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下岗职工补助70万没地 没房

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为什么我不能申请经济适用房,就因为我家有个74平方门面房吗?但我是下岗工人,无住房。
门面房就是为了有生活来源,就是因为门面房,申请经济适用房才未合批准。
浏览次数:0
二手房经纪人
前2天看新闻,
房天下知识为您分享了一条干货
二手房经纪人
部队经济适用房
二手房经纪人
你都有74平米的门面房,那是中产阶级了,你知道有多少人一无所有吗
二手房经纪人
这个就不好说了、都好。
前2天看新闻,一家三口住厕所里,打扫厕所。
你都有74平米的门面房,那是中产阶级了,你知道有多少人一无所有吗。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
ask:3,asku:1,askr:145,askz:27,askd:49,RedisW:0askR:1,askD:0 mz:hit,askU:0,askT:0askA:2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今日律师风向标:
下岗职工没享受福利分房的原单位是否有补助
下岗职工没享受福利分房的原单位是否有补助
wl3251auiq
律师回复区
[VIP+版主]
尊敬的当事人,您好,根据你向我咨询的问题,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中,若企业行为未对劳动者造成明显的影响,且用人单位采取了合理的弥补措施,劳动者处理该纠纷的理由不充分的,用人单位无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为了更好维护您的劳动权益,可以为你提供专业帮助!具体需要了解案件详细情况才可能给你专业的意见,如需要法律帮助,可以直接再次进行追问咨询或者最好携带相关资料给我进行详细分析。
你好,建议先与用人单位协商
[VIP+版主]
您好,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以上回复,不符合你的实际情况?马上咨询在线律师!
当前在线律师:1650人
今日回复问题:6949个
相关法律咨询
标签:下岗
标签:下岗社保
标签:下岗工人
相关文章推荐
共帮助过19738人
共帮助过2585人
共帮助过1886人
共帮助过1361人
共帮助过1399人
最新法律咨询
相关律师推荐
法律快车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粤B2-
客服QQ: (注:此QQ不提供法律咨询)
免费问律师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我们夫妻二人是下岗工人,2004年在父母的职工房上面修了六十几平米的房子住(没有房产证)我现在有条件提出要安置房没有?
我们夫妻二人是下岗工人,2004年在父母的职工房上面修了六十几平米的房子住(没有房产证),2017年工厂拆迁,居委会只认可一个户口,一个房产证。父母最后签字了。所有的钱也打给了父母。现在问题是父母买了房子,没有多少钱了。我现在是地方都没有住的了。我现在有条件提出要安置房没有?居委会现在是不理会我们夫妻
浏览次数:0
根据拆迁政策,如是违法建筑则没有。
房天下知识为您分享了一条干货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
ask:2,asku:1,askr:579,askz:37,askd:11,RedisW:0askR:17,askD:633 mz:nohit,askU:0,askT:0askA:652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  惊呼《国企下岗人员的国家赔偿和房补规定》
  -----原来这是祖亲生日时送给下岗人员的大礼
  昨天我的一位同学邀请我们几个人去喝酒,原因是他原来的部队要给他发放住房补贴补了;因为特别高兴,所以特邀请我们几个朋友共同高兴。原来我这位同学是位伤残军人,部队通知他将按照《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进行住房补贴的补发。
  根据《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明确规定了在伤病残军人移交政府安置时;应该由军队根据本人伤病残情况发给一次性安置补助费,以解决个人实际困难。在这个规定中大幅地提高了伤病残军人住房补贴标准,明确规定了伤病残退休军人基本住房补贴不足10万元的按10万元计发;安置地在高房价地区的,按照军队规定给予地区住房补贴;分散供养的一级至四级残疾的退役初级士官和义务兵的购(建)房经费保障标准,按照安置地县(市)6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计算确定;中央财政定额补助,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解决。根据这个规定,我这个同学最少能得到10万元的住房补贴费;所以我们也替他高兴,大家在高兴中兴奋地举杯庆贺。
  在这酒醉中,我忽然问道‘我国有没有下岗人员的住房补贴’;谁知一个在民政局工作的同学竟然马上接口说:“有,早就发了;而且比军人的补贴费还高,是按照最低保障每位下岗人员一套商品房的价格补贴的”。我问道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也查不到这个文件呢;这位同学说:“当初下岗人员也是突然通知的,所以这次惊喜也安排要突然;因此这个文件现在已经到了民政部们,但不对外公布;将在国庆前突然公布,以给下岗人员一个惊喜。所以现在到处没有文件,但到九月下旬各居委会就会主动联系下岗人员;到时候下岗人员肯定会惊喜,这也是祖亲给下岗人员的大礼”。
  我说这是一个什么文件,这位同学说文件名是《国企下岗人员国家赔偿和房补规定》;我说为什么是国家赔偿。这位同学说:“本来下岗应该是企业行为,但我们的下岗是政府行为;而且是作为一个运动,所以伤害了下岗人员。这是由政府行为造成的,所以下岗人员才应该得到国家赔偿”。按照这个文件的要求,对下岗人员进行终身补偿;而且是按照本人的实际工龄进行计算,即一年工龄的每月补贴费50元;低于低保费的按低保领取,高于低保费的按照实际补贴费领取。这费用由财政包干,由民政部门发放;也就是说,从这个文件生效开始;我国的下岗人员也就真的有自己的保障机制了。按照这个文件的补贴,我这在国有企业工作25年的下岗知识分子;以后也能按月从民政部门领到1250元的下岗补偿费了。
  根据《国企下岗人员国家赔偿和房补规定》,房补也是分等级的;而且同样是按照工龄进行区别。在这个文件中规定了已享受福利分房和未享受两种,分别用差价进行区别;未享受福利分房的下岗人员按照工龄面积的2800元/平方米补贴货币,已享受过福利分房的下岗人员按照工龄面积的1400元/平方米补贴货币。根据该办法对于下岗人员工龄建筑面积标准的规定:凡工龄超过25年(含25年)的享受补贴面积为100平方米、20年到25年之间的享受补贴面积90平方米、15年到20年的享受面积为80平方米、10年到15年的享受面积为70平方米,5年到10年的享受面积为65平方米、5年以下的享受面积为60平方米。也就是说,工龄越长的补贴面积也就越大,可以获得的房贴越多。如果以5年以下工龄的下岗人员为例,按未享受福利房的补贴标准每平方米2800元,其60平方米的面积可获得16.8万元补贴。按照这个标准的规定,我也能获得28万元的住房货币补贴。
  说实在的,这些年公务员可以拿到住房补贴;国企高管们也有住房补贴,惟独就没有下岗人员的住房补贴。而我们实际看到的城市住房困难,实际还是下岗人员最困难;因为他们一没有单位的福利房,二没有高收入;所以住房和买房的实际困难恐怕不是公务员队伍,而是那些下岗人员;这些人别说是商品房,就是经济房都买不起。所以我们现在任何城市里的贫民窟里,肯定百分之八十的是下岗人员。
  当我们全社会要求下岗人员品尝改革成果时,祖亲竟然在自己60岁生日之时给下岗人员送来了大礼;这大礼使多少下岗人员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还有房住,还有生活保障;这样的大礼将使多少下岗人员感恩戴德,还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好;在大家无望之时,竟然真的给我们下岗人员惊喜了。
  我憧憬,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看来只有等到九月下旬,那时就知道我们下岗人员是惊喜还是继续失望。等待,等待;再等待。
楼主发言:20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中国的国企,除非垄断,基本都没有竞争力的。国企,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破产是必然的。很多国企是依靠财政和银行维持,实际上就是社会包袱。  国企下岗,表面上是政府主导,因为政府和银行都无法持续输血了。当时的大部份国企是被市场抛弃,被时代抛弃。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到过很多本地国企,对比珠三角,我感概,这些企业体制僵化,领导迟钝,工人懒散。这样的企业有何前途?  
  在当时的国企,基本上是内部繁殖,儿女顶替父母,国营的金字招牌,堪比今天的政府机关,外面的人争得头破血流。  铁饭碗,大锅饭,使得国营企业人满为患,一个人的事,三个人做。  当时,很多国营人就是即得利益者,封闭的体制下,他们又把自己的儿女送进国企,他们对‘’国营‘’充满期待和依赖。  
  环境造就人,国企里养了太多的懒人,庸人,甚至废人。  一旦大环境变化,很多人无一技之长,陷入困顿。  
60周年国庆
那应该是09年
微信里还有人在转
这不是在做中元鬼梦嘛……  
  很多国企下岗人员,总是认为社会对已不公,认为国家就该保证自己一辈子。  确实,当时的国营企业人员,以工人阶级自居,享受了高于社会大众的福利,即便企业早以亏损不堪,成了依靠补贴度日的社会包袱,他们还天真的认定国家就该继续管下去。  
  微信谣言之多,意料之中。可谣言传播之广,则反映很多人的心态。这个谣言传了很多年。  很多下岗人员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我的初中同学,初中毕业进厂办职校,顶替父亲走国营厂,几年后下岗后干个体,如今也有家有业。  接他的话,厂子早该完蛋,自己早该出来。在几年,混小日子,时间一长,要知识,没知识;要技能,没技能。再呆几年,死路一条。直到下岗,很多人认为政府害了他们。其实就是自已害自己。  
  国企的低效率,是体制之错,毫无争议。  国企破产,乃社会纠错,时代纠错。  
  特别是老工人,处境更为艰难,家中领导的父母连退休工资都不保,家中生活陷入困境。我当时刚成家,深知其中的苦涩。  国企人员愤愤不评,参照机关事业单位,他们的待遇相差太多。  
  我曾经在天涯杂谈里关注过的一个帖子《几千万工人无端下岗是改革功绩还是历史罪责?》昨天再去看时,发现该帖已被删除。  在那个帖子都回复里,看到近大半的人的论调都是“工人下岗是因为工人好吃懒做,工人是国家的蛀虫,他们下岗活该......”等等,我感到特别无语和悲哀。  远不提满清时八国联军入侵,就说现在正大张旗鼓纪念的抗战,说说那不能不提的南京大屠杀;中国民众挨打被杀被辱,我们沉痛反省究其原因时,除了同仇敌忾地痛斥外强凶残,还可以说当时我们国家贫弱,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等等。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抗日战争给中国人留下了一条深刻的教训,这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落后是什么造成的是谁造成的?挨打的被杀的又是什么人?那些中国人挨打和被杀,因为他们落后,所以他们活该被打被杀?看起来好像特别有道理,这个逻辑行得通是吗?  但是依然有无数人在坚持那样的论点,不知道为了掩饰什么,还是为了转移视线,把所有成果归功于政府体制,却把罪责归结给了作为牺牲品的底层劳动者!难道都不知道或装作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谁吗?当一件事被粉得本末倒置,把受害者当罪人推上刑台,这样无耻的事还会继续上演。  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永远是被领导的人,服从党和政府分配的工作,任劳任怨,直到党叫他们下岗失业,他们也没有太大的怨言,就默默地承受着那些不是自己造成的命运。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被国企改制夺去饭碗的数千万失业职工,大部分人陷入赤贫,陷入喊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绝境。他们被暴风骤雨般的国企改制打入了十八层地狱。但是他们还是人,还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着,还在中国的土地上生存着,静悄悄地漠然地生存着,在被社会完全遗忘的角落里生存着。而这是一大批人,是数以千万计的一大批人。  一名三十多年工龄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说:“我们这代人是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好的歌声熏陶下,几乎与新中国同龄从下放到下岗的一代人,党叫干啥就干啥,一身交给党安排,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半百以前的人生都为党作出了自己全部的奉献……”  一位老工人说:“失业后我们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有病没钱看,小孩读书交不起学费,房子破烂更是买不起,不是我们懒,是因为受别人剥削给的工资非常低,交了养老金剩下几百元要过日子,我们的生活太贫苦了,尽管生活穷苦,但我们也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因为墓地也涨了,死不起呀。”  作为工人阶级整体,他们曾经是中国的脊梁。他们用汗水喂养了共和国,用热血浇灌了神州大地,用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奉献支撑着共和国大厦!他们曾经以浑厚的嗓子高唱《咱们工人有力量》,眉宇间洋溢着自豪与自信……  如今的他们,沦为无业游民,沦为被侮辱被欺凌的“贱民”。他们极其悲惨的境遇,与媒体齐声赞颂的“盛世”,与媒体大肆宣传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他们重新回到了每天为温饱发愁的日子。他们住在国企改制后留下的贫民窟,住在三四十平方米的老房子了里,楼梯上拥挤着一垛一垛的蜂窝煤;他们消费不起煤气、天然气,而是琢磨着如何让蜂窝煤散发热量的时间长一些;  他们买不起不断涨价的鱼类肉类,只能千方百计以萝卜白菜充饥;他们最怕的是生病,哪怕是一般的感冒,在医院接过医生的处方,面对七八元钱十几元钱的划价,总要犹豫徘徊半天,最终还是放弃取药,回家熬姜汤:因为买了药就没钱吃饭了;他们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又最怕孩子考上大学,学费从哪里来?这个难题足以令他们几天睡不着觉;他们想活下去,只能低眉顺眼、低声下气地乞求低保,乞求救济,乞求照顾,他们的尊严也随着失业而失去了,宝贵的尊严没有了,做人的尊严没有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老人,他们决心活下去……  他们懒惰吗?他们违法违纪了吗?不,他们的失业,完全是国企改制的浪潮席卷的结果。他们长期视为家园的国企改制私有化了,他们被廉价“买断”了,热爱的岗位、劳动的权利、生存的保障……就都同时消失了。他们在国企改革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国企改制给他们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巨创,有谁来理解呢?    现在,他们收入归零,GDP增长也好,《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权益也好,涨工资也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好,与他们无涉了。他们如何实现“小康”?温饱尚且成了问题,“小康”距离他们是太遥远太遥远了。   现在中国最穷最苦的群体在哪里?在城市的贫民窟里。他们就是国企下岗、买断、失业职工。他们的境遇,远不如农民。他们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既无财富、又无资产的无产阶级。除了痛苦和叹息,一无所有啊,真正的一无所有啊。农民,总多少有几亩几分土地吧?现在还可以流转承包经营权来变换成钞票呢。  与城市下岗失业职工相比,农民工是幸运的。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一直有人呼吁,农民工的待遇在不断提高。可是,国企下岗、买断、失业职工完完全全被遗忘了。他们的权益,有谁来保护?有谁来呼吁保护他们的权益?他们人数少吗?不是。数以千万计的失业职工,很庞大的群体啊。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完全被遗忘了。因为下岗工人——其实是中国展现了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央央大国、云云众生,人与人却千差万别,可谓三六九等,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并没有引起大家关注,只是把他们当作了累赘,当作了贱民,甚至当作了蛀虫,他们饿死都是活该的!哈哈哈哈哈....
  时代变化太快。当时,基本没有私企,企业有两种:国营,大集体。  大集体,基本上是政府为了解决就业而设立的,有可能关门。  在当时人的眼中,国营单位才是王道。国营单位的收入,福利远超过大集体,而且超过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谁都没有想到,国营单位会有走投无路的时候。  为了进国企,很多人不读大学,而且读中专,就是为了早点毕业进国营单位。而且是很多人眼里的铁饭碗。当时国营企业的工人的收入,都超过了医院的医生。  记得,八十年代我小舅舅在大集体,为了进国营单位,他的兄弟姐妹们请客送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眼看就要成功,却在最后关头被人顶替。舅舅在家里大闹了好几天。  后来大集体关张,小舅舅哭着到北京路摆摊,家里人都觉得对不起他。不过后面的剧情出现了反转。小舅舅做生意发了财,成为家里条件最好的,而且远超过家里其他人,只是非常遗憾,小舅有了钱,乱来,赌博喝酒,妻离子散,一贫如洗。
  我还见过,一家5口在同一国营厂,同时下岗。  父母在同一个厂,父亲是厂里中层有一定实力,先把儿子弄进厂,后来是女儿,儿子在厂里找的媳妇,而且分到了房子。也是周围人羡慕的对象。  没想到,几年后,厂子经营急转直下而破产改制,一家5口人同时下岗。当时家里的生计都有问题,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没过两年,儿子离婚,媳妇出走,老头重病离世。  这样的例子很多,看到这些,也能看到人间的冷暖。
  呵呵 今天是中元节
也可以当作笑话吧  不想去争论
因为一争论起来 就会形成两大阵营----同情下岗工人的和鄙视下岗工人的  唯独缺少冷静分析因果关系的 因为歌功颂德锦上添花甚至落井下石都太容易 也容易被称作“正能量”
而抨击体制反映疾苦会轻易地被认为别有用心 有违时代潮流传播“负能量”
  所以不需要争论了 看看现今社会 多么灿烂美好 无病不要呻吟
有病也只能轻声哼哼
不要影响了别人的幸福生活......  以上纯属中元清秋梦语鬼话 此贴就尽快沉了吧
大家不要回复了...
  回到我那初中同学,他为厂里子弟,基本上定下来进厂。职校毕业时,父亲在外地公干,可是他有点想去广东,不想进厂。  根据他的描述,当时的情景是,母亲在家里流泪苦苦哀求,父亲连夜赶回,到家二话不说,操起皮带,就是一顿狂揍:老子辛辛苦苦给你争了一个指标,外面有多少人想要都没哟....。据他说,第二天,他是遍体鳞伤地去厂子报道的。
  国营单位的完蛋,包括工人的懒散只是结果,不是原因,原因是体制。  体制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在当时,也很多人也知道,可是大家都习惯了。也有人想改进,可是基本无解。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企业破产真的会来。  我想,如果我在当时,我无法预料国营单位会走到破产这一步。  当时,上高中的时候,很多人的父母,包括我父母,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XXXX,你听好了,我们没关系送你进国营单位;你得好好读书,考不上大学,你就上街当二流子....
  决策者把体制的恶果扔给工人承担。
  让无竞争力的国营企业破产,是体制转型的必然,而且必须的选择。  朱在台上,最遭人诟病的是国企破产。国企破产涉及的人和家庭,范围太大了。至今,还有很多人,痛恨朱。  国企破产改制,一方面是政府和整个经济无力再背这个沉重的包袱;另一方面,为整个经济转型,腾出空间,腾出资源。  国企所背债务,及相互间的三角债,已经使得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几乎到了崩溃的地步。朱从上海赴京,挂副职,行正职的权力,其近乎冷酷的一面,铁腕般推行其政策。  与其让整个中国经济破产,还不如让低效率的国企破产,我看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其实,即便朱不在任,国营企业破产也是迟早的事。只是朱顶住压力,下了狠手。国企晚几年破产,没有意义,而且损失更大,对整体的经济损伤更大。
  其实,如果要维持国营企业的生存,银行和财政就必须持续输血。其实,各地财政基本上无能为力了,银行几乎成了唯一的资金供给方。  中国的银行金融业几乎到了破产的地步。一个国家的金融破产,其杀伤力是一个国家无法承受的。  从维持地方就业和稳定来说,地方政府有维持局面的压力,可是朱上台,兼任央行行长,全面清理银行债务,宁可坏账,也要断贷。  没有银行的支持,很多地方国企轰然倒塌。
  至于,国企改制中,很多人从中获利,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楼主,你是一个同情弱者,有情有义的好人。  我只是从利害关系出发,讨论这个话题。我承认,我过于冷血了。  可是,我没有任何质疑你的动机。有你这样的人,我们的社会才有点暖色。
  国企下岗的那批人,也是多灾多难的一代人。  他们很多人,由于那个亢奋的时代,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读书的心情和计划,忙于运动,后来上山下乡,最后返城进厂。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却面临下岗。  其实,下岗,对企业来说,就是裁员,对个人而言,就是失业。可是,我们偏偏生造出下岗的词来。  从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令他们下岗后就业艰难,落后的思想观念更是令他们无所适从。
  很多下岗人员愤愤不平,甚至认为自己所受政府的待遇,连农民工都不如。  这本身就是观念的问题,当初的国营单位,是高大上,大集体是二流货色,更不用说那些农村人。  且不说,国营单位形势好的时候,企业提供了令农村人流口水的福利;即便国营企业,逐步陷入绝境,半死不活的时候,很多人依然存有幻想,政府就该保他们一辈子。  等到企业破产,下岗工人流向社会,其实和农民工相比,还是有优势的。  至于连农民工都不如的观点,只是观念的问题,认为自己是国营单位的人,理应高于农民工,对政府还有依赖思想。
  回到“国营企业工人懒散”话题。有觉悟高的工人,可是大部分工人懒散,也是事实。  工人懒散,不是道德的问题,更谈不上觉悟高低,纯粹是管理的问题,是分配机制的问题。  国营企业工人,下岗后 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也是事实。
  经济出问题,经济调整时,受冲击最大的一线雇员,这是市场决定,与政治制度无关。  决定冲击面的是,就业人员结构和供需关系。中国如此,美国如此。  减少失业冲击,从个人角度上讲,要有金钱储备,和知识技能储备,才是关键。
  @章仁贡  屁话连篇、无稽之谈、马后炮、幸灾乐祸。  下岗工人跟你有仇呀,何必再在下岗工人心头撒盐呢,你看你是怎么形容下岗工人的,你就这么自以为是,你就这么看不起国企,你就这么看不起下岗工人。  一味地贬低下岗工人,说什么包袱、懒散、一无是处、咎由自取,真不知你有几斤几两敢大言不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经历就不知道下岗工人心中的苦。  回家问你爹娘去,看他们会不会认为是你眼里所谓的包袱。
  企业经营不行,走到破产,是非常正常的事。  可是,一次性让这么多企业破产,造成了这么多人下岗,确实是造成巨大的社会冲击。  在当时,很多经营尚可的国营企业也被改制的大潮卷入,其中有些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可是,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也许有吧!  朱,快刀斩乱麻,直接从金融整顿出手,全面紧缩银根,分割银行坏账,强势停贷,直接把相当大部分国营企业赶出市场,同时为中国的银行业止血止损。
  没有幸灾乐祸,我也亲身体会了下岗给家庭带来的压力,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压力。  下岗大潮来临时,退休和快退休的人,是最惨的。  他们过往的积蓄少得可怜,已经没有快劳动能力时,企业破产,退休工资出现问题,真的是生计问题啊!  那一段时光,好艰难。老人痛恨朱,我当时也持同样的观点。  可是,如今回过头来想想,有更好的办法吗?
  其实就是短短十年不到,国营单位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变化。
  朱当时的方法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当年国有企业很多产品质量很好,直到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很多产品质量仍然达不到那个时候的水平,只是产销不对称造成企业亏损,当然人为因素也很多,但是现在很多民营企业的大企业一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民营企业机制灵活,没有住房、退休职工等包袱而已,薪酬也相对稍微偏向强者,让员工觉得有希望而已,对下岗职工不管不问的确不公平,历来这样也不能怪朱,办法也有只是可能时间上等不及了,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反正当时到底是怎样我们也搞不清楚,历史不能还原,时间不能倒退,过去了就算了,但是对下岗职工补偿是真的有必要,这是欠的债,至于能力之说,只能说社会没发现这些下岗职工的能力而已,知人善用在目前依然很难做到
  此贴引起我对当年的回忆。在中央高层与囯际接轨,为企业的改制不惜牺性一代人的歪论下,企业领导们额手称庆,发财的时候到了,开始亙称老板并一亱华丽转身成了百,千万富翁。大批工人仅以一桶尿钱的补偿被分流下岗,自寻生路。。。我一向是很佩服右派的,下乡时期和好几个中共右派厅官多有往来,但对朱很不以为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抑或是体制促使他作出这种资本主义囯家作不出的事来!真正下岗朋友们今天提出囯家赔偿,我讲是师出有名,有理有据!。。。太黒喑了!。。。章仁贡君讲囯企养懒汉,养庸人,其实你是只看到消扱的一面。据我们最早离开囯企的这批人统计,当年在顺德,东莞,中山兴起的民企,赣州的工程技术人员,最少有一个团之众,大都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坚。至今尚有不少仍在领导岗位。。。。这些都说明,国企搞不好是体制使然,是高层,决策层无能!。。。下岗职工人到中年,被新贵们一脚踢开而走进风雨,从头再来!以坚強的意志,辛勤的劳动,书写了人生最华丽的乐章!。。。
  老章这次太片面。  
  楼主这个愿景不错   我很支持  当然  我也认为  一直处于城乡二元体系分割下的广大农村(非城市近郊可以拆迁的农村)、农民更应该得  到相应的补偿以及享受应得的改革红利
  现在下岗工人是弱势群体,但9几年前也幸福过,以前好日子时听党话跟党走,现在过苦了就骂国家了,这虽然有体制的错但体制也是个人组成的,难道广大工人就没有错?好的时候你有没有未雨绸缪反对过?恐怕没有吧!恐怕如章仁贡所说只顾着如何家族传承吧!现在下岗了就要补偿同情,那农民谁来补偿?农民从末好过付出绝对比工人多,工人也算享过几十年福了知足吧!要是一开始叫你门去做农民你门会干吗?凭什么现在要补偿,下岗时不是买断工龄了吗?  还有国家当年如果不国企改制大家都一起玩完。  
  原来国营单位的人员,总觉得自己是国营人,政府应当保证他们一辈子,离开国营单位是应当得到补偿,甚至是房子。  可是我要说,相对于国营单位小部伤群体,那些大集体的人们,他们怎么办。他们干同样的话,收入更低,福利更差,企业不行,他们首先被裁。  就是一个国营单位的标签,就使得收入,福利,及日后补偿相差那么大?  在延伸,广大农村的农民,他们不辛苦劳作? 当时国营单位的福利,他们想都不敢想,而且还可以儿女顶替父母地继承下来。对于下岗人员而言,他们只是失去了曾经拥有,可是那些农民是从未拥有。  再重申一次,国营单位的下岗人员,只是失去曾经的拥有,而更大多数人是从未拥有。  因为自己损失大,就该补偿,有道理。可是,我认为,还有更多的人更应行到补偿。  不要因为当初的一个国营标签,一个针对少部份人不合理的终身雇佣约定而已,我们无论是否是国营单位,都应当补偿。  
  曾经的国营单位大部份工人,也满怀理想,辛勤工作,同时享受了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福利。  到后来,国营单位不也形成一个利益群体吗? 国营企业,乃全民所有制,归全民所有,不是忙企业人员所有。  可是,很多国企人员把企业当成小团体所有,对子弟招工,或子女顶替父母,考虑过企业岗位需求,人员结构吗?当然没有! 他们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解决自身就业及追求高于社会平均福利而己。  国营企业的能人,也是不合理国营体制的受害者,无竞争力囯企的瓦解,对他们何尝不是件好事?正是国企破产,才使得他们摆脱铷锁,走出自己的天地!  在九几年,我到过本地很多国企,机构繁多,冗员严重,是普遍现象。很多岗位,珠三角只要一个人,本地国企要三个,甚至还要多。  福利好,铁饭碗,使得大家都挤过来!  下岗时,很多人痛心不已。  可是我要说,很多人,想当初,就不该来,因为从企业本身而言,根本就不需要你。  而且也没什么好痛心的,因为你当初来,进国营单位也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你比周围的人幸运的多。  
  对干老工人,政府应当给予基本保障。  可是对于大部伤下岗人员而言,只是重新回到起跑线上,和那些从未拥有的人一道出发而已。  你曾经拥有的福利和铁饭碗,他们从来也没有。  他们和你们,应待到平等的补偿。  
  当年顶班的时候怎么不说?
  国家好比是父母,公民好比是子女,子女能干的也是子女,不能干的就不管不顾?只是更愿意扶持强者,更简单吗?希望强者强了以后扶持弱者,结果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强者还抱怨得到的不够多,弱者连抱怨都没用,发不出有力的声音,偶然发出一两次,却被强者指责,你这是咎由自取,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可问题是从来都没有得到一样的机会对待,却告诉你上帝是公平的,我们听从强者的没错,可不能忽略了弱者,因为弱者也是人,弱者也有尊严
  @69若尘 呵呵
  就知道会这样  呵呵...
  退一步讲就算是同等条件下,我们一般也会支持弱者,强者已经有能力获得资源,弱者则没有,所以出现温州服务员泼开水事件事后大家一边倒的支持服务员,因为服务员就是弱者,对弱者你不能要求太多,强者因为本身就比较强,所以尽可能的宽容一点,法律已经给了服务员该承担的,法律之外还有人情,假如还支持受害者,她会更肆无忌惮更咄咄逼人,以后弱者哪里有生存空间?任何时候法律必须公平,道德则要偏向弱者
  私营企业下岗谁来管,农民工下岗谁来管。可怜的局外百姓。
  帮楼主顶到五百次
  国企基本就是一个怪胎,不应存在,因为除了浪费和低效以外,主要功能是制造怨男怨女。所以除了个别垄断行业外,国企应该全部关闭
  专制-国家是属于皇帝的,管理方式是养好少部分人,用他们来统治大部分人。民主-国家属于百姓,总统是百姓雇佣的管理者,干不好就可以换。
  比起农民工人兄弟知足吧!至少你们还能发声还有幸福过,农民几千年王朝灭苦王朝兴还是苦,建立王朝时农民付出最多,现在王朝的发展也是农民付出最多,谁来补偿房贴他们?  
  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或外企,好的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决定他是否是一个好的企业。  好的制度,懒人难以生存,只有上进,坏的制度勤奋人也变懒,因为懒人也过得很好。。。而之所以有的国企还能生存几十年,一是产品销售垄断,二是政府源源不断的补贴。
  说到国企业,对于很多人注入了太多太感情,往正反说都有人受伤。  但提到下岗职工与农民的境况,这两种出身我亲友当中和村里都有。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当时多少有点优越感,社会地位高于农民,虽然工人阶级家里也基本没有积蓄,但月月都有工资领,生活不太愁,爱厂如爱家,准备这一生就这么走下去。。。突然这天轰然崩踏,前途迷茫了,肯定接受不了。  而后者已习惯了生活一直的拮据,也没用过什么好的东西,田地不多,粮食仅够一家老小吃一年半载,还经常青黄不接,再碰上要花钱的“人情世故”和“盐油酱茶布”“农药化肥”还有小孩学费什么的,搜刮所有,还真拿不出余钱。尤其是操蛋的ZF年年7-8月开始组团7-8人下组征收“农业特产税”“承包金”“公粮”“集资办学费”。。。闹得鸡飞狗跳,为什么要这时下增收呢?因为谷子刚刚晒香了,你要不交天天晚上7-8点准时来到家里崔缴,双抢忙完一天回到家,吃口晚饭还不给消停。。。直至逼迫老农十几元一担地卖谷抵税,这是我的亲身经历,那年我12岁。。。
  每个人看事情因角度立场受教育水平以及自身因素都会不一样,但能否求同存异呢?几方争执,都想要说服对方显然不太可能,能否找一个共同能接受的方案,这样才能团结
  很多下岗人员,认为自己是因为听党和政府的话,才进国营企业的。  也许吧,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了第一批工厂的时候,由于劳动力缺乏,确实也动员了一批出身条件好的人进工厂。  很快,进入国营厂的人就体会到了工人阶级的好处。  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国营单位,特别是级别高,规模大的国营单位工人的收入非常好,远胜过其他行业,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  除去工资外,国营单位工人享受各种补贴,有大米,冰棒,免费电影,还有医疗免费,福利分房,光这些都让当时物质生活极度缺乏的人们流口水了。  有的国营厂甚至建立了幼儿园,小学,医院(不是矿山,而是城里的工厂)。  厂办学校和医院的职工的收入,都高过政府办的学校和医院。我的初中老师,也折腾了好久费了老劲,才从赣三中,跳到了冶金机械厂的。  在很长的时间内,国营单位是人们解决就业的最高理想。在当时,参军当兵无上光荣。解放军的地位非常高,参军都是要挤破头的事,其实参军有一条最吸引人的福利就是城镇兵转业后可以进国营单位。  在那个年代,就业途径狭窄,国营单位的铁饭碗,好福利,甚至不亚于今天的公务员。可是,僧多粥少,可以想象国营单位的金字招牌!国营单位的干部工人的地位高,以至于条件好颜值高的姑娘,非国营工厂工人不嫁啊!
  每当有国营厂招工,那竞争激烈程度堪比四年前的公务员考试。上世纪80年代,我亲眼目睹了为了进国营厂,家人忙前忙后。  几乎所有的国营厂都有公开的规定,本厂子弟优先照顾,而且还有子女顶替父母的好政策,谁都知道“肥水不留外人田”。  在当时,爷爷,爸爸,儿子,兄弟在同一国营厂很常见,还有姑姑,舅舅,表哥,堂妹,不稀罕。  “国营单位正式编制”,或者叫“国营单位正式工指标”的含金量高,很多人都把它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很多人都认定自己,自己的孩子,将稳稳当当的在国营单位度过一辈子。  经过多年的积累,特别是文革末期至80年末的招工高峰,使得几乎所有的国营单位都人满为患。大家都知道国营单位好。  国营单位福利好,因为工人阶级地位高。这也令今天很多人,回忆过去,念念不忘,也更加令他们怀念伟人。  可是,此工人阶级,非彼工人阶级。在很多国营单位人眼里,只有有国营单位正式编制的人员,才配得上叫工人阶级,也只有他们才配得上铁饭碗,好福利。  那些大集体职工们,没有资格与他们相提并论,更不用说那些临时工了。  国营单位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是为国家贡献了,那些大集体,临时工,乡镇厂工人,还有农民或农民工,不如他们贡献大。  可是,国家当时也没有亏待你们啊,国家也给了你们当时几乎最好的福利给你们。因为你们才是正统的工人阶级。  可是,我要说,假如我在当时,我也想进国营单位。  我承认,我是冲着国营单位的高福利,铁饭碗而去的,国营单位能让我将来也能讨上老婆的。  至于我有些同学,大学不读,读中专,也是为早几年进国营单位,他们坦率的告诉我,他们先参加工作,到时工龄长,工资会更高。  重温我老爸的话吧,我上初中的时候,家人为小舅舅的国营身份日夜奔波却最终失败后。老爸恶狠狠的对我两兄弟说:  XXXX,我没本事送你们进国营单位,如果你们考不上大学,你们就上街当二流子。  言毕,老爸还补了一句,到时候,你们不要回来见我!
  其实楼主就是下岗工人,但是楼主心态很好,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可也能自食其力,从来没有听过楼主抱怨过,但不能不顾楼主的感受随便指责下岗工人,楼主的能力绝对不会比任何人差,只是少了一点机会而已,章仁贡大哥一直这样讲真的不合适,楼主呵呵我都忍不住要为楼主讲几句公道话了,一个善意的鼓励有的时候能改变人的一生
  很多人怀念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单位的美好时代。  其实,计划经济的中国工业,是建立在城乡及工农二元格局下的产物,用巨大的工农产品剪刀差,用牺牲农业回哺育工业,用牺牲农民的利益来支撑国营工业的。  计划经济的农民才是最悲催的。
  当初这批人就是国家养出来的,后来市场化了,下岗了,又找不到事,总不能让他们饿死吧,作为当事人,还是比较悲哀的,人的一生,时间最贵。  
  说国营企业工人懒散,只是当时我自己看法,真实坦率的看法。在九几年,我到过赣南很多国营大厂,也许每个人的懒散标准不一样。唯一令意外的有一家企业:江西齿轮箱总厂。  而且,说下岗工人懒散,不是出于道德评判,更没有侮辱的含义。我这里说工人懒散,只是证明国营企业管理混乱,激励机制问题重重  前面提到的我的初中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他在国营单位工作期间,懒懒散散,搞假病历,偷假出来自己干私活。我对他没有任何蔑视。  工人懒散和企业破产都是结果,不是原因。  每个企业都有好员工,有能力的员工,这些人何尝不是这种不合理且僵死体制的受害者? 企业破产,对他们不是一个解脱?  樓主为人友善,心态阳光;其美文美景演绎精采人生;还有一个如此出色的孩子,更是令我羡慕.  楼主曾经是国营企业员工,能够闯出一番天地,按我的理解,不就证明了不合理体制对人的束缚?  我兄长上大学时,我才知道我们兄弟俩都可以进国营企业,父母却都希望我们去外地工作。他们都觉得进本来地国企没意思。可是,当时谁也没料到国营企业会破产。  还有一点,楼主为自己发声,天经地义
  大学毕业前,我从珠三角回来,接触赣南本地国营企业。我当时的感受,本地很多国营企业真的没救了。那时候,本地国企有极少数技术和管理骨干离开单位去广东。
  无论如何,我坚持自己的看法:  1)无竞争力的企业,即便是国企,被市场抛弃,是社会的进步,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没有理由浪费全社会的资源,去挽救一个无希望的部分,这对其他极不公平。  2)给予企业员工和管理层与其市场匹配的报酬,才是正常。要求企业领导大公无私,不计报酬,全心全意服务企业,是不合理,不实际,而且不公平。在竞争性行业,原有的国营体制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  3)国营企业下岗职工可以争取自己的利益。从下岗人员自身纵向来看,下岗人员有充足的理由要求补偿,毕竟下岗前后,落差太大,损失巨大。  可是从更高的视角看,不要忽视其他群体为国营企业发展及拖延付出的代价,他们更有理由要求补偿。  从更长的历史来看,全社会没有亏欠国企及其员工,真的没有。
  国有企业不是所有的都有问题,不能适应市场的该破产倒闭就破产倒闭,有市场竞争力的也被强行关闭或出售这显然不合适,就是到现在很多国有钢铁厂产能严重过剩也没见让其破产倒闭,依然政府在补贴,一刀切的做法确实不公,政企不分国有企业不垄断永远没有竞争力,政企不分是下岗工人不能决定的,所以说补偿合理,至于别的群体不在本贴讨论范围
  要追问的不是国营企业应不应该破产倒闭,而是应该追问决策层与厂的领导层在破产当中有没有把国家才产贱卖,而从中中饱私囊侵占国家财产。答案很明显这种情况十有八九都存,这才造成国企改制肥了少数决策管理人员,苦了广大下岗职工。如果破产是完全照市场行公平公开公正来做那广大下岗职工绝不会如现在这么不满,当时的补偿也绝不会那么低。看过很多官场小说都有描写国企改制的画面;他们如何内外勾结如何做局如何使手段来侵占本属广大下岗职工的财产。
  标题有误吗?我怎么理解不透彻尼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岗职工养老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