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到底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

用户体验究竟是什么职业,做哪些实际工作。
看到这篇文章有很强烈的体会感,所以转帖出来,方便自己看的同时也分享给大家。
从我开始步入这一行以后,我就需要不断向关心我的人解释我正在做什么。
"你是做什么的?"
我长吸一口气,说:“我做用户体验设计”。
我能预感到他们接下来的表现:疑惑的表情,思考的表情,然后,“啥?那是做什么的?”
传统行业当然对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可能会有认知,而不清楚这个“用户体验设计”到底是什么新东西。
即使是IT界,若非直接从事UED或者与UED打交道的人,也多半会迷惑。
公司的客服美女就有一次瞪着美丽的大眼睛,让我解释清楚。
长吸第二口气:“我们致力于让网站变得更加容易使用,通过访谈或观察发现并解决用户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通常我会被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打断:
“哦,我明白了,你们是设计网站的。”
“哦,我明白了,你们是做咨询的……”
或者其他的词语,比如“UI”,"界面",甚至与我们的搭档:产品经理混淆起来。
虽然经过第三口长气,第四口长气,加上实例与对比,我通常也能够将问题解释得很清楚,但是我越来越害怕有人问同样的问题,长痛不如短痛,本着一劳永逸的原则,我决定写出来。
而在我试图去写的时候,也发现了更多我原本没考虑到的问题。因此,文章就长了一些……不小心被吓倒的,我郑重道歉。
一. 从“网页设计”到“UI”,到“UED”和“UX”.
2005年,我是网页设计爱好者。要学习这个领域,去google搜索“网页设计”就可以搜出很多教程。还有“精美网页模版”,当时的教程一般会围绕网页设计三大剑客(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动态网页设计指南,HTML和css之类。于是慢慢的,我变成了网页设计师——其实,被叫做“美工”。
2006年,一个新的名词——UI出现了.
也许它存在很久了,但是恕我孤陋寡闻,我才认识到,一个更好的代名词可以取代网页设计。UI=User interface.
用户界面设计,好,professional,而且含义要比网页设计大多了,软件界面也是我感兴趣的一个方向嘛。因此,为了虚荣感,我在必要的场合会向别人自我介绍:我界面设计师,我是做UI的。那时在我看来,UI和网页设计的区别,除了“专业好听”,大抵是也因为当时“网页设计”已经被一些培训班搞臭了,摸几天的dreamweaver,套几个模板就声称自己是网页设计师了,没有任何的理念在其中。因此,有一些不甘“堕落”的“原网页设计师”纷纷抛弃原称号,走上UI之旅。那时,优艾网多热啊。它被黑客黑的一段时间中,我还挺郁闷的呢。
同样,我也是靠对“UI”的理解,进了一个新的公司。面试的时候,当老板问到对UI的理解时,我的台词似乎是:“UI在很多人理解中是界面,是静态的界面展现,比如颜色、布局,质感,button的位置等,而我理解的UI是一种动态的交互行为的依托,除了界面,用户如何去操作,界面如何去响应,也是UI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内容。并且,在我看来,视觉之外的东西有时会更加重要。”——在老板的颔首中,我忽悠进去了。——但是不是做UI,是做动画……然后是策划……和界面越来越远。
2007年——慢慢的,新的名词涌现了,老的名词逐渐死在沙滩上,这个时候谁再叫我“网页设计师”,我就和谁急!
首先,是UCD. 逐渐听到很多UCD,UCD是什么?我也很好奇,继续google。原来是user centerd
design。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一种理念?还是是一种方法?看来是一种新的理念,配合着web 2.0风潮出现了。web
1.0,单向传输,sina,sohu,163,官方网站典型。自己生产并编辑内容,用户去读去获取,不需要分享与参与。那么我们只需要规划好自己的内容,列好目标,并尽可能多产出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需要。一个网站每天产生300条新闻,你看几条?没关系,我都放着,不看拉倒。这三个网站有钱可以烧,没事。可是后来,其他的网站不一定有钱有规模去自己制造内容,用户也逐渐开始想要参与、创造内容,越来越fun。用户对网站的操作性需求越来越大于阅读、浏览的需求。
而,老话——用户是互联网行业生存的命脉。用户要玩,他又不会玩,也玩不爽,气愤走开了,我们喝西北风吧。所以,“要以用户为中心”,考虑我们想做什么?哪些人是我们的顾客?他们需求是什么?我们如何满足其需求?满足了需求会不会就得到我们想得到的东西?——不满足用户需求我们是得不到的。
“用户”的地位日益凸显,我们开心了。
为什么呢?
最起码,开会的时候,我能够向质疑我的产品策划方案的老大说:“我们应该去找真正的潜在用户,看他们觉得这个产品好不好……”潜台词就是:您,老板说的话,不算数了。产品好不好得让用户说了算。有一个比较漫长的教育老板和教育同事的过程,因此第一批秉承着“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思想的人,同时也是艰难开拓的教育者。
那,,UED,逐渐深入人心——后来,我来到杭州,成为名副其实的UED团队中的一员。我从“网页设计”到“UI设计”,然后是UED中的交互设计师。真的是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端。
现在在很多公司,还是保留着UI的职位和叫法。
究竟,UE能够比UI高级多少?
UI诞生之前,人们评价一个网站好不好,首先就会看好看不好看,还有那些所谓的技术炫不炫。
UI认识到,网站好看,不一定人们爱用,相反,他们可能在很多挫折中放弃。技术?真正的用户也不是去care。决定一个界面是否好的重要因素已经不再是(最起码不再主要是)视觉效果,而是一些更微妙的东西。比如,信息布局是否重点突出,且按照用户的需求层级分布,便于用户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操作和功能?文案是否清晰到位,不至于产生误解?用户上来明白不明白how
started?如果遇到问题,方便不方便找到相应的帮助?界面是否有亲和力?让用户想去用(注意,而不再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去强调产品的绚烂)。因为我们发现,界面也许会很光彩夺目,但是这不一定能够让用户感觉舒服想去使用。
在UI的基础上,UE走了出来。它说:UI你别想了,我觉得可以归结到一起,就是体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验好不好。所以,UE将“用户体验”放大,并通过自己的实践,使“体验”变成了可被设计的东西。
二. 用户体验设计(UE)可以被设计吗?
体验是个名词,是个不好说的名词。体验好不好,不好量化。这也是让无数个UED困扰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如何评价一个产品究竟是否成功。不过本文不操心这个,有很多聪明的人士会用流量、CTR、粘度等指标去间接评价用户体验设计的好坏,且用户体验设计的量化标准也被很多人在研究。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用一个网站?
——首先,这个网站对他有价值(内容+功能,为王)。
那么,假设两个网站(A和B)提供了同样的内容,为什么人们会有偏好使用A?
A更有名、口碑更好,上手容易,易用,更好看,不经常出错或无响应。
据此,我们YY一下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因素:
1. 品牌与口碑、人气——A更有名,业内很多人推荐。
2. 流程——简单,易上手。
3. 信息布局——想找什么就知道在哪里,不用过多思考。
4. 文案——一看就明白,不云里雾里。文案是如何影响用户体验的?E文好的同学可以点这里看看Writing for
5. 视觉——美观、舒服。谁不喜欢好看和精致的东西?
6. 效率——不需要等待页面下载或响应,总是很快。
我们发现,用户体验是可以被设计并优化的。除了品牌、口碑、人气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外,流程,信息布局、文案、视觉、代码效率,按说都应该是UED的工作范畴和职责所在。
所以说:用户体验设计的范围大于UI,更远远大于网页设计。
而现在拥有的用户体验设计部也一般划分了四种角色,分别为不同层次的用户体验负责:
用户研究员:——了解用户想用什么?潜在的障碍是什么?
致力于挖掘用户需求,通过访谈与观察,从用户的操作行为中找到网站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为其他角色的设计提供依据。
交互设计师:——让用户会用,让用户易用。
与商业需求方进行沟通(一般是PD),做任务梳理与流程规划,做信息架构,并用简单达意的线框图来说明整个产品,为后来的视觉设计提供方向。是产品战略的具体化表现。一般在这个阶段,产品定位可能还发生变化,因此用线框而不是具体的设计来表达产品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交互设计师的重点是:商业需求理解,任务设计,流程,信息布局,文案传达,交互细节。
视觉设计师:——让用户爱用,想用。
在产品战略、定位、功能模块需求都已经既定的基础上,做视觉的加工美化,更深入传达产品的风格、理念。
视觉设计师的重点是:颜色、质感、品牌感、视觉细节。
前端工程师:——伟大的实现者。
前端工程师直接保障以上三个角色的成果具体呈现在用户面前,而相对于后台开发人员,他们的成果是直接用户能够感受到的。他们是默默无闻的一群人,但是正是由于前端工程师的开拓与创新,为交互设计师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假设,产品不是互联网产品,是不是更加容易理解呢:
当然,关于每个角色的合作过程不可能如理想中那么顺畅(heidi正在业余时间研究这个话题,估计过一段时间会有新的又臭又长的文章抛上来……)。
三. 用户体验设计是什么?不是什么?
简要总结一下:
用户体验设计不是做网站——叫成“做产品”也许更合适一些,因为除了网站还有别的也需要用户体验设计,比如手机。
用户体验设计不是做界面——还要考虑整体使用流程等。
用户体验设计不是做顾问——更重要的是做实践。
用户体验设计不是单纯做界面美化设计工作,而是为整体用户使用体验负责。
用户体验设计师为产品的整体体验负责,而用户体验好不好,只有一部分是界面的观感影响的。除此之外,还有"流程合理不合理","信息是否容易找到","是否有恰到好处的帮助与引导",用户体验师的作品无法单纯用几个页面呈现,而是从用户一到达这个网站就开始了。可以说,文案虽然目前是PD的产出物,但是也是影响到用户体验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UED也需要为文案的表述是否清晰负责并提出建议。
所以,做用户体验设计师,为界面负责,更为用户会不会用,用得爽不爽、舒服不舒服负责。
四.用户体验设计师的紧箍咒
有理想(做人们最喜欢用的界面),有追求(让用户零障碍),有目标(每个细节都不能有误解)的设计师们,出场了。
我们要让“天下没有难用的界面”,让全球商人都爱用。but,心怀如此抱负的设计师,慢慢地,在现实的环境中,受挫了,消沉了,现实了,妥协了。
因为,我们发现,空有一腔设计和改造的激情,是没有用的。
要做最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不是捧着“心理学”宝典、“交互设计”宝典,或者“用户体验&&大原则”,或者熟读各种理论就可以做到的。
现实对我们要求更多……
不少设计师对自己出品的东西感觉到汗颜:我做的东西我自己都不喜欢用,但是没办法,那是商业需求以及别的限制和需求决定的。
“这个功能是有点莫名其妙,但是……是产品经理要求加的。”
“我也知道会让用户迷惑,可是……法务部门强烈建议必须要加上这个……”
“我没办法……产品部门觉得加上这个推广条会让客户冲动点击,引导他发布更多的产品……”
受挫了吧?没成就感了吧?做了一年发现没几个自己真正满意的作品吧?有时会感觉无助和无奈吧?
想做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尽可能为“用户体验”摇旗呐喊。
但是,要做能够生存下来的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师,是一门更加高超的技术和艺术。
左是用户,右是商业,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像走钢丝一样,保持左右平衡。
用户体验优化是我们追求的自由,而商业需求是我们的紧箍咒。
甚至,当商业需求与用户体验发生冲突的时候,用户体验设计师有时不能不做痛心的取舍——用户体验让位于商业,或者屈尊于技术可行性。
这就是用户体验设计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不为此沮丧与抱怨,而是承认有镣铐并勇于戴着镣铐跳出尽可能美的舞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腾讯是个什么玩意儿
日 00:30来源: 作者:叶雷
是个什么玩意儿?中国的互联网又是个什么玩意儿?腾讯帝国的未来之路在何方?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之路又在何方?曾几何时,美国在线(AOL)、雅虎(yahoo)这些曾经的榜样,在美国一片喧嚣的质疑之后,现在已经成了病人。无独有偶,最近,中国几大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也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他们会不会重踏美国互联网巨头的老路?互联网一定有自己的逻辑,但问题是它们的逻辑是什么?最近,著名的商业出版机构蓝狮子编写出版了一本《X光下看腾讯》,对我们了解和思考上述问题,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更是如此,一个微小的技术进步,一个偶然的思想火花,就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模式,就可能诞生一个新的互联网巨头,美国的Twitter、Facebook、Groon等,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互联网领域比其它领域表现得更加突出,被颠覆的危机随时可能到来。有6亿用户、年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40%以上、市值超过500亿美元的腾讯,在“理想主义战士”360的挑战下,领军人物马化腾在“3Q”大战中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随后问询公众:“如果是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互联网美好,那是因为现实的美好,如果互联网丑陋,那是因为现实的丑陋。中国确实也是如此,“模仿抄袭,口水不断”,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的丛林基因;但它不是个别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奇迹,也不是一个“模仿抄袭”的路径吗?中国大声对西方反驳,我们也有创新,我们也在超越;中国互联网的代表腾讯不也是说,我们也在创新,我们的专利数在业界是最多的啊。在“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下,我们“国富民穷”的现实不仅没有得到丝毫改变,而且在不断强化;腾讯不也一样,圈下了海量用户,在强调“用户体验”的口号下,却用一个个的“陷阱”从用户的口袋中把财富聚集于手。
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但有几个公司称得上“伟大的公司”?中国的互联网也如此,诞生了几个大公司,但哪一个公司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们羡慕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但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却遭到了他身边朋友的起诉,因为他剽窃了同学的想法而创立了Facebook。在现实中,扎克伯格被判罚6500万美元,扎克伯格接受了这一判决。而面对“现在大孩子不愿意去做蛋糕,而是继续和两三岁的孩子抢”的指责,马化腾不仅没有丝毫的羞愧,还理直气壮地说:“别人做得,我为什么不能做?”因为我们和美国的文化不一样,美国互联网领域多的是鲸鱼,人们赞叹、喜爱,而中国互联网领域有的只是鲨鱼,人们畏惧、谴责。
复制、模仿、创新,不会造就“不老的童话”,不会续写新的。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宏观语境下,中国的互联网该如何生存与发展,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对此,腾讯的马化腾还算是有清醒的认识,他在《X光下看腾讯》的序言中写道:“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到太亮太远的路。在这个行当里,不管一家公司的赢利状况多么喜人,也都随时面临被甩出发展潮流的风险。”
因此,在“3Q”大战之后,腾讯出面邀集来自互联网、政法、新闻、学界等72位业界知名专家和意见领袖,连续召开了10场名为“诊断腾讯”的系列论坛,如中医为病人望闻问切般,为腾讯把脉,碰撞出了众多真知灼见。针对“诊断腾讯”精彩纷呈的对话,蓝狮子对其进行了梳理,归纳为52个问题,作为一本书《X光下看腾讯》,呈现在我们面前。从书中围绕的公众责任、行业责任、领袖责任三大难题,我们不难得出所谓的“公众责任”,起码的要求是对客户负责;所谓的“行业责任”,就是对产业负责,底线是任何作为都不要损害游戏规则和行业的生态环境;所谓的“领袖责任”,就是对理想负责,底线是不因为我们的存在使社会变得更坏。
这种反思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就如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所说的一样:“此番腾讯以自身为范例和样本,为众多思考者、行动者提供了极好的观察窗口,其价值和意义已经超越了诊断腾讯,而成为在反思中国互联网发展和策略、方向与路径中,难得的思想碰撞和智慧共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更是寄予厚望:“《X光下看腾讯》的问世表明,处于产业最前沿的实践者们正以一种更为自觉的态度思考着中国式的企业发展之路,思考着一个做伟大企业的行动路线图。”
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教授在给2011届毕业生毕业致辞中所说的一样:“这是一个非常骨感的时代,但正是在非常骨感的时代,理想才能飞翔。”于中国的互联网界,现在也确实是一个非常骨感的时代,不过,在读完《X光下看腾讯》后,我们期待,我们的理想能够继续丰满,期待我们的理想能够早日飞翔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明星分析师荐股
46469.18万元
37919.83万元
32817.85万元
24281.04万元
20814.98万元
19176.78万元
18665.09万元
18456.07万元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真TM有病,啥尼玛用户体验,破B玩意儿【西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43,923贴子:
真TM有病,啥尼玛用户体验,破B玩意儿收藏
消费分期系统——覆盖(线上+线下)场景消费,实现消费分期业务互联网化。
乘风太狠了
你爆出了个秘密
你体验啥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您所在的位置: &
Eclipse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二)
Eclipse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二)
Eclipse到底是个什么玩意?51CTO编辑部最近就Eclipse的功能进行了一次热烈地讨论,本文为“Eclipse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第二部!
【51CTO独家特稿】在&&当中51CTO的编辑们不认为Eclipse仅仅是一个Java IDE,如果你表示反对的话,请先别着急,让我把下面的话说清楚。
从根本上说,51CTO正在作为一个整合读者的移动平台来定期发布Eclipse的相关报道。大多数人似乎也和51CTO的编辑们开始一样认为Eclipse是个Java IDE,但是编辑部里一个所谓&知情的人&了解,Eclipse并不是只是这些。
Eclipse有一个完美的编辑使用插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添加或者解除部分功能,Eclipse的所有强大的功能都是由Eclipse的插件来提供。有时候这些插件被称为&plug-ins&,而我们51CTO的&知情人&使用的专业术语叫它&bundles&。
Eclipse是一个凭借着包含Java开发工具插件(JDT)的Java IDE。Eclipse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删除这些插件,如果你删除这些Java开发工具的插件,Eclipse就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万能的IDE,你随便加个支持你想要的语言插件,比如你加一个C/C++开发工具插件(CDT),那Eclipse就成了C/C++ IDE;你加个PHP开发工具的插件(PDT),Eclipse就成了PHP IDE;如果你再异想天开一点,把JDT、CDT和PDT都添加上去,那你就创造了一个新的IDE!然后你可以从DLTK上获得对于Ruby、TCL(&Tool Command Language&的简写,切勿当成电冰箱或者电视机)、JavaScript和Python的支持。(未成年的开发者请在成年的项目经理监护下使用,出现例如死机、蓝屏等后果51CTO概不负责!)
Eclipse官方网站截图
51CTO的编辑们在Eclipse的官方网站上的下载页找到了很多IDE的主题变体。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IDE组合让人有点头晕目眩,想找到一个适合每一个人IDE的ready-made包基本不可能,你可以从下载页面获得一个作为起点使用的IDE,从这个点起,你可以从Eclipse存储库或在新发行的的某部分Eclipse Marketplace Client(MPC)添加你想要的功能。
但是Eclipse绝不仅仅被计划成一个可扩展的IDE。Eclipse还是一个什么呢?且看下一回的&Eclipse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独家特稿,非经授权谢绝转载,合作媒体转载请注明原文作者及出处!】
【编辑推荐】
【责任编辑: TEL:(010)】
关于&&的更多文章
Eclipse 是一个开源的、可扩展的集成开发环境。平台本身不会提供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你应该知道这些。
程序员的30岁,是个伤不起的现象。你不可能敲一辈子的
Hadoop Summit 2013 大会讲师 PPT 第二季重磅来袭!如
现在这天气到处都是高温,还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上网
作为深受编程人员爱戴和尊敬的编程专家,微软.NET开发团队的顾问,本书作者Jeffrey Richter针对开发各种应用程序(如Web Form、W
51CTO旗下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顺到底的体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