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梁山好汉都让宋江弄垮了?

《水浒传》是我国非常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选入了推荐中小学生阅读的书单当中,相信大家即使没看过原著,小时候也对水浒传的故事了解不少。每个读者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本书在讽刺旧社会的那些腐朽制度;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本书讲述的是商人侠客在江湖中行走的故事。总之不管是兄弟情义还是江湖恩怨,抑或是讽刺腐朽的制度,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在讲农民揭竿起义的故事。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就会嘲讽,揭竿起义谁不知道呢?只要是听说过水浒传的这三个字都知道,而且人们还知晓起义的那108位好汉以失败而告终,并且下场大都很凄惨。那么大家知道这108位好汉为什么会失败吗?答案其实很简单,作者施耐庵先生早就将他们最后的结局暗示过了,只是读者一直都没有发现。

梁山108位大将之中,其实一直隐藏着某个“叛徒”,如果你细细品味一下他的名字就会得知真相,这个人就是宋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免不了和其他人合作,可能是期末大作业,也有可能是在工作之中小组要完成任务。如果你的队伍之中有一个猪队友的话,一定会让所有人都崩溃。这个"猪队友"不仅仅指的是那些因为个人能力不够拖累整个团队项目进度的人,还有可能是一个故意挑拨人际关系的人,当然也有可能是敌方阵营派来的奸细。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对于梁山这108位大将来说就是如此,其实他们之所以失败,并不仅仅是因为朝廷打压的缘故,更大的原因在他们内部人的身上。

作为领导人的宋江,其实最开始的想法是在这个乱世出人头地,希望能通过起义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他的这种想法和我国历史上其他的农民起义领导者其实是非常相似的,只不过施耐庵先生把这个主角的性格美化了很多,让他看起来平添了几分侠气。笔者认为宋江其实一直都是小农思想,他想利用自己手里面的人脉和金钱来组成一个小团体,后来还想借助政府提高自己这个招牌的知名度。其实宋江的思想一直都是比较狭隘的,他没有想过推陈出新,之前的起义行为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孩子在用哭闹的手段获得家长的注意。

其实他内心对于政府还是很依赖的,毕竟在逼上梁山以后,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的也是他。"忠"和"义"是两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字眼,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这种性格是非常正统的。宋江所谓的"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朝廷忠诚,所以后来直接就被招安了。施耐庵先生其实早就已经将这个结局暗示给读者了,大家细细品味一下宋江的名字。这本书里的故事背景是在宋朝年间,这么一想,"宋江"不就是"宋将"吗?他注定会成为宋朝的将军,这是宋朝政府正式任命的官员,怎么可能一直和一帮贼寇厮混在一起呢?

所以笔者认为,宋江这个人与其说他是起义的领导者,更不如说这是朝廷派过来的一个奸细。虽然说我们现在提起梁山108位好汉,首先想到的就是宋江,毕竟他是梁山108位大将之中的领导。可是大家回忆一下,刚开始组建梁山好汉的并不是宋江这厮,他是被逼上梁山以后展现出了自己的个人魅力和领导力,才一跃成为了众人之中的第一。很多专家都评价《水浒传》是一出悲剧,甚至可以看成是宋江的个人职业发展史。其实在宋江的内心,一直都把当上高官是为他的人生目标,在这本书的后期,梁山好汉在宋江的领导下被朝廷招安了,但是毕竟这些人曾经反抗过朝廷,朝廷怎么可能对他们放100个心呢?所以就故意委派这些人去执行非常艰险的任务,最后108个人直接损失了一半,剩下的那些人早就看清了宋江和朝廷的真面目。

宋江不过是在利用他们积累战功,朝廷是想消磨他们的实力。终于反应过来的这些好汉们,很多都选择了隐姓埋名,找一个小村住下,平平淡淡的过完后半生。宋江的结局是怎样的呢?他成功的上位,踏着曾经这些弟兄们的尸骨,如愿以偿的做了高官,但已经失去价值的他,朝廷还怎么会留着呢?

  “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水泊梁山的好汉们有红红火火、轰轰烈烈的一天,免不了也有一个接一个黯然退场的一天,闲暇无事的时候,研究一下梁山好汉的下场,也是很有兴味的事情。
  一根藤上的两只苦瓜
  《水浒传》从第一百一十回起,一百单八位好汉就开始陆续退场。在这一回中,次次旗开得胜,从来没有损失过一个弟兄的梁山好汉,第一次有了一份阵亡好汉名单,透过这份名单,作者将征方腊时阵亡的正偏将佐五十九员一笔勾销,按一百单八人来算,占一半还要多,紧接着又来了个病故好汉名单,这下真可谓是“三停里头损了两停”。
  阵亡的好汉尚且罢了,都是些不怎么要紧的人,病故好汉的名单了不得,豹子头林冲和青面兽杨志两位的大名就赫然列在其中,是作者安排最先下场的两位重要角色。
  林冲和杨志两位,是一部《水浒传》中第一等的英雄好汉,占用了《水浒传》前半部分的不少篇幅,费了作者的不少笔墨,说起他们的事迹,人们无不眉飞色舞津津乐道,但是,这两位又是一部《水浒传》中第一等没有福份命苦的人,一辈子坷坷绊绊,委委曲曲,因此,当梁山好汉们就要纷纷谢幕退场的时候,他们就首当其冲,成了作者最先安排下场的一批好汉之一。
  说林冲一辈子坎坷委曲,有大量的事实可作依据,他先是做个小小的教头,屈居下僚,又莫名其妙地得罪了上司,因为性格的原因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偏偏仇家还不放过,赶净杀绝,又来火烧草料场,终于忍不过了,杀了人雪夜上梁山,还是没有好运气,又被白衣秀士王伦不容,只得抖擞精神去取投名状。什么叫投名状?这待遇,简直是打发江湖中的小弟,一百单八个好汉,不论本事大小,谁有这样不堪的待遇?而且投名状也不易得,林冲自己也叹道:“你看,我命苦么!来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最后等来杨志,真好似一根藤上的两只苦瓜。
  杨志同样也是命苦,十个制使押送花石纲,九个都回京交令了,偏偏只有他时乖命蹇,黄河里头翻了船,失了花石纲,流落江湖,混来混去,又混到杀人犯罪的地步,好容易遇到恩主梁中书,抬举他做了个提辖,看着像是要咸鱼翻身了,不料悲剧重又上演,他老兄又把生辰纲给丢了,无法交差,再度零落江湖。倒霉孩子,就没有扬眉吐气过。好容易混到去征方腊了,打了仗回来就可以升官发财了,可是双方初一接仗,他却患了病,不能征战,捱到收兵还朝的时候,和林冲一起双双病死在军营里,早早地下场了事,都是横死,并非善终。
  我们试看一下招安以后林冲的处境:当年逼死其妻,三番五次要置林冲于死地的高太尉高俅那厮,如今成了梁山好汉的上级首长,让林冲终于不能扬眉吐气,少伸壮志,还要被这廝军前驱使,心情之郁闷,可以想象。可怜这位被逼来逼去,终于被逼上梁山的好汉,此时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杨志是一门忠良之后,本来是个好孩子,跟江湖上的混混绝对不是一路人,要是和那些草莽英雄们比杀人,杨志的排名相当靠后,林冲还杀了几个下级的情报官员和治安官员,宋江还杀了一个阎婆惜,更不用说《水浒传》里几个杀人不眨眼的活阎王了,杨志只不过杀了一个牛二,牛二算是个人吗?
  与林冲、杨志两人截然相反的是武松和鲁智深,这两个活阎王杀人如麻,从来不知道忍让二字为何事,最终,反而得到了正果善终的好下场。
  武松是一部《水浒传》中杀人最多的一个,我们看血溅鸳鸯楼一场,不光仇人要杀掉,丫头子、老妈子、喂马的,通通杀掉,如此滥杀无辜,偏偏天不假报应,虽然失了一条臂膀,到底是在六和寺内出家,后至八十岁善终,算是得了一个好结果。
  鲁智深也是杀人无数,不让武松,好在还算基本上没有滥杀,大多数时候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最终的结局居然是在六和寺里坐化,分明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仙了道去了。
  谁知天海阔,别有一家人
  李应、杜兴二人一般读者不是太熟悉,事迹战功也不多,他们的结局这里必须先提一下。二人打方腊得胜还朝,都作了朝廷的军官,可是刚刚过了不过半年时间,就各自称病辞了官,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独龙村,后来,二人在一起作了当地的富豪,倶得善终。这又是一种与前不同的结果。
  小旋风柴进是一个有特殊背景的人,他闹出这一大篇事情来,起因都是他太闲得慌。最后,朝廷还是给了他一个官做,可是有一天,柴进听说阮小七被人举报,已经追夺官诰削职为民了,想到自己也曾经在方腊那里做过驸马,一时惧祸,赶紧辞了官,再回沧州横海郡为民去了。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原处,不知道柴大官人此后还会不会继续结交那些江湖豪侠呢?
  最可叹的是阮小七,根正苗红的受苦阶级,奋斗了这么多年,做了盖天军的都统制,官也不小了,可以享享福了,忽又被人挟怨迫害,举报他曾经穿佩过方腊的黄袍玉带,终于被追夺了官诰,复归庶民。阮小七见了,心中也自欢喜,带了老母,回还梁山泊石碣村,依旧打渔为生,奉养老母,以终天年,后来寿至六十而亡。阮小七是应七星聚义取生辰纲的参与者之一,去时是阮氏三雄,归来时形单影只,去时是要“将一腔热血卖与识货的”,回来时只不过侥幸保全了一条性命。不知他的一腔热血是否曾遇到过识货的买主呢?阮小七根本不能做官,他的官要是一直做下去,真不知道还能有什么样的结局,像这样质本洁来还洁去,也算是一个好的结局。
  一百单八人中,作者用了大量篇幅,着力安排其“闪亮”下场的是燕青和李俊两人,这两个人是天生头一等的聪明伶俐人,自然有聪明伶俐的结局。如果说鲁智深、武松等人是《水浒传》前半部分的主角,燕青、李俊等人就是《水浒传》结尾部份的主角。
  早在第九十回,宋江等破辽班师,队伍过了五台山,来到一个叫做双林镇的地方,作者就横生枝节,虚构出一个名叫许贯忠的人物出来。许贯忠突然出现,似从天降,原来是燕青十年前的朋友,此时已经“移居山野”。燕青遇到了这位朋友,便向宋江告假,到许贯忠的草舍一聚。二人吃了村醪野菜,许贯忠说出一番话来,道是:“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鸟尽,良弓藏……”一番话,说得燕青点头嗟叹。
  这个叫做许贯忠的人,突如其来,来得蹊跷,又偏偏名叫贯忠,与传说中《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同名。作者也不避讳,安排姓许的出场,就是来给燕青上课的,上完这一课他就完事儿了,再也不出来了。你看这位许贯忠,与燕青一应一答,一唱一和,不能不让人怀疑,这哪里是小说里的人物?这不就是作者在现身说法吗?
  得到了这位移居山野的高人指点,燕青当然该有不同寻常的结局。宋江征方腊成功,离了杭州,望京师进发,这时燕青来劝旧主卢俊义,要一齐纳还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卢俊义不肯。卢俊义不肯只是无缘,该死的鬼劝不转。结果,燕青自认为己经尽到了作小弟的责任,纳头拜了八拜,当晚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竟不知投何处去了。临走时不忘收拾一担金珠宝贝,可见此人的聪明和实惠。
  燕青这一去,不知所终,给读者留下回味和遐想。尽管作者没有交代,但燕青的去处必然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江湖,因为江湖是广阔无边的,从来就不为高高在上的官僚老爷们所知,英雄好汉隐身其中,犹如龙归大海,鸟入深林,哪里还看得见?
  燕青还好,只是不辞而别,混江龙李俊却是早有预谋, 跟宋江玩起了心眼,最后居然带着童威童猛这两个昔日的小兄弟,一齐去了化外之国更远的江湖。
  李俊这个人有领导才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在征方腊的太湖之役中,李俊由童威和童猛协助,独力经营太湖水军,相当于自己拉了队伍,其间,李俊认识了赤须龙费保等几个强人,几个人又在榆柳庄上结为兄弟,等于是背着梁山的兄弟们另建了山头。费保这个人,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出场,也带着作者给的任务。有一天,仗已经打完了,费保和李俊告别,像个哲学家似的,道出了一大篇文字来,读《水浒传》的不可不细读:
  费保对李俊道:“小弟虽是个愚卤匹夫,曾闻聪明人道: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哥哥在梁山泊,勋业到今,已经数十余载,更兼百战百胜。去破辽国时不曾损折了一个兄弟,今番收方腊,眼见挫动锐气,天数不久。为何小弟不愿为官?为因世情不好,有日太平之后,一个个必然来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此言极妙!今我四人,既已结义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气数未尽之时,寻个了身达命之处,对付些钱财,打了一只大船,聚集几十人水手,江海内寻个净办处安身,以终天年,岂不美哉!李俊听罢,倒地便拜,说道:仁兄,重蒙教导,指引愚迷,十分全美。”
  由此可见,一百单八个好兄弟何曾同心一意!李俊听了费保的一番话,遂诈称风疾,瞒过宋江,和费保等人一起,从太仓港驾船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暹罗国之主。正是“谁知天海阔,别有一家人!”
  作者在这里居然提到了太仓港,据说在宋元时代,太仓港已经是著名的国际码头,从这里驾船出海,最远有人到过非洲东海岸,下南洋,到东南亚,就不算一回事了。李俊是浔阳江上的私商出身,江湖是走惯了的,如今,他抛弃了故国,到海外开辟新的人生去了。
  这是李俊的结局,作者赞道:“离却中原之境,别立化外之基,正是了身达命蟾离壳,立业成名鱼化龙。”不能不说是一百单八人中第一等的好结果。
  毕竟宋江才是一百单八人里排名第一的老大,所以一部《水浒传》还是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写宋江的结局,和宋江之死相关的、相牵连的人,还有卢俊义、李逵、吴用、花荣等几个,其中卢俊义先被高俅等人在御食里下了水银害死,继而高俅等又在给宋江的御酒里下了慢药,将其毒死,宋江死前又亲手将药酒与李逵吃,将其毒死,吴用和花荣又双双在宋江坟前自缢而死,个个不得好死,都是宋江投降路线的牺牲品。
  可叹卢俊义,本来好好的在北京城里做财主,被吴用用毒计赚上梁山,建功以后不知进退,不听燕青兄弟的劝,最终吃了御食中的水银,横死在淮河水中。可怜李逵李铁牛,莽撞一世,天真一世,尽心尽意跟着宋公明哥哥一世,最后竟然被自己信任的宋公明哥哥以堂皇的理由害死。
  李逵对宋江的结局有朦胧的预感,他曾经屡次说:“哥哥不听我说,明朝有的气受哩!”“哥哥好没寻思!当初在梁山泊里,不受一个的气,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讨得招安了,却惹烦恼。放着兄弟们都在这里,再上梁山泊去,却不快活!”可每次这样说,都总被宋江一句“这黑禽兽又来无礼!”骂得灰头灰脑,不敢再言。此刻,这“黑禽兽”被宋江劝喝了毒酒,表面上还作出一副无怨无悔的样子,内心深处会不会有别的想法呢?假如他真的还有内心的话?
  花荣死在宋江坟前,当然合情合理,死得其所,因为他正是宋江的心腹,可以为宋江殉葬。万不该吴用也死在宋江的坟前,实在不合其人的性格逻辑。其一,吴用不是宋江的人,他是随晁盖上山的,从感情上来说没有深到可以跟着他去死的地步;其二,此人最无情无义,最爱下毒计狠手,你看他赚卢俊义、朱仝等上山便知,直害得人家破人亡,眼睛也不眨一下。每回兄弟中有了伤亡,宋江尚且落泪一阵,吴用总是劝道:有福人送无福人是千古自然,兄长不必伤心,要以国事为重云,可见全无心肝。
  宋江等人的悲惨结局宋江料不到,卢俊义料不到,号称智多星的吴用亦料不到,可见聪明人自恃的聪明是多么靠不住。
  宋江等人的结果,却早被区区一个费保料到了,他说“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居然李逵也料到了,他说“哥哥不听我说,明朝有的气受哩!”岂非怪事?
  宋江是一部《水浒传》的重要主角,是一百单八人中的老大,天下英雄闻名而往,趋之若骛。宋江当然有他的长处,如他招贤纳士的胸怀,就远非王伦等能及,估计一百单八人中少说有一半以上是由他网罗上山的,宋江可以说是梁山泊的头号大股东。不过,作者很可能并不喜欢他,经常安排出一些尴尬的场合,故意让他碰一鼻子灰。
  如在第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捉到了方腊,立下了赫赫的功劳,宋江对鲁智深说:“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鲁智深回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说:“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鲁智深听了说:“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真是“三观不同”,话不投机半句多。
  我们今天读上面的这段对话,真是饶有趣味,宋江的一套思想,正是典型的儒家忠君爱国入世建功的官本位的思想,做官是好的,就算不做官,接着出家,也要做个僧首,还是做官,大概宋江的心里面的“成功人生”,就只有做官两个字。鲁智深虽然粗鲁,心中却是浑然一片,自有禅机佛性,是出世的,超然的,是以人为本的。看这两个人的对话,恐怕再怎么解释,也很难说作者是站在宋江一边的。
  等到方腊这个不替天行道的强盗被剐,作者又有诗为证:“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首诗明着是写方腊,实际上是在写宋江,简直就是对宋江毫不掩饰的怒骂:早迟你也会不得好死!后来宋江鸩死李逵,自已也被毒死,可谓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宋江必然死于非命,这正是一部《水浒传》的好处。
  不过,很多人可能都没有看到《水浒传》的这一好处,包括才华横溢大名鼎鼎的金圣叹。《水浒传》的作者有满腹的牢骚要宣泄,写出这部小说,可谓是居心叵测,也可以说是别有用心,他自己也生怕大家粗心大意,忽略了他的皮里春秋,所以在第一百一十四回里,作者不惜亲自跳出来,特意提醒读者道:“看官只牢记关目头行,便知哀曲奥妙。”这句话让我们想起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都是夫子自道,生怕读者忽略了他们的良苦用心。
  千万不要小看《水浒传》
  千万不要把《水浒传》看成是一部简单的武侠小说,《水浒传》才不这么简单呢,我们越是细读《水浒传》的结尾部分,我们越是感到作者的思想很不简单,很不单纯,仿佛他有满腹的牢骚,又有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就算这部书是出于多人之手,也肯定其中有这样一个愤世的哲人。
  且看作者写田虎的一节,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说话的,田虎不过是个猎户,为何就这般猖獗?看官听着:却因那时文官要钱,武将怕死,各州县虽有官兵防御,都是老弱虚冒。或一名吃两三名的兵饷,或势要人家闲着的伴当,出了十数两顶首,也买一名充当,落得关支些粮饷使用。到得点名操练,却去雇人应答。上下相蒙,牢不可破,国家费尽金钱,竟无一毫实用。到那临阵时节,却不知廝杀,横的竖的,一见前面尘起炮响,只恨爷娘少生两只脚。当时也有几个军官引了些兵马,前去追剿田虎,那里敢上前?只是尾其后,东奔西逐,虚张声势,甚至杀良冒功。百姓愈加怨恨,反去从贼,以避官兵。”
  这一段文字虽短,却是乱世的好写照,若非是对社会深有体察的人,一定不能如此要言不烦,切中肯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大批劝世良文的共同主题,《水浒传》恰恰相反,偏偏是善有恶报,恶人无报。善有恶报已经体现在宋江等人的结局中了,恶人无报也有很典型的例子。
  第一百零一回作者写道,某一天,梁山好汉的死对头蔡京蔡太师,集百官于武学内谈兵,就是举办军事学的高级研讨会,蔡太师自任主讲,众皆拱听,可是偏有一个名叫罗戬的武学谕,只有他不服气,蔡太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白眼望天,碰巧天子这时候驾临了,罗某乘机大告御状,对皇帝说:“王庆作乱淮西,五年于兹,官军不能抵敌。童贯、蔡攸奉旨往淮西征讨,全军覆没,惧罪隐匿,敢诳陛下,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以致养成大患……蔡京经体赞元,其子蔡攸,如是复军杀将,辱国丧师,今日圣驾未临时,犹俨然上坐谈兵,大言不惭,病狂丧心!乞陛下速诛蔡京等误国贼臣……”
  罗某的言辞激烈到这般地步了,皇帝会有什么反应呢?我们都为蔡太师捏着一把汗。自然,皇帝闻奏大怒,深责蔡京等隐匿之罪。不过,却被蔡京等巧言婉奏天子,不即加罪,起驾还宫。结果是不了了之。
  直到宋江等悉被害死,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万般无奈,宋江只好托梦给皇帝告御状,而且他这个梦居然还托到了,真是不容易。皇帝在梦里头听了宋江的哭诉,第二天查得是实,天子大怒,当百官前,责骂高俅、杨戬:“败国奸臣,坏寡人天下!”二人俯伏在地,叩头谢罪。蔡京、童贯亦向前奏道:“人之生死,皆由注定……”又是这样的一番话,“上皇终被四贼曲为掩饰,不加其罪。”
  如此这般的“不即加罪”、“不加其罪”,书中还有另外几处,可见作者的居心,不是尽人皆知了吗?终于归结成《水浒传》一首煞尾的诗:“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赤族已堪怜。一心报国摧锋日,百战擒辽破腊年。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
  诗中提到的韩彭故事众所周知,二人均是刘邦的大将,后被刘邦寻事害死了。书中特有一段讲到此事:当时燕青劝卢俊义一同弃官而去,说:“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里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你可寻思,祸到临头难走!”卢俊义道:“我闻韩信三齐擅自称王,教陈豨造反,彭越杀身亡家,大梁不朝高祖,英布九江受任,要谋汉帝江山。以此汉高帝诈游云梦,令吕后斩之。我虽不曾受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过。”说得好,堪为后人笑也!
  罡星已矣,谗臣依然,“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一部《水浒传》洋洋百万字,至此,方是图穷匕首见,燕青、李俊、李应、杜兴,就是《水浒传》中的鸱夷子范蠡;宋江、卢俊义就是《水浒传》中的韩彭英布,各有结局,各得其宜。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要一百单八个人团结如一人,也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且看作者写宋江的主张,每次都要受到鲁智深、武松、李逵等几个莽撞人的反对,在尚未招安时起,就已经各怀鬼胎了。征王庆的时候,作者不惜又突然安排出一个叫萧嘉穗的人来现身说法。萧某道:“方今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的,终不能达九重。萧某见若干有抱负的英雄,不计生死,赴公家之难者,倘举事一有不当,那些全躯保妻子的随而媒孽其短,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手中。象萧某今日,无官守之责,却似那闲云野鹤,何天之不可飞耶?”这一席话,说得宋江以下,无不嗟叹。作者又特别交代:“座中公孙胜、鲁智深、武松、燕青、李俊、童威、童猛、柴进等这十余个人,把萧壮士这段话更是点头玩味。”可见一百单八人最后各自东西、各寻了局,早有先兆。
  许贯忠、费保、萧嘉穗轮番出场,再三再四,要把利害说与梁山好汉听,作者的心肠早已昭然若揭。正因作者有如此这般的心肠,梁山好汉们才有如此这般的下场。
  看梁山好汉的下场,看梁山事业的风流云散,让人不由得想起《红楼梦》的“食尽鸟投林”,悲剧往往如此,给人更多的震撼。假如一部《水浒传》就像金圣叹主张的那样只有七十一回,那么它就仅仅是一部热闹的武侠小说而已,但是《水浒传》偏偏有一百二十回,偏偏要把色幻五彩的美梦打碎给人们看,偏偏要写人生的炎凉,写蓼儿洼的幻梦,这才是一部文学名著的真正价值所在。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梁朝伟与关海山都是香港演员。两人联合主演1992年上映的香港电影《辣手神探》。梁朝伟、关海山——梁山。

  按照LZ逻辑,国军抗日死去的将士,看看是什么下场。跑去抬弯的志愿君,是什么下场。

  梁山好汉是为国捐躯。

  自古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此言极妙!

梁山好汉大部分被杀,宋江也被赐毒酒,为何唯独朱仝被封节度使?

《水浒传》讲述了快意恩仇,讲述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但是最终落脚是安身立命,而其中的就掺杂了因果轮回。

鲁智深一生无所不管,无所畏惧,所以他最后圆满;

杨志、林冲,一生委曲求全,一生追求官职,但是最后却在朝廷封赏的前一刻病死了;

武松一生要强,一生从不吃亏,但是最后却落得个残缺之身,青灯古佛;

宋江号称及时雨,但是最终让弟兄们都离心离德;

吴用一生算计别人,最后却是为义气而死;

李逵一生糊里糊涂杀人,最后也糊里糊涂去世。

所以从水浒的结局来看,那些有道义的人,终究还是好结局,而那些不讲求伦理道德的人最终也是凄凄惨惨,这便是水浒的魅力。

其中朱仝一生光明磊落,可以说他一生也没有做过一件亏心事,相对鲁智深可能缺少一些行侠仗义,但是也可以无愧于天,无愧于地,这样的人最终自然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归宿。

所以作者最后给朱仝一个非常好的结局,在江南方腊平定后,朱仝回京受封,被授为武节将军、保定府都统制。后来随刘光世大破金兵,官至太平军节度使。

首先更正一下,朱仝当时并没有被封为节度使。《水浒传》原著写得清清楚楚,朱仝授封的是保定府都统制。北宋年间的节度使,相当于一方封疆大吏,而都统制只是一个地区的军事官职,二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后来,朱仝随刘光世讨伐后金,大获全胜,这才逐渐被提升为太平军节度使。

另外,在南征方腊回到京城后,仅存的原梁山人马,多数都被授为都统制。其中:花荣,被授为应天府兵马都统制。柴进,被授为横海沧州都统制。李应,被授为中山府郓州都统制。戴宗:被授为衮州府都统制。李逵:被授为镇江润州都统制。阮小七,被授盖天军都统制。

所以,朱仝被授为保定府都统制,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受到什么额外的奖赏和优待。

那么,原梁山人马死的死,残的残,大都下场凄凉,为什么唯独朱仝能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呢?这就与朱仝的外在条件以及人品和能力有很大关系。

一、相貌伟岸端庄,具有威风凛凛一身正气之态。

朱仝的绰号是美髯公,具有三国时关羽关云长的身材相貌气质。此处无声胜有声,不用说话,人往那里一站,本身就带有强大的气场。这种外在的形象,与那种尖嘴猴腮举止猥琐的人物,是有很大区别的。无论哪朝哪代,在用人时,外在形象也是一个重要选项。

二、乐于助人,为人低调,情商极高,人品极佳。

朱仝的外在形象毕竟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极高的人品魅力。从几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1、朱仝本来是郓城县的都头,与宋江是同事,俩人关系也比较不错。当宋江怒杀阎婆惜后逃回家中,朱仝奉命前去捉拿。他故意放走了宋江,使宋江免遭了牢狱之灾。

2、晁盖智取生辰纲事发,在官兵去东溪村晁盖家里抓捕他时,朱仝是带队的军官之一。他虚张声势,巧使计谋,故意放走了晁盖。

3、雷横与朱仝同样是郓城县的都头。当恶妇白秀英打骂雷横母亲时,雷横一时怒起,打死了白秀英,被白家抓住不放,非要官府判他的死刑。在押送雷横的路上,朱仝为救雷横的性命,私自放走了雷横,自己返身去官府自首,甘愿领刑。

4、县官看在朱仝平时为人和善的份上,也不愿重判朱仝。但私放罪犯不是小罪,只好轻判他流放沧州。到了沧州,朱仝上下打点,谁也不为难他。知府看他一表人才,人缘又好,当即把他留在身边所用。到了元宵节,甚至让他带着小衙内出外赏灯游玩。

三、武功高强,屡立战功。在梁山一群粗人莽汉当中,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在梁山英雄排座次中,朱仝名列马军八骠骑先锋使。排位还是很靠前的。

在北伐辽国,南征方腊中,他都有出彩的表现,屡立战功。征讨辽国时担任董平的副将,攻破太乙混天象阵中的水星阵,生擒番将曲利出清。南征方腊时,朱仝斩杀飞云大将军苟正、生擒飞熊大将军徐方。 后又在睦州枪挑元帅谭高,武功超常发挥,尽显神威。

四、作为原朝庭官员,回到体制后更是如鱼得水。

朱仝上梁山完全是迫于无奈。当时他带着沧州知府四岁的小衙内出外赏灯游玩。李逵截杀了小衙内,断了他的后路,当时他本来要和李逵拼命,但李逵说这都是晃盖宋江的主意,与他无关。朱仝这才被迫上了梁山。

被招安后,朱仝优等的情商和人品再次发挥了作用。他在保定都统制任上干得风生水起。后来在征讨后金时立下大功,被提升为太平军节度使。

综上所述,是朱仝的外在条件和武功人品俱佳,才使他在其他梁山人马下场凄惨的情况,唯独他一帆风顺,步步高升的主要原因。

朱仝的号为天满星,天是普天之下的意思,满是满意,星是星宿的意思,意思是天下最满意的星宿 ,也就是老好人的意思,人品好,共情能力强,这样的人是谁都不得罪,做人是滴水不漏,八面玲珑。人精一个啊!怎么可能被杀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智商高。朱仝在社会中打滚历练,可谓是明白天下形势,在任何时候都明白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首先放走晁盖,再次放走宋江等,到最后被逼上梁山,到那山唱那歌,最后的所有行为都证明了这是一个明白人,不当宋江的炮灰。


二,情商高。朱仝在为人处世方面非常有一套,在县里上下都喜欢,不像雷横那么贪财不懂事,不会进行公关,朱仝对领导尊敬,对下体恤 ,私下放走梁山好汉,轻易不与人为敌,最后犯事也是县官为其说话,流放沧州 ,判的很轻了。到达沧州后,知府大人喜欢,小衙内也喜欢,长的仪表堂堂,美髯公啊!帅哥一枚啊!又会哄的上下开心,花钱大方,

小衙内更是离不开了,成了他的贴身保姆了,而且是一个懂的感恩的人。可是梁山好汉不放过他,都认为他在吃苦受罪,于是雷横劝他上梁山享福,朱仝不愿意,李逵杀死


了小衙内,李逵的没人性,导致了朱仝别无退路,没办法才去了梁山,上了梁山后更是一团和气,没有过与人为敌的事情。


三,做人低调。朱仝从一开始就知道梁山好汉难成大事,结局必定被朝廷所铲除 ,所以就明哲保身,处处低调,在任何场合都不乱说话,不打恶仗,也不打难打的仗,不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包括到最后都不像其他人,拼命刷存在感。就算是蔡京、高俅等见了也会喜欢他,长的好有眼缘,而且还那么会来事,舍得花钱,时间长了,谁不喜欢,还会想要除掉一个喜欢的人嘛!一开始封了个武官,最后立下战功被封为节度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传宋江最后后悔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