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蜀相》写的是谁?

3. 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形成各种力量之间相对稳定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此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美国试图在整个战后世界建立起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苏联则企求在本国周国建立起不容他人染指的势力范国;这两种战略目标发生了直接的冲突,每一方都成了另一方实现自身自标的巨大障碍。此种状态,加上它们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1. (1) 根据材料一,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

  2. (2) 材料二中所述的会议召开后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格局?简要评价这一格局。

  3. (3) 根据材料三,列举二战后美苏矛盾尖锐化的具体表现。

  4. (4) 根据材料二、三,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个国际格局的相同之处。

《蜀相》一、读杜甫相关资料、读注解1。杜甫写《蜀相》时.ppt


《蜀相》 一、读杜甫相关资料、读注解1。杜甫写《蜀相》时是48岁。 二、反复读诗。 三、初步感知: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四、翻译诗句。 蜀 相——诸葛亮(武乡侯)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翻译: 何处去寻找武乡侯(简称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武侯祠在成都城外的一片茂生繁密的翠柏之中。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翻译: 碧草照映台阶,独自呈现出美好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着树叶白白地唱着美好的音乐。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翻译: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一片忠心。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翻译: 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最后卒于五丈原的军中。长时间使历代英雄们为此泪满衣襟! 五、从写作对象来看,前四句和后四句是不一样的,那么前四句和后四句的写作对象分别是什么? 前四句:丞相祠堂;后四句:丞相。 六、关于“丞相祠堂”和“丞相”,作者分别写了哪些? 丞相祠堂:寻找祠堂、找到祠堂、祠堂内的景物。 丞相:献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王,忠心一片,未成大业却死在军中,长时间让人提及而痛哭流涕。 七、既然诗中既写了丞相祠堂又写了丞相,诗题为什么是《蜀相》而非《诸葛祠》呢? 作者写诸葛亮的祠堂是为了写诸葛亮其人。 八、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诸葛亮什么情感?请从字里行间找出依据。 1对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度赞扬; 2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 对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度赞扬: 1丞相祠堂(非诸葛祠堂):表敬仰之情。 2丞相祠堂何处寻:寻找丞相祠堂,饱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钦慕的心情。 3锦官城外柏森森。 诗歌中意象的固定含义: 松柏: 以松柏象征坚贞。 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竹: 以竹象征气节。 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梅: 以梅象征坚强不屈。 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菊: 以菊象征不畏风霜。 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它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道。 牡丹: 以牡丹象征富贵。 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人们视其为富贵荣华的象征。 兰花: 以兰花象征高尚。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荷花: 以荷花象征清白。 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折桂: 以折桂象征荣耀。 据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桂花树。过去称应试及第为“蟾宫折桂——攀折月宫桂花”,比喻十分荣耀。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桃李: 以桃李代表门生。 人们常以“桃李满园”、“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某名师的门生众多。 桑梓: 以桑梓代故乡。 《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垂柳: 以垂柳表示依恋。 《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柳与留谐音,因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 锦官城外柏森森。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在这首诗的颔联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最妙?为什么? (炼字——语不惊人死不休) (1)“自”和“空”两个字用得最妙。 (2)解释字意(或词意):“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 (3)解释诗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碧草照映台阶,独自呈现出美好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着树叶白白地唱着美好的音乐。 (4)搭设桥梁——情感: 搭设桥梁:在丞相祠堂看到的碧草、听到的黄鹂叫声无限美好。但是碧草很美,可有谁来欣赏呢?黄鹂叫得动听,可有谁来听呢?这样就突出了武侯祠的清冷孤寂。 情感:借武侯祠的清冷孤寂暗示有雄才大略又忠心报国的诸葛亮死后无人祭拜。写出了诸葛亮死后的寂寞。这正是诗人才不得用、老年寂寞内心写照。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自、空——祠的清冷孤寂——诸葛亮死后的寂寞——杜甫才不得用、老年内心寂寞。 5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蜀相杜甫情景默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