿称,“雅士利看好中粮集团作为大型央企的重要战略平台,能鼓励并购的企业做强做大,发挥管理的自主权,这一点我们非常认可。”张利钿及其兄弟在1983年创立了这家企业,并在2010年11月香港上市,开始了国际化资本运作。雅士利至今建立起了由超过 1500家一级经销商、超过10万家零售点。并购后,奶粉业务收入占比将上升,预计达到蒙牛集团收入的10%(此前仅为1%);税后净利润占比将达到25%。依靠银团贷款收购雅士利这是今年蒙牛的第二单收购,两个月前蒙牛刚刚以25亿元,从两外方股东手上收购26.92%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以实现对奶源供应商控制。此次合作涉及资金巨大,刚刚斥巨资收购现代牧业股份的蒙牛何处筹资?对此蒙牛表示,很多都希望与蒙牛合作,看好蒙牛与雅士利联姻的发展前景,愿意提供贷款业务。此次投资是蒙牛独家投资,不会引入合作伙伴。此次并购将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蒙牛称此次贷款获得了非常优惠的贷款利率,但不便于披露,因为考虑不摊薄股东利益,故只考虑了银团贷款,不考虑增发。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雅士利、蒙牛和其他数十家厂商的产品被检出过三聚氰胺。风波发生一年的2009年9月,雅士利与凯雷及复星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凯雷和复星分别持有雅士利17.3%和6%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和第三大股东。其中,凯雷(香港)以接近6.5亿元认购102,631,600股广东雅士利;做为战略投资方的凯雷不直接参加雅士利日常运营。当时,雅士利集团总裁张利钿透露,公司每年的增长速度都保持在20%-30%左右,2008年实现38亿元产值。遗憾的是,获得投资的的雅士利未能抓住机会。根据AC尼尔森数据,按零售销售计算,2009年六大厂商占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份额约60%。外资品牌分别是多美滋、、惠氏,三家国内品牌是伊利、及雅士利,分别占市场份额9.6%、8.9%及7.6%。雅士利2011年销售陷入停滞,销售收入仅增长0.1%,净利润降低近40%。仅有的销售增长还主要源价格提升和结构优化,增长部分也被多给予经销商的销售折扣抵消。由于竞争激烈,2011年施恩奶粉的收入也下滑2.5%至6亿元。尽管情况在2012年有所好转(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净利润增长53%),也未能掩盖雅士利市场份额下降的事实。AC尼尔森数据2012年的市场数据显示,雅士利排名从第六跌落到第八。蒙牛弥补奶粉业务短板液体奶是蒙牛最主要产品,去年销售收入为323亿元,占总收入的接近90%。奶粉部分一直是蒙牛弱项,去年欧世蒙牛奶粉和奶酪等产品,共计销售额仅有5.72亿元,占蒙牛总收入的1.6%。而2011年,奶粉和奶酪业务收入更低,仅有4.28亿元,占比1.2%。蒙牛最大的对手伊利,去年奶粉及奶制品的销售额接近45亿元。创立于1983年的雅士利,在1998年起专注经营婴幼儿配方奶粉及营养食品业务,并在2002年推出施恩品牌。雅士利在广东潮州市、山西、黑龙江等地拥有工厂,新西兰和郑州工厂筹备和建设中。2012年,雅士利实现营业收入超36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净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53%。雅士利自2010年开始实行100%进口奶源。2011年起,雅士利重整、拆分,组建了奶粉事业部、冲调事业部、液态事业部和营养部营销组织架构。原本按照计划,雅士利将在2013年下半年进军液态营养饮品事业领域。工信部主导拉开行业整合大幕这桩收购的背景是,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正在洗牌。消息称,工信部将在7月发布一项包括多项新政行业发展意见,主要包括政府推动兼并重组及重金补贴奶粉奶源建设,国资背景龙头企业将成整合者。而蒙牛恰恰拥有央企中粮的背景:2009年7月中粮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后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接替蒙牛创始人担任蒙牛集团董事长。今天(6月18日)上午,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在北京明确表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此前,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和婴幼儿乳粉专题会议,已经明确要求由工信部牵头,大力推动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目前工信部正在抓紧制订兼并重组的实施方案。争取用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大型企业,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以提升信心。此外,有分析师对腾讯财经表示,凯雷或是促成交易重要因素之一。凯雷投资雅士利已经超过3年,而作为投资基金他们目的就是“套现离场”。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张弛说:“在过去三年里,凯雷与雅士利的管理层密切合作,全面促进公司的国际化,包括设立产品质量安全委员会以及新西兰供应链战略等。我们很高兴看到公司在这几年里取得了稳步的发展。”(腾讯财经 () 发自北京)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baggiogu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累计收益&113.67%
一周赚&30.08%
一周收益&11.32%
7日年化收益&3.56%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精彩儿歌、视频
蒙牛收购雅士利 掀开中国乳企并购潮的序幕
编辑:yangguangzizi来源:法治周末 ()
导读: 6月18日,蒙牛高价收购雅士利,掀开了中国乳企并购大潮的序幕。“蒙牛并购雅士利的成功,将拉开国内乳品企业强强联合的序幕,未来国内乳企资源整合的动作也会更加频繁。”北京工商大学商业专家洪涛如此认为。
  蒙牛收购雅士利,掀开了中国乳企并购大潮的序幕。在未来一轮兼并重组后,国内前十大奶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0%,这意味着200多家乳企将有80%要被淘汰。
  为了不让洋奶粉只手遮天,蒙牛也开始&补奶&了。
  6月18日,在工信部召开的&全国宣传周&的会议上,雅士利已经正式被蒙牛集团收购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一最终涉及金额将超110亿港元,约87亿元人民币的并购交易,创造了国内乳品企业并购的最高纪录。
  事实上,自2009年中粮集团进入蒙牛后,蒙牛的创始团队便逐渐淡出,&国家队&中粮开始全面掌控蒙牛。而近年来,蒙牛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似乎更加说明,国家正在对乳业下一盘很大的棋。
  &这(蒙牛收购雅士利)还远远不是结束,只是未来乳业并购大潮的一个开端而已。&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对记者表示。
  速度扩张捍卫实力
  通过收购雅士利来弥补蒙牛自身在奶粉业务上的短板,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此次并购的出发点。
  数据显示,2012年,蒙牛乳业实现收入360.80亿元,其中奶粉收入仅占1.6%。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股份(600887,股吧)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收入去年达到44.84亿元,在总体营收中的占比超过10%,两者在奶粉市场上的差距可见一斑。
  &通过此次收购,蒙牛可以补齐自己在婴幼儿奶粉业的短板,雅士利大股东也能功成身退,不再为食品安全、真假洋奶粉等烦恼。&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蒙牛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短板在婴幼儿奶粉上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而据东英证券最新统计,2012年国内婴幼儿市场中,雅士利以4.3%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七,奶粉毛利率更是高达50%以上。通过并购来补齐短板,缩小与伊利之间的差距,无疑是一举两得之计。
  但奶粉巨头甚众,蒙牛为何会选择雅士利呢?
  宋亮分析道:就雅士利这两年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市场营销这块投入量很大,特别是二三线渠道已经做得非常透彻。此外,雅士利主要占据南方市场,目前在广东省潮州市和广州市均建设有大型生产基地,这与蒙牛想把奶粉生产线以及产品向南方转移的想法不谋而合。有这个因素在其中,选择并购雅士利,会比选择(002570,股吧)等其他奶粉企业更适合。
  在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看来,蒙牛最看重的其实是速度。实际上蒙牛自己并不差钱,如果要开拓奶粉这块业务,是可以自己开工厂的。此次收购涉及的几十亿,已经完全可以建两个大型工厂以及铺货渠道了。但自己建设毕竟来得慢一些,没有一两年是完成不了的。因此蒙牛这次的出手,其实更多是要通过资源整合来捍卫实力。通过并购的方式,蒙牛可以快速实现奶粉业务规模和渠道的扩张。
  而对雅士利来说,此前雅士利旗下&&被曝光是&假洋品牌&,而&三聚氰胺&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一时产品形象大打折扣;在近几年的质检当中,雅士利又频繁登上质量黑榜。&对于雅士利来说,所承担的压力很大,退出前线之心也早已有之。因此双方才一拍即合。&宋亮对记者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旗下早已坐拥&爱氏晨曦&、&欧世蒙牛&两个奶粉品牌,未来这三个奶粉品牌自己内部是否会产生摩擦呢?
  对此,蒙牛方面对记者回应称,将来三个品牌的市场发展主要是通过差异化来实现的。不同品牌针对的消费群体、区域渠道有所不同,市场定位有差异化。未来蒙牛的奶粉业务将并入到雅士利的奶粉业务,奶粉业务将由雅士利的平台来统一操作,而蒙牛将通过董事会进行管理。
  市场整合诸多变数
  不过对蒙牛来说,并购带来的也并不全是好消息。
  其中最大的变数,便是来自管理雅士利的&人&。
  乳业营销专家雷永军指出,对于雅士利来说,其主要优势就是其管理团队。能否在收购后确保雅士利的管理团队长期平稳是整合的关键。
  对此,一位蒙牛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由于蒙牛对雅士利作出了团队职位、公司架构、福利待遇、高管成员不变的承诺,估计半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但蒙牛的问题是,直到目前对于奶粉业务仍没有任何经验和模式可以遵循。
  事实上,这已经是短短一个多月来蒙牛进行的第三次并购之举。只是并购这把&三板斧&是否真的能改变蒙牛自身的产品形象,从洋奶粉手中分一杯羹呢?
  &买来的毕竟是别人的,要想做强还是要靠自己。&王丁棉对记者表示。他认为,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中国市场上牢牢占据了优势,仅、、等几个品牌就占据了近7成的市场份额。而其中原因归根结底是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品牌的&不信任&。如果单靠收购,蒙牛确实可以占据国内奶粉市场一定的份额,但收购并不能树立一个可信的国产奶粉品牌。因此,在进行商业运作的同时,蒙牛和其他国内企业应更加注重对于自身产品品质的提高,真正培育起自己的品牌。
  除此之外,蒙牛自身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雷永军指出,中粮兼并伊利后,蒙牛的年营业额与伊利有60多亿元的差距,这是因为中粮集团收购后把重心放在补课上,中粮战略性的调整让蒙牛原有的&敢闯&经营文化逐渐丧失。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蒙牛内部人士的认同。上述人士表示,现在蒙牛市场不能精细化,销售团队不够专业,品项太多,整个销售团队不能全力来维护小品类的增长,导致最后大品类做得不精,小品类也丢掉了市场。
  照测算,并购后雅士利公司将对蒙牛的EPS有增厚的贡献,平均每年带来10%以上的增长贡献。并购后奶粉业务收入占比将上升,预计达到集团收入的10%;税后净利润占比将达到25%。这或许才是蒙牛想在未来市场上扳回一城时可以依仗的砝码。
  乳企何去何从
  &蒙牛并购雅士利的成功,将拉开国内乳品企业强强联合的序幕,未来国内乳企资源整合的动作也会更加频繁。&北京工商大学商业专家洪涛如此认为。
  他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无疑与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在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日上的讲话分不开。工信部相关人士公开表示将提升国内乳制品行业的集中度,鼓励企业&联谊&的态度,令众多乳企都&打起了精神&。
  工信部预期,在未来一轮兼并重组后,国内前十大奶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0%,这意味着200多家乳企将有80%要被淘汰。此次整合的力度和决心可见一斑。
  而这也是乳业内部人士共同的看法。宋亮也称,考虑到此番工信部决心不小,未来并购企业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最终可能会有巨头出现。伊利、蒙牛、光明、三元这四大乳企都将是成为巨头的优秀&人选&。而圣元董事长张亮也在其微博上表示:&中国市场最后的品牌不会超过十家,这个过程过去是靠自然淘汰,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是公众公司了,并购重组会成为常态。&
  但与2008年至2009年中国乳业进入整合并购期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并购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简爱华认为,在未来乳业并购潮中,将出现三类并购:第一类是大企业之间并购,大企业并购地方性企业;第二类是小企业之间的并购,国内有很多小品类的奶粉,之间会整合并购;第三类则是代工生产进口品牌,这将使得大量的代工生产商退出中国市场。
  这对乳企巨头来说也许只是一个新方向,但对中小乳企来说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行业兼并大潮中,三分之二的企业可能被淘汰、收购和兼并,国家政策更像是在&扶大弃小&,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一位中小企业代表担心道。
  为此,记者向工信部咨询了相关问题。得到的回应是:政府推动这个行业兼并重组,大家可能心里都没底,但此次的政策着眼点在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既有可能是大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又可以是大企业与小企业、小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会遵循企业自愿、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原则。而不是要企业马上站队,考虑自己是兼并还是被兼并。
  对于政府主导下的乳业之间并购,宋亮表示,较高的行业集中度确实在规模化程度上有优势,并且也有助于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产品的安全水平。但是当前国内伊利、蒙牛等乳制品巨头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充分信赖才是国内乳企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此背景下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也未必能挽回市场信心。
  此次收购潮中,龙头企业虽然可以趁机扩大产能、扩大市场份额,但是龙头企业能否真正&做强&、能否战胜洋品牌仍需企业在质量方面做更深层次的努力。
更多关于的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牛为什么被中粮收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