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近代中国人民的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务?

辨析中国近代两大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必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

编制部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修订日期:201703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是通过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弄清有关的教学问题,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历史过程,了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理解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掌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增强坚信马克思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性。

3.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客观条件,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掌握并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理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通过对历史进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水平和能力,从而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奠定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和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要求:使学生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和教学内容;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标;掌握本门课程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与主线

教学难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的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与主线

2.主线: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历史;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标

1.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演变、性质和规律

2.了解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

3.认识“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方法

1.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总结经验

2.联系现实:过去和现在的比较法、借鉴法

3.联系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教学要求:通过上编综述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认识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历史根源和殖民主义侵略的本质和特征,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国情和反帝反封建斗争意义的认识;把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3.联系历史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历程及意义,总结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认识民族意识觉醒的历史意义,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主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天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是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客观评价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了解其失败原因和教训;深刻认识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不可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道路。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探索国家出路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理解近代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了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纲领,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了解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充分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局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教学要求:通过本综述的学习,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处的新时代和国际环境,及其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进一步理解影响中国前进的三大障碍;深入理解中国当时的三种政治力量、三个救国方案,资产阶级救国方案为什么行不通;进一步树立“四个必然选择”的信念。

教学重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

教学难点: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与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扩张

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3.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处境

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2.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3.进一步阐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的必然性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学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其局限性,认识中国的先进分子是经过怎样艰苦求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了解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的新面貌;掌握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教学重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意义及其特点;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高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认清国民党政权的性质,认识中国人民要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过程,认识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总结经验、加强自身思想理论建设,认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经过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认清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了解中国军民的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的历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了解国民党以及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把握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掌握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懂得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主义。

教学重点: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经验

教学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用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是这一时期历史的基本内容;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认识“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特点,中共中央制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党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 2015

教学要求:通过本综述的学习,宏观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脉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了解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了解几代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及党和人民所做的努力,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懂得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了解中国要实行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认清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了解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理解新中国的建设历程是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制度的历程。

教学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难点: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积极进展,认识到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路者;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汲取历史教训;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教学重点: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教学难点:中国从开始社会主义建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刻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深远意义,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界发展;正确理解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牢固树立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信念。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南方谈话及其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第五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实践

第六节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二、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衔接关系

本课程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第1门政治理论课程,第九章、第十章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教学内容重复,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这部分内容略讲。

本课程根据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传统讲授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3.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开卷考试形式,总成绩评定充分体现过程性评价,其中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堂笔记(占15%),课后纸质作业(占15%),课内实践作业(占20%);课程总评成绩包括过程性考核成绩(50%)和卷面考核成绩(50%),卷面成绩达不到50分,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过程性考核成绩记为0分。

4.课程教学的特殊说明

本课程教学时数32学时,教学内容涉及近200年历史,部分教学内容需要任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通过课外作业形式完成学习。

⒈毛泽东:《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12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⒉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1112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

⒊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⒍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

7.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

⒏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⒐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

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

恽代英:《恽代英日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

⒔丁言模:《张太雷传》,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⒕张琳璋:《瞿秋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

⒖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79年。

⒗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

⒘毛泽东:《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⒙邱对:《中国远征军》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执笔人:刘琨审核人:宋国英批准人:高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