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看这个书画,落款是谁?


齐慧娟绘画作品落款白石孙女,又没招惹谁,何必说酸话?齐白石绘画因为才华与努力的双重结果,创造了一个非常庞大,非常精湛,非常有特色的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被称为齐派艺术。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不但是齐白石家人们的一种责任,也是广大书画修炼者的一种文化担当,因为齐白石的艺术不仅仅属于一个家族,而是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既是私家一族的艺术,也是公共的文化珍贵。


在传承齐白石艺术的书画家队伍当中,齐慧娟女士的努力可谓是有目共睹,她不但在画法上深得齐白石画法真经,画作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这种画法境界,还在绘画的主题选择上拥有了自己的方向和领地,所以说她是的艺术是出于齐白石艺术的真传,但是又有不做画奴,自立面目,非常有创新进取的收获,从这个角度来讲,齐慧娟对于齐白石艺术的传承是达到了不负先人的这种目标,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齐派艺术的传承者。


在推出自己的绘画作品的时候,齐慧娟女士在落款上有一个习惯,就是题写上自己的身份,一般落款是白石孙女。这本来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落款方式,一是可以向齐白石表示致敬,二是可以表示自己的身份,让绘画作品在辨识度上更为鲜明,但是这种落款的时候题写白石孙女的方式,却得到了一些书画爱好者的不同意。说酸话是现象是存在的。有的认为这是吃前人的余粮,有的人说酸话,说是蹭前人的光环。总之指责的声音似乎比较大,也比较刺耳。


面对有些人反对齐白石的孙女齐慧娟在书画作品当中落款白石孙女的问题,我就有点纳闷了,她就是齐白石的孙女,这个是真实的身份,为什么在画作的落款当中不能出现这个实事求是的身份落款呢?又没有招惹谁!


齐慧娟绘画作品落款白石孙女,又没招惹谁,何必说酸话?有的人说它落款是齐白石的孙女是沾名人的光,这个我感觉更纳闷,难道名人的光不可以沾吗?以齐白石为荣,以齐白石后人为荣,这应该是齐派艺术的一种自信。把自己的身份亮出来,这不但不是沾什么光,而且对自己的书画艺术有底气的表现,退一步讲,就算是沾光,也未尝不可呀。所以说齐白石的孙女慧娟在落款当中落款白石孙女齐慧娟书画,显然一是合情,二是合理,三是有助于书画收藏爱好者们对书画作品的鉴别方便选择,这样一件特别有益而无害的事情,竟然成了有些人指责这种落款方式的理由,酸话由来,这难道不是无中生有吗?


诚然,有些人认为齐慧娟的绘画作品没有齐白石画法的真功实力,这样的落款就是要提升作品的这个收藏价值,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想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每一幅作品,它的收藏价值都与它的故事或者与它的背景密切相关,所以说齐慧娟就算是画法达不到齐白石前辈的高度,那么通过这样的落款,让书画艺术作品更具有收藏价值,也是无可厚非呀。所以我不但认为齐慧娟的落款方式完全正确,有一定的收藏意义。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她在落款当中题写白石孙女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对,也没有招惹谁!所以在评价这个问题,评价她的书画作品的时候,还是以理性的心态对待,没有必要说酸话。不知道爱好书法收藏的朋友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敬请留言分享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们往往在欣赏中国古书画的时候,

只顾着欣赏作品中的主题内容,

却忽视了最最细小的落款。

却包含了作者整个的构思。

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

而宋代绘画中有的也只是穷款、隐款,

山水、人物、花鸟各画科

基本上没有加盖印章的习惯。

八大山人的署名很有个性,七十岁以前,“八”字是写成“>

七十岁以前,“八”字是写成“>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他的署名“绶”字,“綬”第三笔不写一点,用“受”字的宝盖点来代替。

谢兰生(),岭南山水画家。字佩士,号澧浦、里甫、理道人,广东南海人,寓广州。嘉庆七年进士,羊城书院掌教。工诗善画,诗学苏轼,画得吴镇、董其昌、王原祁等人法。谢兰生署款时则是,字不“里甫”,画不“兰生”。

1786年作 《斜阳松壑》

何绍基晚年行书的“基”字,第八笔是用点,不拉捺。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和蓝瑛很像,晚年(约五十以后)时,“鱓”字写成了从“角”边。在这以前,都是正常的从“鱼”边。

李鱓花卉图 落款从“角”边

范宽,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落款署名就落在树上。

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

郭熙,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东)人。郭熙《早春图》题“早春,壬子郭熙笔”于左面丛树之边。

李唐,南宋画家,字晞古。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李唐《万壑松风图》隐款“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于远处山峰之中。

《采薇图》藏款“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于石壁之上。

李成,五代及北宋画家。李成《读碑窠石图》藏“李成画树石,王晓补人物”于画中残碑之侧面。

崔白,北宋画家,字子西,活跃于宋神宗前后。崔白《双喜图》隐款“嘉祐辛丑年崔白笔”于树杆之中。

此外,还有南宋梁楷《六祖截竹图》、林椿《梅竹寒禽图》、马麟《勾勒兰图》、马远《观瀑图》、夏珪《十二景山水》等等,数不胜数。

元朝以后,文人画开始流行,

文人也开始有“知识产权”的意识了。

不仅落款,也会在明显的位置加上题记或诗文。

为了彰显特点,也为了防伪劣假冒,

有些文人就会在落款里藏一些小心思。

明代董其昌在书画上面的署名是,字不“玄宰”,画不“其昌”,画上多不画人。

董其昌《潇湘蒙浦》 落款玄宰

董其昌《临唐明皇书》 落款董其昌

文徵明早年名文璧,但“璧”字一定要从“土”不从“玉”。四十七岁后则多是不写姓,只写“徵明”两字。因此,后人不写姓者,都说学的文徵明。

文徵明《归去来兮辞》 落款徵明

唐寅(唐伯虎)的署名,“唐”字多是用一竖连“口”字,用一横连“口”字的多是有问题。

仇英(仇十洲),名英,字实父,仇英署名“實父”的“實”字,真迹者,宝盖下要写成“由”字。

似乎更随着自己的个性了……

有趣的是,他们的变化大都是从晚年开始的。

大概是因为浸淫书画多年,

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名气和书画观,

也自然有了些不与世俗的特点。

王时敏,“清四王”之一,开创了娄东画派,到了晚年,其真迹者,署名时一定是斜的,从右往左斜,不斜者多是他的儿子王撰代笔。

蓝瑛到了晚年,落款“蓝瑛”的“瑛”字,本是“玉”的旁,但他只写一竖就代表“玉”字了。

转自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咨询关于孩子教育、学习、成长的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书画少年俱乐部(shuhua-club)“少年中国梦”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和“中国梦·世界行”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优秀作品世界巡回大展可以在微信直接下单支付哦。如需书画类的用品、书籍,也可以到我们的微店里看看哦(关注微信公众号--商务洽谈--微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字画的落款在什么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