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年之前,拿破仑要是读了中国兵书。是否有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2 更新时间: 13:05:20 题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少有100万美国人每天喝两次茶”,而直到1790年美国人口还不足300万。

在费城,女人宁愿不吃晚餐也不愿没有一碟茶。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整个欧洲陷入“拿破仑战争”,欧洲商人在中国的贸易停滞下来。美国商人抓住机会,至181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约有三分之一转口到欧洲。为了鼓励对华贸易,美国政府给予对华贸易商人《航海法》和《税则法》的保护、茶叶关税延期两年缴纳等特别优惠待遇。中国茶商给予美商长期的赊销,这种信贷形式是美商将茶叶售出获得利润后才付款,时间为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有的洋商还会等到利于自己的国际汇率时才付款。

据统计1784-1840年华茶输入美国数量变化如下:

——摘编自李梦婷等《论鸦片战争前茶叶在中美贸易中的地位及其成因》

材料二   1866年左宗棠奏称:“闽省产茶,多在荒僻之区,日久采植,菁华势必日歇。而行销又以外洋商贩为大宗,每年春间,新茶初到,省垣洋商昂价收买,以广招徕。……·.故闽茶必专恃洋商,而洋商不专恃闽茶。”1889年邵武等地的头春茶和二春茶因质量低劣无法销售,被迫降价25.30%.“至近年茶商亏本之由,洋商措价之故,实因茶庄过多,每思侥幸朦混,制造粗率,烟熏水湿,气味不佳,兼以劣茶搀杂”。1880年,福州的茶叶出口达到顶峰,此后一直呈下跌趋势。

——摘编自熊昌锟《近代福州的茶叶出口与外国银元的流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前中美茶叶贸易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州茶市出现困境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对外贸易的认识,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据统计,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年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改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从进口的生产资料品来看,1913年从国外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为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了1936年,已增至3850万关两,占进口总值的6.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生铁、钢和其他建筑五金、化学产品、工业用染料和颜料等商品的进口值及其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大为增长。1913年这些商品仅占总额的11%,到1936年已增至24%……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农产品及原材料出口在整个出口商品中古比重很高,这些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典型的粗放式的特点,其增加主要依赖价格和数量的推动……

——摘编自《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货币化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期,印度棉布进入英国市场,对传统的羊毛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为保护传统羊毛业,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棉布进口。由于消费者对棉织品的需求,18世纪中后期英国棉纺织业不得不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大量工人流入工厂,操作生产棉线和布料的机器。18世纪末,英国国内制造商对于棉花需求急剧增加,但英国并不出产棉花。到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而欧美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确立了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棉花:理解资本主义的最佳作物》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破坏了中国家庭手工业,尤以棉纺织手工业为最。英国棉纺织业进入到机器生产阶段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竞争力便相形见绌。由于洋纱便宜,许多农民购买洋纱代替土纱进行手工织布。1894年闽粤地区的手纺业“已有如风流云散”,“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得”。洋布在中国的销量也越来越多,缓慢地克服了小生产者的顽强抵抗。洋纱洋布已经逐渐由沿海向边远腹地扩散。19世纪60年代,洋纱在中国土布生产中的使用率只占0.56%,90年代上升到18.94%。洋布在中国年用布总量中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3.2%上升到90年代的13.39%。

——摘编自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在棉花纺织领域确立主导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变化并作简要评价。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乾隆时,山西商人资本“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因为山西商帮多数从事长途贩运,所以商品流转和资本周转慢,垫支资本大,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向社会借贷。例如山西商人贩运福建武夷茶,或安徽霍山茶,经水陆之途运销至北京、蒙古草原、乌里雅苏台、西北兰州、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地,路程数千里,资本用量大,周转慢,需要大量货款。山西商帮首先创办了账局,经营存放款业务。晋商商号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网络。而各地商号的盈利,均须解回山西总号,统一结账分红,同时总号与分号之间,也会发生资金调拨,过去对此均采用由镖行保镖运现银形式,但是由于乾嘉以来社会极不安宁,于是以汇兑形式出现的山西票号就产生了。19世纪70年代,由于外商压价,丝茶发生危机,华商亏损倒闭。在苏州、汉口的票号倒账数十万。倒账,意味亏损或亏空,一旦发生挤兑,就必然会因放款收不回来而倒闭。虽有中国通商银行、浙江兴业、四明等十几家商业银行的成立对山西票号都构成了竞争威胁,但票号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交通银行和一些省办的银钱行号。

——摘编自纪录片《票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票号盛行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票号所遭遇的危机并分析其根本原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拿破仑同时期的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