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企业水量在线教育建立竞争壁垒采由企业自己建立吗

【转】不朽传奇!企业号!_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63,342贴子:
【转】不朽传奇!企业号!
前言——上回我们说到英国皇家海军的一代名舰——厌战号,按照参加一次战争就获得一枚战星来算,厌战一共应该获得了17枚战星,可以称得上是功勋显著了。但是今天我们要谈的这艘军舰其战略价值和功勋却要还在厌战号之上,它就是————参与美日20场战役的,荣获20枚战星勋章的不朽名舰,企业号。
玛纳塔专注于家庭教育、家庭健康的定制服务
如果说厌战代表的是一艘的传奇,那么企业号则代表的是一代美国的传奇,从第一艘航母CV1,到第一艘现代化CV2列克星敦号,再到二战中最著名的CV6企业号,再到后来最先进的。企业号无疑是的中流砥柱,正是由企业号带领的这世界上最具战斗力的航空母舰战斗群使得美国赢得了。其在国民心中的地位堪比当年美英战争的宪法号。至今已离CV6企业号下水70年有余,但是企业这个名字却成为了光辉的代名词,它代表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勇往直前的品格,一种一夫当关的气魄,还有————一种让人难以名状的幸运。(企业号在被称为~~~)那么企业号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
企业号·命名在历史上,第一艘以“企业”号命名的船只,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俘获的英国单桅纵。这也是第二古老的军舰,最古老的是著名的“宪法”号。初听“企业”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疑惑:一艘军舰取这样一个名儿,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意思?看看“企业” 号的英文原名,或许你就知道了。“企业”,“Enterprise”。 这个英文单词翻译成汉语有多种解释。解释1:商业上的一种事业体组合称为“企业”。 解释2:代表一种勇敢的品格,有“进取”、“勇往直前”之意。依据字典,船舰称“Enterprise”取其“勇敢、活跃及在实际事务上之创意”之意(Boldness, energy, and invention in practical affairs)。所以,这个舰名应该翻译成“勇敢”号或者“进取”号更合适一些,可惜很多早期资料和刊物都采用了最常用的意思来直接翻译,于是就成了“企业”号。随着人们习以为常,这个有些“不伦不类”的名字,也慢慢被国人接受了。由于“进取号”这名称多次出现在法国、英国与美国的海军舰艇上并且广受欢迎,因此同样的命名也被经常性地使用在虚构的事物上,例如电影或电视系列剧中的各式、飞船等。
企业号·美国海军航空局开始对企业号进行介绍之前,我想先谈一谈一个部门的成立——美国海军航空局,这对于美国海军而言太重要了,更准确的来说是对于美国航母编队来说太重要了,有了这部门,美军的海军航空兵才得以管理,使得航母编队得以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美国海军航空局第一任局长威廉.墨菲特(右一),他为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地位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也为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虽然他没有驾驶过飞机,也有不少人称其为官僚,但不可否认正是其优秀的政治才能为早期的海航得到了较高的地位20世纪20年代初时,美国海军的组织结构分成作战和保障两个部分。作战部分就是“美国舰队”,大概相当于一战中英国海军的“大舰队”和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美国海军绝大部分军舰尤其是全部主力舰都是这只大舰队的成员,这支舰队又被划分为以巡洋舰为核心的侦查舰队和以战列舰为核心的作战舰队。“美国舰队”由以舰队司令部为核心的指挥部门统一掌握。保障部分负责海军出作战以外的所有职能,包括:战术研究、装备研发、工程建设、以及海图测绘和导航技术开发等,这些职能的承担者多个是半独立的“局”,例如作战局、兵器局、工程局、航海局等。这些单位行政上归海军部管辖,而在具体业务上则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为了协调各局之间的工作,避免大家各忙各的,最后驴头不对马嘴的情况,各局又派出各自的代表,共同建立了一个对各局业务进行统管的机构:联合委员会(General Board)。联合委员会对各局没有直接的管辖权,但是却可以为各方面业务提出建议和方案,另外,各局的具体项目都要得到联合委员会批准后才能实施,跨局的项目自然就更离不开这个联合机构的协调了。顺带说一句,这个“General Board”在国内的名气不大,有时会被误译为“参谋长联席会议”、“陆海军联合会”等等,因此在这里特别声明,以正视听。(CV1兰利号)那么航空兵归哪个局管呢?抱歉,1921年7月以前,美国海军还没有人来统管那些天上飞的东西,要想造一架飞机还得找来多个部门的人一起想办法,当然也就少不了给联合委员会添麻烦了:飞机主体部分的设计和总装归修造局管,发动机主体部分的设计和制造归工程局管,机载武器则有武器局负责,诸如此类。这一套模式在以往的舰船建造中还是运转良好的,但是用来造飞机就会非常麻烦,飞机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舰船多,单个项目的价值也比较低,更重要的是飞机这套系统对子系统相容性还格外高,对舰船来说,只要规定火炮的大概重量和炮塔座圈直径,船体和火炮就可以分开设计,但飞机就不能这样了,机载武器、发动机等任何一个方面的技术发展都会给其他所有方面带来巨大影响。可以想见,原有这套系统用在飞机制造上并不合适。(兰利号的内部结构)航空兵的作战使用倒是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但是这个机构的级别又非常低,仅仅是作战局下属的一个处——第9处,也就是当年华盛顿·I·钱伯斯上校的努力结果。美国海军航空兵仅能经由第9处通过作战局来与其他兵种保持松散的协作,而第9处主任又没有足够的权力来保证航空兵在海军中地位。换言之,此时的海军航空兵根本没有进入高层战略视野。但是,随着航空兵作用和规模的日益壮大,原有的那一套已经不好用了。(华盛顿·欧文·钱伯斯上校)1917年,英国的航空先驱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英国陆军所属的皇家海军飞行团和海军所属的海军航空兵,分别被剥离了陆海军建制,成立了独立的英国皇家空军。1919年,曾在一战中指挥欧洲战场美国陆军航空兵的比利·米切尔陆军准将从欧洲回到美国后,便开始为组建一支包括海军航空兵在内的,独立的、单一的空军而四处奔走。虽然海军现有的航空兵管理方法还能凑合。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不想失去自己的航空兵。他们决定加强海军航空兵的地位。(满载出发的美国海军航空兵)米切尔准将在世界空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强调独立的空军的作用,并主张将航空兵作为未来建设的重点。不过他同杜黑的观点有所不同,杜黑非常强调轰炸机的作用,而米切尔则并未忽视战斗机在空中作战中的作用(比利·米切尔)于是,1921年7月海军航空局的成立也就水到渠成了。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在美国海军中建立航空局,负责海军中与航空有关的一切事物,包括组织飞机研发和制造,航空技术研究,航空兵战术等,首任局长友威廉·A·墨菲特上校担任。半个月后的7月26日,海军航空局正式成立。和半年后华盛顿条约的签订和8个月后“兰利”号的服役相比,这件纯粹的“组织问题”实在太不显眼了,但是对美国海军的航空兵而言,这件“小事”的意义却丝毫不逊于后者此时的英国还是在海航分离阶段,海航分离导致作战时航母属于海军,舰载机却属于空军,这导致两者不能完全配合(美国著名飞行员—尤金伊利)(尤金伊利从伯明翰号上起飞,解开了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序幕)
企业号·数据在美国海军中,以“企业” 号命名的军舰共有8艘,“企业” 号核动力航母排行老八,也是第二艘以“企业”号命名的航母。在二战时期,还有一艘约克城级航母被命名为“企业”号,它是太平洋战场上最幸运的美国航母。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海军有8艘航母(cv1兰利号,cv2列克星敦,cv3萨拉托加,cv4游骑兵(突击者),cv5约克城,cv6企业,cv7黄蜂,cv8大黄蜂),到战争结束时它们中只有“企业”号、“萨拉托加”号和“游骑兵”号3艘幸存。(企业号)(萨拉托加号)(游骑兵号)“游骑兵”号太老,一直留在大西洋海域没有参战;“萨拉托加”号不太走运,老在关键时受伤,错过了很多关键战役。只有“企业”号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在总共22次战役中,21次有“企业”号的身影(关于这一点之后我会说明)两场错过的战役,一场便是“偷袭珍珠港”,当时它在返航途中遇到恶劣天气,无法准时返港。因此也躲过一劫,开始了它二战中的“幸运之旅”。另一场错过的战役是珊瑚海海战,当时它正和“大黄蜂”号在袭击东京的返航途中
企业号档案USS Enterprise CV-6级别
约克镇级(Yorktown class)(第二艘)建造厂
New Port News shipsuard完工时
丨 1943年大改装后排水量(ton):标准19800丨满载25500
标准21000丨满载32060 长度(不含飞行甲板)(m)
231.95长度(含飞行甲板)(m)
丨253.58宽度(含飞行甲板)(m)
丨35.34吃水(m)
丨30.46动力系统/轴马力
Babcock & Wilcox 400psi蒸汽锅炉 X 9 排档蒸汽涡轮 X 4120000四轴极速(节)
32.5续航力(里)
7900(20节)人员
平时1889 战时2919搭载机数量
一般80~90 最大97飞行甲板装备
H-1弹射器X3(最初)H4-C弹射器X2(1943年翻修后)姊妹舰
约克镇号(USS Yorktown CV-5) 大黄蜂号(USS Hornet CV-8)
1938年企业号刚服役的状态。注意舰岛前部顶端与舰岛末端上方(烟囱后方)各有一具MK-33防空射控系统。1942年下半的企业号。与服役之初的状态相比,侧舷一些封闭起来的开口处都改为开放式,高架的三角桅顶端在1942年初新增一具CXAM-1大型长程对空搜索雷达。此外,舰上增加了许多20mm与40mm防空机炮,而每具MK-33防空射控系统上则各加装一具MK-4射控雷达。1943年年底大改装完成的企业号,防空炮火与雷达设备进一步充实并现代化,飞行甲板尺寸扩大,上层结构也经过现代化改建。三角桅顶的瞭望塔体积经过扩充,塔顶前端安装一具长程对空搜索雷达,塔顶后方则装设另一具较小的雷达;此外在烟囱上方新增一个桅杆,上面装有一具雷达。注意原本的两具MK-33防空射控系统都被新的MK-37(其顶部也有一具MK-4射控雷达)取代,两者外型有所区别。直到二次大战结束,企业号都维持此种构型
企业号·防护能力飞行甲板没有装甲,甲板为来自华盛顿州的木材,船身的钢铁来自宾夕法尼亚州,防护甲板约为60磅重,装甲带约为63.5mm~~101.6mm,防水壁约为101.6mm,指挥塔装甲为63.5mm~101.6mm,舵机处也为101.6mm,整体看来,约克城级的防护装甲并不厚。但是约克镇级不是像日本零式战斗机那样为了追求作战能力而彻底牺牲防护性能,有如纸糊一般脆弱;相反的,约克镇级航舰拥有极为出色的防火能力、抵抗战损能力与损管系统,加上美国海军本来就非常重视损害管制作业,这使得三艘本级舰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的都极为顽强,例如中途岛海战中约克镇号在第一次被击伤的两小时候就修复了大部分破坏并继续以18节的速度航行,让日机群再度攻击约克镇号时还以为这是一艘先前未受攻击的航舰。之后虽然约克镇号被鱼雷击瘫并弃舰,但是灾情仍可控制,要不是日本潜舰再来一击,约克镇号大概就被顺利地拖回美国修复。在圣塔克鲁兹海战中,大黄蜂号遭受了空前猛烈的攻击,身中大量炸弹、鱼雷与数架日本飞机,后来美军要将其击沉时居然迟迟无法如愿,直到后来日舰队赶到以93式氧动力长矛鱼雷(日军的93式鱼雷被称为日军的独门武器,以36节低速航行时,理论射程高达40000m,弹头拥有490千克的装药量,大大超出了一般战列舰水下防御的指标)加以攻击,大黄蜂号才在四小时后缓缓沉没了。(93式鱼雷)
至于企业号,在圣塔克鲁兹海战中遭受一波接着一波的攻击时还继续与敌机战斗,一面抢修破坏让舰载机降落,之后更无暇修复损伤,带伤继续在瓜岛海域与日本海军周旋并立下辉煌战功。之后在1945年屡次遭受神风特攻队的攻击,也未能危及这艘航舰的生命。因此美国航舰的设计哲学应该被诠释为:战斗力、舰载机数为第一优先,直接的防护抗击设计如果会与战斗力抵触时必须有所牺牲,但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则尽量满足。此外,美国航舰为增加存活性的考量非常全面,不光是局限于直接用来降低破坏的装甲而已,还包括舰体的规划、火灾的防止、损坏的控制与人员的训练等。所以美国航舰不具备会降低载机数的重装甲与装甲飞行甲板,但是在不至于影响战斗力的范围内则极端重视,例如舰内油槽油路的配置、水密隔舱、消防损管系统等都经过精心设计,舰体也拥有适当的装甲;此外美国航舰人员精确扎实的损管训练更是确保美国航舰存活率的最重要「保单」,让美国航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屡屡通过严峻考验。总而言之一句话:美国航舰是靠着损管生存下来的,而不是厚重的装甲。反观日本在二战时期的空母大凤号与信浓号虽然极端重视装甲防护,但都由于损管作业的不良而冤枉沉没。总之,二战美国航舰虽然非坚不可摧,没有装甲飞行甲板使得战争后期面对神风特攻队时付出惨痛代价;但归功于周密的安全设计与精良的人员训练,美国航舰遭遇重大破坏后多半能化险为夷。如果美国航舰像英国航舰般宁可牺牲舰载机数而将舰体防御放在第一,则在整场战争期间所发挥的战斗力与作战效率恐怕会大打折扣,是否划算就值得商榷了。(约克城级)
我还以为是星际迷航....................................
绿建家以建筑建材行业为主的大型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客户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约克镇号与大黄蜂号的瘫痪与沉没都跟鱼雷有关——约克镇号在第二次遭到日机攻击时中的乃是鱼雷,就无法像先前被炸弹击中时能恢复战力,后来该舰更是被潜舰鱼雷击沉的。大黄蜂号也一样,中雷之后海水便灌进锅炉舱导致整艘船舰停摆。可以看得出,约克城级的水下防护力并不是很好。至于企业号则从来没有吃过一枚鱼雷,不禁令人猜想假如企业号也被鱼雷命中的话后果将如何。不过在1943年的大翻修中,企业号水线以下的舰体加装了涵盖全舰长度3/4的鱼雷防护层,因此其对鱼雷的防护能力肯定有所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约克镇级的操控性与灵活度都相当不错,远胜于庞大笨重的列克星敦级,屡次在闪避日机空袭时做高速急转弯,转弯时舰体倾斜到连甲板上的飞机都掉到海里了。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企业号在圣塔克鲁兹海战中能够一口气躲掉九枚日机射来的鱼雷吧!(企业号为了躲避鱼雷和炸弹,高速航行时甚至把舰载机都掉进海里了)
企业号由于在设计之初就是航空母舰,而且融合了之前美国几种航舰在设计与操作上的经验,因此约克镇镇的整体性能与效能等都较其前辈——由别的舰种改装而来的列克星敦级更佳。虽然约克镇级的尺寸与排水量低于列克星敦级,但却能搭载相同数量的舰载机以及比列克星敦级多30%的舰载机用燃油,这意味着约克镇级拥有更佳的效率以及持久战力,更不会遇到一些改造型航舰特有的问题(如复原性、稳定性、操控性等)。当然,从一开始就设计成航空母舰的约克镇级在防护能力上不可能比得过由战斗巡洋舰改造的列克星敦级。约克顿级是美国海军第一种采用「岛屿型」上层结构的航舰,所谓的「岛屿型」就是将舰岛与烟囱完全融合于同一结构。之前的列克星敦级虽然也将舰岛与烟囱结合一起,但是并未完全地整合。承袭美国航舰运用的思想,为了减轻重量以增加舰载机的搭载数目,约克镇级并不强调以重甲厚锴的方式来增加防护能力,飞行甲板并未铺设装甲,而且采用防御力较薄弱但是能容纳更多飞机的开放式机库(机库、飞行甲板不属于舰体结构的一部份,而是加盖于舰体之上的构造物)设计。相形之下,英国航舰就比美、日的航舰更重视防护设计,都拥有装甲飞行甲板与防护能力较好的封闭式机库(机库为舰体结构内的一部份)等设计,但是搭载机数量就比较低(封闭式机库最多只能达到全舰长的2/3,低于开放式机库),这在以攻势思想为主的美国航舰部队是不受欢迎的。包括约克顿级在内的早期美制航舰的飞行甲板上均铺设一层木制表面,以降低飞机着舰时施于甲板的压力强度,避免飞行甲板表面受损,此外也有防滑与隔热之功能。不过木板有易燃、不耐用等缺点,因此二战后期建造的美国航舰便改采由乳胶、混凝土与金属粉末构成的飞行甲板表面构造。(企业号甲板,我们可以清楚看见甲板为木质)
防空装备部分,企业号在完工之初拥有8门单管5吋38倍径MK-12高平两用舰炮,采用藉由人力转动的MK-30 Mod0开放式炮塔。 MK-12五吋舰炮是美国舰艇广泛采用的制式武器,终企业号一生都装备八门MK-12而从未有增减。服役之后,企业号随即追加了24门M-2 0.5寸防空机枪与4座美制MK-1四联装1.1吋(28mm)防空炮(使用电动旋转基座)以充实防空火力。此时企业号的防空火力并不理想——0.5寸机枪防空火力不足,1.1寸防空炮容易卡弹、过热而且仅有接触引信弹药,而此时的五吋舰炮同样也仅有接触引信炮弹,唯有在炮弹直接击中目标时才会爆炸。在这个阶段,企业号的防空炮火必须等到敌机接近至完成投弹后才可能将其有效摧毁。在服役之初,企业号使用两具MK-33防空炮火射控系统,分别装设于舰岛前部顶端与舰岛末端上方(烟囱后方)。
企业号的MK-12单管五吋高平两用舰炮。经过1943年的升级之后,此炮的旋转基座可由新的MK-37防空射控系统直接连动,自动转向目标(MK-12防空炮)最初企业号使用的1.1寸四联装防空炮。此种火炮后来都被性能更佳的波佛斯40mm防空机炮取代(1.1英寸四联装防空炮)企业号最初配备的0.5寸防空机枪,后来都被奥力岗20mm防空机炮取代(20mm防空机炮)(BF1942中的20mm防空机炮)在1942年初,美国舰艇陆续加装长程对空搜索雷达,如此便能及早发现日本机群而派出战机升空拦截,减少被偷袭的机会;而同一时期的日本舰艇则无此种装备。此项优势对于1942年数场激烈的海空战斗颇有帮助,有效地加强了美国航舰的存活率。例如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国航舰利用本身雷达及早发现来袭的日本飞机,而派出战斗机升空拦截。同样在1942年初,企业号开始以奥力岗(Oerlikon)20mm单管防空机炮取代M-2 0.5寸防空机枪,防空火力遂获得有效的加强。在东所罗门海战与圣塔克鲁兹海战中,企业号的20mm防空机炮展现了强大的威力,虽然两战役中企业号都被日机炸弹直接命中,但是很清楚地为数不少的敌机被击落了(不过在东所罗门海战中,企业号的MK-33防空射控系统在紧要关头发生故障,结果舰上防空炮火只好各自以目视接战,降低了命中率)。尤其在圣塔克鲁兹海战中,企业号的头号护航者——战斗舰南达科他号上设有一百多门新型40mm波佛斯(Bofors)重型防空机炮,加上大黄蜂号与其他舰只的防空火力,将来袭日机打得落花流水,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之后剩余的精锐飞行员几乎都在此役中丧生于美舰的防空炮火之下。不过20mm机炮威力虽强,射程还是不太够,无法在敌机投弹之前将其有效摧毁。因此在圣塔克鲁兹海战结束后企业号回到努美阿做局部整修时,便开始以新的双联装与四联装40mm波佛斯防空机炮(使用电动旋转基座)取代原有的四联装1.1寸MK-1防空炮,此种火炮威力强大,性能与可靠度远胜过1.1寸MK-1防空炮。此外在圣塔克鲁兹海战前,企业号在MK-33防空射控系统上加装一具MK-4防空射控雷达,可提供目标的资料给五寸高射炮参考。
企业号在1942年陆续以20mm奥力岗单管防空机炮取代原有的0.5寸防空机枪,虽然杀伤力大但射程仍嫌不足(0.5英寸防空机枪)企业号在1942年年底陆续换装波佛斯40mm防空炮,比起原来的美制1.1寸防空炮性能更佳且更可靠,威力强大,在战争后期成为美国舰艇的主要防空武器之一(博福斯40mm防空炮)(BF1942中的博福斯40mm防空炮)在1943年企业号返国进行大翻修与现代化工程时,企业号的雷达装备与防空武器经过大规模的升级。雷达方面,企业号换装了新型的长程防空雷达,此外并增加数具其他雷达。除了主桅杆上的雷达天线数增加之外,企业号的烟囱结构也新增一个小型桅杆来安装雷达。防空射控系统方面,企业号以附有一具MK-4射控雷达的MK-37(此系统亦被新造的爱赛克斯级航空母舰使用)取代原本的MK-33。原先的八门MK-12单管五寸炮虽然保留,但是炮塔升级为电动转动的MK-30 Mod33(仍为开放式设计)。此种新炮塔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电动转动系统与MK-37防空射控系统连结,MK-37可自动控制五吋炮调好方位与仰角以对准目标,如此便大大地提升了反应速率与炮火精确度。至于企业号最初的1.1寸高射炮—0.5寸机枪的组合则就此彻底消失了,完全转变成波佛斯40mm机炮—奥力岗20mm机炮的搭配,防空火力较原先增加数倍。此外,供MK-12五寸舰炮使用的感应式近炸引信(AAVT)炮弹在1943年春进入美国海军服役,炮弹的主动式电磁波侦测器接触到目标就会引爆,如此炮弹的碎片就能同时杀伤许多敌机,而不像以往接触引信只能「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此便使美国舰艇的防空能力有飞越式的成长。因此包括企业号在内的美国作战舰艇在1943年底以后的各战役中便以猛烈的防空炮火、先进的雷达射控指挥与杀伤力强大的近炸引信炮弹「热烈欢迎」来袭的日机,使得技术已经江河日下的日本飞行员蒙受空前巨大的损失。不过,面对从1944年末起成为美国舰队恶梦的神风特攻队,美国舰队就算一再加强防空火力,也不一定每次都能抵挡恐怖的自杀机撞击。(近炸引信示意图)舰载机数量的追加、新机种的引进(1943年陆续出现的几种新舰载机的重量都较其前辈更大)与加强防空炮火等都会导致舰体上部重量的成长,会减低舰体的复原性,这项问题在中雷时将特别明显。此外,追加的舰载机与防空炮火都需要人操作,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舰上人员编制超出舰艇原始设计的住舱空间,导致舰上人员居住环境过于拥挤,生活品质大受影响。这些问题普遍发生在战争后期的美国航舰上,不过企业号携带明显超量舰载机的时期仅限于战况吃紧的1942年中至1943年中,因此这些问题应该不如爱赛克斯级来得严重。
这里特别介绍一下美军装备的MK12型5英寸防空炮,这门炮可以堪称是二战中最好的防空炮(高平两用舰炮)二战美国海军MK12式38倍口径127毫米双联高平两用舰炮的射速为15-22发每分。衣阿华战列舰的MK12型38倍口径127mm高平两用舰炮,也是当时最大的防空炮(同时代的还有日军的八九式十二厘七(127mm)高角炮)这种炮的优良性能使得它在战后的衣阿华级上依然能发挥重大作用。10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炮塔布置在舰体中部两舷。初速792米/秒,射程15.2千米,对空射程11.4千米,射速15-22发/分,俯仰范围为负15度到正85度,可配备榴弹,穿甲弹,普通高射炮弹,无线电近炸引信高射炮弹,照明弹,人员杀伤弹等。初期副炮有MK37型射击指挥仪和MK12型雷达控制,后期雷达换为MK22型和MK32型。(衣阿华上的MK12)双联装Mark 12型127mm/38高平两用炮,装备于几乎所有二战中的驱逐舰以上的战舰和很多辅助舰以及一些较小的战舰。同时换装与老式战列舰和航母这型炮没有疑问的是二战中最好的高平两用炮。最初它是为三十年代新建的驱逐舰设计的,Mark 12型127mm/38炮在1934年到1945年装备了几乎所有的美国海军主要水面舰艇,并一直沿用到六十年代初的新舰。这种在各国海军中不常见的标准化大大方便了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的后勤保障。
这型炮是手动装弹,机械压弹,使它具有了高射速和全方位装弹能力。这在防空作战中是很宝贵的。1943年列装的近爆引信更使它成为了防空利器。 Mark 12型127mm/38炮配上美军二战舰艇大量装备的Mark 37火控系统,更使它有力的承担了防空任务。列如,在1941年北卡罗莱纳号(BB-55)的火炮演习中,他连续在3700米到4000米的高度上击落靶机,约是老式Mark 10型127mm/25炮射程的两倍。 英国皇家海军德里号于1941年到1942年在纽约海军船厂大修时换装了Mark 12型127mm/38炮。英国对Mark 12型127mm/38炮和Mark 37火控系统的组合非常欣赏,有意批量购买此系统,但是由于美国大量在建舰艇的需求,是美国无法向英国提供此系统。 Mark 12型127mm/38炮有3个分型,Mod 0和Mod 1的炮管采用了单管铸造液压自紧的技术,用断隔螺式刺刀接口安装于炮座上以便于炮管更换。Mod 2使用了高强度无涨钢炮管。从1934年到1945年,一共生产了8000多门Mark 12型127mm/38炮,每门平均造价100,000美元,不含炮座。同时为这些炮生产了数百万发炮弹,八十年代中,美国还有720,000发库存。 (BF1942中的MK12)127mmL38炮看似身管略低,但其防空能力毋庸置疑,配合防空近炸引信使其成为火鸡的猎杀者,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由于没有解决火炮通用性问题,安装了大量防空和对海的专用副炮,反而使其过于繁杂,使用不便其次,38倍径的炮管使其异常灵活,炮塔旋转速度达到25度/秒,加上15-22发/分的射速,使其足以编制一道密集的火墙。同时,美军先进的MK1A火控计算机使其能够对速度高达833KM/H的目标进行参数解算和攻击。即便是美国设计的蒙大拿级超级战列舰,也只配备了10门127mm双联装高平两用炮,可见其的可靠和优秀
一,建造伊始1922年2月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日本可以保有81000吨的航母吨位,到日为“海军假日”结束为止,日本已经拥有两艘由战列舰改造的大型航母赤诚,加贺,两艘小型航母龙骧,凤翔,还有两艘设计优良的中型航母苍龙级正在制造中。对比同一时期的美国海军两艘列克星敦级,两艘约克城级,突击者号以及黄蜂号的规模,实力可以说大致齐平。这时的企业号的主要对手是苍龙号。(以上三图均为苍龙号)对比起苍龙号,同样是中型航母,企业号无疑要占优势,苍龙号载机达50~60架,但是企业号可以搭载80~90架,而且企业号搭载的F4F野猫性能要优于96式舰载战斗机,主力TBD和少量SBD性能也要优于96舰爆(苍龙号后来换上零式舰战,97舰攻,99舰爆另算)当时美国尚未开始建造约克城级三号舰“大黄蜂”号,而日本海军在动工新建苍龙级的同时,还以高速给油舰和潜水航母的名义先后开工了3艘1.3万吨级的航母预备舰剑琦,高崎和大鲸,如果他们能在1939年之前完成航母改造届时日本的航母数量将增加至两艘大型航母(赤诚,加贺),两艘中型航母(飞龙,苍龙),和四艘轻型航母(龙骧及三艘改造舰祥凤,瑞凤,龙凤),超过了美国的两艘大型航母,三首中型航母和一艘轻型航母的实力,舰载机数量方面甚至还略占优势。但这种优势是很脆弱的。以舰龄最短,担当机动部队主力主力的中型航母而论,日本的苍龙级比美国的约克城级排水量少1/4,舰载机数量更是少了三成,及时通过瞒报溢出吨位,削弱防护之类的“内部挖掘”手段获得了航速方面的优势,苍龙级的综合性能也只能超过美国的中型航母“黄蜂号”,离2万吨约克城号仍还有部分差距。伴随着无条约时代的到来,各国海军都摆脱了吨位方面的制约,开始设计载机量,防护和航速都到达完美平衡的航母。1936年,英国率先编列了三艘“光辉级航母”的建造预算,第二年又增加了一艘准同型舰“不挠号”。这是一种2.3万吨级的大型航母,但是舰载机数量只有33架,虽然安装了防护力强悍的3英寸装甲飞行甲板,抗打击能力大大提升,并且采用封闭盒式结构,使得航母整体的防御力达到世界之冠,为此牺牲了载机量和适航性。这种设计大大吸引了美日海军的眼球,但是只有日本人模仿了这一设计。但事实证明,这种设计对800公斤以上的炸弹依然无力,爆炸的冲击波还会造成机库和龙骨结构变形。也就是说,英军流行的装甲航母设计在日本的97舰攻的800公斤炸弹面前一样会遭受沉重打击。(光辉级航母)美国也开始研究新一级的航母埃塞克斯级,并且决定把舰载机的数量由5个中队90架提高到6个中队100架以上。美国如此的大动作让日本人不由得紧张起来,这意味著日本如果不能在1937年前后开始下一代航母的建造,他们在海军航空兵的微弱优势将迅速瓦解。此时日本的作战思维是著名的“渐减邀击作战”,在军令部的1937年修订的“九段截击”方案中,第四阶段是新组建的机动部队在内南洋与美军主力的遭遇战。日方计划出动2-4艘安装有16英寸重炮的超战舰(即大和级战列舰),辅以2.5万吨级高速航母,对占领马绍尔群岛一步的的美国海军主力进行突袭,重点是摧毁敌航母。虽然这次遭遇战还是属于外围邀击,没有到双方主力正式碰面的阶段,但日军已经计划将航母直接用于打击航母。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庞大的计划,尤其是要达成在航母的交战中取胜的目标,日本还需要一种更为强大的航母——————翔鹤级航母,而翔鹤级航母也就成为了企业号最强大的对手和死对头,击沉两鹤也就成了企业号在太平洋海战中的第一大目标。
相对其日本在航母方面的蠢蠢欲动,美国海军在这方面却是十分悠闲。 据1921年的华盛顿裁军条约,美国海军可拥有总吨位135000吨的航空母舰。累计至1933年,美国海军已经拥有四艘航舰,此时美国在裁军条约中 还剩下的55000吨航空母舰配额,因此紧接着建造两艘两万吨级的航舰,这就是两艘约克镇级(Yorktown class)航空母舰——约克镇号(USS Yorktown CV-5)与企业号(USS Enterprise CV-6)。一直到开战前,美国在太平洋战区总共只有3艘航母(企业,列克星敦,萨拉托加)可供调遣,余下的航母不是被调往大西洋战区,就是已经作为运输舰不起战斗作用,面对日本的冲击,美国的航母数量以及质量上都充满着不小的压力,而这个压力,在今后的战场上让美国人吃了不少亏。
“唯愿本舰能骄傲宣誓;“我曾为国尽微薄之力。”伴随着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中的这句台词,日,海军部长斯旺森的夫人露丽·斯旺森庄严致辞并且砸碎香槟瓶,企业号的舰体缓缓落入水中。(企业号下水仪式)
由于吸收了约克城级的建造经验,企业号的舾装工作进行的很快。日,企业号正式入役。但此时太平洋上的局势并不太平,日本入侵了中国,长江上的美国炮舰“帕奈”号也遭到了轰炸,美国也开始有必要进行防备。日,结束了访问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处女航之后,首任舰长小牛顿·怀特上校指挥企业号赶往东海岸的加勒比海,与已经到达那里的约克城号汇合,开始了紧张的操练。(企业号访问里约热内卢)
话说,我朝那艘7万吨的"海监船"辽宁号修好没啊
尽管美国开始了航母道路的探索,但是此时的美军仍是沉浸在大舰巨炮的美梦中,大部分人仍旧认为海战主力是厚甲重锴、船坚炮利的战列舰,而航空母舰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只不过是支持水面舰艇的辅助角色而已。当时,许多海军官兵 戏称炮力薄弱、只有一块空空如也的平甲板的航空母舰为“平顶船”。海军的高官根本不把航母放在眼里,比如前文所提到美国海军航空局的艰难建立。曾在美国海军服役的狄奥多.梅森在其自传中,有一段记载他本人服役于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时,在海上伴随企业号航行的回忆:“看着企业号颠簸地在惊涛骇浪中航行,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被侍从伴随、蹒跚而行的老人。如果有人告诉我企业号将缔造美国海军史上最辉煌的作战记录,我大概会带着怜悯的心情讥笑他的愚蠢。当时我唯一的念头,是怀疑这艘航空母舰是否能够顺利开到美国西岸.......”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发现当时美国海军官兵普遍对航空母舰不甚认同或重视。在珍珠港被偷袭之前,舰炮互轰的老观念仍普遍地存在美国海军官兵的心中。但是即使大舰巨炮思想深入人心,但是也有部分极具前瞻目光的人物看到了舰载机的威力,威廉·哈尔西便是其中之一。(蛮牛哈尔西)
新加入的约克城和企业号这两艘美国海军最新式航母的指挥官是威廉·哈尔西中将。他身高1.70米,体重77公斤,扁平的脸,拳击手的下颚,短短的脖子,脸上的表情十分丰富,两只眼间隔很大,炯炯有神。在他的照片中既有他如同慈父一般祥和的笑容,也有如同天神一般严肃而坚毅的眉头。早在青年时代,他在弗吉尼亚大学读书时,就是一个超群出众的橄榄球手,由于具有猛冲猛打的作风,他的同学给他取了一个绰号:蛮牛。这个绰号成为了哈尔西一生中最富盛名的标志。
哈尔西是在海上使用空中力量的坚决支持者,所以成为萨拉托加航母的的舰长,不久之后又成为彭萨科拉海军航空兵学校的校长。当哈尔西52岁时,他终于厌倦了他以前最擅长指挥的驱逐舰,于是把目光转向飞机。他曾说“飞机将在海战中具有首要的地位。我想学飞行,这才有前途。”但是哈尔西视力差,年纪大,既不会驾驶现代化的飞机,也不会从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但是他具有指挥海上飞行方面的能力,并且,在接下来所经历的战争中,他将他的这个才能展示的淋漓尽致。(销魂的哈尔西。。。好帅!!)
企业号就这样在一片非议声中开始了自己的征战之路,1940年的企业号的舰员平均年龄只有19岁,大部分都是未经过实战考验的新兵,或者说是一群幼稚的大男孩,他们始终都在幻想着和平,根本没有意识到日本的步步紧逼,而太平洋战争的炮火将彻底粉碎他们奢求和平的美梦,从那一刻起,他们将不再是一群男孩,他们将完成从男孩成为一个男人的蜕变,成为一个战士的蜕变。
2,珍珠港的仇恨
提及日本的突袭珍珠港计划(Z作战)就不得不提及日本之前对美国的九段截击战略方案。所谓九段截击,我给它下的定义是: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总体作战战略。其根本战略思想是已经过时的“攻势防御,渐减邀击”,所谓“攻势防御”,就是要在开展初期占领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海军基地菲律宾,同时强化日本在中太平洋岛屿的防御工事,等待从本土西海岸赶来的美国舰队发起反击。所谓“渐减邀击”,就是要利用海基和陆基航空兵,远洋潜艇,高速驱逐舰,以及大型巡洋舰等等新武器,在美国舰队西进途中发动不间断地遭遇战,是本来拥有优势军力的美国舰队削弱到和日本舰队同样的水平(约莫原有实力的65~70%),最后在日方选定的战场与其进行主力决战。如此紧凑慎密的战略计划为什么是过时的呢??首先,所谓邀击作战是对日俄战争的一次机械模仿,也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次再版,大舰巨炮的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大和级和超大和级的建造便很能说明这一点),从1923年的三段截击发展到1937年的九段截击,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依旧是大型战列舰,这为日本在日后的太平洋作战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就算是日本著名的航空兵专家山本五十六在战争期间也犯了邀击作战的错误。其次,邀击作战思维过于理想化,妄图通过一场海上决战就来一举击溃美国舰队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哪怕后来的珍珠港奇袭一举击溃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但是却一样也无法扼杀美国的战斗力,教科书般的作战思维极其容易被被美军反利用,比如后来苏里高海峡作战,美军讽刺般克隆了日军的邀击作战,一举击沉山城和扶桑两艘战列舰。(大和和长门,大舰巨炮主义的代表)
尽管九段截击方案在战略层面已经过时,但是在战术层面却有着诸多亮点,比如为了弥补日本舰队在主力舰上与美军的差距,日本加大了对新型武器和辅助舰艇的开发,比如新鱼雷的应用,高速战列舰,高速驱逐舰的开发,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便是航空兵的研究,不得不说,在30年代的航空兵研究中,日本无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为日军对于航空兵的重视,在九段截击中尽管航空兵不作为主力部队(但可以配属主力部队),但是也担当了渐减邀击部分的中坚力量(具体参看上一章节)。从这方面看,日本的战术战略思想可谓是煞费苦心。(日本独具特色的高速战列舰金刚级——其实不就是战巡么。。。)(日本最著名的93长矛鱼雷)
虽然日本依然是处在大舰巨炮理论的时代,但是航空兵的发展却令世人瞩目,在1940年以前,以赤诚,加贺为首等一系列航母让日本的航空兵实力大增,舰攻,舰战,舰爆“三位一体”的搭载方式的确立,航母现代化改装后的性能提高,使得航母的攻击力已经具备和主力舰队一决高下,即使是军令部内顽固的守旧派也不得不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舰载航空兵。在30年代以前,由于航母机动部队只承担侦察任务,他们在整个渐减作战中的体系中是配置于主力舰之前。舰载机起飞的任务是提前起飞,尽早发现对手,将情报传递给跟随在航空部队之后的主力部队。但随着航母性能的提高,舰载机攻击力的上升,载机量的大幅提升,仅仅把航母用来作为侦察部队就有些大材小用了(另一方面便是水上侦察机的开发),所以航母的位置也从主力舰队的前方“挪”到了第一舰队(主要由战列舰组成,即所谓“决战部队”)和第二舰队(主要有重巡洋舰和水雷战队组成,即所谓“夜战部队”)之后,受到重炮的保护。作战时,航母首先派出侦察机,将敌舰队的兵力,航速,位置,航向等等报告母舰,母舰派出舰战保护舰攻,舰爆对敌舰进行攻击。这基本已成了后来太平洋航母的惯用战法,但是与后来的不同,此时的舰载机依旧只需削弱和迟滞对方,起到根本性决战作用的还是战列舰部队。随着航母战斗力的日益强大,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出现了一批极有卓见的航空兵主论者,他们呼吁将航空战队从主力舰队中分离出来独自形成战力,并且配以若干护航舰艇,独自执行作战任务,首当其冲者便是源田实少佐,1940年11月,在源田实少佐担任第一航空战队参谋时,战地司令官官户冢道太郎少将让他就航空战队提出自己的看法,源田实毫不犹豫的抛出一个自己已经酝酿很久的方案:航母集中使用论。(从上至下为96舰战,96舰爆,96舰攻)(源田实,Z计划的灵魂人物,航母集中论的倡导者)
当时的大中型航母主要分为两艘两艘的配属在两个部队中(第一航空战队和第二航空战队),源田实的航母集中论便是要把这两个舰队中的四艘大中型航母全部集中并加以整编,这样便使得航母具有无可比拟的强大攻击力。因为如果是只有两首航母时,常用机数总数为138架,每次攻击时至少要留下18架舰战守卫部队;如果要连续发起三次攻击,每个波次的飞机数量就只有40架左右,其中的舰攻只有20架,如果要与美国舰队进行决战,美国舰队强大的防空能力和战斗机掩护能力足以让日军胆寒,20架舰攻究竟能取得多大战果这不禁让人怀疑。而且如果日军如果出动的是中型航母,其舰载机的数量还会缩减到两艘只有114架,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加巨大。但是如果将四艘航母集中,常用舰载机数将达到252架。他们可以在空中集中力量冲破对方的战斗机拦截,然后以密集的舰攻和舰爆对对方战列舰进行毁灭性的突击。
当时这一新奇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大西泷治郎少将和小泽治三郎少将的支持,但是以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大将为首的保守派依旧认为“战列舰是海战主力”,而且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的军令部第一部部长福留繁少将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将机动部队集中使用,倘若敌人先发现己方目标,发动大规模进攻,而航空母舰没有战列舰那样的防御抗击能力,整个舰队的航空力量岂不是要毁于一旦?(早期日军的两艘大型航母——赤诚,加贺)(早期日军的两艘中型航母——苍龙,飞龙)
经过山本五十六和源田实等人的努力,日,联合舰队终于变成了正式统一的第一航空舰队(注意,这时的还是只是称为航空舰队,机动部队的称法还只是非正式的说法,真正命名为机动部队则是在1944年3月)下辖第一,第二,第四三个航空战队,总共有可用航母五艘(一航战赤诚,加贺,二航战飞龙,苍龙,四航战龙骧)。日本海军航空兵主论者十余年来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日本终于拥有了一支独立的航母舰队。
但是拥有了航母舰队,山本也没法进行珍珠港事件的行动,原因在于海军大学的一次夏威夷作战大型兵棋推演,山本五十六亲自担任红军(日军)指挥官,第一舰队司令长官高桥伊望中将担任青军(美军)。红军在接近敌方基地的过程中被侦察机发现,虽然山本迅速派出攻击队击沉击伤了青军的五艘战列舰和两艘航母,但是青军的反击也让红军的三艘航母战沉,一艘重伤,相当于航空舰队基本全军覆没。如此看来,山本的Z作战即使成功,参加攻击的四艘航母也会毁于一旦,有去无回,这将无法给南方作战部队提供航空支援,军令部否决了山本的Z计划。但是山本并不死心,他派黑岛龟人面见军令部,以集体辞职相威胁,无奈的军令部只好同意山本的计划。(黑岛龟人,联合舰队中才能不错的智将)
但是推演的教训也给了山本一定启示,如何把航母隐藏起来,做到无声无息的突袭方是这次作战的成功之所在。山本选择了航程最艰难,但是隐蔽性也最高的北太平洋航线,北太平洋航线常年波涛汹涌,气候恶劣,气温低下,舰员和士兵不得不换上冬装,小型舰艇甚至还需要两次加油,但是常年的风雪,使得美军不易察觉。
其次,为了增加突袭的成功率和杀伤力,两艘日本最为先进的航母——翔鹤级加入Z作战部队。最后,考虑到航母的防御太弱,山本特地向第三战队借来两艘高速战列舰比睿、雾岛和若干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加强Z作战部队的防御。
至此,一个震撼世人的突袭计划完全形成,这份计划在世界战争史当中绝对是绝无仅有的,日本人在这次的行动充分表现了过人的战术能力和近乎完美的战争艺术。山本将前线指挥的大棒交到才能平庸但资质最老的南云忠一手中。(南云忠一,才能平庸的老家伙)(日军庞大的南方作战计划,这个计划使得日军将整个西太平洋在半年内牢牢抓在手中)
许多吧友可能会问,为什么在一篇介绍企业号的文章里会把这么一大段文字毫不吝啬给了日本海军。因为我一直坚信,不了解对手也就无法获取战争的经验和教训,谈何击败对手,何况日本的这次作战可谓是思维缜密,将航母的优势毫无保留的全部发挥出来,这值得美军学习,更值得世界学习。
让我们把目光放回到美军上,1941年11月底,美军从中国撤军和美日谈判已经持续了六个月的时间,美军面对的时局越来越不明朗。在这战争即将一触即发的时刻,由哈尔西带领的企业号奉命将海军陆战队第211战斗机中队的12架F4F野猫战斗机和全部飞行人员运送到威克岛上,四天之后,列克星敦号也接到命令,奉命率领第12特混舰队(TF12)去加强中途岛的防御。再加上萨拉托加号返回西海岸检修,珍珠港内的幸运的没有停泊着一艘航空母舰。由于整个增援行动是在极机密的状况下进行,而夏威夷群岛上有不少日裔居民与日本情报人员。舰队一上路,哈尔西立刻下达第一个战争命令,命令舰队 全面备战,如果在路上遇到日本飞机、船舰或潜舰都一律击沉。哈尔西的副官布拉克中校急忙提醒他:“你不能一个人就宣布打仗!”哈尔西却坚定地说:“我负全部责任。凡是在半路上拦阻我的,就先把他干掉,等以后再来争论”。
在威克岛卸下12架飞机之后,企业号与护航的九艘重巡洋舰和九艘驱逐舰在12月2日返回夏威夷,整支舰队以25节的航速开进着,如果不出意外,企业号应该可以在12月6日上午返回至珍珠港,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到了12月6日的晚上,企业号还距离珍珠港480海里,海上的强风暴阻碍了企业号的航程,如果是企业号这样的2万吨级的大型舰艇应付这样的强风暴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但是薄铁皮的小驱逐舰在水中颠簸起伏,好像泡泡一样,燃油用的很快,企业号只能减速停下来给它们加油。企业号上的水手们不停的咒骂这见鬼的天气,有些人还在担心着是否能赶上12月7日的星期日。他们不知道,这场风暴开始了企业号的幸运之路,命运的改变使得企业号避免了珍珠港内那些悲惨的舰艇的灭顶之灾。
尽管遇上了强风暴,但是企业号还是在12月7日的早晨6点钟派出了两个中队的18架SBD俯冲轰炸机在舰队前方的航路上进行侦察,然后降落在珍珠港旁边的福特岛机场。但是这个早上绝对与平常不同,东面320公里处,353架日本飞机正奔赴战场。飞机起飞后不久,企业号突然收到一份平时密码信号“飞机正在演习”,如果按照平常,这种信号只能是飞行员与航母,与其他飞机,与就近机场联系时使用的,但是这次的信号却是从珍珠港机场发出来的,让人不禁觉得奇怪。但是在8点钟左右时,企业号再次收到一份密码信号“敌机正在袭击珍珠港,可能是日本人干的”这是派出去的飞行员加戈尔上尉报告的。与此同时,企业号上的人员还没反应过来,一封著名的电报传来了:“日军袭击珍珠港,这不是演习!!”这封电报来自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直到这时,企业号上的人员才明白过来:战争开始了。而此时,哈尔西才刚吃完早餐,倒了第二杯咖啡。
那么企业号派出去的18架飞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会传来两份奇怪信号呢?那个早上绝对是那18架飞机上的飞行员的噩梦。那18架既无弹药,燃料也不充足的SBD懵懵懂懂的飞到了瓦胡岛的上空,此时的瓦胡岛已经陷入第一波日军的包围中了,而这倒霉的18架飞机正好撞上了日军第二波的171架飞机,双方力量比接近于10比1。加戈尔上尉是第一个发现日军飞机的飞行员,他迅速向母舰发回了报告,并且贴近地面飞行,试图在福特岛上降落,以便追击第一波返回的日军飞机,从而搜索日军的航母编队,在惊心动魄的躲过了己方防空火力的误射后,加戈尔上尉在满目疮痍的福特岛机场降落,他让地勤人员加满油后便再度升空追击日军航母,但是无功而返。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飞行员都是像加戈尔上尉那样幸运,企业号派出的18架SBD中,有7架被击毁,这对11名飞行员而言,首战也就成了他们的告别战。坐镇企业号的默里舰长甚至还能在无线电里听到第六侦查中队的冈萨雷斯少尉在被击落那前绝望的惨叫“不要开火,这是美国飞机!”没人知道他这话是对着日本飞机,还是对着己方炮火说的。
当天中午,默里舰长再次派出六架野猫战斗机赶往珍珠港进行支援,但是当这六架战机飞到福特岛上空时却被打红了眼的地面炮手毫不客气的打下来四架。
好在海军司令金梅尔在珍珠港被袭击期间及时作出反应,命令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快速增援珍珠港,并指示哈尔西:敌人极有可能沿着珍珠港——贾鲁伊特岛航线撤退,速前去追击。如果日本人是从马绍尔群岛或者是中途岛方向进攻的话,企业号和莱克星顿号或许还能咬上一口。当天下午,两艘航母集合在瓦胡岛以西海域,随即派出鱼雷机,战斗机和侦察机沿着自西向南的方向大面积搜索,但是却一无所获——因为日本人是从美军万万没有想到的北方来袭的。或许南云能够庆幸自己没有被愤怒的哈尔西撞上,自己能从寒冷的北太平洋上全身而退。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哈尔西更应该值得庆幸,他自己手上只有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两艘航母,假如真的搜索到了日军的航母舰队,2艘VS6艘,加上一大票护航舰艇和有着高超素质的飞行员,哈尔西没有半点胜算,硬拼的话极有可能将自己手中的两艘航母葬送,而这恰恰是日本人最希望看到的。
日军取得的战果是惊人的,仅从战列舰来看,美军的四艘主力舰被毁,四艘主力舰被重伤,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基本全数瘫痪。(倾覆的俄克拉荷马号)(燃烧的田纳西号)(重伤的宾夕法尼亚号)(宾夕法尼亚号舰长)(浓烟滚滚的西弗吉尼亚号)
(受损最严重的亚利桑那号)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问三院在线咨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