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与汴河有什么关系?

(初冬的石梁河寂静萧瑟,芦苇茂盛)

11月25日,小雪节气刚过去不久,泗县飘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或许冬日的寒意还未酝酿充足,雪花仅仅在空气中逗留了片刻,落地的瞬间便消失不见了。我们一行人五人驱车前往目的地——石梁河下游地区。

在距离石梁河还有500米,水泥路面戛然而止,司机师傅有些犹豫。

“放心,这路上铺了石渣,我们巡河的车都能开到河边。之所以没有铺设水泥路,是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泗县大路口乡副乡长史雁说。

在石梁河边下了车,只觉得风很大,旷野中十分的寂静萧瑟。水边的芦苇涨势茂盛,在寒风里摇曳生姿。一艘船停在河对岸,船上的人正不紧不慢的砍着芦苇。

“以前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砍很多芦苇,用来编苇席,穗子可以作扫帚,芦苇花还能填在枕头里,用处非常多。现在都用竹席子了,基本上也没人砍了”史雁的老家就在河对岸,所以对周边的情况很熟悉。

(透过石梁河岸边的芦苇从,河水在寒风的拍打下泛起涟漪)

眼前的石梁河宽度大约有100多米,正处在一个水湾中,虽是冬季枯水期,但是水位较高,水量平稳。“以前河道弯曲,河床淤浅,两岸无堤防。由于50多年没有治理,管护工作不到位,河道断面淤积严重,排涝标准极低,每次发生洪涝灾害损失严重。”大路口乡龙湖村党总支书记尹猛介绍说。

在查阅资料后我们得知,石梁河总长为54千米,系怀洪新河下游左岸一条较大的支流,向南注入天井湖区,出天井湖后汇入怀洪新河,东止于洪泽湖。“这条河看着并不起眼,但是它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组成部分,在我县境内沟通了新濉河、新汴河和隋唐大运河等水系,作用非常大。”泗县水利局工程股工作人员刘兴启站在石梁河边说,为了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顺利实施,泗县启动了石梁河下游霸王城以下2.23km干流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河道按照平底设计,开挖底高程11.0m,河底宽度100m。工程于2011年1月25日开工建设,2012年5月30 日完工。2012年12月底前,石梁河共发生洪水2次,工程总体运行基本正常,经受住了洪水考验,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指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同时,由于河道畅通,河水流动,改善了水域严重污染的状况,为石龙湖湿地提供了良好的水源,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今年5月以来,江淮地区降水量比往年明显偏少,连续数月无有效降水导致旱情逐步加剧,让处在冬小麦集中出苗期的当地百姓犯了难。“俺家的麦种、化肥播下地10来天了,一直不下雨,六七亩地没有一块出苗的。”谈起今年的旱情,当地村民卢书飞一脸无奈。

“卢庄组位于大路口乡龙湖村供水系统的末梢,位置偏、地势高、多为岗地,伏秋连旱让村里的大小沟塘早已见底。但即使在这样极端干旱的天气下,石梁河的水位也没有出现明显降低。”大路口乡水利站站长李军说。

为切实做好抗旱保苗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当地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抗旱补种,毫不松懈抓好田间管理工作目标,努力保持粮食生产大局稳定。

“乡政府组织调度部分抗旱机械力量,利用石梁河的水源全面开展抗旱保苗工作,附近的几百亩冬小麦及时得到灌溉,有效缓解了旱情。”李军告诉我们,为抗旱保苗,当地抓紧修复损毁机井和设备,扎实做好机井开挖清洗和泵站提水工作。同时,乡里新打了20眼机井,每眼机井每小时可出水40立方米,浇灌300亩地。“经过近几年的涵养,石梁河流域地下水位较为稳定,在旱情发生时可以提供部分灌溉水源,解决老百姓的燃眉之急。”

“今年的旱情比较特殊,在石梁河没有疏浚之前,往年夏季降雨集中期,河水经常漫出河道,形成洪涝灾害,给老百姓带来较大损失。现在,石梁河干流河道清淤疏浚工程的实施有效扩大了河流的容积,进一步疏通了流域的‘血管’,上游来水可以畅通无阻的由石梁河排入下游天井湖,即使在汛期,下游也基本不会遭受水患的侵袭。通过东部地区密集发达的河湖水网,石梁河最终参与到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这个巨型躯体里的一支‘毛细血管’。”刘兴启告诉我们。

(初冬季节的石龙湖湿地公园)

“以前俺们村没有自来水,一日三餐就靠门口这眼老压水井,接一桶水得半天。这井里的水连着(石梁)河和石龙湖,我们村在下游,压出来的水有明显的味道,煮开后茶壶里有一层水垢。”在村民魏尚兰家,她一边在家里的自来水管旁清洗新鲜红薯,一边和我们拉家常。“这有了自来水,吃水就太方便啦!一拧开关水就哗哗淌,而且这水俺们吃着也放心。”

该村党总支书记尹猛告诉我们,考虑到村民的身体健康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等因素,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总目标,前几年,村里在财政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自筹资金,为全村7000人安装上了自来水。有了这款“自动饮水机”,村民汲水与抽水的频率大大降低,群众吃上了放心水,对当地地下水资源也起到了涵养和保护的作用。

“这下天再干俺也有放心水吃了!”魏尚兰话语里透露着由衷的喜悦。

(春季的石梁河两岸,水草丰茂,风景宜人)

在石梁河西岸一直延伸至石龙湖湿地公园的大片区域,近年来种植了数百亩的香樟、女贞和红叶石楠等景观树种。当地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以前附近老百姓把山芋打粉的废水直接排到河沟里,导致石龙湖湿地成了一片“废水塘”,周围植被稀少,环境恶劣,夏季暴雨过后,污水流入下游地区,给当地的水产养殖造成巨大损失。数年前,该地将山芋加工集中搬进了产业园,产生的废水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并及时对周边滩涂和水域进行改造修复,恢复芦苇、睡莲、香蒲等水生植物。持续的改良和保护措施让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如今的石龙湖流域早已成了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喜鹊、野鸭、芦苇莺、白鹭、红头长尾山雀等珍稀鸟类以及獾、刺猬、野兔等二十几种野生动物成了这里的常客,自然野趣的生态湿地和纯真质朴的田园风光给湿地系统增添了勃勃生机,构画出秀丽的碧水清波。

(夕阳下,在石龙湖区撒网的渔民)

南水润泽北国。南水北调全面通水至今,无数像石梁河一样的“毛细血管”汇聚成源源不断的水资源,齐头并进涌向祖国的北方,让“远水难解近渴”的矛盾变为现实。五年来,万千人的努力使工程质量和水质都经受住了检验,实现了供水安全,对支撑沿线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发挥了巨大作用,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成为中华民族又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姚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水北调怎么调上去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