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瘦金体怎么写?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用聪明的大脑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高科技产品,例如: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手机……可这看似光鲜亮丽的东西背后,还有一些人造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毒品。

毒品的种类有很多: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这些毒品是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危害远远不是只是上瘾那么简单,它会使吸毒者引发多种性病和传染病,同时,在心理上,吸毒会摧毁吸毒者的精神和意志,使其堕落,道德丧失。吸毒是一种高额消费,吸毒者所需要的高额毒资,往往使家庭的积蓄迅速耗光,为了支付巨额的毒资,吸毒者会采取一些非法手段,带来牢狱之灾,造成家庭破裂。吸毒还会使人瘦弱不堪,丧失劳动能力,最终导致死亡。

毒品害人不浅,我听同学说过:有一个叔叔,原来家财万贯,可自从沾染上了毒品,将所有家产迅速耗光,他的妻子也抵不住毒品的诱惑,竟然也吸了毒,他们两个没了钱,就到处抢劫,被警察叔叔抓走,他们的孩子只能寄养在孤儿院,永远见不到他们的父母。还有一个大姐姐,她年仅十四岁,因结识了社会上的非法分子而沾染上了毒品,曾三次戒毒都未能成功,有一次,她用铁链捆住了她的手脚,但她抵不住毒品的诱惑,将自己的左手砍下,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恨那些贩卖毒品的人,他们使多少无辜的人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希望他们可以改邪归正,做个文明正直的人。

毒品,是一杀人不见血的刀,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白色恶魔,更是一个绝望的漩涡。所以说,毒品不能碰,它就像是个电脑黑客,一旦进入你的脑中,就会控制你的思维,让原本你主宰的大脑转为他驾驭的领地。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是我们广大人民的呼声,也是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呼声,让我们行动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抵制毒品,向毒品宣战吧!

时间: 08:30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倪方六 点击: 载入中...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禁毒日,每年都会有各种宣传活动,向人们展示吸毒的恶果,警示人们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在古代,也有名人乃至皇帝深受毒品之害。古籍中提到的“底也伽”、“合甫融”、“哈芙蓉”等都是指含有罂粟的毒品,明神宗朱翊钧甚至深中“乌香之毒”,在他当皇帝的48年中竟然有23年不视朝政,“群臣罕能窥其面”.定陵发掘后,其头骨中被检测出吗啡残留……

唐高宗李治服用罂粟制品治疗“风疾”

拂菻国“乾封二年遣使献底也伽”


  中国人接触毒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先秦时期,被视为仙丹一类的“不老药”等毒品大多以壮阳药、保健药的面目出现。魏晋时期,当时的名人嵇康、阮籍等竹林名士都热衷于服用“寒食散”(五石散)。最早且在现代乃流行的毒品种类,当是含有罂粟提取物,亦即鸦片一类的毒品。


  从史料来看,中国历史惟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丈夫,即唐高宗李治,应该是有记载的服食罂粟制品的最早的一位皇帝。


  有关李治服食罂粟的判断,源于《旧唐书·拂菻传》。书中记载,“乾封二年,遣使献底也伽。”一位名叫夏德的德国学者解释,“底也伽”是一种众草合成之药,是上古及中古时期着名的含有罂粟成分的万能解毒药。


  拂菻国,也称大秦,是隋唐时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称呼。“底也伽”就是该国进贡给中国皇帝的。《旧唐书》这短短10个字,被学术界视为中国人服食含罂粟制品的最早文字记载,并被当成鸦片传入中国之始的证据。那么,拂菻国为何要向大唐进贡“底也伽”?


  李治原本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但其龙体欠安,影响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在显庆(年号,公元656年-661年)以后,李治的健康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当时不到30岁的李治,经常感到头晕目眩,好多本应他亲自处理的国家大事均交由皇后武则天处理,此即《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中所记载的,“高宗自显庆后,多苦风疾,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


  武则天日后当了女皇帝,与李治的“多苦风疾”有直接关系,当然这是后话。


  李治笃信长生之术,曾广征诸方道术之士,合炼黄白,孙思邈、叶法善这些当时的名医名道都曾被召入宫问药。有一次李治召炼丹道士一百多人进宫,两三年内“化黄金冶丹”,耗资千万。


  联系李治生前求医问药的史实,拂菻国进贡“底也伽”应该是有目的的。在古罗马帝国时代,医生认为鸦片具有抗毒功效,是治疗慢性头疼、眩晕、耳聋、中风、视力差、嘶哑、咳嗽等疾病的解毒剂,故当时鸦片是“万用解毒药方”的主要配方。含有罂粟成分的“底也伽”,正对李治的病症。所以,拂菻进贡“底也伽”,最大可能就是出于治疗李治“风疾”的需要。

宋代用陈年罂粟壳配制“威通丸”

苏辙饮罂粟汤“失笑欣然”“如游庐山”


  据新旧《唐书》记载,李治死前病情严重,一般药物不管用,御医秦鸣鹤“刺百会”,采用在李治头上放血的疗法才减轻一下痛苦。这与服食“底也伽”是否有关史书上并未说,当时的医生也未必注意到,但可能性极大。如果属实,李治当是受罂粟之害第一位名人。


  实际上,含罂粟成分药物进入中国应该更早。有学者考证,“底也伽”进入中国的时间至迟在隋朝。朝鲜《医方类聚》引《五藏论》称,“底野迦善除万病。”“底野迦”,即底也伽,《五藏论》在《隋书·经籍志三》中已有记载。


  李治主政时,曾于显庆四年(公元959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本国家级药典《新修本草》(《唐本草》),药典中即录有“底野迦”,并对之有详细叙述,称其药“主百病”.并特别指出这是一种进口药-“出西戎”,“胡人时将至此,亦甚珍贵,试用有效”.


  宋代,罂粟及鸦片的价植被进一步认识。当时,将罂粟米和壳子研成末,加蜂蜜制成药丸吃,或熬汤煮水加蜂蜜喝,被当成治疗痢疾的特效药。宋徽宗赵佶的御医通直郎寇宗奭即持此观点,其在《本草衍义》中称:“罂粟米性寒,多食利二便动膀胱气,服食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汤饮甚宜。”赵佶不只是皇帝,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书画名人、曾创“瘦金体”,可以想见,当年赵佶应该服食过御医配制的罂粟制品。


  宋人甚至有人认为,用罂粟配药能解毒治痔疮肛脱。南宋时名人、词人辛弃疾,即服用过由一“异僧”用陈年罂粟壳与人参一起配成的“威通丸”,治此疾。


  当时,罂粟子初为皇家专用,故又称为“御米”,由此名也可知当时皇帝是服用罂粟制品的。宋人还将罂粟制品视为保健品来服用,而根本未注意其成瘾和毒性。名叫林洪的南宋名医将罂粟磨成乳,去渣煮沸,制成鱼片状新药,称之为“鱼饼”.老百姓将罂粟子作为大补之物,用来煮粥食用,叫作“佛粥”.


  从所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宋代名人与罂粟的关系很密切。如着名词人苏轼、苏辙兄弟,或许都食用过罂粟。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中称,“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莺粟汤,即罂粟汤。


  苏辙还曾跟农民学习种植罂粟,对罂粟美言多多。他在《种药苗》中称,用罂粟熬的粥“便口利喉,调养肺胃”.同时,他还记下了喝了罂粟汤的感受:“饮之一杯,失笑欣然;我来颍川,如游庐山。”这种“失笑欣然”“如游庐山”的感觉,显然是吸毒后的典型症状,飘飘欲仙,充满幻觉。


  除辛弃疾、苏氏兄弟外,杨万里、周紫芝等也曾写有罂粟主题的诗歌,杨万里诗称罂粟能当粮吃,“东皇羽卫无供给,探借春风十日粮。”

明代对鸦片之害已有认知

谢肇淛称“有大毒”“往往呑之即毙”


  吸食毒品在中国大范围流行,当是从元朝开始。蒙古族人在征服印欧的同时,也把鸦片作为战利品,从西域带回了中国。据晚清曾留英的陈寿彭考证,元朝时“士农工贾无不嗜者”.

现实中的缉毒案,远比“毒战”电影大片精彩:在该案中,引出该贩毒团伙的毒贩开封人刘某华,常年游走在云南、湖北、河南三省,表面身份是一个菜贩子;刘某华交易5次毒品,还没有见过下家“大哥”的真面目,只听说他绰号叫“老腿”……

近日,从河南警方发布消息,开封市公安局破获的一起毒品案件抓获嫌疑人116名,收缴毒品63.8公斤,查实毒品交易高达200多公斤。不仅摧毁了一条跨越豫鄂滇三省的贩毒通道,而且让一个涉及12个省的特大贩毒团伙覆灭。

“暴富”的菜贩子,牵出跨三省贩毒团伙

见不得光的犯罪活动,往往伪装得极普通。

37岁的刘某华,是开封市祥符区人,常住在云南临沧,以种植和贩卖蔬菜为生。

但是,在朋友眼中一直经营惨淡的“菜贩子”刘某华,自2020年10月以后突然“暴富”:在临沧租地建房,购买价值近百万元的高档越野汽车,频繁往返于云南、湖北、河南之间,对外资金交往动辄就是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

刘某华“暴富”的原因让人不解,而且跟随他一起出没的同乡以及与其姘居的外籍女人穆某莲,都显得格外神秘。

这引起了河南、云南两地禁毒民警的注意。

“当时我们核查发现,他们的异常情况和云南保山警方侦查的一起毒品案件出现线索交叉,由此说明刘某华等人涉嫌贩毒。”据办案民警介绍,2021年3月19日,开封警方正式立案侦查,并于当日上报河南省公安厅禁毒总队。

随后,开封市公安局成立专案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案组赶赴云南,配合当地警方行动。

随着案件的深入办理,一条跨豫鄂滇三省的贩毒通道逐渐显露,隐藏在背后的贩毒团伙也浮出水面

刘某华被抓后交代,2020年夏,他因帮他人向湖北捎带“东西”涉足贩毒,一趟往返,获利惊人。此后,穆某莲介绍他与有毒品来源的另一个外籍女人郭某酸结识,他也就此走上贩毒道路。

从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刘某华6次通过郭某酸购买冰毒片剂93.6公斤,纠集同伙贩卖至湖北、河南

可以说,刘某华等人组建了一个跨越三省的贩毒团伙。

冰毒伪装成袋装茶叶,警方现场收缴60公斤

2021年3月21日,警方捕捉到一条线索,刘某华刚完成一笔毒品交易,行将外运。

开封赴滇民警和保山当地民警立即赶到临沧市耿马县刘某华租住小区排查布控。

办案民警介绍说,就在民警刚刚发现刘某华那台越野车时,突然见他扛着个沉甸甸的编织袋下楼上车,民警扑上去将他按倒,扯开编织袋一看,满是伪装成袋装茶叶的毒品,拉开车门一搜,又发现整整60万元的现金。紧接着,民警押着刘某华冲上楼去,当场抓获穆某莲,再缴获一大袋毒品。

与此同时,在楼下,刘某华的同伙朱某鑫、王某鹏又“撞网”,民警从他们车上又缴获两大袋毒品。经现场称量,这四袋毒品均为冰毒片剂,足足有60公斤

转眼间,4名主要嫌疑人落网,大量毒品、毒资及两台涉案车辆被现场缴获,这起贩毒案的侦查取得重大突破。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刘某华的同伙相继被警方抓获。

从发现可疑线索,到打掉刘某华贩毒团伙,历时不过短短8天时间。”办案民警体会颇深,这是豫滇两地警方默契配合、联手作战的结果,也再次证明,由于毒品案件具有特殊性,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相关公安机关分工合作、相互支持、紧密携手,才是禁毒斗争的致胜法宝。

2021年4月2日,刘某华等6人及60公斤毒品被安全押解回开封,河南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和开封市公安局领导专门前往迎接押解队伍。

现场缴获的分装好的冰毒

交易5次,未见过下家“大哥”的真面目

打击毒品犯罪,不仅要追毒源、断通道,更为关键的是还要查流向。

在该案中,刘某华贩毒团伙虽落网,但其下家——具体实施毒品贩卖分销的毒贩子们,仍未归案

民警发现,刘某华在云南从境外毒贩手中买到毒品后,驾车返回河南,每次路过湖北天门都要停留,经分析研判,毒品很可能销往天门。

民警很快在天门锁定毒贩“虎子”,湖北的毒品交易网络就此被打开缺口,隐藏在湖北的庞大贩毒团伙被挖出。

不过,民警发现隐藏在该贩毒团伙背后的“大哥”,神秘得如同一个传说

刘某华也交代,前4次交易,他只闻“大哥”之名却从未见过其面。第5次交易时,因对方携款不足,才只得带他到武汉黄陂“大哥”的窝点拿钱,可两个小时里,“大哥”居然没和他说一句话,他也始终没看清“大哥”藏在帽檐下的真面目

而且,被抓的毒贩也只知道他绰号叫“老腿”,行踪不定,对其姓名、住址一无所知

不过,警方根据蛛丝马迹成功抓获了“老腿”的保镖薛某辉,并缴获一张身份证,经薛某辉辨认,“老腿”的真实身份终于暴露——刘某顺

2021年4月4日晚,在藏匿窝点,刚刚吸食过毒品的刘某顺未及反抗,就被牢牢铐住,民警当场缴获作案用车载电台一部、对讲机9部、手机11部。在这个小区的另一处窝点,又搜出冰毒片剂2.84公斤。

毒贩使用的手机和对讲机

刘某顺,这个被多地警方长期追捕却一直身份不明的大毒枭,终于被开封警方抓获归案,这也成为该案侦破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办案民警发现,该案涉及12个省的34个地市、11个贩毒团伙,7个层级,涉案人员近200名。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该特大贩毒网络最终走向覆灭。

贩卖毒品多达200多公斤

从2021年3月开始,开封警方联手云南、湖北警方打响了这场重大禁毒战役。

一年来,专案民警转战云南、湖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开展工作,数次冒着面对嫌疑人利刃的危险,成功完成了发现目标、拓展线索、跟踪追捕、长途押解等任务。

截至目前,警方共抓获嫌疑人116名,收缴毒品63.8公斤,查实毒品交易量达200多公斤,冻结资金653万元,查封房产1处,查扣涉案车辆24部、手机120部、对讲机12部

河南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案的成功侦破,斩断一条由境外通往湖北再销往全国的贩毒通道,摧毁了多层级、多团伙交叉的特大贩毒网络,进一步萎缩了毒品消费市场,有效遏制了毒品渗透和蔓延形势。

—————————————————————

—————————————————————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征文8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