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之门征服怎么把能去部队门口吗给队友

玉龙杰赤南区遗址:古特鲁克·帖木儿宣礼塔

玉龙杰赤古城内,身着五彩缤纷长裙的土库曼斯坦女性

库尼亚@乌尔根奇真正的花刺子模古都

从希瓦古城乘火车前往边境城市、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的首府努库斯,离境乌兹别克斯坦,从库尼亚-乌尔根奇口岸入境土库曼斯坦。

努库斯口岸的乌兹别克斯坦边防执勤士兵检查完我的护照,告诉我口岸9点才开放。我只能在大太阳底下,没有任何阴凉的地方干等了45分钟。出入境都挺顺利,土库曼斯坦入关时每人须交12美金人头税。不到10点,就办完了全部手续,进入了土库曼斯坦这个号称“中亚朝鲜”的神秘国家。

土库曼斯坦不允许自由行,旅游必须跟团,加上旅游签证办理起来极其困难,即便对于欧美国家的游客也是如此。想来一睹玉龙杰赤古城以及著名的“地狱之门”景观的背包客,一般利用过境签证。这次我申请的也是土库曼斯坦5天过境签证,签证上明确规定从库尼亚·乌尔根奇口岸入境,从土库曼和伊朗的哈乌丹口岸出境。两个口岸之间的路线,恰好经过玉龙杰赤古城、“地狱之门”,以及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

乌尔根奇在中国的古籍上一般翻译为“玉龙杰赤”。现在乌尔根奇有两个,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乌尔根奇,是现在的花剌子模州首府;西北200公里外,土库曼斯坦境内,也有一个叫乌尔根奇的地方,全名是“库尼亚·乌尔根奇”,意译的话,就是老乌尔根奇的意思。库尼亚·乌尔根奇,才是花剌子模古都所在地,也就是玉龙杰赤。

图拉别克哈努姆陵墓内,象征一年365天的穹顶

玉龙杰赤是花剌子模王国的首都。作为11 -12世纪中亚地区最繁荣国家之一的首都,玉龙杰赤曾经是东方最美丽、设备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文化中心,当时在花剌子模朝廷里住着许多东方国家的杰出学者。花剌子模被蒙古帝国征服后,玉龙杰赤也惨遭屠城,从此衰落下去,直至废弃。玉龙杰赤古城于2005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玉龙杰赤的建筑遗迹,展示了花剌子模时期建筑和手工艺方面的卓越成就,其影响力波及伊朗、阿富汗和16世纪印度的后期建筑。

玉龙杰赤古遗址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从北区进入,被景点的管理员叫住,登记护照,但并没有收取门票。北区仅剩三个陵墓:库布拉墓(Nejameddin Kubra Mausoleum),以及苏丹阿里陵墓群(Su『tan AliMausoleum Gomplex)。前来朝拜的土库曼人以妇女居多,多数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正好点缀着土黄色的单调墓群。土库曼女性的衣服,算是漂亮的了,长裙还是束腰的。当地人另一个奇特的服饰,是厚毛袜+凉鞋或拖鞋。

土库曼人和藏传佛教信徒转山转寺庙的习惯类似,围着陵墓不断转圈,并不时用手触摸陵墓外面石棺,但方向和藏传佛教好像相反,他们是逆时针转圈。

玉龙杰赤的南区遗址包括图拉别克哈努姆陵墓(Turebeg HanymMausoleum)、古特鲁克。帖木儿宣礼塔(Gutluk Temir Minaret)、苏丹帖乞失陵墓(Sultan TekeshMausoleum)等建筑遗迹。两个最大的看点分别为图拉别克哈努姆陵墓内的日历穹顶和荒漠里高耸的宣礼塔。临近正午,沙地里温度接近50℃,不敢太长时间在烈日下停留,11点半走完了玉龙杰赤遗址。

打车回到北区遗址,在一个小超市买够了水和食物,做好了今晚在“地狱之门”旁边露营的准备。提着一大堆补给来到去往首都阿什哈巴德的合乘出租车站。我告诉司机要在达尔瓦扎村离“地狱之门”最近的地方下车,同时做出了天然气大坑的手势。司机明白了我的意思,按照规矩,中途下车一样收取全程车费,因为途经几乎都是无人区,不可能有旅客中途上车。

玉龙杰赤南区遗址:图拉别克哈努姆陵墓

合乘出租车很快便上满人出发了。同车的几位当地人出发前,也都特意买足了水,看来途中真的没啥补给点。玉龙杰赤通往阿什哈巴德的公路虽然是贯通土库曼斯坦南北的主干道,但很烂,可并不妨碍司机一直开在100迈以上。和通往达绍古兹的支线会合后,路变得平整和宽阔,车速也一直飙升至130迈左右。下午4点,手机地图显示就已经接近“地狱之门”了。让司机把我送到伊乔古兹(达尔瓦扎)火车站,然后付钱道别。司机竟然不知道这里还有个火车站,还是我根据导航软件,把司机带到了目的地。

達尔瓦扎天然气坑,已有一车西方游客在此露营。

达尔瓦扎天然气坑还保留有当年进行地质勘探时留下的管子

“地狱之门”达尔瓦扎天然气火坑

土库曼斯坦中部的卡拉库姆大沙漠腹地,达绍古兹州达尔瓦扎村附近,有一个直径70多米,被称为“地狱之门”的大火坑。1971年苏联地质学家在此勘探时,遭遇地质塌陷,同时泄露出大量的天然气。为避免爆炸,专家将泄露的气体点燃,从而形成了这个大火坑。奇特的是,坑内燃烧的大火40多年从未熄灭,至今仍在燃烧着。夜晚时,火焰在数十公里外都能看到。这情节真像《西游记>里有关火焰山的描述。

“地狱之门”壮观的场面以及有趣的典故,使这里成为来土库曼斯坦必去的景点,也是我来这里仅有的两个念想之一(另外一个是首都阿什哈巴德满街的大理石建筑)。前人的攻略里都提到,来“地狱之门”。交通极其不方便,一般需要从阿什哈巴德专程包车。但作为铁路爱好者的我,首先考虑的交通工具是火车。在出发前做功课时,我便从卫星地图上发现“地狱之门”不远处有一座火车站,如果有火车经停,从火车站走到“地狱之门”都不算远(十几公里)。

太陽落山后,天色暗下来,地狱之门开始显示出壮观的场景。

先到伊乔古兹火车站的目的是确认达绍古兹开往阿什哈巴德的列车在本站的到开时间。谷歌翻译帮了我不少忙:用它把英语翻译成俄语,询问车站工作人员火车时刻。工作人员给我看了一份手写时刻表,从达绍古兹开往阿什哈巴德的94次列车22:40到,22:50开,第二天早晨4:55到阿什哈巴德。这真是一个绝美的安排啊!夜里10点多看完“地狱之门”夜景,正好坐这趟车去阿什哈巴德!

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有一辆摩托车,我便付给他车费,让他儿子骑摩托车带我去“地狱之门”。没想到路有这么远,而且全是沙土路。经过一段惊心动魄的摩托穿越沙漠之旅,终于来到大火坑跟前。大火坑前停着一辆小车,车里4个年轻人——俩英国人和俩美国人早已在此等候,他们从伦敦一路自驾来到这里,准备今晚在此露营。

先走近大火坑体验了一下,离坑边十几米时,就感到了滚滚的热浪,还有剌鼻的天然气味儿,赶紧退了回来。太阳快落山时,游客大部队方才过来。先是几车日本人,后是几车法国人,他们办的都是土库曼斯坦的旅游签证,无法自由行,必须全程由当地导游陪同,和朝鲜的规矩一样。

天色暗下来时, “地狱之门”才显现出来它的壮观。燃烧了40多年的熊熊烈火,从南边小山山顶俯瞰,就像地狱的熔炉一样。我走到离火坑大概5米的位置,让自驾的英国哥们儿帮我拍了很多剪影。其中有—张是我伸开双臂,拥抱地狱之门,这应该是整个旅途中最帅的照片了。

月光下又是一番惊心动魄的摩托穿越沙漠之旅。回到火车站,天已经全黑,而火车站连电都没有,工作人员和施工的铁路工人都在广场上乘凉。虽然黑灯瞎火,但月光把整个站台照得透亮。广场水泥地上白天的温度还未散去,我干脆卸下行囊,躺在了温暖的水泥地上。仰望满天繁星和清清亮亮的上弦月,不时侧脸遥望一下十几公里外“地狱之门”的熊熊火光。

开往阿什哈巴德的列车准时进站,上车之后幸运补到软卧票。今天奔波了一天,简单洗刷之后很快入睡。一觉醒来,已是阿什哈巴德郊区。

土库曼斯坦总统府:土库曼巴希宫,戒备森严,行人禁止靠近

阿什哈巴德火车站,机车和列车都是中国制造

阿什哈巴德大理石堆砌的严肃城市

抵达阿什哈巴德才早晨5点,但火车站早已人满为患——阿什哈巴德站最热闹的时候便是一早一晚,早晨为到达列车高峰,晚上为出发列车高峰。土库曼斯坦的列车绝大多数是夕发朝至。

阿什哈巴德,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大街干净得一尘不染,干净得几乎没有任何阴凉。这是一座用大理石堆砌的城市,中心城区从居民楼到国家宫外面都是一层白色的大理石,连过街地下通道的墙壁都是大理石的。

土库曼斯坦前总统尼亚佐夫的雕像广场正在维修。尼亚佐夫金色雕像被隔离网罩了起来,后面的汗血宝马塑像也被拆了,广场上正在施工的工头示意我绕道而行,并警告我此地禁止拍照,同时做出杀头的手势。

阿什哈巴德中心城区那些白色的、精美的、壮观的大理石国家机关建筑群周边,随处可见士兵放哨站岗,就连当地人也没有在这里步行的,我一个外国游客十分扎眼。走近一哨兵,我刚做出拍照手势,士兵便连连摆手,看来这里是一级拍照禁地。

走到土库曼巴希宫(即土库曼斯坦总统府)前,还是禁不住想拍。便拿出单反试试水,看看有没有人管。刚一举起相机,远处几百米的士兵便鸣哨制止。这地方果然戒备森严,怪不得昨天在大火坑前碰到的那几个英国人和美国人说,阿什哈巴德中心城区戒备森严,禁止拍照,只能坐在行驶的车里拍一些阿什哈巴德市容。

无法在街道上步行,只好坐公交车回到火车站,取了行李,找了辆出租车,告诉司机先带我在阿什哈巴德中心城区逛逛,然后把我送到伊朗边境的哈乌丹口岸。坐在车里,方得以有机会在车里拍到阿什哈巴德的那些经典的大理石建筑,只是后座玻璃镀膜太厚,多数拍出来的效果都不好。

经历了一番疯狂“偷拍”,出租车带我驶出了阿什哈巴德城区,没多远就到了阿什哈巴德城南的哈乌丹口岸边境管理区。继续往南走,便暂时离开中亚斯坦国,进入伊朗。在伊朗、阿塞拜疆、高加索地区旅行10天之后,从莫斯科乘坐开往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018次国际列车,在哈萨克斯坦中部古城——突厥斯坦下车,继续中亚斯坦国之旅。

大理石建筑上悬挂着前总统尼亚佐夫金色头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去部队门口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