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虫手工制作图片云商体验店是什么来的

有用七星瓢虫消灭红蜘蛛和蚧壳虫的吗? - 肥料与病虫害防治 - 踏花行花卉论坛-家庭园艺中心 - Powered by Discuz!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5|回复: 26
有用七星瓢虫消灭红蜘蛛和蚧壳虫的吗?
已经被这两个弄疯了,由于是室内养,家里有小孩,一直不敢用药,土办法试遍了效果不大,偶然发现网上有卖七星瓢虫的,不知有没有人用过?效果如何?搜了一下,瓢虫应该吃蚜虫,红蜘蛛和蚧壳虫它们爱吃不?
不知道帮顶一下
最恨红蜘蛛,今天把跟宝宝一起种的罗勒拔了,叶底全是红蜘蛛
有,我就用异色瓢虫治理了蚜虫!
但不要从网上买!运输之后基本死一部分,“缓虫”期间瓢虫会不吃不喝再死一部分,剩下的再找到藏匿点再出来觅食你的花都被吃光了。
如果你在农村或郊外住,瓢虫一周内能缓好,如果城市内,省省吧。
别信商家给你打包票,我是学农科的,我自己在野外用网捉瓢虫。
这个都有卖,真的是万能啊&
瓢虫不会飞走吗?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最恨红蜘蛛和蚧壳虫,不敢用药。想着能有什么安全的办法消灭它们
五夜 发表于
有,我就用异色瓢虫治理了蚜虫!
但不要从网上买!运输之后基本死一部分,“缓虫”期间瓢虫会不吃不喝再死 ...
有卖那种卵的行不?
五夜 发表于
有,我就用异色瓢虫治理了蚜虫!
但不要从网上买!运输之后基本死一部分,“缓虫”期间瓢虫会不吃不喝再死 ...
请问怎么抓瓢虫?
Powered by简介/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寄主昆虫:棉蚜、、豆蚜、、玉米蚜、寄主危害作物:棉花、小麦、、白菜、玉米、高粱七星瓢虫的生态分布很广,差不多有蚜虫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踪迹。成虫及幼虫都是吃蚜虫的,故此在北美洲它们被用作为生物防治来控制蚜虫,并成为美国多个州份的州昆虫。 在英国,七星瓢虫可能会被异色瓢虫所淘汰。但在北美洲,七星瓢虫却排挤了其他本地物种。
形态特征/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七星瓢虫(qixingpiaochong)(Coccinellaseptempunctate)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鞘翅目,瓢虫科。瓢虫的一种,因背部像而得名。根据食性,瓢虫可分为植食性与肉食性两大类群。前者以植物为食,对人类有害,但数量较产;后者占绝大多数,以捕食蚜虫、粉虱等农业害虫为主。七星瓢虫是肉食性瓢虫的一种,它体长不足七毫米,呈卵圆形;背部拱起似半球,头黑色,顶端有两个淡黄色斑纹,前胸黑色,足黑色,密生细毛。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上面有七个黑斑,所以叫七星瓢虫。 它是捕食蚜虫的好手,特别喜欢叫棉蚜、、菜蚜、桃蚜。一只七星瓢虫一天可以吃掉一百三十多只蚜虫,所以家业科学家常常用它来治虫。内食性昆虫,成虫体呈卵圆形,背面作半球形拱起,长5~7毫米。头部黑色,2条短触角栗褐色;足黑色,密生细毛。鞘翅红色或橙黄色,每片鞘翅上各有3个黑点,另1个黑点被鞘缝分割成每边一半,共有7个黑点,故称“七星瓢虫”。成虫专捕食多种蚜虫,为著名的农业益虫,是天敌。但瓢虫中也有一种危害虫,即28星瓢虫,其余均为益虫。体长6.5~7.5mm。翅鞘橙红色,左右各有3枚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枚更大的黑点。无近似种。雌虫:体长5.70一7毫米,宽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无毛。刚羽化时鞘翅嫩黄色,质软,3—4小时后逐渐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同时两鞘翅上出现7个黑斑点,位于小盾片下方者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缝分割成两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个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小三角形白斑。头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的边缘上各有1淡黄色斑。栗褐色,稍长于额宽,锤节紧密,侧缘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缘有窄黄条,上唇、口器黑色,上颚外侧黄色。前胸背板黑色,两前角上各有1个近于四边形淡黄色斑。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纵隆线,后基线分支。足黑色,胫节有2个刺距,爪有基齿。腹面黑色,但中胸后侧片白色。第六腹节后缘凸出,表面平整。雄虫:第六腹节后缘平截,中部有横凹陷坑,上缘有一排长毛。卵:长1.26毫米;宽0.60毫米。橙黄包,长卵形,两端较尖。成堆竖立在棉叶背面。每块卵一般20一40粒,最多达80粒。幼虫:共4龄.各龄期的主要特征:一龄:体长2—3毫米。身体全黑色。从中胸至第八腹节,每节各有6个。二龄:体长4毫米。头部和足全黑色,体灰黑色。前胸左右后侧角黄色。腹部每节背面和侧面着生6个刺疣,第一腹节背面左右2刺疣呈黄色,刺黑色。第四腹节背面刺疣黄色斑不显.其余刺疣黑色。三龄:体长7毫米。体灰黑色.头、足、背板及腹末臀板黑色。前胸背板前侧角和后侧角有黄色斑。腹部第一节左右侧刺疣和侧下刺疣桔黄色,刺黑包。第四节背侧2刺疣微带黄色,其余刺疣黑色。四龄:体长11毫米左右。体灰黑色。前胸背板前侧角和后侧角有桔黄色斑。腹部第一节和第四节左右侧刺疣和侧下刺疣均有桔黄。其余刺疣黑色。蛹:体长7毫米,宽5毫米。体黄色。前胸背板前缘有4个黑点,中央2个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2个黑点,两侧角有2个黑斑。中胸背板有2个黑斑。腹部第2—6节背面左右有4个黑斑。腹末带有末龄幼虫的黑色蜕皮。
生态习性/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除了冬季外,户外蚜虫堆间均有机会找到前来觅食的成虫。本种分布非常普遍,但是较少成群群聚。俗称花大姐。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等一些省区;另记载于蒙古、、日本、、印度及欧洲地区。成虫体长5.2-6.5毫米,宽4-5.6毫米。身体卵圆形,背部拱起,呈半个水瓢状。头黑色、复眼黑色,内侧凹入处各有1淡黄色点。触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额外侧为黄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个较大的近方形的淡黄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两侧共有7个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白地。体腹及足黑色。以成虫过冬,次年4月出蛰。产卵于有蚜虫的植物寄主上。成虫和幼虫均以多种蚜虫、等为食。益虫,应予保护。七星瓢虫是著名的害虫天敌,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20世纪70年代在黄河下游已开始用助迁法防治棉花和小麦蚜虫,90年代开始,并用于生产。七星瓢虫以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而得名。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在河南安阳地区每年发生6-8代。北方寒冷地区,每年发生世代数则较少。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1头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8.4粒,最多可达197粒。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以捕食蚜虫为例,在猎物度较低时,捕食量随密度上升而呈指数增长;在密度较高时,捕食量则接近极限水平。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据统计,七星瓢虫对烟蚜的平均日取食量为:1龄10.7头,2龄33.7头,3龄60.5头,4龄124.5头,成虫130.8头。七星瓢虫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万头蚜虫。毒性七星瓢虫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七星瓢虫在中国分布相当广泛,分布的地区有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常见于农田、、、果园等处。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何。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瓢虫之间还有一种奇妙的习性: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
种族分部/七星瓢虫
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等一些省区;北京、、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四川、云南、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均有,常见于农田、森林、园林、果园等处。&另记载于蒙古、朝鲜、日本、原苏联、印度及欧洲地区。
捕捉/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七星瓢虫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场所不一样。冬天,七星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土缝中过冬。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树、、、豆类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七星瓢虫聚集的景象。秋天,田间七星瓢虫的数量减少,它常在玉米、和白菜等处产卵,这时候,早晚的气温较低,七星瓢虫往往隐蔽起来,不易发现,需在上午7点钟以后至太阳下山之前采集。越冬的七星瓢虫不食不动,只要找到,捕捉很方便,用手就能捉住。其他季节的七星瓢虫善爬能飞,可以利用它的假死习性,用塑料袋迅速套住栖息着七星瓢虫的枝条,抖动一下,七星瓢虫立即掉落在袋里,接着,把枝条抽出,扎紧口袋,就可以带回实验室。
饲养繁殖/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人工饲养七星瓢虫,首先要解决饲料问题。可以到野外采集——蚜虫,但这种方法费工多,有时还不易采到。所以用人工培养大量蚜虫,满足七星瓢虫食用。可用蚕豆苗人工培养蚜虫。当分栽的蚕豆苗长出3-4厘米高时,把野外采集的少量蚜虫放在豆苗上,在室温20-30℃、相对湿度80%-70%的条件下培养10-15天,蚜虫就能大量繁殖,这时就可用蚜虫作七星瓢虫的饲料。把七星瓢虫放在玻璃瓶里,瓶底垫一张草纸,纸上放一个盛湿药棉球的小瓶盖,以保持瓶内的湿度,瓶口盖上纱布,并用橡皮筋系紧。每瓶放进七星瓢虫1-2对,每天投一次饲料,它们就能正常生活,并能繁殖后代。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温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
田间释放/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后,可以放到田间,帮助人类消灭蚜虫和。如棉田出现大量蚜虫危害,这时可以把七星瓢虫散放到棉田里,它就能将蚜虫吃掉。散发时,在棉田边走边放七星瓢虫,走几步放几只,为求散放均匀。1掌握好散放时间,以傍晚时散放为宜。因为傍晚气温较低,光线较暗,七星瓢虫活动性较弱,不易迁飞。2采用成虫和幼虫混放。因为幼虫没有迁飞能力,不会逃逸,而它也有吃蚜虫的本领。3散发前一天停止喂食,再进行散放,可以降低七星瓢虫迁飞活动能力。4散放后两天内,不进行中耕和其他田间管理,以免使七星瓢虫受惊迁逃。七星瓢虫在大田和保护地均可使用。释放虫期一般为成虫和蛹期,在适宜气候条件下,也可释放大龄幼虫。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也可释放卵液。(1)释放成虫。成虫的释放一般应选在傍晚进行,利用当时气温较低,光线较暗的条件,释放出去的成虫不易迁飞。在成虫释放前应对其进行24-48h的饥饿处理或冷水浸渍处理,降低其迁飞能力,提高捕食率。释放成虫2天内,不宜灌水、中耕等,以防迁飞。释放成虫后及时进行田间调查,以瓢蚜比为1:200时为宜,高于200倍时,则应补放一定数量成虫,降低瓢蚜比,以保证防效。释放成虫的数量,一般是每667平方米放200-250头。靠近村屯的大田,七星瓢虫释放后,易受麻雀、小鸡等捕食,可适当增加释放虫量。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可通过采点调查,计算出当时温室、大棚内的蚜虫总量,按1头瓢虫控制200头蚜虫释放成虫。(2)释放蛹。一般在蚜虫高峰期前3-5天释放。将七星瓢虫化蛹的纸筒或刨花挂在田间植物中、上部位,10天内不宜耕作活动,以保证若虫生长和捕食,提高防效。(3)释放幼虫。在气温高的条件下,例如气温在20-27℃,夜间大于10℃时,释放幼虫效果也好。方法是将带有幼虫的纸筒或刨花,采点悬挂在植株中、上部即可。可在田间适量喷洒1%-5%蔗糖水,或将蘸有蔗糖水的棉球,同幼虫一起放于田间,供给营养,提高成活和捕食力。(4)释放卵。在环境比较稳定的田块或保护地,气温又较高,不低于20℃条件下,可以释放卵。释放时将卵块用温开水浸渍,使卵散于水中,然后补充适量不低于20℃的温水,再用喷壶或摘下喷头的喷雾器,将卵液喷到植株中、上部叶片上。喷洒卵液后10天内不宜垄间进行农事活动,以保证卵孵出幼虫,并提高成活率。释放的瓢蚜比应适当降低,一般为1:10-20为宜。
有趣的实验/七星瓢虫
1捉一只七星瓢虫,用手指头轻轻捏一下,手指头马上就会沾一滴黄水,这是它的血,闻一闻气味很难闻。七星瓢虫遇到敌人侵袭的时候,就立即分泌这种难闻的黄水,使敌人闻而生畏,仓皇逃走。2七星瓢虫还有伪装本领,当它遇强敌感到危险时,立即从树上掉落地面,把它那三对细足收缩起来,像“失去知觉”一动不动,装死躺下,瞒过敌人。根据七星瓢虫的习性,你突然摇动植物枝条,地面往往有装死的七星瓢虫。你可以用这种方法在野外寻找七星瓢虫。3刚从蛹壳钻出的七星瓢虫,呆在蛹壳一动不动。这时候,你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用手指头突然推它掉下来,吓唬一下,过了一天多,七星瓢虫鞘翅逐渐变硬,但是七个斑点始终不能出现,成为一只“无斑点”的七星瓢虫。
触角/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昆虫的头部有两根像“天线”一样的须,叫做触角,形状各异,十分奇特。由于昆虫种类、性别不同,它们触角的长短、粗细和形状各不相同,例如蝗虫的触角很短,的触角很长,呈线状;蝴蝶的触角细长而末端膨大,蛾的触角很短,呈羽状;雄蚊触角长有许多刚毛,呈毛丛状,而雌蚊则刚毛很少;天牛的触角比它的身体还长,金龟子的则很短小,呈棒状。最长的为新几内亚天牛的触角,长达20厘米。只有原尾目昆虫没有触角,双翅目、膜翅目幼虫的触角大多退化。因此,触角也常作为识别昆虫种类、性别的重要特征。昆虫一般都有1对触角,所有的触角都生长在头部额区膜质的小坑枣触角窝中,有的位于复眼之前,有的位于复眼之间。触角一般分为3大节,连接触角窝基部的一节较短较粗,用来支撑上面两节的活动,形状和作用像树叶的叶柄一样,叫柄节。连接它上面的第2节较细而短,叫梗节。第3节更细,可分为许多小短节,由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但在同一种内一般有固定的数目,统称鞭节。昆虫触角的种类大致可分为12种。刚毛状:很短,基部1-2节较粗大,鞭纤细似,如蝉、飞虱和蜻蜓等的触角。丝状:除基部两节稍粗大外,鞭节由许多大小相似的小节相连成细丝状,向端部逐渐变细,如、等的触角。念珠状:鞭节各小节近似圆珠形,大小相似,如串珠状,如白蚁的触角。锯齿状:鞭节各小节近似三角形,向一侧呈齿状突出,形如锯条,如锯天牛、叩头虫、芫菁等的触角。栉齿状:鞭节各小节向一侧或两侧呈细枝状突出,形似梳子,如绿豆象雄虫、一些甲虫、蛾类雌虫的触角。(羽毛状):鞭节各小节向两侧作细枝状突出,形似鸟羽,如毒蛾、樟蚕蛾和许多蛾类雄虫的触角。膝状:柄节特长,梗节细小,鞭节各小节大小相似.并与柄节呈成膝状曲折相接,如的触角。具芒状:很短,鞭节仅1节,但异常膨大,其上生有刚毛状触角芒,芒上有时还有很多细毛,如蝇类的触角。环毛状:鞭节各小节都具一圈细毛,愈接近基部的细毛愈长,如雄蚊的触角。棍棒状(球杆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逐渐膨大,整个形状似一根,如蝶类的触角。锤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突然膨大似锤,如露尾虫、、皮囊的触角。鳃片状:端部数节向一侧扩展成薄片状,相叠在一起形似鱼鳃,如金龟甲的触角。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主要司嗅觉和触觉作用,有的还有听觉作用,可以帮助昆虫进行通讯联络、寻觅异性、寻找食物和选择产卵场所等活动。通常昆虫总是在左右上下停地摆动触角,好像两根天线或雷达时刻在接受电波和追踪目标。因为触角上有许多和,与触角窝内的许多感觉神经末梢相连,又直接与中枢神经连网,非常灵敏,既能感触物体、感觉气流,又能嗅到各种气味,甚至是远距离散发出来的。当受到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便可支配昆虫进行各种活动。如二化螟的触角,可凭借水稻的气味刺激寻找到它的食物水稻,菜粉蝶的触角可根据接受到的芥子油气味很快发现它的食物植物。嗅觉最灵敏的是印第安月亮蛾,能从11千米以外的地方察觉到配偶的性外激素。有些的触角可凭借害虫体上散发出的微弱红外线,准确无误地搜寻到躲在作物或树木茎杆中的寄主。对于某些昆虫,触角还有其他作用,例如水生的仰蝽在仰泳时,将触角展开有平衡身体的作用;水龟虫用触角帮助呼吸;萤蚊的幼虫用触角捕捉猎物;的雄虫在交配时用触角来抱握雌虫的身体。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2次
参与编辑人数:1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44:30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七星瓢虫吃什么食物? - 特种养殖 - 黔农网
热门搜索:
七星瓢虫别称金龟、新媳妇、花大姐等,为瓢虫科瓢虫属的捕食性昆虫,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等地均有分布,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七星瓢虫吃什么食物吧!
七星瓢虫别称金龟、新媳妇、花大姐等,为瓢虫科瓢虫属的捕食性昆虫,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等地均有分布,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七星瓢虫吃什么食物吧!
七星瓢虫吃什么食物?
七星瓢虫是一种益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
1、冬天:七星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土缝中过冬。
2、春天: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
3、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树、槐树、榆树、豆类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七星瓢虫聚集的景象。
4、秋天:田间七星瓢虫的数量减少,常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处产卵,这时候早晚的气温较低,七星瓢虫往往隐蔽起来,不易发现,需在上午7点钟以后至太阳下山之前采集。
七星瓢虫的有趣现象
1、捉一只七星瓢虫,用手指头轻轻捏一下,手指头马上就会沾一些黄水,这是它的保护液,气味很难闻,不过对人体无害。七星瓢虫遇到敌人侵袭的时候,就立即分泌这种难闻的黄水,使敌人闻而生畏,仓皇逃走。
2、七星瓢虫还有伪装本领,当它遇强敌感到危险时立即从树上掉落地面,把它那三对细足收缩起来,像&失去知觉&一动不动,装死躺下,瞒过敌人。根据七星瓢虫的假死习性,你突然摇动植物枝条,地面往往有装死的七星瓢虫。
3、刚从蛹壳钻出的七星瓢虫呆在蛹壳一动不动,这时候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用手指头突然推它掉下来,吓唬一下,过了一天多,七星瓢虫鞘翅逐渐变硬,但是七个斑点始终不能出现,成为一只&无斑点&的七星瓢虫。
莴笋又称莴苣,为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叶中含莴苣素,内含莴...
生菜是叶用莴苣的俗称,别称叶用莴苣、鹅仔菜、莴仔菜、唛仔菜等,为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作物...
党参别称防风党参、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黄党等,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
八角别称八角茴香、大料、八角珠、八角香、八角大茴、大茴香等,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常绿乔木,味甘甜,...
黄颡鱼为鲿科黄颡鱼属鱼类,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一般在夜间觅食,广泛分布长江、黄河、珠江及黑...
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依照炮制...
牛黄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肝脏的胆结石,具有解热、解毒、定惊的功效,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
玛瑙是一种玉髓类的中低端宝石,别称码瑙、马瑙、马脑等,通常有绿、红、黄、褐色、白色等多种颜色,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星瓢虫吃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