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少数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对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必须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党的领导,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各级党委要增强责任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指标体系、工作举措、保障措施、考核评比、表彰奖励等内容,统一部署、统筹实施。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形成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民族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各族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对侵害我国文化主权的行为,有关部门要运用国际法的原则及其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严正交涉,维护中国的文化主权。对错误观点要组织专家学者以史实为依据,进行揭露批驳,以正视听。

  着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各级干部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教育机构,要将民族团结进步内容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必修内容。各级党委要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大力培养选拔掌握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熟悉民族工作、践行民族团结的干部和各类人才。

  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相关法规、办法等。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受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坚决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制造的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切实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文化工程,以史实为依据,通过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象征符号的再生产,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信等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精神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出版物的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要加强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少年宫、纪念馆的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展陈内容,把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作为重要展陈目的。要高度重视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把“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植根于每个青少年心灵深处。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边境小康村建设、对口支援等一系列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完善体制机制,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创造社会条件,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作者系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本文选自首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发言。)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大全(篇一)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篇二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相反,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党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各族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安居乐业根本谈不上,各项事业功亏一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遥遥无期。这样还会再次沦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西方敌对势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难,正中他们的下怀。所以为们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团结。 为此我们要向王燕娜那样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从

  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目前我国已经识别认定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

  4.“五个认同”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5.“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1984年10月1日。

  8.两个共同指: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9.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是那达慕大会。

  11.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12.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13.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14.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15.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16.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7.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18.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19.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是我国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

  20.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22.我们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3.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

  24.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

  25.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

  2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

  27.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这一点,各民族的同志都要牢记在心。

  28.民族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

  29.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30.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31.加强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32.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

  33.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34.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35.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3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

  37.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

  38.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这“两个结合”。

  3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40.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41.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

  42.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4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

  44.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46.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

  47.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48.要分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不是民族问题,既不能把不是民族问题的问题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也不能把民族问题不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而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

  49.70年沧海桑田、波澜壮阔,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50.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1.我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是(A)

  B.宁夏回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C)的需要。

  A.国家梦 B.民族梦 C.中国梦 D.地球梦

  3.哪个民族被称为“马背民族”?(B)

  A.满族 B.蒙古族 C.朝鲜族 D.回族

  4.从四幅图中选出蒙古族的头饰(A)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B)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

  A.方言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6.率领蒙古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祖国的民族英雄是(B)

  A.伊桑阿 B.渥巴锡 C.尹湛纳希 D.嘎达梅林

  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D)提出的。

  A.梁启超B.孙中山C.毛泽东D.习近平

  8.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C)基础。

  A.文化B.经济C.政治D.社会

  9.(A)最早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理念。

  A.马克思 B.毛泽东 C.列宁

  10.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D)和自治相结合。

  A.协作B.创新C.合作D.统一

  11.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D)

  A.基础B.核心C.条件D.基石

  12.(B)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尧舜B.秦始皇C.汉武帝D.唐太宗

  13.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是(D)。

  A.孙中山B.毛泽东C.邓小平D.梁启超

  14.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C)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A.宪法B.民法C.民法典

  15.(B)是最大的政治,民族团结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

  16.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A)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维护祖国统一

  D.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17.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是(B)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维护祖国统一

  D.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18.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就是(C)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维护祖国统一

  D.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以及立国的根本原则是(D)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维护祖国统一

  D.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20.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是(D)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维护祖国统一

  D.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是(C)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依法治国,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

  D.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关系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战略方针是(C)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D.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本质的特征是(A)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维护祖国统一

  D.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24.2018年3月11日,我国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把中华民族写进了宪法。

  A.首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25.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C)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A.团结B.宣传C.发展D.改革

  26.在民族分裂活动中,(B)主要是利用了民族区域自治,把民族区域自治异化为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权,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异化为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

  A.疆独B.藏独C.台独D.港独

  27.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A)基础。

  A.文化B.社会C.思想D.政治

  28.每年的(C) 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

  29.2020年5月(C),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0.聚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D)三个积极性,推动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

  A.发展地区 B.落后地区 C.偏远地区 D.民族地区

  31.“(B)”的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成员从思维到实践行动上的普遍标准。

  32.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是( B )。

  A.民族解放 B.民族繁荣 C.民族自强

  33.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D)基础。

  3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C),为中华民族()。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A.谋幸福,谋未来

  B.谋生活,谋复兴

  C.谋幸福,谋复兴

  D.谋生活,谋未来

  35.(B)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6.(C)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7.(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8.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C)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创新 B.改革 C.发展 D.开放

  39.(B)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0.(D)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1.关于中华民族意识包括的“四共”认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

  A.共同开发了祖国锦绣河山、广袤疆域

  B.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

  C.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ABCD)。

  A.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D.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3.差别化政策,是指对(ABCDE)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

  A.边疆地区 B.贫困地区 C.生态保护区 D.西藏地区 E.新疆地区

  4.在各民族传统文化中,风俗习惯包括(ABCD)

  A.居住习俗 B.饮食习俗 C.服饰习俗 D.礼仪习俗

  5.“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指(ABC)

  A.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B.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C.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6.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ABCDE),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A.国家观 B.历史观 C.民族观 D.文化观 E.宗教观

  7.新形势下民族问题面临“5个并存”是指:(ABCDE)

  A.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B.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

  C.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

  D.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

  E.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

  8.70年沧海桑田、波澜壮阔,(ABCD)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A.从边疆发展到内地

  B.从农村延伸到城市

  C.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扩大到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

  D.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10.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部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里的中华民族代表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ABCD)。

  A.香港同胞 B.澳门同胞 C.台湾同胞 D.海外侨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