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两会”表态稳楼市 各地因城施策举措密集出台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宏观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资本市场,此次会议作出重要决策部署,释放一系列重磅信号。

受此消息影响,A股、港股、人民币全线飙涨。截止收盘,创业板涨4.11%,沪指涨2.41%,深成指涨3.69%。互联网服务、教育、游戏、传媒等板块涨幅居前,两市上涨个股超4400只。

港股方面,香港恒生指数午后直线拉升,一度涨超4%;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0%,京东涨20%,阿里巴巴、哔哩哔哩涨超15%。

人民币汇率方面,在岸美元兑人民币跌破6.6大关,日内下跌约500点。离岸美元兑人民币也一度跌至6.61718。

本文总结出十大要点,以方便读者参考。

一、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就资本市场方面,会议指出,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证监会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明确,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

同时,最近一系列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建设加速推进。日前,证监会表示,将抓紧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的相关制度规则。

4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引导投资者关注长期投资业绩、价值投资、理性投资,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同时,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围绕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引导机构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充分发挥长期资金可以克服市场短期波动的优势,用好用足权益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提升长期收益水平。证券监管部门积极维护市场稳定。

面对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的局面,近期从国务院金融委到“一行两会一局”频频发声、密集施策,一股稳预期、增信心的强大合力加快形成。

二、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会议强调,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受此提振,4月29日午后,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快速扩大,腾讯控股、京东集团、阿里巴巴、美团等股价大涨,恒生科技ETF等多只跨境ETF涨停。

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认为,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支持”这一提法尤其重要,亮明了中央态度,表明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政策将进一步明确,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有望加快完成。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一重要信息也有望给境内外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近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有关部门对平台经济、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等问题逐一回应,缓解了近期诸多市场疑虑,释放了正面积极信号,对稳定市场信心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监管部门释放的新信号、稳预期储备的新举措、强化监管合力的新要求,将稳定资本市场提升到了新高度,有利于改善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陆挺说。

三、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

会议要求,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会议对货币政策着墨不多,提出“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所谓“各类工具”既包括总量政策,也包括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过,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前期央行推出降准降息等总量政策助力经济稳增长;下阶段,为防范输入型通胀压力,维持物价稳定,预计大幅降准降息空间有限,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进一步发力。

四、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

会议要求,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自年初以来公共财政支出进度和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大幅提速,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更大力度的留抵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在一季度相继出台,已累计为企业减负和增加现金流的超1万亿元。

接下来,如何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一揽子税收政策,已成为财税部门的工作重点。税务总局已在近日明确,将继续落实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确保留抵退税政策落实落细、落准落稳。

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会议明确,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本周二,策略陈果今天也竖起多头大旗:2900点附近就是今年的黄金坑。陈果认为,未来一个季度,整个内外环境的改善趋势是大概率事件,但过程很可能会有一定反复。战略上不能再悲观,要逐步转向乐观。战术上要逢低位就布局,可以把2900左右作为今年的黄金坑。

将指数拽出“黄金坑”的利器就有基建!

陈果指出,优先布局疫后修复+稳增长加码,包括食品饮料、社会服务、地产链、基建链等,待市场回升右侧及外部流动性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把握成长股反击机会。

六、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会议明确,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要做好能源资源保供稳价工作,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对于促消费的抓手,有专家表示,在大众消费方面,可考虑通过发放消费券、打折让利、满减满送等措施,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并确保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等。

近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消费也将逐步回升,消费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七、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

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次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房住不炒”,体现了中央坚持调控底线不动摇。同时,在政策制定方面的表述,由此前的“因城施策”改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另外,此前多次会议提及的“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此次更加明确表述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此外,此次会议还明确提出“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从当地实际出发,意味着因城施策进一步细化,本地因城施策和调整政策的权限增加。4月份楼市进一步下行,同环比跌幅加大,超出了预期,影响到了行业稳定,投资稳定、就业稳定以及“稳增长”的方略,也促使政策进一步完善。因此,政策纾困到了热点城市,那必然是限制性政策的松绑。

会议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近期有关方面密集发声、合力施策,针对物流行业出台系列纾困帮扶政策。

从金融层面看,人民银行将加快1000亿元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同时对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运司机开辟“绿色通道”,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银保监会表示,将指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邮政快递等行业金融供给,运用好专项再贷款资金,促进降低融资成本。

九、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会议指出,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日前表示,围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商务部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和中西部地区。同时,进一步推动开放平台建设,发挥营商环境和制度型开放优势,吸引更多外资项目落地。

此外,束珏婷表示,商务部将进一步加强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新项目要素保障力度,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和建设。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全面清理与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不符的规定,落实外资企业公平待遇。充分发挥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作用,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稳定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预期和信心。

会议强调,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今日上午表示,“动态清零”不是绝对的“零感染”,面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挑战,我们还没有能力保证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但是我国已经在丰富的防控实践中积累了一套卓有成效的防控措施,并根据病毒的新变化、疫情的新情况,因时因势对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升级。“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发现本土疫情时,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以快制快,采取全方位综合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扑灭疫情,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李斌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综合报道

5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分别召开专题会议深入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其中,关于房地产的内容主要包括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支持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方面,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央行表示,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及时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银保监会强调,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首套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灵活调整受疫情影响人群个人住房贷款还款计划。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的金融服务。同时,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支持“新市民”在城镇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

证监会提出,积极支持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研究拓宽基础设施REITs试点范围,适时出台更多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同日,深交所也发布了《关于支持实体经济若干措施的通知》,表示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房企正常融资活动,允许优质房企进一步拓宽债券募集资金用途,鼓励优质房企发行公司债券兼并收购出险房企项目,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监管层相关表态或意味着未来各项支持性政策将及时出台,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房地产市场环境。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央行再次强调“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所谓金融审慎管理,就是在地产下行明显时给予扶持,在快速上升时收紧或调控,其目的不是打压房价、打压市场、打压行业,而是保持市场和行业平稳健康。同时,不拘泥于一时的政策松或紧,一时的杠杆高或低,而是稳定,在中长期内实现地产转型的目标。“针对当下的楼市,这意味着,央行对未来一段时间购房需求,将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他说。

针对银保监强调“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的表态,李宇嘉认为,这是针对当前房企信用风险处置困境的有效途径。“把项目和企业隔离,把风险掰开、最小化,便于信息相对透明的项目引入新资金,从而盘活预售资金,并以数个独立项目盘活带动整体风险的处理。”他分析道。

李宇嘉认为,未来政策纾困的力度会加大,二季度重点城市或都市圈的楼市将有望触底,下半年,市场有望触底回升。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则指出,一行两会的表态中“及时优化”、“积极支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等用词更积极,传达了调整政策的迫切性,预计后期地方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对于购房者及房企的支持性政策将及时出台。

具体来看,支持性政策将涵盖三个方向,一方面,地方住房信贷政策调整,取消认房又认贷,降首付、降利率,切实降低需求端的购房成本;另一方面,房企债券融资将得到积极支持,房企整体的融资环境将明显改善;此外,银行、AMC等机构对重点房企的风险项目并购等有望加快推进,利于房企风险出清。

除监管层外,各地亦针对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稳楼市相关举措出台速度显著加快。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近日,无锡、梅州、连云港、贵阳、中山、惠州、株洲、岳阳、徐州、赣州等城市纷纷优化楼市调控政策,支持类举措包括调低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年限、降低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调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取消“认房又认贷”、对外地人才放松限购、发放人才落户购房补贴、发放购房消费券等方面。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持续较大的背景下,中央政策定调已明确释放积极信号,各地因城施策力度进一步加大预期较强,政策放松有助于购房者预期和置业信心恢复。预计在政策发力显效、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后,市场企稳可期,尤其是基本面支持强的热点城市有望率先企稳,进而带动重点区域三四线城市完成筑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镇党委书记两会表态发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