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原因增长

要通胀还是要经济增长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不能让中国经济陷入真正的大调整中。现在的经济无非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要通胀还是要经济增长。
关于这两个选项,无非有四种完全分类:高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高增长、低通胀低增长。前面,我们一直在低通胀高增长的阳光下幸福着,但这种状态不可能永远存在,也就是说,其余三个选项也有可能成为现实的走势。
那么,我们最怕的是什么?就是高通胀低增长,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中国整个社会结构都将面临强大的压力。而低通胀低增长,一般也不会在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出现,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高通胀高增长。
也就是说,万一低通胀高增长的幸福不能延续,那么我们宁愿选择高通胀高增长,也绝对不能陷入高通胀低增长的死局。换言之,保持高增长,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只有在保持高增长的基础上调控通胀,才是正确的。
而那种企图牺牲经济增长压制通胀的做法,不但不现实,而且很有可能让中国经济陷入高通胀低增长的死局,一旦经济决策失误,将出现以年为计量的巨大调整,中国的复兴大业也将受到沉重打击。
现在中国的通胀问题,本质上是中国现有经济结构不完整不合理所造成的,而这刚好给国外敌对势力与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看看现在所有资源类甚至农业类资产的大幅度被炒作,就知道,所有都刚好是中国经济的软肋,而这又能怪谁呢?一个大国,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农产品都要大面积依赖进口,别人不搞你投机你有可能吗?
去年,当市场狂热讨论所谓的流动性过剩时,本ID就明确指出,这玩意根本不存在,只是中国经济、资本市场现有结构不完善所造成的假象。完善基本结构才是本,而不是像央行对于风车玩那种幼稚游戏。事实证明,央行大战流动性过剩风车,最终就是一个闹剧,现在,利率已经比美国还高了,就看这闹剧如何收场了。
中国经济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是结构性问题,很多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从此下手,否则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大耍花枪,除了闹剧还是闹剧。
而这种闹剧,我们还经历得少吗?
一句话,只有经济结构理顺了,经济增长保持了,才可能真正解决通胀压力,这才是治本之路。否则,通胀将如去年的流动性过剩一般,大战通胀最终还是风车闹剧,最终的结果将不是任何人能负责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三十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日  复习题   1.解释物价水平上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三十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2011年第17期
面临通胀和增长乏力双压力,中国现阶段针对总量失衡的调控必须防止“滞胀”的发生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李冰岩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5月21日发布的《2011中国经济增长报告》认为,从中国目前的宏观失衡特点来看,既面临通胀的压力,也面临增长乏力的危险,现阶段针对总量失衡的调控必须防止“滞胀”的发生。
  报告显示,从总需求方面来看,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的政策在释放通胀压力之前,能否及时有效地拉动实体经济增长。如果能及时充分拉动增长,即使出现较高通胀压力也具有加大紧缩力度有效治理通胀的经济增长条件。否则,便可能低增长的同时出现高通胀。
  从总供给方面来看,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过程中效率的提升能否超越相应的成本上升。如果超越不了,那么从长期来看就会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从短期来看,就会使通胀从需求拉动为主转变为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的通胀,在低效率高成本的增长中,既难以持续,也无法避免“滞胀”。
  针对中国面临通胀和增长乏力的双压力,北京大学学者蔡志洲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建议,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当相应做出调整,这种调整和变化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现实的选择只能是“适度通胀下的有效增长”,既不应当选择高通胀高增长,也不可能再现低通胀高增长,更要防止高通胀低增长。
  二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方式从前一时期“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三是汇率政策应该回到渐进升值的通道,密切关注人民币进入加速升值通道所产生的需求和供给效应。
  四是在宏观管理方式上注重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结合。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是国家统计局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创办的学术研究机构,中心按年度出版中国经济增长报告,今年已经是第8期。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作者:【财经网专稿】记者 李冰岩 】
(责任编辑:苏娜)
 我也说两句:
[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经网观点]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
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后危机时代进入 &残局&阶段,而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国家之间的博弈日趋全面和激烈。对美国而言,快该&收网&了,而中国则必须承受流动性持续收缩的痛苦。
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经济体执行宽松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
一是私人部门的债务转为主权债务,各国政府负债率大幅度提高,引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南欧各国消减政府开支,提高税收,抗议、罢工浪潮此起彼伏。
二是流动性极为宽松,货币的洪水在新兴市场国家泛滥,通胀压力增加,粮食蔬菜价格飞涨,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部分穷困、粮食不能自给且贫富分化的中东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因素集中爆发,威胁到全球石油供应,进一步加大了通胀压力。
2011年开局的前两个月,国际局势诡谲多变,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全年的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构成挑战。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不再仅仅局限在经济金融领域,也在政治版图、社会稳定等方面持续凸显,后危机时代进入&残局&阶段,而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国家之间的博弈日趋全面和激烈。对美国而言,快该&收网&了。
美国占得先机
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过程中,美国占得先机。
2011年是美国经济复苏的第三个年头,由政策推动阶段转向内生性增长阶段。财政刺激和定量宽松政策启动了经济复苏的初始阶段,当前,周期性力量开始发挥主导作用。2010年四季度银行消费信贷余额2年来首现正增长,流动性开始进入实体经济;2011年1月份失业率大幅下降至9.0%,房地产市场企稳反弹,房屋价格和新屋开工同样处于底部回升态势。
整体通胀水平和核心通胀率双双触底回升,但都处于历史均值之下,中长期通胀预期较为稳定。美联储年内加息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定量宽松政策或提前退出。
美国货币政策主要在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之间相机抉择,当前面临两个风险:一是紧缩过早,在失业率仍较高的环境下损害复苏中的实体经济;二是紧缩过迟,过剩流动性可能会导致通胀失控。在当前经济快速增长和信贷市场逐渐恢复的背景下,预计美联储首先会削减QE2(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规模或提前中止QE2,如果年内通胀水平继续攀升,重启加息的可能性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欧元区经济增长失衡加大,货币政策陷入两难。
欧元区各国经济增长分化,核心国家保持快速增长,高负债国家陷入滞胀局面。2010年欧元区GDP增长1.7%,德国更达3.5%,成为拉动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财政重整以及银行业危机使得希腊等国陷入滞涨,希腊 GDP下滑4.5%,通胀则高达4.7%。
通胀连续超出政策目标值,但各国经济复苏的不一致性使得货币政策难有调整,年内维持利率不变的可能性最大。在各国经济增长失衡加大以及潜在的银行危机仍有可能爆发的大背景下,欧洲央行或许会牺牲一定的维持通胀目标的信誉,将关注重点从通货膨胀适度转向经济增长,年内或者维持利率不变或者尽量推迟加息。
而日本经济则深陷通缩困境,零利率政策难有改变。全球最高的政府负债率、人口老龄化和过于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使得日本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
全球大通胀:让粮价和油价飞一会儿
2010年以来,全球新兴市场国家遭遇一轮持续的物价上涨周期,&金砖四国&尤为显著。2010年四季度,印度通胀率上涨为9.3%,居新兴经济体之首;俄罗斯通胀率上涨8.1%;巴西为5.5%;中国为4.7%。亚洲新兴国家如韩国、越南和印尼等国的通胀水平同样加速上涨。
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加速上涨,既有经济高增长的周期性因素,也有粮价和油价大涨的短期推动因素。
究其原因,至少有三点:新兴国家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所受创伤较轻,经济增长在经历小幅放缓后强劲复苏,旺盛需求不断推高经济价格总水平;发达国家定量宽松政策释放出大量流动性,助推了全球粮食、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全球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地区社会动乱频发,也刺激了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上涨。
为抑制通胀上涨,新兴市场国家不断收紧流动性及提升利率,政策紧缩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截至今年2月末,中国、巴西和印度分别提高本国基准利率0.75、2.5和1.75个百分点。部分新兴国家还采取了提高准备金率、限制资本流入和汇率升值等紧缩措施。
2010年以来,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都自高位有所回落。此外,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一旦货币开始收紧,全球资金将大规模回流美国,资本流出将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尤其是对于过去两年间存在大量资本流入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潜在的资本撤出加上紧缩政策的滞后效应,不仅会导致国内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还使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多重因素形成叠加效应,中国国内粮价进入上涨通道。
中国主要粮食价格主要由国内供需和政府收储等因素决定,粮价更多的是稳步上涨,而非大幅暴涨,主要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的进出口比重较小,价格波动主要由国内因素决定,自然和季节性因素是影响粮食价格短期波动的关键因素。今年一季度华北地区旱情灾害严重,对夏粮收成带来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当前通胀预期的形成。近期中央政府不断提高原粮最低收购价格,为粮食价格的稳步上行提供了支撑。国务院2月9日宣布将2011 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同比上调10%、10%和22%。
粮食生产的物质成本和机会成本不断上升,中长期将推动粮价进入上涨通道。
物质成本主要体现为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种子、化肥、运输储存等物质投入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将对粮食价格有着中长期的推升作用。一方面,城市化和工业化造成耕地面积减少,提升了土地价值;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增加。
据统计,2010年粮食生产成本平均上涨10.89%,其中,人工成本上涨幅度在20%以上。假设2011年粮食生产成本同比上涨12%-15%,要保障农民粮食生产收益增长10%,粮食生产总收入至少也要同比上涨12%-15%。
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油价大涨阻碍复苏。
2010年底以来,埃及与突尼斯的政治变局、伊朗核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等地缘政治事件引发了国际油价剧烈动荡。今年2月下旬布伦特原油价格急剧上涨至每桶110 美元,3 月期货价格达到 106 美元,创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目前来看,OPEC 中的三大主要石油出口国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尚未受到政治危机蔓延的影响。这三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条件相对有利。其一,人均GDP 是其他动乱国家的4 倍以上;其二,社会福利网健全,收入分配相对均衡;其三,皇室对政府与军队的控制力相对较强。只要这三大石油出产国不出大乱子,全球的石油供给便不会脱轨。
未来国际油价存在两种可能情景。情景一,潜在产能释放,油价上行受压,但价格波动性增大。前提是北非动乱没有蔓延到中东主要产油国,利比亚原油生产一旦中断,其它主要产油国快速补上产量。情景二,供给冲击迫使油价短期大幅上涨,发生石油危机,全球通胀压力急剧上升。前提是北非动乱蔓延到中南非和中东主要产油国,引发石油供给大面积中断。
原油作为大宗商品的基础定价中枢,对大宗商品的走势影响巨大,牵一发动全身,类似货币政策中的基础利率。一旦油价出现飙涨,助推业已高企的通货膨胀,将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冲击。
流动性收缩之痛
中国必须承受流动性持续收缩的痛楚。
当前我国通胀压力并未缓解,非食品和食品价格共同推动物价居高不下。今年1月我国CPI上涨4.9%,低于市场之前预期,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非食品价格环比连续7个月正增长,涨价幅度已经超过了年通胀周期。
统计局在1月份调整了CPI的权重构成,调低食品权重2.21个百分点,调高居住类权重4.22个百分点,其它类别相应小幅调整。经过本次调整后,居住类权重达到19%,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显著缩小。
非食品价格未来的中枢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或由此进入较高通胀时代。
过去非食品价格上涨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前5年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均值仅为0.7%,远低于食品价格与居民收入的涨幅,这主要是由我国产能大量过剩和生产要素价格低估等因素造成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当前非食品价格面临着中长期的上涨压力。
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于严格,地产市场降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调控政策不断升级,投资投机需求得到抑制,住房成交量大幅下滑,房价下调只是时间问题。
据中金公司测算,若40个大中城市均采取全市限购方案,全国住房成交量将下降18%。房地产行业对不同经济领域的影响开始显现,固定资产投资下滑首当其冲,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从2010年11月的36.7%大幅下滑至12月的12.3%;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今年1-2月份,9大城市土地出让金较去年下降25%;房地产上下游行业如钢铁、水泥、建材、家电等行业也受到较大的冲击。
虽然受到货币收紧和房地产调控加码的影响,今年经济增速仍将保持9%-10%的较高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内需。
我国当前面临的通胀形势依然严峻,不能对未来通胀的发展掉以轻心。
历史经验多次表明,由于影响物价走势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市场对未来通胀预测经常出现集体性失误。例如2010年初的时候,市场几乎一致预期通胀指标会前高后低、总体通胀水平不高,但实际上CPI不断创出新高。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多维度的负面影响,如助长资产价格泡沫、损害居民储蓄的购买力、再分配效应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打乱企业生产和投资预期等等。在本轮通胀的推动因素中,货币需求旺盛和经济过快增长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收紧货币对于调控通胀预期有着显著的效果,应积极发挥市场化调控手段的作用。我们可以提高对经济增速适度回落的包容性,但坚决不能提高对通胀上升的容忍度,控制通胀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增长,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舍不了孩子打不了狼&。
展望下半年,在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如果通胀持续压不下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还应加快人民币升值节奏,&三率齐动&。只有这样,才能在可预期的美国流动性收紧到来之前,为我国的宏观调控腾挪出政策对冲空间,不至于手忙脚乱,束手无策。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页1下一页
余力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如果有一个度量消费物价和房价的综合通胀指数,它所描述的通胀压力很可能已经超过 2008年。...
宏观调控通胀应该是央行的主要任务(甚至可以是惟一任务),发改委就不要插手了,发改委的价格管...
如果放弃限购令,会有更好的政策来控制通胀、调控房价吗?有!这就是涨利息。
我们还可以做的一点是:采取政策使得劳工市场的工资跟资本市场的价格相挂钩,减少通胀在不同市场...
外部环境的恶化和内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急剧变迁,把一系列颇为严峻的挑战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贸易品不容易涨价。因为贸易品的价格是由国际市场定的,而不是国内市场。在...
一场新的“保增长”竞赛,正在中国地方政府之间展开。据不完全统计,仅两个月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货膨胀下如何理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