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图这是哪位大师的印章?有名吗?他的真迹可以卖钱不

乾隆为什么是"盖章狂魔"?盖章狂魔是什么意思?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会有些小爱好,时隔久远的我们可能无从得知,但是年代比较近的,我们也就会知道,例如明清时期。当然也得归于这两个时期奇葩皇帝出现的比较多,就好比乾隆,他一直有一个外号,“盖章狂魔”,顾名思义,乾隆总是喜欢到处盖章,以至于到了“疯魔”的程度。那么,乾隆究竟有多喜欢盖章,他盖过多少章?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的大清盛世的缔造者乾隆皇帝在国家进入一片繁荣局面的时候,就自然想要做点能够体现自己独特身份的事情,可是天下之事,什么事情才能不会落入俗套,还能体现自己的高贵。乾隆皇帝就把目标盯向了古代一些大家的传世作品之上,毕竟如果是真品,自然会让无数人羡慕。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恋,到了老年还给自己封个“十全老人”,说自己功过武帝、太祖,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的人。再自恋的人也不会如此评价自己,总得体现自己的谦虚的精神,可我们的乾隆爷不一样,什么事情都怕别人不知道,想着法的展示自己的功德。乾隆皇帝还确实有着其他皇帝们怎样都超不过的三件事:活得久、诗写的多、还有就是印章多。前两件事我们先不说,毕竟是有所耳闻,关于乾隆皇帝印章多的问题,从故宫留下的一些古代的画作之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最近一部关于清宫题材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也是大火起来,其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画面就是,乾隆皇帝在书房里面坐着,面前的桌子上摆着大量的印章,这其中当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乾隆皇帝盖章狂魔的身份也是暴露无遗。历史上的乾隆皇帝确实是钟爱印章,流传下来的印章数量也是不在少数。关于清朝历代皇帝的印玺都是有专门的印谱,《乾隆宝蔽》中记载乾隆皇帝的印玺就有1000余方,当然这也只可能乾隆皇帝一生印玺中的一部分,毕竟还有着一些私人印玺和丢失的排除在外。

首先很多人会好奇,乾隆从哪里来的这么多的名作?这就有点太小看我们的乾隆爷了。乾隆朝时期,有着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收书活动,当时国家名义上是编纂《四库全书》,其实是对民间进行一次大搜刮,防止出现威胁统治的内容。乾隆皇帝自然能够借着自己皇帝的权力,接触到许多珍贵的书籍和名画,在检验的过程中就盖下了自己的印玺,也算是留个证明。同时还有一些外国使节的朝贡或者大臣送礼的活动,乾隆皇帝的珍宝自然就多的不行,每每拿出观赏一番,就盖上自己的印玺,来显示自己是个文化人。

乾隆皇帝的盖章自然不会像普通人一样,盖章都是在保画的基础上的,我们的乾隆爷是哪里明显就在哪里盖章,生怕别人看不见他的印章,这也就导致了大量的作品遭他毒手之后,原有的内容惨不忍睹,完全成了皇帝个人的印章展,只是借了名画的基础,让后世的更多人能够看出他是个文化人,绝不是以前那些帝王们能够比的。毕竟自己可是旷古绝今的人物,一般情况下,乾隆皇帝一般喜欢的作品只会盖一个章,比较喜欢的是两个或多个,特别喜欢的就惨了,不仅要盖几十个章,乾隆爷还要题字,活生生的要把作品变成他自己的,这也就导致了大量被乾隆收藏过的话就像现代人拔火罐一样,满目疮痍。

最著名的就是就是当初被乾隆皇帝看走眼的《富春山居图》,幸亏当时的乾隆爷没有拿到真迹,要不又是文化损失,乾隆皇帝误以为是真迹,就喜爱的是不得了,盖章,题字,整副画完全是再创造,当然乾隆皇帝不仅自己题,还要让自己的臣子题字,完全就是在毁画,不仔细看还以为这就是乾隆皇帝自己的作品。当然不仅仅是画作,书法作品也难逃于难,著名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张小纸之上不仅被盖满了密密麻麻的章,乾隆皇帝兴致一来,大笔一挥,写下一个“神”字。看完之后,真的想给我们这位乾隆爷一大巴掌,好好的毁什么画,真是“人渣”。

真是佩服乾隆爷这位“千古一帝”,在毁画的能力上,我想真的是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果说唐诗是一座令后世仰望的高山,那李白就是站在山巅上的人物。

若是要问诗仙存世的千首诗中,大家最喜欢哪一首,相信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将就酒》喜欢的人肯定不少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除了李白谁还能嚣张得如此有味道;《蜀道难》欣赏的人肯定也挺多,“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诗仙写得洋洋洒洒,我们读得过瘾;除此之外《侠客行》、《月下独酌》喜欢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数。


以上经典,每一首都是唐诗中绝对的精品,每一首水平都达到了后世文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大家知道李白诗如今被奉为国宝,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是哪一首吗?不是以上这些诗中的任何一首,而是一首很多人没听过,也没读过的四言诗,诗名叫《上阳台帖》。不少人看到这个题目就笑了,但它却是李白存世的唯一一幅书法真迹。我们来看看写了什么: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这幅书法真迹中其实并没有诗的名字,只有后面16字的四言诗以及“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这9个字的落款,一共只有25个字,诗名是后人根据诗的意思编的。

此诗写于公元744年,这一年对唐代诗坛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的夏天,诗仙诗圣相遇于洛阳。此时已名满天下的李白已被驱出了长安城,43岁的他正是不得志时;而32岁的杜甫还没什么名气了,一心渴望建功立业。两人一见如故,便约了同样是大诗人的高适,一同登上了河南的王屋山,目的是拜访当时鼎鼎大名的道士司马承祯。不巧的是司马道长已仙逝,三人乘兴而来却也不算败兴而归,他们看到了司马承祯的画作,也欣赏了王屋山的美景,于是诗仙有感于此,挥笔写下了这首四言诗。


从诗本身来看,与李白的经典诗作相比,自然是水平一般,但却挺有味道。诗的前两句,一语双关,既是写王屋山的美景,也可当成道人画中之景。后两句则是对道人的夸赞,无一字多余。目前这副真迹被馆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文物。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诗写得很一般,咱们也太“物以稀为贵”了吧!但你看看诗旁边的那些印章,就知道古人是有多珍视这幅诗贴了。



在诗帖的最右边,赫然写着4个大字:青莲逸翰,并加盖了印章,这是乾隆题的。再从右往左看,跟着的是宋徽宗写的““唐李太白上阳台”,宋徽宗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其书法字体自成一派,被称为“瘦金体”,价值也是难以估计的。再往后,诗的正文后还有元代大书法家欧阳玄的题诗,以及元清等多位文坛、书法界大师的题字。可以说诗贴上面的印章,每一个都来头不小,每一个字都价值不菲。


李白这首诗没有标题,甚至没有题目,加上后后序部分一共也就是25个字,却历经了1200多年,先后成了几代皇帝和数位文化大伽的心头宝。每当看到这幅诗贴的时候,笔者心中都会感叹“万幸”二字,它躲过了种种乱世风云,终于传到了今天,让我们能欣赏到诗仙真迹,让无数李白迷能一睹诗仙的妙笔,这样的书法作品怎能不成为国宝?大家说是不是?欢迎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章有哪几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