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终身市场禁入还能成立私募基金吗

曾轰动一时的“阜兴系”违法犯罪案,有了最新进展。

2020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阜兴系”违法犯罪案的监管处理结果公布,证监会对原“阜兴系”骨干成员开出罚单。此时,距阜兴集团实控人朱一栋被抓捕回国,已有一年之多。

根据违法情节严重程度不同,证监会决定对原阜兴系7名高管处以不同程度的市场禁入。

其中,朱一栋、赵卓权被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余亮被处以十年证券市场禁入;徐铭、张敏、李木松、王源被处以三年证券市场禁入。

证监会认为,“阜兴系”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涉及投资者众多、情节特别严重,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资料显示,阜兴集团是一家集商业地产、资产管理、金融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民营集团。2017年集团资产管理总额超过350亿元,朱一栋是该集团实际控制人。

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富二代,朱一栋无疑是聪明且勤奋的,其携赵卓权一手创办了阜兴系私募机构。

在加拿大留学五年间,朱一栋念的是国际金融贸易,2005年回国后,他便着手帮助父亲拓展生意。

2011年,朱一栋与同年出生的绍兴人赵卓权一道,在上海组建上海阜兴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名字指的是俩人的家乡,阜代表阜宁,兴代表绍兴。

在年之间,阜兴集团在上海组建了4家私募基金公司:意隆财富、郁泰投资、西尚投资、易财行,覆盖证券、创投、股权等领域。

2016年初,朱一栋与原实际控制人刘桂雪达成初步收购意向,并支付定金。但是朱一栋担心刘桂雪会变卦找其他买家,就跟下属郑卫星商量该怎么消除这个隐患。郑卫星建议朱一栋先在二级市场买入,并帮其找来了所谓的“华北第一操盘手”——李卫卫。

自此,朱一栋出钱,李卫卫操盘,配资在股市里面买的股票,如果刘桂雪变卦,可以靠市场上慢慢买股吃下大连电瓷,如果收购没问题,重组也是大利好,大连电瓷的股价肯定可以涨,能顺便挣笔钱。

于是,阜兴集团、李卫卫先后控制使用粤财信托-民生世杰柒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 25 个机构账户和 436 个个人账户之间进行交易,用的是庄家的老手段:虚假申报,利用信息优势操纵股价等等。

到 2016 年底,这些账户的账面获利已经超过 6 亿。

这个模式一得逞,就开始复制。阜兴关联方先后取得、华闻传媒、3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然后与地方政府合作成产业基金,整合当地优势产业。

这时候的朱一栋,一边赚钱,一边花钱在自己的爱好——足球上。

阜兴集团出资打造了上海 “阜兴杯”八人制足球邀请赛,自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

后来阜兴集团还组建了上海阜兴队,朱一栋本人也经常上场一起踢,还进过球。

不过好景不长,朱一栋的“猪队友”李卫卫开始不安分了,而当时的朱一栋却又比较依赖李卫卫。

果然,不久后李卫卫便露出了马脚,其利用阜兴集团转给他的配资保证金,私自提高配资杠杆比例,多出来的钱用来交易其他股票,还把账户密码都改了,收益自然也就是入了自己的口袋。

此后,李卫卫的小动作就没有停过。2017年2月底,李卫卫私自操盘的一只股票连续2个跌停,导致配资账户爆仓,连累也被强制平仓,股价出现两个跌停。

2017年12月6日,复牌后继续四个跌停,之后更是一路阴跌,帮朱一栋加杠杆的配资,都是管金主爸爸们借的,一路这么赔下去,拿什么还钱呢?

2018年1月底,央视报道了朱一栋操控的案子,大连电瓷再次跌停,触发了信托账户平仓,而李卫卫刚好用那个信托账户,交易其他三只股票,于是也被强平。

董事长被终身禁入市场、主犯逃亡五个国家

2018年3月28日,朱一栋、赵卓权二人操纵亏了5.5亿多,把账面上的6个亿全部吐出来了,亏钱事小,关键这事犯法,朱一栋只好另辟蹊径。

到六月底,有投资者发现,上海意隆财富及其母公司阜兴集团出事了。

6月27日,意隆财富位于上海市花园石桥路66号大厦的办公空间已经被封。

7月1日,意隆财富官方微信号宣布“意隆-稀土产业并购基金五期”收益延期支付,并且确认阜兴集团实控人朱一栋失联。警方在国际上发布了红色通缉令。

据传,朱一栋在失联之前,将阜兴集团购买的多辆豪车以低价转让给亲属,以此转让资产。“在临出逃前,他还让相关公司、朋友替他担保借钱,卷了18亿元巨款逃到海外。”

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总共逃亡了五个国家后,2018年8月29日,公安机关将朱一栋押解回国。央视新闻全程直播了押解回国过程。

2018年9月,朱一栋等8人因涉嫌集资诈骗罪、操纵证券市场罪被批准逮捕,和他一起被捕的还有另外7名阜兴系的犯罪嫌疑人。

此外,据传朱一栋不仅持有国内身份证,还有一个香港的身份,证件上的名字叫做朱翌坤。

阜兴系旗下资产管理机构爆雷后,公司的所有财务资料和底层协议全部都被封存起来,放满了一个仓库。" 这些资金流水需要和这些底层协议解开以后合并进行处理,我们现在看起来,资料数量相当惊人,总共有 1500 立方米。"

所以这案子调查花了一年多时间,直至目前才水落石出。

挪用365亿、审计制度形同虚设

表面上,阜兴系以阜兴实业为核心,大量控股、参股企业,然后以公司为主体,旗下用意隆财富、郁泰投资、西尚投资、易财行四大平台来进行新产品设计和吸引投资人。

但是背地里,朱一栋、赵卓权等人首先安排阜兴集团总裁办和行政部工作人员使用公司员工、亲友的身份证注册的大量公司。这些公司的公章和证照都在阜兴集团档案部登记造册并集中管理,多为无实际业务的壳公司,与阜兴系大多没有直接、间接的股权关系。

通过投资的名目,用“保本”这样的口号募资,把四个平台募集的钱转到这些空壳公司手上,最终流入多个“资金池”账户,供朱一栋、赵卓权及阜兴集团使用。

阜兴系的160个基金产品共计募集资金368.45亿元,里面有365.65亿元都被挪用。这些挪用的钱都用来偿付一些产品的本息、购买、偿付被重组公司债务、二级市场股票操纵、提成奖励、个人挥霍、日常费用等。

现在,这个雷爆了,最惨的是买了这些产品的几万个投资者。

事实上,爆雷私募大多存在随意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甚至完全不遵循最初的风控承诺和投资协议。原因之一,是私募行业监管缺位,但很多问题突破了监管层面已有的制度安排。

阜兴系案件中,针对巨额资金的挪用,一大焦点在于托管方该承担什么责任?管理人为什么能随意挪用资金?

对此,一位托管人士表示,不管是针对私募还是其他类型机构,托管的准入标准差不多,并未对私募特别宽松,但私募机构中存在的挪用情况却更为普遍。“托管有多方面的作用,比如货基偏离度超过千二的标准,托管方会向监管报告。但管理人主观欺诈,托管方很难做到有效防范。”

私募道德风险高,投资者警钟长鸣

“阜兴系”百亿私募实控人跑路实在令人感到震惊。

这是第一起百亿级别的私募基金爆雷事件,因此在私募圈和资本市场引发的震动自然是触目惊心。

阜兴系拥有正规的私募牌照,还有约十家银行托管。多数投资人会以为有了上述“双保险”进行背书,投资安全应该能有保障,可结果却未必能如愿。

乱象丛生的私募行业,道德风险相对较高。且在托管机制上,股权类私募也存在缺陷,即便拥有正规的私募牌照,还有约十家银行托管,可到头来投资安全也没能得到保障。近万名投资者陷入维权困局,此事也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朱一栋涉嫌股价操纵的新闻被央视曝光后,各大媒体都有报道,投资者按说应该引起警惕,将自己的血汗钱陆续撤出。

难道一个如此违法操纵股价的人还值得信任,值得托付一生积蓄的财富吗?深陷“阜兴系”投资困局的投资者,也应自我反思。

  今日午间,上市公司连发多则公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公告有两则,一则是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相关关联方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另一则是关于收到法院传票的公告。

  这两则公告揭示了科融环境及其实控人毛凤丽的多项违法违规行为,涉及虚假信披、内幕交易以及挪用私募基金财产等多宗罪状。此外,科融环境还因拖欠股权转让款被3位自然人告上法庭。

  收购案中公告多处虚假

  以6000多万撬动市值54亿上市公司

  先介绍下几位当事人的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科融环境是中国一家新型综合性环保节能服务商,拥有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12月,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为江苏省唯一一家上市环保企业,同时也是环保部重点关注和支持的环保企业。杰能科技(后更名为‘徐州丰利’)为其控股股东。

  2016年6月22日,由毛凤丽掌舵的私募北京丰利,正式接手了这家颇具发展前景的实体企业。

  具体接手过程是这样的:科融发布公告称,天津丰利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8.5亿元总价受让了科融环境原大股东杰能科技91.96%股权。交易完成后,天津丰利间接控制科融环境29.46%股份。同时,由于北京丰利持有天津丰利100%的股权,自然人毛凤丽持有丰利财富64.29%的股权,因此,科融环境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毛凤丽。随后次年1月,丰利通过受让拿到了科融全部股权,跃升为大股东。

  今日科融环境公告披露的第一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就是针对发生在2016年6月的这起收购案中的虚假信披。

  告知书显示,主要存在收购的股权数量及总价款、收购资金来源两方面的虚假记载。

  一方面,根据天津丰利与科融环境控股股东杰能科技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杰能科技37名自然人股东转让股权数量100%,总价款9.24亿元。但2016年6月28日,科融环境发布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天津丰利拟以92.4 元每股的价格受让杰能科技91.96%股权,总价款8.5亿元。

  证监会认为,天津丰利、杰能科技作为本次科融环境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公告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天津丰利及杰能科技通过科融环境公告“天津丰利收购杰能科技91.96%股权”与天津丰利收购杰能科技100%股权的事实不一致。

  另一方面则是收购资金来源的虚假记载。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为了收购科融环境的股权,天津丰利向杭州浩中金宏投资合伙企业借了7亿元,但《借款协议》约定提款条件之一为天津丰利已向指定账户中汇入2亿或以上金额。天津丰利还是凑够了这2亿,然而其中1.26亿是杰能科技给的,还是杰能科技通过减持后拿到的钱,其母公司北京丰利仅提供了6300多万。

  换言之,上述收购涉及的资金中,天津丰利的自有资金只有6300万。而以去年科融环境停牌前一日的收盘价计算,其市值约为54亿元。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科融环境的原大股东借钱给天津丰利,让其在此基础上加杠杆完成对上市公司的控股,也就是“借钱给别人来买自己”。

  证监会认为,天津丰利实际控制人毛凤丽、法定代表人张永辉全程策划并组织实施控股股权转让、融资过程等事项,是天津丰利上述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杰能科技董事贾红生全程策划并参与控股股权转让、《告知函》的起草等,是杰能科技上述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一、对天津丰利给予警告,并处以60 万元的罚款;

  二、对毛凤丽、张永辉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 万元的罚款;

  三、对杰能科技给予警告,并处以40 万元的罚款;

  四、对贾红生给予警告,并处以15 万元的罚款。

  毛凤丽涉嫌泄露内幕信息

  余树林获利175万

  今天公告中的第二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指向毛凤丽和余树林,所涉事项仍然与2016年的收购有关

  具体来看,早在4月1日,贾红生与北京丰利董事长毛凤丽等人对北京丰利收购杰能科技股权进行了初步探讨。

  自此开始,毛凤丽知悉“科融环境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变化及实际控制人变更事项”这一内幕消息。而直至当年6月28日,科融环境复牌并发布《关于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变化及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公告》,这一内幕消息才公开。

  证监会认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毛凤丽向余树林泄露内幕信息,余树林通过“余树林”证券账户买入“科融环境”121.46 万股,买入金额862.56万元,获利175.06万元。

  因此,证监会拟决定:

  一、对毛凤丽处以60万元的罚款;

  二、没收余树林违法所得175.06万元,并处525.18万元的罚款。

  北京丰利涉嫌挪用私募基金财产

  毛凤丽被证监会禁入证券市场

  除上述两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外,科融环境还披露了一份《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内容有关丰利财富(北京)涉嫌挪用私募基金财产。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2015年9月18日,北京丰利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长安丰利24 号因跌破止损线被停止交易,需补资才能恢复交易。根据北京丰利的安排,2016年1月至4月,长安丰利24号投资人陆续将投资份额转让给熙泉投资,长安丰利24 号投资人据此成为了熙泉投资的合伙人。

  为将北京丰利发行的另外两只私募基金产品丰利经证、丰利久赢的资金转入熙泉投资,北京丰利向提供了伪造的《丰利久赢证券投资基金合同补充协议》,上述协议将熙泉投资纳入丰利久赢投资范围。

  根据北京丰利指令,将丰利经证3.55亿元转入丰利久赢,后又分两次将丰利久赢共4.24亿元转入熙泉投资。

  2016年5月18日,北京丰利向国泰君安发送用熙泉投资资金向长安丰利24 号进行补资的指令。但国泰君安要求,这笔资金需在长安丰利24 号清盘时,原路返回至熙泉投资在国泰君安的托管户。北京丰利便向国泰君安提供了伪造的《说明函》,内容与国泰君安的上述要求一致。

  同时,北京丰利向国泰君安提供了伪造的丰利经证及丰利久赢8名投资人签字的说明函,内容为投资人知悉丰利经证、丰利久赢资金投向,同意对长安丰利24 号进行补资。

  在获得上述材料后,国泰君安根据北京丰利的指令通过熙泉投资对长安丰利24 号补资4.24亿元。补资后,长安丰利24 号恢复交易权限。

  针对此案,证监会作出如下处罚:

  一、责令北京丰利改正,并处以100万元的罚款;对毛凤丽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的罚款;对张永辉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的罚款;

  二、对毛凤丽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张永辉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科融环境被3名自然人告上法庭

  今天发布的公告显示,科融环境还因拖欠股权转让款收到法院传票,该案涉及到科融环境并购永葆环保一事。

  2017年7月10日,原告(3名自然人等)与科融环境签订购买资产协议,协议约定科融环境出资3.85亿元购买三位原告在江苏永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70%股权。

  协议约定:标的公司即永葆环保2017年度审计报告出具之日起30日内,科融环境向3名自然人支付交易对价3.85亿元的30%即1.155亿元,相应的税费由科融环境代扣代缴,然而科融环境实际支付的第二期股权转让款(不含税)为9410.8万元。2018年4月23日,显示业绩符合要求的审计报告也已出具,科融环境依约应付之第二期转让款却至今分文未付。

  此外,当年10月10日,科融环境出局“承诺书”,承诺承诺2017年10月16日前向原告支付2017年10月10日前发生的利息、有关诉讼费用等计319.2万元。

  同年12月28日,双方又签订“补充协议”一份,明确被告尚欠第一期股权转让款13050万元(其中税款为万元),二项合计1.3亿元。截至3月13日,科融环境累计付款9392.2万元。这意味着,第一期股权转让款还有3977万元尚未支付。

  不到两年股价跌去72%

  麻烦缠身之下,科融环境的股价也一路走跌。

  2016年9月8日,科融环境收盘价为10.39元/股,当日市值为73.4亿元,此后股价便一路走跌,再也没有超过10元/股。

  截至今天收盘,科融环境股价为2.91元/股,不到两年时间内跌幅超过70%,市值也随之缩水到20.7亿元。而在更早的2015年7月,科融环境曾创出16.7元的盘中高点,与之相比,目前其股价已跌去8成。

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协议中的估值条款主要约定(   )。

  • 满足事先设定的条件时,股权投资基金有权要求目标企业大股东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机制,买回股权投资基金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目标企业的股权

  • 目标企业发行新股或者可转换债券时,作为老股东的股权投资人可以按照比例优先于新进投资人进行认购

  • 股权投资基金作为投资人投入一定金额的资金可以在目标公司中获得的股权比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募基金不备案的后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