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下如何理财胀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如果通货膨胀?
还是房子好呢?
屈指一算,上一次通货膨胀离我们已经十年了
首先解释一下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无论是股票还是房子价格都会不断上涨(还有黄金)
想想当年国民党的法币
那么股票与房子的区别是什么呢?
房子比较简单,它是通货膨胀的标志物之一
而且一般价格膨胀的更快一些
股票就比较复杂了
我们来看一个公式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基本收益率
由于预期股息呈上升趋势
因此作为虚拟资本的股票价格膨胀的时间更早\幅度更大
当然将来泡沫破灭的也更早
因此股票&房子
但切记及时将股票卖掉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通货膨胀如何让我们买不起房
  你或许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房价突然成为了你生活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你身边的人都在谈论房价涨跌、还贷压力;比起以前来,媒体关注房价的版面变得更多;专家学者评论人士则对房价上涨七嘴八舌得更多了。你或许也听过许多传奇故事,什么高中毕业的小姑娘,没有任何一技之长,却赶了个好时候,成了售楼小姐,一单生意就赚十几万,年薪上百万。楼市从业人员收入暴涨,而你一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只能对着几千块的工资条和几万块一平米的中介报价,默默垂泪,逐渐接受自己潘康纳矸荨2还茉趺此担凑康夭谐≡嚼丛交钤玖耍闳丛嚼丛侥崖虻闷鸱苛恕
  你逐渐把自己的雄心大志缩小为倾一生之力买上一套小房子,以便娶得起一个老婆。与此同时,你也听到了许多奇谈怪论,什么丈母娘推高房价、什么小三推高房价、什么房价是国家战略……除此之外,忧国忧民的政府n年如一日地高喊“一定要控制住房价”,但房价却好像对官员的权威不屑一顾,一如既往地涨上去。官员们痛心疾首地把房价暴涨归结为商人的黑心贪利,呼吁他们要有点“道德的血液”;而地产商大佬则引经据典地告诉你,你买不起房是应该的(高房价是应该的)。
  每个人都觉得房价会不断涨上去,买房子一定赚钱,你也默默地退守到微博里,卑微地编写你关于房价的自嘲段子,对这个疯狂的房价时代依然不明就里。
  然而,关于房价畸形上涨的真相却没有什么稀奇。说白了,都是通货膨胀惹得祸。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要忽视助推房价的其他因素,比如说,中国特有的土地垄断制度、比如说政府事与愿违、孜孜不倦地调控政策……但是,短期内房屋供给和购房人口都不可能剧烈变化,让房价疯狂上涨的元凶只能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总是会导致非理性的繁荣,制造某个市场上的泡沫。在上一篇“通胀真相”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最早拿到新钱的人,根据他自己的偏好(比如说喜欢吃苹果或者收集书籍)来花费新增钞票,并推高其惠顾的行业的收入。在投资时,其过程也是这样的。最早受惠于信贷扩张的人,拿着这些新增信贷(货币)投资于楼市,那么楼市就暴涨;投资到郁金香,就会有郁金香泡沫;投资到股市,股市就会在短期内爽翻天;投资到互联网,就出现互联网行业的泡沫……
  泡沫永远只会在资本品身上出现,那些价值很快就会变现的即时消费品,从来不会出现投机泡沫。你何曾看到过苹果出现泡沫,何曾看到过每天吃的包子出现过非理性繁荣。只有那些在未来还提供价值的商品才会出现泡沫。因为它的未来价值需要通过现在的预期来折现。在一个不受通货膨胀干扰的市场中,不可能出现非理性的繁荣和泡沫。因为错误的预期会遭受到亏损的惩罚,房价不可能一直被炒到很高。“黑心的”炒房者就算一味逐利也没办法不断把房价炒上天,因为如果没有更多货币的话,他拿什么来作更高的竞价呢?但是如果有源源不断地货币注入到房地产市场上来,则会鼓励地产商、投机客、购房者去坚持错误的预期,让他们不断地去高估房子的未来价值。因为新增的货币会使得房地产市场本该被利润―亏损机制纠正的价格继续膨胀下去,不管多么虚高的价格都会有人以足够高的价格接手,本来不会有利润甚至会亏损的投机却出现了巨大利润,这就使我们看到了房价被不断追高。
  随着新钱的不断增发,这个泡沫越吹越大,击鼓传花的危险也越来越高。最终有一天,通胀停止或者减速时,高歌猛进的繁荣突然轰然倒下,击鼓传花游戏到了该算总帐的时候,房价遽然下跌,相关行业也跟随惨淡。市面一片萧条,经济陷入危机,社会失业率剧增,四处愁云惨淡。
  这个时候政客们开始鼓吹低利率政策可以恢复经济、提振失业率。其实它背后的经济内涵其实是通过发行新货币来导致又一次的短期非理性繁荣。新一波的通胀不过是一剂副作用极大的壮阳药,它让你爽一把之后死得更惨。
  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讲,消费品和资本品的确是越多越好的。大米(消费品)更多的话,可以让更多的人果腹。工业机器越多的话,则可以制造出更多的产品。可是“钱”多了有什么用呢?钱只用来间接交换,在交换过程中,它既不会被你吃掉,也不会在生产中转换成消费品、被消耗掉。通货膨胀没有任何好处,除了再分配,它只会扭曲生产和消费,让人们在不该投资的地方进行过多的投资,在某些领域生产过剩,却在另外一些领域生产不足。简单说,它鼓励人们做出错误的生产投资、制造了经济周期。
  上世纪80年代,通胀发生在日本,日本楼市畸形暴涨,大多数日本人和今天的中国人一样,坚信着东京的刚性住房需求会不断强化房价的上升,结果是以房价跌掉70%惨淡收场。美国有2008年楼市泡沫的破灭;2000年美国则有互联网泡沫;当然,美国这个国家非理性繁荣的历史太多了,1929年,它有举世闻名的大萧条;1819年它也曾遭遇经济危机。这和这个国家惯于玩弄货币、频繁大搞通胀有直接关系。
  回头看看中国,广义货币M2已经从2002年初的16万亿,增长到如今逼近100万亿。10年来,货币量翻了6倍之多。种种殷鉴在前,不得不让人警醒怵惕。
  当然,中国的房价泡沫最终还是会破灭的。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的调控、土地制度会让泡沫持续一段时间,虽然楼市的“既得利益者”、压力集团会尽量阻碍破灭的到来。但通胀终归是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的。房价下跌、泡沫破灭的那一天也会伴随着经济不景气的到来,这一切都是政府玩弄货币,大搞信贷扩张所致。
  来源:
作者:李松
我来说两句还没有账号
迎接高通胀时代的7个问题
第一财经周刊
年收入40万左右的城市中产,恐怕将是高通胀时代最受损害的那批人。
一般来说,大量货币投入会带来高通胀,其中最受伤害的就是那些大城市的公司人。也许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资产问题了。
上一次说到通货膨胀给公司人带来困扰,是在7年前。央行每隔几个月就会提高利率,而通胀还是能飚到5%。那种气氛挺令人恐慌的,就像面对一个高烧病人,你用尽了降温方式,他却一点好转都没有,你又不能直接给他放血。当时最常用的口号是“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不能跑不过通胀”——当然,后来刘翔摔了个大跟头,高通胀也在不知不觉中消退了。不知道这之间是不是真的有某种联系,比如,刘翔早点摔倒通胀会不会早点变得正常。
高通胀的到来遵循大数定律,谁都说不清它具体什么时候会来,但是每次经济从危机中复苏后不久它就会出现。
现在,我们判断这次很可能要发生的迅猛的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当时为了挽救即将崩溃的经济,美联储把印钞机开到了最大马力,毫不吝惜的把上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灌进美国的流通体系里边。这种做法在当时可能是正确的。就像一个人要死的时候,谁还会在意给他灌的救命药是不是会导致不孕不育呢?虽然这个副作用对他也是很要命的。
美国疯狂注入流动性的套路一次比一次猛,到2012年的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4)时,美联储每月要购买85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算下来,美联储大概一共释放了3万亿美元。在2008年年底的时候,中国当时的决策层向市场释放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后来众多的经济批评者把这个决策当成了一个筐,任何令人不愉快的后果都归罪于这4万亿元的投入,而美国的流动性注入是这个数字的9倍。
美国大量注入流动性,暂时没有造成严重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复苏得还不是那么快。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的解说那样,要产生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有超量的货币发到市场上,另一个是人们对货币造成的生产增长有幻觉。现在第一个条件有了,很多货币被银行系统储存在自己的体系里,或者被投机家投向了有可能获得极高利润但也可能血本无归的领域——比如说,新兴市场国家的创业基金——实体经济链条上的生产者们还有没出现幻觉。不过,可以肯定,即使美联储现在有从鸽派转向鹰派的趋势——也就是说他们从把经济复苏放在第一位逐渐转向把防止通货膨胀放在第一位——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在今后5年内到来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从最近30多年的经济史看,中国可以说是个有点幸运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复兴并且开始融入全球经济链条是从1980年代初开始的,那时候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而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美国经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最差的高通胀时期,并没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如果美国或者日本增发货币,中国在很多情况下也要跟着增发货币,有的时候这种行为是为了出口,有的时候是为了避免经济萎缩,一般来说中国比美国要更恐惧经济萎缩。如果卢卡斯所说的幻觉在美国发生了,那么在中国基本也会发生。
高通胀是城市中产阶级的噩梦吧
假想一下,高通胀来临,哪个阶层最害怕?
这种假想的理论和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
理论上说,谁握有的纸币在资产中占的比率最大,谁就应该最害怕通胀。原因很简单,高通胀就是纸币购买力的降低。
在一个由自然市场管理的经济体中,社会基层人群在高通胀中会感到更不适。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多少资产,不能通过资产升值对冲纸币贬值带来的财富减少;而这个阶层的人消费的基础产品,比如粮油米面之类的东西,又是涨价幅度比较大的那部分商品。
但在一个有管理的市场中,情况很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中国,在高通胀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很可能是“娇弱”的中产阶级。
在中国,提到中产阶级这个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怪。公司人对这个词总有种戏谑的态度,每一个中国中产阶级标准都会在互联网上遭到奚落。但是,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公司人又都暗暗地衡量,自己是不是已经跨入中产这个行列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中产阶级这个词解释得更形象一点。他们大概就是生活在中国的大城市中,有家庭也有自己的房产,靠还说得过去的工资生活,希望自己的小孩以后能有个好前途,也不会让父母去住800元一个月的老人院,账上还趴着几十万元钱,每当某个市场上出现赚钱效应就到处打听“×××还能不能买”的那部分人。
不如来举个例子吧。这是我们在探访了一些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家庭之后选出来的一个样本。在这个家庭里,L先生和太太的年收入在40万元左右,他们的父母都还健在,3年前,他们有了个可爱的小孩。由于L先生和太太两边父母的收入都是上一个时代的收入,他们的日常花销需要帮补。而随着父母们年龄的增长,医药费和护理费都以每年大约5%的速度增长。由于人们对下一代教育过度重视已经成为一种风俗,小孩的花费年增速基本要超过10%。L先生和太太是一对重视生活品质的人,他们在5年前拥有了一辆汽车,在生小孩两年后,为了让一家人出行方便,他们把原来的车让给了L太太的父母,自己又买了一辆5人座的SUV。日常生活中,除了还房屋贷款,逐年增长的快乐费用是最大的支出——快乐费用包括全家人外出就餐,或者旅游——由于在那些超级大城市里快乐的稀缺性,快乐费用增长得非常快。
L先生和太太的收入,在这5年中迅速增长,但是他们也预感到,这个数字已经接近一个瓶颈,虽然他们的收入还可以覆盖现在的生活支出。
假如,未来5年,L先生和太太遭遇高通胀,他们所要面对的主要支出,在高通胀中都将是最敏感的部分。也就是说,父母的护理、汽车以及相关支出、儿童教育培养、旅游,这些支出项目受相关人员工资增长的影响非常大,而在高通胀时期,相关人员的服务费一般都站在涨价前列。之所以说这种中产阶级是“娇弱”的,除了他们的支出在高通胀过程中最敏感,还有就是他们的幸福感也非常敏感。一般来说,他们由于责任和预期,很难主动消减以上这些支出,因为这种消减象征着“衰落”和缺乏竞争力,这会让他们很不舒服。L先生和太太很可能宁愿以增加收入的方式来平和高通胀所带来的收支变化。
但是,就像我们前边所说的,L先生和太太的收入增长很可能陷入了瓶颈期。而且,在通胀比较高的情况下,很多公司为了降低人员成本,会采用的方法是尽量雇佣那些待遇要求比较低的职场新鲜人。在中国这种公司人泛滥、全国毕业生争相涌入几个超级大城市的前提下,公司这么做的可能性更大。
而社会最基层的群体,在有管理的市场环境下,如果遭遇高通胀,他们所代表的社会情绪将让政府对一些基础供应品的价格予以管制,并且,一些最基础的生活支出政府会出面予以减免。这些因素都会保证基层群体的生活质量不出现大的改变。
而另一方面,基层人群的幸福感相对我们前边所说的中产阶级要更加坚强。他们中通过货币购买一些解除自身麻烦的服务的并不多——他们不会像L先生那样为了全家出行而购买SUV,也不会请保姆来护理父母的生活—总体来说,社会基层群体受到高通胀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你该怎么应对
如果你就是我们前边说的L先生和太太那种人,你应该怎么应对可能到来的高通胀呢?你既不能抛妻舍子,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让你的收入随着通胀提高。你所能做的大概就是提高投资效率,用资产增长对冲掉你的货币损失。
那么在高通胀来临之前,公司人更应该在哪些种类的资产上加把劲?
前边我们已经长篇大论的够多了。为了让你可以顺顺当当地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宁愿以回答那些被收集到的问题的形式来尽力给出你满意的答案。
1 靠房子可以么?
如果你有若干套房子(不包括你父母的),你完全可以不考虑什么高通胀问题。如果你只有自己的一套房子,那应该是不管用的。因为你的房子升值大概只能给你个心理安慰。我见过的那些想以房子养老的,开始设计得不错,但是事到临头他们根本做不到。
房子虽然是不错的抵御通胀的投资工具,但是,一般的情况是,要不太贵,要不就是你根本没资格买。如果上面两个因素都不能影响你再拥有一套房产,那你当然是那个能战胜通胀的人。
2 该不该买股票?
从历史经验来说,购买股票应该是个不错的对抗通胀的方式。当然,这个不错指的是,你在大家还没有出现卢卡斯幻觉的时候,那时候股票价格还不是很贵。而且你要有耐心把那些股票多持有一段时间。从美国通胀史和对应的股票指数上涨情况来看,在将要发生比较严重通胀的前期,是股票投资收益率最好的时候。当然,这种预期被机构投资者们发现了,这种规律的总结导致了股票上涨时期比以前的经济周期有所提前。而在中国市场上,由于中国和海外的资本项下是没有打通的,这种上涨并没有出现。这对于中国内地的投资者来说也许是件好事。因为他们有时间更从容地购买更便宜的股票。
当然,从对抗可能到来的高通胀的角度来讲,投资者不要妄想今天买了股票,明天就开始不停上涨,一直涨到你感到厌倦了为止——果是那样,很可能是你的电脑坏掉了——从历史上看,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即使在高通胀时期也会不错,在美国这个数字是刨除通胀影响后的6%左右。不过前提是,你买的股票价格不要太高,而且你要保证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持有那只股票。经过通胀调整后,平均6%的收益率应该是个令人满意的数字,不要太贪婪了。
另外,关于投资方式,投资者也不要受所谓“牛市来了”这种想法的暗示,牛市不像怎么把大象放进冰箱那么简单。你最好的投资方式还是,找到有价值并且足够便宜的股票,或者干脆买入指数基金,然后小步慢跑,一点一点买入你所需要的。
3 要不要买债券?
如果有通胀的预期,你不应该买那些长期而且缺乏流动性的债券。在纸本位时期的长期债券投资收益都是令人失望的,它们一般跑不过通胀,有时候还会像刘翔一样摔个跟头。当然,如果你是位很保守的投资者,也不妨用流动性比较好的短期债券来管理你的现金流。在美国有一种通货膨胀调整债券对于公司人投资者是很棒的选择,这种债券会把当年的通胀率再加上一点利息付给投资者,希望中国也能早点买到。
4 要不要买黄金来对抗通胀?
按理说是的。但是,黄金价格并不总是那么贴心,你想买它的时候,它太贵了。
比如现在的黄金价格,就是由于人们在10年前对通胀的预期非常强,也就是卢卡斯所说的幻觉太严重了,才涨到了每盎司近2000美元。之后由于投机者的撤离,它又降到每盎司1300美元。作为一种资产,黄金虽然有不错的对抗通胀的能力,但它在上一轮幻觉中表现太好,现在还没有完全退烧。而且,黄金的持有成本也是公司人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其他的资产都可以产生现金流,比如房子可以出租,股票和债券会有利息和分红,但黄金却要你花钱来储藏它。幸好令人纠结的黄金不是你唯一可以持有的资产。
5 高通胀来了,投机农产品交易会是个好机会么?
如果你想尽快破产的话,投机农产品交易倒是个好机会。
在上一轮高通胀过程中,我们见过那些投机农产品的交易者,即使他们押对了产品价格的方向,都很难真正地把钱从那个市场上拿出来。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投机的参与者一般都运用了高杠杆,这种高杠杆的应用让参与者很可能因为极短时间的偶发事件而损失掉全部投入。而这种偶发事件又和你为这种交易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根本没有线性关系。
另外,从人性角度来说,这种投机会对非专业参与者造成一种伤害,这种伤害有点像赌场对参与者的伤害。很可能它花掉你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最后只给你剩下个坏脾气。
6 要不要消减你的消费?
如果消减消费会降低你生活的幸福感,那将是一个坏主意。如果一个人要通过节衣缩食来对抗通胀那将是件可悲的事,你又不是要去冬眠。
不过,如果你有时间整理一下你的消费项目,把它们重新归归类,那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有点像把散乱的扑克牌整理成规则的样子,消减掉那些重复或者完全没必要的。比如,你喜欢请女同事吃饭之类的。
7 在高通胀时期生小孩好么?
这个事基本属于个人卫生问题,和高通胀无关。
养育小孩当然会增加你的消费,这种消费也是在高通胀过程中会变得很大的一块。但是养育小孩肯定也会给你带来相应的快乐,要不你生ta干什么。
另外,提醒你一句,我们所说的高通胀的确会伤害你的资产,让你烦恼,但还不至于像传说中1940年代末的中国那样,人们习惯背着麻袋去买口香糖。
编辑:一财小编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第一财经网微信号
一财工作坊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 沪ICP备号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技术中心视频:中央政策提升明年通胀容忍度
核心提示“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央行的一次又一次加息,都表明了通胀正在逼近……通胀魅影下,我们该如何理财?
理财领域暗藏变局
通胀引发年内六次调准备金率
【11月19日】
【11月10日】
【10月11日】
【5月10日】
【2月12日】
【1月12日】
通胀袭来,咱的房贷该咋办?
房贷还款变化
贷款金额(元)
加息后房贷月供增加金额(元)
通胀对股市影响解读
通胀背景下理财对策完整篇
物价暴涨,你的生活受到了什么影响?通货膨胀_百度知道
如果这个月白菜5快一斤,而工资是1000快,下个月白菜涨了,要10快一斤呢,而工资还是1000那上个月能买200斤白菜而这个月物价涨了,就只能买100斤白菜了.那么这就造成了通货膨胀么?那CPI是多少?-5%?
提问者采纳
我这里打个比方。您是一家之长,有5个孩子,每天能发5个大饼,您让你的5个孩子拿您发给他们的购物券来换大饼。第一天,您发给孩子们5个购物券,每个购物券换一个大饼,所以每个孩子都换得了一块大饼;第二天,由于您比较偏爱长子,给了长子6张购物券,其他孩子依旧每人1张,饼依旧还是只有5个,所以分摊下来就发现,饼就“涨价”了,要两张购物券才能换得1个饼,故此,长子一个人就能买三个饼,其他孩子每人才能买半块饼!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比喻,“饼”涨价了吗?我觉得与其说饼涨价了,到不如说购物券变得不值钱了。因为这个家庭在劳动力成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每天就只能生产5个饼,所以饼的实际价值没有什么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是,“购物券”所能够代表的物品价值缩水了。我们在把这个比喻应用到现实中。物价涨了吗?我觉得物价没涨。楼主你别看猪肉白菜价格涨的那么快,其实猪肉白菜也就应该是这个价格,因为如果按照猪肉涨价的速度,养猪户的经营状况应该是很好的,而事实上养猪户的情况也堪忧,也就是说,涨价的钱,并没有被任何产业链环节所赚走,那么钱都到哪里去了呢?答案只有一个,被通货膨胀稀释掉了。(就如同我比喻中的大饼一样)截至到现在为止,人民币的总量已经超过70万亿,接近80万亿,而在08年之前,只有50万亿!这也托前几年银行疯狂印刷钞票所致,如此大量的货币流入市场,势必会造成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所以,事实上,并非是物价上涨了,而是您手中的钱,变得不值钱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下降了。再说的简单点,是您的工资下降了(就如同我比喻中不受待见的小儿子们),而下降的部分,是国家拿走了(通货膨胀可以视之为变相的税费)。有句话叫做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通货膨胀出来的钱,如果用在给民营企业减负上,就等于是平衡了财富分配,老百姓的工资自然就增长(你比喻中的工资,自然也会随着白菜水涨船高),但是事实上政府可没有那么做,而是把钱都投入到了“铁公基”上(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而这些项目的使用率和回报率极低,西北斥巨资建造的高速公路上,根本见不到车在开,铁路就算我不说楼主也应该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其他基础设施也是基本难有回报的项目,简而言之的说,通过通货膨胀从老百姓手里拿来的钱,根本就没有没有用到老百姓身上(你工资1000元还是1000),得到好处的,只有围绕着“铁公基”转的央企和少数民企(就如同我比喻中的偏心老爸总眷顾长子)。而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市场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投资经营环境恶化的局面,最近社会当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占总人口14%的高收入阶层以及企业老板,愿意增加消费,而其他的普通老百姓希望能够减少消费,二在市面上,几百万的私家车、红酒、洋酒到呢个奢侈品热销,而普通中低档的酒水、20万以下的小车通常都要打折才卖的出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因为投资经营环境恶化所造成的,由于市场不景气,有钱人已经没有意愿去继续投资再生产,所以就增加消费开始花钱。而其他86%的普通消费者,由于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困难无法增加效益,所以也无法增加收入,再加上通货膨胀使得收入实际上缩水,指示这些人群自然的就开始减少消费。(我们可以把这些民营企业和86%的人群理解为我比喻当中的不受待见的4个儿子)故此,结果就是,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害处,由你我之类的普通老百姓以及民营企业来承担,而带来的益处,由少数既得利益者拿走,物价看似上涨,其实大多数商品的上涨不是上涨,而是商品价值的回归,实际上是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出现了显著的下滑。这就是目前的所发生的。当然,物价上涨也有别的因素,比如说作为控制上游产业链的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将一些上游产品涨价,带动下游产品的涨价等等,又比如说进口输入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等,不过在现在的严重通货膨胀现象中,这些都是次要原因!至于CPI? 5%??如果是你比喻当中的话,100%!
提问者评价
恩恩,谢谢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对,这样就造成了通货膨胀率,CPI的计算方法是:(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其中基期价格是过去某一时点的固定物品价格,这里你可以把基期当做是上个月,固定物品当做是白菜,这样本月CPI为(10/5)*100=200CPI上涨了100%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货膨胀下如何理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