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的钧瓷作品价值?

来源:中国网 编辑:谭希

  中国网·锦绣天府:钧瓷的制作过程,都包括哪些重要工序?

  刘红生:钧瓷制作有72道主要工序,当中细分的还有很多。从找矿、找釉料到制坯、拉坯、修坯装饰、打磨、上釉、烧窑,最终通过持续12到14小时1280℃的烧制,才能完成。当然,烧制出来后,还要拣选,对成品进行等级划分。

  现在烧窑和第一年烧窑感觉也不一样了,以前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很好了。但回头来看,当时自己其实很幼稚。今天,我才领会到什么叫"艺无止境",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易。

  刘红生钧瓷作品《天道》。陈彦臻 摄

  中国网·锦绣天府:给我们讲讲《天道》这件作品的创作思路。

  刘红生:这件作品源于韩美林老师给我题的一幅字,叫"天道酬勤"。随后,我对其中的含义进行了解读,希望通过一件钧瓷作品来体现其含义。书法上体现的直接是文字,但陶瓷不能说简单做一块瓷板在上面烧出字型,这过于简单过于没有意境和趣味了。

  我就想,中国文人用竹子来代表虚怀若谷、奋发向上,里面有君子之道的寓意。所以这件作品的主体是用竹段形象来设计的。为什么上面还要做一个蜗牛?我认为这个动物背后,有自己的坚持和价值取向,也和君子奋发向上这个主题是有一定关联的。一个植物一个动物,两个概念融合起来就更活了,既有文化内涵又有人文情怀。

  这件作品是我近年创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创作酝酿了五六年,中间又改了很多次设计手稿。最终确定的方案,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中国网·锦绣天府:对于钧瓷的传播和技艺传承,是怎么看待的?分享一下你的思路。

  刘红生:钧窑的大本营就在河南禹州,我想带大家参观体验窑炉更直观,比如唐代用小窑,宋代用大窑,到元明清窑更大,而且风格不一样。但这些东西人们普遍未必知道,所以钧窑的文化需要更多推广和宣传。

  我认为,钧窑的传承发展方式有两种,包括一个核心点。一个是固有的师徒间传承,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现在非遗传承有难度,所以我也想做一部分社会传承。因为钧窑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包罗的技艺很多,一个人是学不完的。因此,除了我自己学习,也会积极招募一批年轻人跟任星航老师学习。只有靠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学习,钧窑才会越来越好,开放是必然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看懂传承的核心,我觉得需要提到精神方面的传承。钧窑到现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不断在传承延续,它不但传承的是文化和技艺,也得有精神层面的存在。

  中国网·锦绣天府:当前非遗传承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创新,而你从一开始就对创新十分关注,那么具体是怎么做的?

  刘红生:我们自己家做了一个钧瓷窑炉博物馆,现在文化部和当地政府支持建立的钧窑传习馆,也在这个博物馆里。

  传承和社会发展趋势是密切关联的,比如我们小时候用的水缸,用来储存饮用水。但现在人们大多已经不用水缸了,自来水随去随用,所以缸的必要性就慢慢弱化了,再过几年可能小孩都不知道缸的作用了。生活在变,那么我们的传统手艺也需要随之变化,融入生活,这样才不会被历史淘汰。

  中国网·锦绣天府:之前,我见你和一个参观者交流的时候,他对售价有所疑问,觉得网上几十元就能买到,为什么到了这里要200多。你如何看待工业化生产和手工生产的关系?

  刘红生:工业化的产量更大,能够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它是一个好的普及方向,我不反对,也积极推广。但个人从情感上来讲,我非常认可手工制作。历史传承下来的技能,不能在我们这一代给断了,这是说不过去的。走到今天,我感觉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我们的血统就是纯正的非遗手工作品。所以这两者,一个是产品一个是非遗作品,两个概念拉开之后,我更关注的是作品。

  中国网·锦绣天府:你的妻子和你一样,都从事钧瓷的设计和制作工作。在这个家庭里,下一代人有没有受到影响?

  刘红生:我们家里的小孩12岁。在这样一个全家人都做陶瓷的环境里,他自己很小就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现在也开始能做一些东西了。

  钧瓷茶席作品联展。陈彦臻 摄

  中国网·锦绣天府:目前钧瓷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多少?你是否也在做师承方面的工作?

  刘红生:除了参与具体制作的人群,还有外联、销售、宣传、策展等等细分的工种,目前在全国大概有几万人吧。

  十多年前,我开始带徒弟。在禹州,跟我学习并坚持在这个行业里做的前前后有十几个。除此之外,要说只是学一星半点的人就太多了。另外,我觉得这样的传承不能单单局限在大学生或者年轻人,我们应该做的是无论男女老少和学历高低的全面普及。也只有这样的普及,才能从中挑出尖端人才。

  (采访、撰文:杨济铭,中国网·锦绣天府副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美林小瓷器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