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太平推是哪几

今天推荐的小说是《天可汗》,作者:西风紧。

这个作者专注历史类小说,文笔流畅,情节富有戏剧性,作品的趣味性也很强,番外也多[可爱]。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在保持娱乐性的同时,竟然还能有一丝哲理的味道。这都可以算得上是文学作品了,在网文里很少见。

西风紧的小说主角基本上都很有代入感,不那么让人觉得假,觉得装13,也许是草根气息比较浓吧。本书的主角穿越的是历史上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训。身份尊贵,但是行事很让读者有代入感。

书中太平公主是一位想成为武则天的女强人,主角则帮助其母击败李隆基,并最终自己登上了皇位。其后主角改唐为晋,与其母一起扫六合吞八荒,被天下尊为天可汗。

这本书的金手指开的不大,在古代不升黑科技,同时对封建王朝的生产力和制度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对女性人物的描写也很有味道,推荐大家试一试。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崇训道:“那是因为神仙和凡人不能通婚,就像人和鸡鸭鹅不能通婚一样。”

宇文姬娇|嗔道:“你就会胡搅蛮缠,我不和你说了,总之不行,人对上天应该有敬畏之心。”

薛崇训不动声色地问道:“上天不允许七仙女喜欢董永,七仙女就应该放弃感情么?”

宇文姬听罢有些感动,抬起头来时眼睛里水波流动含情脉脉的,让薛崇训心里顿时一动。这时听得她有些伤感地说道:“可是他们最后不是也分开了么?”

不知怎地,薛崇训又想起了金城,朝廷制度不允许他得到金城,那他们是不是也会像七仙女下凡那样最终失败?一个神仙无法战胜天庭,一个人也很难战胜国家……

薛崇训心中燃起一股怒火,一把将宇文姬抱在怀里,看着她的眼睛说道:“天谴、报应,我不怕,我要向孙悟空学习,打烂那天庭!”

宇文姬疑惑道:“孙悟空是谁?”

“西游记……”薛崇训忽然想到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故事,他说道,“你没听过那个故事,改天我讲给你听。”

宇文姬道:“我现在就想听,我们好好坐着,你讲给我听嘛。”

薛崇训道:“现在我们做别的事如何?”

“我害怕……如果真的有神仙,我们这样亵渎神灵是没有好结果的。”宇文姬用哀求的眼神看着他。过来片刻,她忽然轻轻抱住薛崇训的腰,喃喃道:“我怕遭报应被扯散了。”

薛崇训听罢心下一软,便打消了放纵的念头,到木桌旁边坐下,提起茶壶倒了两杯水,清了清嗓子讲起故事来。

原著的故事情节他有点记不清楚了,内容主要来源于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的几部电视剧,然后他自己边讲又边胡编乱造,着重讲大闹天宫的事儿,然后非要说孙悟空喜欢白骨精……趁宇文姬听得入神时,他便把信札摸了出来,放进她的怀里用很随意的口气道:“对了,突然想起个事儿,这个给你爹,我就不用再跑一趟你们家了。”

崔日用在家急得团团转,在地上来回不停地走。旁边跪着他儿子崔莫,椅子上坐着他老婆贾氏。贾氏劝道:“人家还没说要怎么样,你就吓成这样,也不嫌丢人。”

“妇人之见!”崔日用气不打一处来,大骂一声,正走到儿子跟前,忍不住又踢了一脚,将儿子踢翻在地,啃了一口坚硬的地板。崔莫急忙爬起来,哭丧着脸道:“我知道父亲是担心我的安危,儿子不孝让您受苦了。您就别管我了,如果娶到金城要付出性命的代价,儿子也无怨无悔!”

崔日用本来就火,听到这些话简直要暴跳如雷,指着他怒道:“你的死活,老子根本不在意!我崔日用还有两个儿子,没了你也绝不了后!没出息的东西,一个女人的皮囊就能让你丧志迷向,老子还对你有什么想法?”

贾氏一听很不爽,因为崔莫才是她亲生的,是她唯一的儿子,另外两个儿子虽然也姓崔,可不是她生出来的,简直就隔了好几层。她也生气道:“别打他了!把莫儿送回滑州避一阵子吧。”

“避个屁!”崔日用道,“那日在麟德殿前,如果薛崇训当时拔刀砍了这没出息的孽子还好,我只当少养了个。你没见他一句话都没说?”

崔日用一边说,一边皱眉回忆当天的情形,薛崇训那张面无表情的阴冷黑脸就像梦魇一样浮现在他的脑子里。

越是不动,越是让人害怕啊。崔日用冷冷道:“处置不当,就不是干系崔莫一个人的事了!咱们崔家能不能过这道坎还难说,你也不用心想想,准备好和薛家死磕的办法了?”

崔莫惶恐地抬起头不知所措。

贾氏小心问道:“那河东王不是已经娶了宗室,还能管金城的事?真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崔日用沉声道:“数月前朝廷和吐蕃和亲,薛崇训将吐蕃郎氏斩首,抢了金城绝尘而去……后果多严重,现在朝野忙着招兵,十万健儿开赴陇右,不就是因为那事儿闹的?崔莫想和他玩这套,咱们试试看,看能弄出什么动静来,可惜老子可能是看不到最后的热闹了……你以为薛家是世家,咱们崔家也是世家,八斤八两能争一争?别忘了他后面是太平公主,除非有一天太平倒了,否则最好别动薛家。他究竟要娶几个宗室,关我们何事?”

贾氏想了许久说道:“我的堂兄贾膺福是右散骑常侍,在太平面前能说上话,要不请他周旋周旋?”

崔日用踱了几步道:“我自有主张,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先设法化解恩怨,再推掉婚约,自然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贾常侍那边,你暂时不要乱说话,这里面水深。怪我当初看走了眼,以为李三郎能大有作为,结果弄成现在这样整日战战兢兢,不是陆阁老为人厚道多方进言,咱们现在还能平安无事?”

贾氏沉吟道:“我还是觉得阿郎太过紧张,可能是李三郎那事儿把你闹成了惊弓之鸟……咱们崔家和很多士族都有来往,祖上有联姻的山东士族也不只一家,他河东人再狂,也不想想以后有什么好下场?”

崔日用道:“交情归交情,人家还能为你干|掉脑袋的事不成?”

就在这时,忽然有家奴来禀说宫门来人了,崔日用便从屋子里出去,先去见客。他前脚出门,贾氏后脚就急忙站起来扶起儿子崔莫,在他身上摸来摸去,生怕伤筋动骨了。

崔日用是黄门侍郎,管的事宫门的一些事务,人说宫门来人,应该就是同僚。待他来到客厅,果然见是自己的下属官员。

那人左右看了看,崔日用道:“在我家里,没什么事。”那人这才上前两步,小声说道:“我听到吏部的一个好友说,有人在查崔侍郎的存档。”

崔日用听罢脸色一变,官员的籍贯、人口、社会关系甚至祖宗三代等等资料都会在吏部备档,别人都开始查家底了,难道真要将我崔家连根拔除?

那人叹了一口气道:“崔大郎毕竟年轻,还得历练历练。”

崔日用道:“患难见真心,我如今遇到了大麻烦,大伙还能不离不弃多方帮忙,这份情谊我崔某定然记在心里。”

“崔侍郎言重了,我也没帮上什么忙,不能透个风声就会被牵连吧?我不怕这个。”那人想了想又说,“不过您也别太担心,我听说御史台的人把河东王府盯得死死的,是殿下授意的事儿。”

“哦?”崔日用沉吟不已。

那人劝道:“您是当局者迷,咱们看得明白,殿下对崔家是没有成见的,这个您大可放心。河东王和殿下对着干,手脚被缚,恐怕是翻不起什么浪子。不过崔大郎最近还是多避避风头,以防对方受不了耻辱,急火攻心买凶干出什么事来。”

崔日用心道:薛崇训真要一刀砍了崔莫泄愤,说不定还省心些。父爱总不如母爱,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在君臣父子的常纲之下,做儿子和做臣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薛家那种纨绔,有殿下撑腰有恃无恐,所以您真要防着他无视国法规矩乱来啊。咱们同朝为官许多年,我这是肺腑之言。”

崔日用抱拳道:“多谢贤弟提醒,不过薛崇训真要买凶杀人,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我觉得他不会这样做……咱们活在青天白日下的人(白道),就算有怨抱怨也得讲究点手法不是。记得天后时有个宠臣,不就是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才失宠的么?”

两人说了一会话,黄门同僚告辞要走,崔日用想留他吃饭,但他好言拒绝了,崔日用想着这种时候也不能太牵连别人,也就没有多留。

崔日用在担忧中过了两日,每天上值也是心不在焉,他细想之下,那日同僚说的话也有一定道理,太平公主显然在此事上是站在自己这边的……或许他真的是太紧张了,当初李隆基倒台的时候,他就胆颤心惊过一次,几个月了到现在还没完全缓过来。

但他又想到太平公主对薛崇训那是极尽溺爱,连挑起战争这样的大错都能包庇,说是要惩罚,到现在人家都还是郡王。自己这个官儿,以前站位还有错误,在太平公主心里有多少份量?

他几天一连上了两份奏章要推婚约,然后左思右想还不放心,便打算探探薛崇训的口风,同时也试着搞搞关系,准备一番之后,趁着一日大朝薛崇训来了大明宫,退朝时他便追了上去邀请薛崇训去家里喝酒。

此时薛崇训刚刚出丹凤门,已经上马了,听了崔日用的邀请,便从马背上翻了下来,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崔侍郎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和你没多少交情,而且你们家又没红白事,我无名无故的为什么要去?”

薛崇训的开口便口气不善,他最受不了的就是别人想动他的女人,认为这是一个人最不能忍受的奇耻大辱,所以当然没有好话。崔日用跑来邀请他完全是热脸贴到了冷|屁|股。

崔日用道:“犬子年轻气盛,多有得罪,我已上书拒绝,咱们何不化干戈为玉帛?”

薛崇训一提起这事,心里就十分不爽,崔家那儿子想娶金城自然是门都没有,光是想着崔莫有窥欲的心思,薛崇训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冷笑道:“母亲大人看着我呢,你就不要多心了。过些日子如果实在烦闷,我再带飞虎团出门打打猎,到时候你一起来玩玩如何?”

崔日用脸色一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记得史书上曹操去搞孙权,就是说与将军会猎于吴……难道薛崇训想调飞虎团蛮干?

如果真是那样,比买凶杀人还严重了!飞虎团属于禁军编制,擅自调动禁军,与谋反何异?

崔日用不相信薛崇训敢这么干,但这厮处事的手法有点诡异,经常是不遵循游戏规则的,猜测这样的人,崔日用实在没有多少信心。

但是薛崇训居然这样赤|裸|裸的威胁,也激起了崔日用的血性,他怎么说也是山东大族出身,一怒之下便回敬道:“薛郎如真要相邀,我定不爽约。”

“很好。”薛崇训冷冷道,“刚才你不是想请我喝酒,那走吧,就去你们家。”

这时三娘轻轻进言道:“郎君既然与他有隙,防人之心不可无。”

薛崇训笑道:“一会让方俞忠他们在外面等着,我就只带你进去,我就想瞧瞧是不是真的鸿门宴。”

崔日用已冷静下来,觉得现在还没到不能和解的地步,也就不应该让事态恶化,于是他忍住火气,好言道:“薛郎说笑了,我崔某一介文官,又是京官,绝不可能冒着谋逆大罪在家中私藏甲兵,和鸿门宴有什么关系?”

薛崇训冷笑了一声,翻身上马。他确实不认为崔日用会怎么样,一则现在还不到那个地步,谁也不愿意轻易见血;二则崔日用真要那么干,得被诛灭九族吧?

不过薛崇训既然打定主意要报复,并没有掉以轻心,专门低头看了一眼腰际,横刀好好的挂着。就凭一个文官家里的那点人,想动他和三娘恐怕也是很有难度。

酒摆上来了,看起来很清澈,这是上好的酒。虽然唐朝的酒水度数比较低,但比大部分现代的酒喝起来要爽,因为唐朝的酒肯定是粮食酿造的,绝对不可能用酒精勾兑,此时的技术还没达到用工业造出乙醇的程度。

相比乙醇兑水兑香精,粮食酒喝了会很舒服,就算喝个烂醉如泥,睡一觉就不会难受了。记得前世他有一次托一个酒厂的朋友带了两瓶粮食圆度酒,放到家里,有一次请领导吃饭便拿出来招待客人。领导是个老酒鬼,只抿了一口说说:嗯?你这酒哪里买的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历史上,总是喜欢把汉唐并列,什么“汉唐盛世”、什么“远迈汉唐”,总之做历史对比的时候,总是喜欢把汉朝和唐朝拉在一起,似乎这两个应该是一个量级的?错了,唐朝虽然在历史上有着不少的闪光点,但是和史书上评价“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的汉朝比起来,那差距就大了去了。

我们就先来对比看看对外战绩。

首先,汉朝和唐朝有个很有意思的相同点,那就是王朝初期,皇帝都被迫和匈奴或者突厥这样的游牧民族签订过城下之盟,刘邦的白登之围和李世民的渭水之盟,为此也对外进行过长年的和亲,最后卧薪尝胆之后把匈奴和突厥给灭了。

光从这点来看,是不是唐朝和汉朝差不多,其实里面的区别大了去了,听小娘子给你们分析分析。

汉朝的对手是统一了整个草原的冒顿单于带领的匈奴,而且当时秦末乱世,驻守河套平原的秦军被抽调回了国内和刘邦项羽死磕去了,留下的青铜器和工坊就全被匈奴接收了,草原控弦之士本来就悍勇,再加上装备那战斗力猛的没话说,而刘邦不仅才解决项羽,而且手里面全是步兵,骑兵没多少,输了真的不丢人,这也是为什么等到汉武帝时代,汉朝才准备好对匈奴的复仇的原因。

唐朝呢?颉利可汗不过是草原上面势力最大的一个而已,被尊为盟主罢了,而且也不是什么雄主,和鸣镝弑父,一统草原的冒顿单于这样的狼灭没得比,李世民呢?当时隋朝的灭亡是风卷残云一般,很快就结束了,唐朝接收了隋朝大部分的政治遗产和军队装备,只差一个整合的问题,所以渭水之盟后四年就报了一箭之仇。

其次,汉朝和唐朝在灭掉匈奴或者突厥之后,都把周边的势力打了个遍,汉朝是“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为我汉之臣妾。”,唐朝李世民直接拿下了“天可汗”的称号。

这个阶段彼此差别不大,我们看看后面,汉唐都在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后对周边鞭长莫及的势力进行了一番安抚和拉拢,当时被按在地上碾压的势力自然是点头如捣蒜,之后两边的差别就出现了,被汉朝拉拢的那部分匈奴人那就真的心里只有大汉朝了,当时汉朝任命的一个大臣,匈奴王的儿子金日磾,为汉朝平叛不说,还辅佐了好几代汉朝皇帝,为汉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唐朝呢,引发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胡人,而安史之乱之后,周边势力打秋风的那是一个接着一个,文成公主和亲的吐蕃甚至连唐朝的都城都攻破了。

最后,汉朝对外战争从汉武帝时代开始,一直彪悍到结尾,最后三国时期了,刘备曹操孙权彼此打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照样把周边的势力碾压得抬不起头,魏国打乌桓、鲜卑、西羌,全部都是按在地上摩擦,蜀国打南蛮,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就是这里来的原型,吴国打山越,直接把山越围在山上下不来,汉朝三分了都照样强到可怕,“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五个胡人才能顶的上一个汉军,所以史书上才说,历朝历代都是因为国家衰败灭亡的,只有汉朝是因为太强大灭亡的。

唐朝呢?除了初期是碾压周边无敌手,安史之乱之后,就一直是断崖式的走下坡路,皇帝九次出逃,都城被攻破六次,和前面的盛世大唐比,简直是截然两个面目。

再来说说对内的治理上面,汉朝在治国上面还是有一套的,它能够支持接连不断的对外战争,本身就是自身经济和民生强大的表现,而且汉朝虽然始终有接连不断的叛乱,但是大多数时间中央都没有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声势浩大的七王之乱,最终都被平定,王莽篡汉,最终位面之子刘秀横空崛起,直到董卓进京,诸侯纷纷自立,汉朝才彻底失去对地方的控制,揭开了三国乱世的序幕。

唐朝呢,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对内治理就没法看了,晚唐时期,藩镇割据,皇帝的政令都不一定能出得了长安城,这已经不是治理得好还是坏的问题了,而是根本就没有能力进行对地方的治理了,可以说晚唐的时候,唐朝干脆就是在缓慢地等待灭亡了。

综合来讲,唐朝在疆域、文化、治理上有在历史上的闪光点,也有许多不输给汉朝或者其他朝代的地方,但是比起整体的文治武功,唐朝还是要差了汉朝一大截的。

小娘子想问下,你觉得汉胜唐这个观点对吗?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可汗最后6章隐藏章节在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