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扶贫行业以产业扶贫为依托 打造可持续脱贫机制吗?

您所在的位置:
连平: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走出脱贫致富新路子
&&& 说起连平,就会让人联想起“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广东省生态县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的连平,一直是“贫穷”的代名词。据统计,2009年,连平县共有省定贫困村42个,贫困户6275户,贫困人口达27896人。然而一场“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实践,改变了连平贫困的面貌。经过3年努力,全县42个省定贫困村年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最高达51万元,提前实现村级脱贫目标。&&& 2009年,广东省扶贫“双到”工作开展后,连平县委、县政府周密部署,明确责任,狠抓落实,除省、市及深圳市南山区共60多个挂扶单位落实挂扶连平县36个贫困村及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贫困户5637户外,连平县委书记钟明、县长黄远程等县领导6人及县直13个挂扶单位落实挂扶省定6个贫困村及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贫困户638户,同时县委、县政府还主动为各级帮扶单位开展扶贫“双到”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通过实施产业扶持、农房改造、民生工程等措施,使“贫困连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县按照打造“广东香格里拉,建设连年平安幸福新连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双到”工作。&&& 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中旬,连平全县42个省定贫困村年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提前实现村级脱贫目标。有劳动能力的599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年人均纯收入达6521元,脱贫率达95%以上,实现了广东省、河源市提出的贫困户脱贫目标。在产业扶贫方面,该县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通过开展乡镇“赛马”活动和乡贤“反哺工程”等措施,基本达到了“村村有项目、户户有就业、年年有收入”的目标,在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方面更取得了显著成绩,荣获“国家住房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连平县田源镇田东村农房改造点。通过3年扶贫“双到”,原本贫困的田东村,如今焕然一新,贫困户建成了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房”。
■“造血”长效扶贫篇
实施产业帮扶 构建长效脱贫机制
市委书记何忠友(中)到连平检查指导农房改造工作。
市长彭建文(中)到连平检查指导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 “前几年由于种植面积小、技术差、产量小,一年种植鹰嘴蜜桃的收入只有几千元,现在一年种植鹰嘴蜜桃的收入有3万多元,这要感谢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说起鹰嘴蜜桃的种植,连平县上坪镇东阳村贫困户谢组织的脸上始终露着笑容。&&& 东阳村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该村山地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扶持鹰嘴蜜桃主导产业。截至目前,东阳村88户贫困户种植面积已达485亩,是帮扶前的3倍;全村鹰嘴蜜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从原来的800亩发展到1550亩。今年,全村鹰嘴蜜桃产量已突破21.5万公斤,其中贫困户种植的鹰嘴蜜桃产量近10.5万公斤,鹰嘴蜜桃收入94.5万元,户均增收10738元,是帮扶前收入的两倍。&&& 东阳村鹰嘴蜜桃产业仅是连平扶贫“双到”工作中产业脱贫的一个代表。目前,“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连平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有力措施。除了东阳村鹰嘴蜜桃产业项目,还有丰盘村、花山村毛竹种植项目,大湖镇西湖村的金银花种植产业,五禾村、湖西村、沙径村、新河村高山油茶种植项目等,这些均已经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保障。&&& 除此之外,在乡镇“赛马”活动中,许多乡镇充分利用闲置的中小学校和村委会旧址等地作为厂房,吸引外出乡贤回乡创业,很好地解决了用地难等问题,一批“乡村公司”由此诞生,成为该县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如陂头镇连星村小学,由于布局调整等原因空置了一段时间,现在已华丽转身,成为一家生产高端产品的电子公司,解决了附近300多名村民的就业,每月最低工资1500元,最高的超过2000元。&&& 近3年来,连平县大力推进产业帮扶,坚持把增加贫困户收入和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在“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集体有稳定收入来源”上下工夫,初步形成了每村至少有1个主导产业共63个产业项目引领扶贫开发和带动脱贫户致富的工作格局。&&& 据介绍,在产业帮扶方面,一是通过各帮扶单位积极筹集资金,帮扶贫困村发展经济产业项目。目前,全县建成经济项目69个,有矿泉水厂、砖厂、榨油厂、养猪场、花木场、养鸡场、甲鱼场等,确保村级有稳定收入,进一步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此外还有通过门店出租或入股市高新区富民工业园、入股电站等形式,实现了全县每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稳定收入超过3万元,平均达6.9万元,超过帮扶前6倍。二是各级帮扶单位积极推进“公司+基地+农户”或“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带动农户脱贫。据统计,全县42个省定贫困村新增养殖家畜3.7万头,家禽9.3万只,新增水产养殖面积381.3亩,粮作和油料7342.8亩,药材60亩,蔬菜2115亩,水果5276.5亩,茶叶2669亩,花卉61亩,毛竹1389亩等。三是全县42个省定贫困村绝大部分都培育了一个以上主导产业,并建立了一个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抽查核实,各贫困村主导产业带动农户参与率达50%,并且参与农户从中得到的收入占农业生产收入40%以上。&&& 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如何让贫困户脱贫而不返贫,一直是困扰扶贫开发工作的难题。“造血”重于“输血”,建立一种行之有效而且长效扶贫的机制尤为迫切和重要。实践证明,连平县在扶贫开发的工作中大力开展乡镇“赛马”活动,深入实施乡贤“反哺工程”,因地制宜,依托贫困地区现有资源,探索出有连平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由“输血型”向“造血型”方式彻底转变,成为破解贫困户稳定脱贫难题的“金钥匙”。
通过实施产业帮扶,连平鹰嘴蜜桃已经发展成为许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和增收渠道。
积极筹集资金 贫困户实现安居乐业
&&& “要是没有政府的帮扶和驻村干部的鼓励,不知何时才能建起这栋新房。”说起建新房的事,连平县田源镇新河村贫困户黎月金内心特别激动。&&& 由于家庭贫困,没有经济来源,之前黎月金一家人一直居住在泥砖房里。帮扶单位驻村后,帮扶黎月金种植李子、毛竹。目前,黎月金一家种有李子树200多棵,毛竹100多棵,其中李子每年收入有1万多元。&&& 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后,在驻村干部的鼓励下,黎月金筹钱建起了三层半的新楼房。虽然目前还没有装修好,但与以前的泥砖房相比,黎月金一家人已经特别开心了,因为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居住不安全的问题。&&&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历来是老百姓最普遍的期待和追求,实现“居者有其屋”更是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民生大计之一。按照扶贫“双到”工作要求,连平县委、县政府把推进贫困户农房改造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来抓。在扶贫开发工作的起步阶段就明确要求县、镇、村三级切实摸清在册贫困户的住房情况,掌握实情,制订科学合理的改造规划,与整村推进建设、文明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有效结合,制订可行的资金筹集及使用计划,并全程跟进。连平县委书记钟明、县长黄远程及分管扶贫工作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曾丽霞等领导,经常深入各镇检查督促农房改造工作。&&& 在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方面,连平县委、县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农房改造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并且制订了5年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在资金投入方面连平县财政克服种种困难投入巨资,从2011年开始每年争取安排危房改造的资金不少于200万元。&&& 农房改造资金能否落实到位,关系到成千上万贫困户能否“住有所居”。为了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扶持农房改造政策,连平县委、县政府积极筹集资金的同时,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并结合实际,成立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黄远程任组长,曾丽霞任副组长,县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连平县建立了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资金拨付监督检查机制,省级专项补助资金严格实行专项专用、分账核算管理,严格执行到户补助标准,及时拨付、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各镇建立项目资金公示制度,加强资金拨付管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县组织纪检、检察、审计等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一律严肃处理。&&& 据了解,省、市下达连平县2011年―2015年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总任务是28496户,其中42个省定贫困村任务是7088户,2011年任务是6850户,2012年是3667户。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连平县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扶持住房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发动工作,严把公示关,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调动帮扶单位、干部积极性,加快贫困村农房改造进程。2011年连平县基本完成了省确定的农房改造目标任务,共建设新房6850户,建筑面积达657600多平方米,解决了27430多人的住房难问题,促进了贫困农民安居乐业,也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而2012年,全县有3667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新房全部动工建设。经过抽查,2012年进展情况良好,动工率达100%,今年年底这3667户均能一层封顶。&&& 今后,连平县委、县政府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还将加大力度推进贫困农户泥砖危旧房改造。预计今后5年每年改造泥砖危旧房1000户以上,每年还会持续增加危旧房改造扶持资金。届时,连平百姓“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的愿望将会实现。
■政府服务篇
政府主动充当帮扶单位“助手”和“参谋”
&&& “驻村干部和贫困村群众胜似一家人。”这是韩国琼驻村以来的最大感触。韩国琼是深圳市南山区对口帮扶连平县陂头镇腊溪村的干部,他现在已经把腊溪村当成是自己的家,淳朴的村民都说他几乎成了腊溪村的“半个女婿”。韩国琼说,工作顺利开展也是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自己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不仅因为这是应有的责任,也是因为驻村之后与当地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帮扶单位是一个“外来进入者”的角色,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必然会面临着诸多问题,被帮扶地方政府能否积极配合和主动协调就成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连平县委书记钟明、县长黄远程及分管扶贫工作的连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曾丽霞,不仅经常到挂钩帮扶村检查指导扶贫“双到”工作,而且还经常深入省、市和深圳南山各帮扶单位挂钩帮扶村了解扶贫“双到”工作情况,主动帮助帮扶单位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此外,县领导还要求连平县“双到”办及各镇认真做好“双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努力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特别要求做好省、市和深圳市南山区各帮扶单位的“助手”和“参谋”,帮助解决驻村帮扶工作组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各帮扶单位创造了有利的工作环境。&&& 据了解,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连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双到”工作,成立了全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和县委常委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直2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及时出台了《连平县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连平县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对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行问责制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身作则,经常深入基层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利用周末到贫困村现场办公,指导工作,为支持帮扶单位的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连平县委、县政府每月研究一次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的重大难题,有序推进工作落实。钟明、黄远程要求各级政府及各单位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大力配合帮扶方开展工作,提供工作便利,并要求在生活上关心、支持帮扶者,关心驻村干部。
■改善民生篇
贫困村换新颜贫困户得实惠
&&& “村道水泥硬底化,村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贫困家庭学生读上大学,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件件民生事业,是记者在被帮扶的贫困村采访时,感受扶贫“双到”工作对贫困村、贫困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日前,记者在上坪镇东阳村采访时了解到,3年来,帮扶单位通过设立助学金扶持高等教育、修缮校舍扶持基础教育、完善村民文化设施等措施,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改善村民生活生产基础设施,以扶智来提高东阳村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致富本领,提升东阳村的“造血”功能,彻底改变了东阳这个贫困山村的面貌。&&& 据了解,连平县各驻村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完成大小民生工程300多宗,完善村基础设施,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42个省定贫困村中的农户喝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彻底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完成了102宗农田灌溉引水工程,有效解决了4万多亩水田长期缺水灌溉难的实际问题;100%落实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政策,解决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障;狠抓“普九”促教育,全县“普九”入学率达到100%,对孩子在大中专院校读书的贫困户,帮扶单位采取直接补助生活费、协商学校减免学费或助学贷款,介绍做暑假工等多种形式,减轻贫困家庭开支,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编辑:venos
河源日报社全媒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河源日报”、“河源网”、河源日报微信群(河源日报微信、河源日报槎城社区微信、河源日报微生活微信)的所有文字、图片 和视频,版权均属河源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社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 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河源日报、河源网,或本社微信号全称,违者本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河源日报”、“河源网”,以及河源日报微信群的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河源网”, 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河源网联系。
  联系人:吴先生(电话:)
新闻点击排行河南-财富河南&正文
河南产业扶贫奔行在路上:制度供给“给力”精准扶贫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河南一方面切实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另一方面,着力政府扶贫与市场扶贫相结合,推行产业扶贫,实现从“供血”变“造血”。
为贫困户送温暖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治疗”,新形势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着力“精准”。河南一方面切实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另一方面,着力政府扶贫与市场扶贫相结合,推行产业扶贫,实现从“供血”变“造血”。
等待国家级“验收”兰考、滑县摘帽在即
2015年,我省开始全力推进精准扶贫。2016年,则迎来了“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也是关键之年。而兰考、滑县则是全省脱贫攻坚战中承诺实现率先摘帽的两个县。
昨日,记者从省扶贫办获悉,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兰考、滑县贫困退出工作的省级核查已进行完毕,两县均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并且公示阶段已结束。准备迎接国家级“验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两县退出情况的专项评估工作预计在春节前后开始。
脱贫没脱贫,得看达标不达标。按照我省出台的《河南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贫困县的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的通知》要求,经第三方评估和兰考县、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申请,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开展了对两县贫困退出的省级核查。
核查结果表明,兰考县、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发生率分别为0.46%、0.69%,低于贫困县退出标准;贫困人口漏评率、贫困户错退率低于贫困县退出标准;贫困县退出群众认可度均在98.5%以上,高于贫困县退出标准;兰考县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扶持退出99.12%,滑县全部实现退出,均高于贫困县退出标准;公共服务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行业部门贫困退出标准。两县脱贫长效机制完善,持续发展能力强,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
河南脱贫时间表 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
根据中央部署安排,全国所有贫困县需要在2020年全部摘帽。事实上,河南也已经制定贫困县摘帽“时间表”。
2016年2月底,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所有贫困县在2019年前实现脱贫。
《实施意见》明确了河南省还有53个贫困县、8103个贫困村、576万贫困人口的基本事实,规定了实现全部脱贫的时间,表明了脱贫的标准,更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意见。
2016年3月,《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滚动计划》的出台则给出了更加明晰的时间任务表。
这份计划明确全省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为万人、万人、2018年90万人、2019年70万人、2020年60万人。
明确2个国定贫困县2016年脱贫摘帽,6个国定贫困县和4个省定贫困县2017年脱贫摘帽,17个国定贫困县和11个省定贫困县2018年脱贫摘帽,13个国定贫困县2019年脱贫摘帽。
而根据计划,今年即将实现脱贫的包括,固始县、光山县、新县、潢川县、沈丘县、新蔡县等6个国家级贫困县和伊川县、叶县、舞阳县、方城县等4个省级贫困县。
政策“组合拳”制度供给“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的扶贫开发新概念、新思路、新纲领。它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精准考核的治贫方式。
如何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对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在帮扶过程中,怎样对扶贫对象、扶贫资金和帮扶主体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最后如何对识别、帮扶、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要真正落实精准扶贫,做到精确识别、精确管理和精确帮扶、精准考核,关键是要彻底扭转此前的粗放式扶贫思路,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治疗”,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一系列政策与制度的供给。
对此,河南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打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组合拳”。2016年6月,我省出台脱贫攻坚的5个《办法》和5个《方案》。
5个《办法》包括:《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河南省脱贫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河南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河南省开展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实施办法》、《河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而5个方案是:《河南省产业扶贫脱贫实施方案》、《河南省异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河南省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河南省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河南省特殊救助脱贫实施方案》。
这一系列《办法》和《方案》,针对河南省情着重回答和有效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4个关键问题,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对象不准、路子不清、责任不实、退出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切实把中央的要求和河南的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把精准放在脱贫攻坚的首要位置。
脱贫攻坚政策制度供给不仅切实可行,执行力度也要掷地有声。而就在本月初,记者从审计厅了解到,我省确定并启动了2017年扶贫审计工作方案,至3月底,将对我省7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和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同时展开。此次扶贫审计将突出“精准、安全、绩效”主线,严肃查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和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损失浪费、风险隐患等问题。
产业扶贫“输血”变“造血”
“政府扶贫对于解决大面积、集中性贫困问题卓有成效,市场扶贫则在专业性和效率方面更有优势。”知名财经评论人余丰慧指出,造成贫困的原因多元化,过去运动式扶贫精确性差,返贫率也高;政府扶贫模式行政偏好往往与市场需求不符,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或增产不增收。
而市场扶贫中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通过产业带动与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造血问题、拔掉“穷根”。
根据我省出台的《河南省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特色农产品产业、畜牧养殖产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乡村旅游产业等契合我省特点,都是我省重要的脱贫产业。
在夏邑县北岭镇,以大棚瓜果蔬菜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有效带动市场主体,推进瓜菜产业化经营,使当地贫困户增收脱贫。记者了解到,仅种植大棚瓜菜一项,去年全镇人均年收入超过9000元。
事实上,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地在农村,“三农”要发展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难以形成产业链。在产业扶贫中,我省坚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带动脱贫产业快速发展。
如信阳羚锐集团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走上稳定脱贫之路;在平舆县182家贫困户依托李芳庄种植合作社实现脱贫。
然而产业化扶贫不能简单等同于农业产业化。“扶贫才是它的本质属性,怎样正确处理推进农业产业化与推进扶贫产业的关系是政府需要调整的杠杆。”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相关专家表示。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省强调发挥产业对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的牢固利益联结机制,避免产业扶持脱贫过程中龙头企业、大户受益,而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被边缘化。
以扶沟县为例,产业扶贫在制度上采取以直接参股投资、土地流转入股、务工折资等多种模式,让贫困户和种植、养殖、加工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避免扶产业不扶贫的现象。汴岗镇于营、温楼、五所楼三个村的241户贫困户,每户以5000元财政扶贫资金入股越秀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优质胡萝卜项目。
此外,脱贫产业顺利发展,金融、科技等要素不可或缺。近年来我省积极打造融资、服务等各类产业扶持脱贫平台,对有劳动力、有能力、有土地,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采取直接帮扶模式,给予一定额度资金帮扶或实施贷款贴息。
如兰考县政府用扶贫资金建立风险补偿金,银行发放贷款助力扶贫产业发展;叶县探索在乡村建设资金互助社,用小资金撬动大扶贫。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李霞
点击加载更多
河南热搜词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您当前的位置 :
山东平度脱贫攻坚打造可持续模式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16年,山东省平度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这并不意味着平度一劳永逸地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更大的考验摆在面前:如何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
  平度给出了答卷:打造脱贫攻坚可持续模式。
  产业可持续:吸纳贫困群众加入特色优势产业链,稳定增收
  白沙河街道东李戈庄村贫困户王春丽的丈夫2005年患病去世,小儿子正读职高,生活十分困难。鉴于王春丽有种植基础,平度市扶贫办帮她定制了种大棚草莓的脱贫路子。王春丽用扶贫资金搭起了两个草莓大棚,去年挣了12万元。村支书刘进福说,村里有草莓种植基础,这条扶贫路子切合实际。如今,村里8户贫困户靠种植草莓不仅顺利脱贫,收入更是翻了好几番。
  依托18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度市吸纳王春丽们参与特色优势产业链。去年,全市受益于特色种养业大幅增收脱贫的贫困户占57.6%。
  平度市的草制工艺品、假睫毛加工等产业也非常景气,在全球市场都有话语权。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很多企业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贫困村,建起了260多个“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和“扶贫驿站”,大量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计件工资,每月能挣3000多块钱,还不耽误农活。”白沙河街道任家河岔村的恒新基电子有限公司平度分厂加工车间里,贫困户刘美芳正忙着包装元器件。这个用村委大院50多间闲置房建起的“扶贫工厂”,让刘美芳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扶贫工厂’给村里带来了每年2.6万元的租赁收入,还解决了200多村民的就业问题,真是不错。”村支书任德武说。
  动力可持续:培训接地气,很多贫困户手握一技,大幅增收
  授人以渔才能拔穷根。平度市重视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工作,依靠可持续的产业带动,市扶贫办列出专项资金,创新培训形式,累计培训贫困群众1万多人次,很多农户实现了手握一技,大幅增收。
  仁兆镇沙北头村61岁的王贵仁共有6亩地,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植大姜、芋头和大蒜。去年对他来说是个“肥年”,2亩大姜每亩增产1500斤、增收5000元。这主要得益于参加了庄户学院的培训,王贵仁学会了大姜小拱棚种植技术。
  庄户学院充分根据农户特点因材施教,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好帮手。在培训师资上,庄户学院改变单纯把专家教授“请进来”的模式,更多聘请合作社、加工企业等一线能人和种养大户等“土专家”当老师。培训内容上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突出贫困户“自主选学”。在培训时间安排上,与生产进度有机结合。
  70多岁的大泽山镇退休老教师张学山,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也是种植葡萄的一把好手,他种的葡萄采收季能延迟至11月上旬,每公斤可多售6—8元。
  政府部门聘请张学山给贫困户培训葡萄种植技术,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群众能听明白、理解透。张学山对贫困群众满怀深情,培训后经常上门回访。近3年他累计培训贫困群众3100多人次,帮助他们每年增收700余万元。说起张老师的培训,大泽山镇上甲村的贫困户张卫平竖起大拇指夸赞:“张老师的课农民喜欢听能听懂,我没念过几年书,都学会了。”
  机制可持续:打造脱贫共同体,贫困户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有利金,务工有薪金
  贫困户普遍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弱。平度市政协副主席、市扶贫办主任唐云莉说,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帮贫困户稳定增收,市里以精准扶贫到户增收资金为媒介,采取贫困户带资入股、流转土地入股、优先安排务工、免费培训技术等多种“联姻结对”方式,引导、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打造脱贫共同体,贫困户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有利金,务工有薪金,多渠道增收。
  在平度市的新型经营主体扶贫中,农创体扶贫格外显眼。全市整合61个村的财政扶持资金,建设了杨家顶子扶贫创业园、崔家集蔬菜等11个扶贫农创体,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17个。引导贫困户将财政到户项目扶持资金入股农创体,政府兜底,贫困户负盈不负亏。从所有扶贫项目所获收益中拿出20%建立贫困户动态帮扶基金,将有返贫迹象的人群及时纳入帮扶。
  蓼兰镇杨家顶子扶贫创业园吸纳周边3个经济薄弱村以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创业园与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为其提供生产、培训、销售、就业等系列服务,2014年以来帮助50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管家村的管永春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杨家顶子扶贫创业园为他的10亩土地免费提供播种、耕地、收获等一条龙服务。去年管永春将收获的9370斤小麦送到创业园的爱心面粉工坊,售价每斤高于市场价1角。最近,了解到管永春有打工增收的想法,创业园又安排他来到园区务工,每月工资近3000元。
  像管永春一样,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平度全市2925名贫困群众接入了产业化脱贫链,稳稳脱贫增收,27个贫弱村庄顺利摘帽。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草扶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