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交割日实物交割是什么?

月饼等于期货吗?月饼券流通的全过程是什么样的?
对于月饼券流通的过程好奇,有没有大神把整个流通的过程讲解一下,让人民群众也喜闻乐见一下
按投票排序
【底部有更新】【以下讨论均基于严格的假设,在现实中不一定能成立,在这里我们姑且进行理论推导。】同样讲那个100,80,40,50元的案例,先做一下基本的损益分析。克里斯汀等厂商印了一张100元的月饼券,以65元卖给了经销商,经销以80元一张卖给了消费者A,消费者A将月饼票送给了B,B以40元一张卖给了黄牛,厂商最后以50元一张向黄牛收购。你看,没有生产月饼,厂商赚了15 ,经销赚了15 ,A送了人情 ,B赚了40 ,黄牛赚了10。所谓的全部收益80元其实由消费者A的成本承担,而他作为人情交易送出的80元实际上只值消费者B所收获的40元,在这个封闭的回路里看,社会总体福利其实是净损失40元。假设B是理性的,他日后的人情回报不会超过40元。假设A是理性的,他不会选择做这样的交易。假设社会信息完全,这个利益链条就不会存在。但是现实中它确实存在,原因有三个。第一是现实中A往往是雇主,B是雇员,月饼券是以福利的方式发放。这种福利的成本实际上是以B付出劳动创造的价值来承担的,也就是从实际工资中扣除了80元换成了月饼券发放。雇主这么做是出于情感考量,对他们来说关爱员工带来的收益值至少40元。因此B其实是非理性的,他们用情感衡量了自己亏损的那部分。B的非理性同样还有另一方面,就是他们把这个收入当成了白拿的福利,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变相工资,因此划分到了“可以随便挥霍”的心理账户中去,所以愿意以亏损斩仓般的低价把它卖掉。第二个原因是流动性。同样作为现金等价物,却因为流动性的匮乏——不是每个人都认为社会上的每个人都会吃月饼,因而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它,使得它失去了流动性。这40元的损失中,有一部分可以认为是对流动性风险的折价补偿。第三个原因是成本收益方法在这里的失效。对于运营成本来源于强制税收而且不需要进行雇员B激励的政府单位A来说,他们愿意花80元来做这个亏本交易,是因为他们没有收益成本的概念,挥霍不是自己劳动创造而是剥夺来的财富,是人的本性,他们的净收益为正。而社会对于公务员待遇的诟病,使得他们不敢发放现金,而是选择了这个途径把钱洗白,为此冒着折价风险也在所不惜,反正不是自己的钱。从这里可以看出,这种福利关系中,不可能出现任何严格意义上的帕累托改进,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创造任何价值,有的只是价值的转移以及转移过程中发生的交易成本。以上几个原因分析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成本最终都转移到了劳动者的身上。在社会上承担成本的人,一是企业雇员,二是纳税人。所以结论是,考公务员吧亲,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合法地[即使]不创造价值还能赚钱的职业,其他这一类型的职业都不合法,比如盗窃乞讨抢劫……开玩笑的!不要那么认真!至于期权期货,我认为跟这个没有关系。月饼券并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资产作为基础资产,有的只是一个到期生产的承诺。当月饼生产过剩的时候,它无法被厂家用来进行跨期套保,生产不足的时候还不得不进行临时开工,保证刚性兑付,因此不是期货。大家会认为它是期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使得期货市场上的另外两个角色出现了:投机者和套利者。黄牛是投机者,低价收购月饼券并回售给厂家,获取资本利得收益;厂家是投机者又是套利者,通过预测市场供大于求,作无货沽空操作进行期现套利。但是由于无法实现最基础的套期保值功能,不能称之为期货。由于同样没有真实的基础资产作为保证,这个衍生品不能称为期权。但是假设厂家确实地冒着卖不出去的风险生产了,而黄牛最终以40元的成本兑换到了100元的货,事后他们可以拿去自己的店里以高于40的价格出售,或者自己吃掉,则可以称为期权。这里 说错了,作为可以在到期前随时兑换的交易权,它是典型的美式期权而非欧式期权。在这个过程中,厂家的会计利润为100元减去成本,经济利润为100元减去成本再减去可能导致亏损以及失去套利机会的机会成本。为了避免这个机会成本,厂家可以与黄牛达成协议,在黄牛买到月饼券之后用现金交割而非现货。这是一个约定回购协议。为了实现这个协议,两者之间可能发生一定的交易成本,例如为保证黄牛履约现金交割而非挤兑式的现货交割而进行的收益让渡,其中黄牛赚的这10元就是让渡给他们的收益,也算作是厂家的机会成本。这是一个类似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交易结构很简单,这里甚至能出现优先劣后的结构化融资过程。但是最终它们都指向一个问题:这些协议没有真实资产作为保证,是纯资本运作,不能称之为衍生品,而是一个庞氏骗局。以上推导与解释均是假定这个交易过程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而且AB非理性,以及一部分AB为政府机构(包括垄断国企)和公务员,以及信息不对称。在弱式有效市场下,B卖出月饼券的价格将与厂商最终收购的价格趋同,也与厂商最初卖出月饼券的价格趋同,挤压厂商的利润,把经销商和黄牛挤出市场。最后重复一句,这个过程中,没有创造任何价值,有的只是价值的转移,以及这个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损失。用Visio做了个交易结构图: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消费者B这里有一个箭头出来指向没有对象的空间,这是交易过程中出现的40元价值耗散。在这个只有五个相关方存在的平行宇宙里,它的发生只能由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或交易者不理性)来解释。但是从一个完整的市场角度来看,厂商除了做月饼,还可以拿本来要做月饼的材料去做老婆饼老公饼,则这40元的价值耗散可以视作是为避免月饼浪费而付出的成本,它可以通过资源节约带来的社会总体福利增大进行抵扣,从而使得社会总体福利不为负。在这种条件下,社会总体收益=月饼成本-40元。这里就出现了利用参与者的非理性造成社会总体福利增加的情况,避免了囚徒困境。但这不是一个好的帕累托改进,毕竟有人承受了损失。-------------------------------------------------事实上,这个市场已经由于信息流通的完善与黄牛增多导致B的交易成本下降,而使得出现了前文我们提到的弱式有效市场下的结果。在弱式有效市场下,B卖出月饼券的价格将与厂商最终收购的价格趋同,也与厂商最初卖出月饼券的价格趋同,挤压厂商的利润,把经销商和黄牛挤出市场。参考新闻:新闻报道的内容不一定完全是我们提到的条件造成的,但是有一定的因果性(不仅仅是相关性)。如 所说的,但是可以预测的是(我并没有数据),等额代金券的回收价格,如果有,会很接近面值。这一点看法与我这个推论不谋而合。在存在完善的价格发现机制、大量投机者、套利者的情况下,B卖给黄牛、黄牛卖给厂商的价格、厂商卖给经销商的价格、经销商卖给A的价格,都将向100元靠拢,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经销商与黄牛无利可图,退出市场,A花100元买到月饼券送给B,B卖给厂商拿到100元,两者人情交易出现对等,事后B给A的人情回报值100元,非理性行为被消除;最终厂商由于无利可图,放弃发行月饼券,月饼券从这个市场上消失。但是吐槽一句,非理性行为比我们想象的更难消失,市场信息的获取成本也很难消失,这个由于中国特色的人情市场而产生的畸形OTC,还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楼上 对期权定义的讨论非常重要。【其实大家问题讨论到这个地方,就基本上是在跑题跟炫技了……】对期权的定义确实因此从选择权入手,这个月饼券确实不是期权,它实质上是一种包含了可以在到期前随时兑换的附加协议的远期/期货协议。同时我认为应该补充一点,这个“选择权”,其中就包含了基础资产的保障这一隐含条件。再做一个极其大胆的回答:这个月饼券其实可以当做是期权。它是由厂家发行,消费者购买,期权价格为100,执行价格为0的美式看涨期权。也就是说,这是个极度实值(In-the-Money)的期权,也就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价内期权。当然了,如果卖家选择执行期权,必须有实在的月饼进行交割,或者进行现金交割才行。在这里,P(option)=100, S0=100, K=0, 定价公式成立。当然这个答案也建立在市场极度不完善的假定上。而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OTC市场中,月饼券的价格平白无故地走过了65-80-40-50这样的价格波动,而面值是100元,在一个完善的市场中,当行权价格K=0时,月饼券的价格P应该完全与对应的月饼价格S一致才对。在这样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获知月饼的真实价格,只能假定月饼市场的价格一直是稳定在100的价位上,而月饼券的初始价格也因此设定在100元上。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厂商提供给经销商的月饼的价格,就是65元,这就意味着月饼券在一级市场发行的价格也是65元。此时,P0=S0=65.而会出现后面的价格波动,则是完全来自于市场信息不完全与交易者的非理性。整个过程中,处处都体现着这个市场的不完善。此处请指正。--------------------------------------------------对于我最后的结论,最后重复一句,这个过程中,没有创造任何价值,有的只是价值的转移,以及这个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损失。如果放在整个社会的环境下来讨论,这个结论确实是不能成立的,因为这件事情可能增进了社会福利,例如它避免了月饼的浪费。这个结论只能局限于只有厂商、经销商、A、B和黄牛存在,并且没有生产对应的月饼的严格假设环境中,才能有效地成立。感谢的纠正。------------------------------------------------关于庞氏骗局:我认为,如果没有月饼券,而是以真实的月饼作为流通的话,它同样存在变成庞氏骗局的可能性。假设月饼的流通炒作到最后去到了真实需要它的人手里,那么这个过程就实现了它的价值,不是庞氏骗局;但是如果最后仍旧是月饼的浪费,则月饼会贬得一文不值,变成与郁金香一样的商品——无论它是否具备郁金香那样价格暴涨虚高的过程。我也不确定郁金香算不算庞氏骗局?请指正。 更新:有一些广义的定义,把郁金香与南海泡沫都归类为庞氏骗局,如果按这样的定义,则月饼券在这里也属于庞氏骗局。但是我们的讨论中严格地把月饼券与月饼市场割裂开来以凸显月饼券挤兑造成的实体市场的“挤出”效应,则我倾向于认为不能用双重标准拿一个宽泛的定义来把被严格划分市场的月饼券来列为庞氏骗局。在这里月饼券市场的现象属于非理性行为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关于月饼券到底是否期货或其他衍生品,我们可以这么看:如果把月饼券市场独立于月饼市场来,则它没有真实的月饼资产作为支撑,是典型的资金空转,不是期货或期权这种低层次的衍生品,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其当成是一种类似于过桥融资或回购的资本运作模式。但是如果把两个市场合一而看,在出现挤兑的时候可以拿实体月饼来应对,在投资者(黄牛)选择现金结算的时候则将实体月饼放到现货市场交易,则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衍生品。但是由于它不是标准化的,也不是场内交易,并且在到期日之前可以随时兑现,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特殊的带提前兑现条款的远期协议,而非期货或期权。感谢的讨论与指正。这个衍生品实在怪异得很,真的很难把它套在远期或者期货或者期权之类的任何一个已有的经典衍生品身上。不过在现在信托、基金子公司的创新行为中,倒是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产品的影子。另外对经济学理论推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围观的答案,对于AB的非理性行为部分的探讨写得比较严谨。
对月饼券流通过程的回答很好,有两个地方再讨论一下:1.月饼券是不是期权?我认为不是。即使有真实的基础资产做保证也不是。因为:期权的英文原文是option,是一种选择权,我们购买期权,就获得了以既定价格在既定时间或时期购买某个商品的权利,当然我们也可以不行使。如果行使了,还得另外掏钱去买商品。以月饼为例,比如我花40块钱买了一份月饼期权,允许我在中秋节之前以100元的价格买一盒月饼。那么我真要买月饼时,还得另外掏出100块来。期权成立的价值在于,如果月饼涨到200块一盒,恭喜你,你赚到了!月饼券显然不是一种选择权,因为你无需另外掏钱,你只要把月饼券给商家,就能拿到一盒月饼。月饼券是不是期权,不在于有无真实基础资产,而在于,它有没有起到期权的功能。2.月饼券有无价值按照 的说法,最后重复一句,这个过程中,没有创造任何价值,有的只是价值的转移,以及这个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损失。 这也不客观。一样事物有无价值,最简单的办法是看,有它和没有它时的社会福利增减。首先,我们得承认,有没有月饼券,送礼市场都存在,都有非理性的AB,都有国企公务员这样的存在。想想“送礼只送脑白金”广告语的流行。中秋送豪华月饼也有10多年了吧,没有月饼券之前,这些月饼有许多都过期了扔掉了,加上流通过程中的运输、仓储等费用,社会福利是净损失。有了月饼券,运输仓储费用没有了,厂家也不用生产那么多最后变质扔掉的月饼,社会福利的损失程度得以减少。因此,月饼券减少了交易成本损失,客观上有其价值。供商榷。————————————————————————————————————————大多数答案都认同月饼券是期货或者远期,或者是衍生品。臣妾万万不能认同!我们对某物进行归类,得出“某物是XX”的结论,一定是就其本质而言。不能像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人是无毛的两足动物”。那么期货、期权、远期乃至所有衍生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臣妾以为,人的本质特征还有争议,因为人是上帝造的。但是衍生品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认定,因为衍生品是人造出来的。要回答衍生品的本质特征,需要想想我们为什么要造出这么一个东西来,也就是说它存在的逻辑是什么。期货的英文原名是”futures“,其存在的逻辑是,商品价格随时间波动。比如说,现在月饼价格100,我觉得过过一个月月饼会涨,到200,所以应该囤点儿赚钱,有了期货不必那么麻烦,我直接买一个月饼期货,约定“一个月后可以以100元的价格买进一盒月饼”,如果过一个月月饼真的涨价了,你就赚到了。如果降价了呢?抱歉,你很可能赔个底掉儿。远期的英文名字叫Forwards,其存在的逻辑是,商品价格随时间波动,远期跟期货是一样的,无非期货是标准化的,远期两个人私底下就能办。期权存在的逻辑是,商品价格随时间波动。前面讨论时说过了,这里不再啰嗦。商品价格会波动,价格波动就有风险,也就有逐利空间,衍生品的出现就是满足逐利或避险需要而出现的。回过头来看月饼券,它的出现跟商品价格波动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买了一张月饼券,并不是以为月饼价格会上涨或者下降,只是觉得送月饼券比拎着一盒月饼,送人更方便。单位给我发月饼券,也只是因为发月饼太笨重。单位还给我发家乐福卡呢,怎么没人说家乐福卡是期货?也许有人会说,月饼券有逐利空间啊,你看那些黄牛。是的,可是这逐利空间不是因为月饼价格变化带来的。所谓价格变化,不是指月饼在流通环节的加价,而是指整个市场上月饼的价格都上涨或下降了。如果有一天,月饼价格起起伏伏,市场上就会出现真正的月饼衍生品。但现在的月饼券当不起“期货”或者其他衍生品的大名。原回答如下:————————————————————————————————————大概是从这里来的:【月饼期货--月饼券的商业逻辑】克里斯汀等厂商印了一张100元的月饼券,以65元卖给了经销商,经销以80元一张卖给了消费者A,消费者A将月饼票送给了B,B以40元一张卖给了黄牛,厂商最后以50元一张向黄牛收购。你看,没有生产月饼,厂商赚了15 ,经销赚了15 ,A送了人情 ,B赚了40 ,黄牛赚了10。因此,厂家只需要生产月饼票就行了。金融创新没有那么困难,这就是月饼的证券化。
月饼券既不是期货,也不是商品证券化。原因如下:1.期货是现在买卖,未来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2.期货的本质是风险工具,是对远期货物价格的预期,售购双方的目的是从价格的波动性中获利。3.期货交易的特征是以小搏大,以保证金撬动交易。4.商品证券化是指将商品消费转化为证券投资,它要求商品具有内在投资价值,也就是能升值,如白酒等。说白了,我们买期货或是其他证券,都是希望它升值赚钱的。5.此案例中的月饼券不是期货,也不是商品证券化,因为月饼不具备投资属性,保质期短,价格稳定。6.本案例中各方盈利不是来自于月饼价格变化,而只是商品产业链上的转移 以及中国送礼文化下的怪胎,这里面,B其实是亏损的,市价100售出40还挺高兴,并非正常市场逻辑。7.当然,其积极意义在于,减少了食物浪费。综上,月饼券有其价值,但扯不上期货及商品证券化。那么,是不是期权呢?1.期权是支付一定价格(一般远低于标的物也就是商品本身价格),享有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或一定期间内以既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标的物的权利。期权可以不行使。期权分欧式和美式,欧式比较死板,说好了中秋节就是中秋节用;美式比较灵活,中秋节之前都可以用。所以楼上说错了,即使是期权,也应该是美式期权——月饼券到期前随时可以去提货。2.表面上看月饼券是一种特殊的美式期权。但是期权的目的是什么?也是利用价格波动盈利,或者以此避险。月饼券显然不具备此功能。3.again,月饼本身没有投资价值,月饼券没有升值性,没有避险性,跟金融证券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假设1:(A=B)人人平等,大家礼尚往来送着玩如果B认为饼还不错, 40贱卖很心疼, 则更倾向于选择兑现月饼。相反如果B们认为不值40,则A送人情目的非但达不到还会有反效果所以不会去买,经销商判断A不买也就不会进货,销路不畅整个链条不成立。所以作为月饼厂家必须一方面压低月饼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过度包装使月饼看起来值面值,月饼看上去越接近面值,则倾向选择兑现的人越多,看上去越不值面值,则买的人越少,如何把握尺度取决于月饼生产成本。如果成本控到40以内,面值100以65价格轻易派发,正大光明直接就能赚25+,不必绕个灰色圈子还只赚15。只有在月饼市场充分竞争,生产成本在40以上,利润薄到15以下,才有动机纯卖券,但风险会很大,黄牛党知道你饼商空手套白狼,手上没有月饼现货,拢了一堆券狙击你,以挤兑相挟,逼你以面值把券都买回去。能发券的老牌厂商绝对不会赌上商誉与虎谋皮。因此假设1下,黄牛消亡,饼商造饼,人吃饼。社会一派和谐。假设2:(A&&B)人与人不平等,买券主要为了送LD黄牛低价收券后的主要出货途径是加价卖给其它需要低价饼券送人的买家,相当于做市商, 提供流动性。假设收授月饼券的是两种人A(小老百姓)和B(LD),A与A之间每收到一张欠了人情就要回赠一张,进出相等,而B是净收,经过几轮流动以后,市场上的券汇集到了B手上(比如LD过节收到几百张券),B持券成本为0,有卖出需要,则理论上黄牛可以任意开价,夸张一点比如五毛。于是饼厂选择以一个有利润的保底价收券托市,使自己品牌的月饼券不至于价格低到离谱影响品牌价值。而A当然选择在二级市场(黄牛)买券,因为便宜多了。那么从一级市场(经销商)买券的不都是怨大头了?才不是呢,你猜对了,除非公款有回扣。所以假设2下,黄牛党非理性繁荣,饼商造券不造饼,转型为券商,饼吃人,社会财富空转。最终结论(Final Conclusion):1,上层建筑和社会风气影响业态2,月饼定价还请参照匹萨饼-------------------------------------------------btw,为何大家都把饼券往期货上套? 窃以为更像远期(forward), 期货与远期的区别是期货要mark the market而远期不用.
1. 为什么不是远期。月饼券购买者支付的是月饼的价格,而远期合约并不是资产,协议开始时没有资金易手。2. 期货,理由同上,而且要成为期货必须标准化,必须mark to market3. 为什么不是期权。期权购买者支付的是权利金,通常为约定交易价格的几分之一,而月饼券的购买者则直接支付了交割价格。我觉得月饼券和金本位时代的银行券更加接近,银行券的持有人可以向发行银行兑换成等量黄金。这也解释了月饼券的进步意义:减少流通中的损耗。再简单的说,在月饼市场上,很多人先把钱换成月饼券,再用月饼券去换月饼;还有月饼券的持有者拿月饼券去换人民币。这样,月饼券就是人民币和月饼的交换媒介,承担货币的职能。当把月饼券理解为货币时,这也解释了月饼券的贬值和月饼厂商获得的“铸币税”。月饼券从厂家-经销商-买家,走完“货币发行”的过程。由于供给量其实是大于需求量的,加上月饼券的兑换还有种种不便,导致月饼券的市场价值低于面值,因此黄牛及二级市场参与者得以低价购入月饼券。最终一部分被兑换为月饼,一部分被厂商低价收回。在这里,厂商愿意低价收回,说明回收价低于月饼生产成本,这也说明月饼券的供给量是远远大于需求量的。这样厂商通过卖月饼券获取的净利润(月饼券发行价-月饼成本)就是铸币税了,当然,回收价和面值价差也属于铸币税。月饼券可以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参与者是发行商——月饼厂商,中间人(dealer/broker)——经销商,需求方——买月饼券送人者。二级市场则是黄牛市场。退出机制有两个,一是直接兑换成月饼,一是发行方回购。这和金本位下的货币发行非常类似,货币由央行至商业银行,再至普通人,他们又可以从央行兑换成黄金或其它等价物。有些月饼厂商增加兑换难度,其实是在变相的降低铸币“含金量”,发行劣币,此行为导致月饼券二级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直至跌破成本价,厂商开始回收月饼券。传导至一级市场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一级市场的需求刚性很强。这样厂商就可以供需不平衡和一二级市场价格刚性不同来实现空手套白狼。很多商品的毛利率是高的惊人的,茅台等酒有近90%,低价酒也有60%,月饼至少得60%吧。如果我是月饼厂商,相比于支付人民币,我更愿意偿付廉价月饼给月饼券持有者。只有月饼券回收价格低于月饼生产成本,回购才有利可图。回购行为又提高月饼券的市场价格(非发行价格或面值),使其接近月饼成本。这样看又有点类似可购回债券。鉴于月饼券二级市场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月饼厂商又在月饼成本价处提供有力支撑,月饼券的黄牛价格应该略低于月饼成本价。
月饼等于期货吗?不等于,我也不是专业人士,但是能成为期货一般都是需求量较大的,我们称之为大宗商品,但不是每种大宗商品都是期货。月饼券流通的全过程是什么样的?媒体报道:2011年:2012年:2013年:简单来说月饼厂商制作月饼礼盒A成本10元。月饼厂商发布对应月饼礼盒A的月饼券100元。月饼厂商给实体店经销商的进货价80元。月饼厂商要求终端销售定价150元。公司发给员工福利想省钱,好吧月饼厂按经销商进货价80元给你,你自己可以跟员工说这是100元月饼券,可能还能开100元等额的税票。员工受到月饼券后想换成钱,就以70元的价格卖给黄牛,黄牛在以75元的价格卖给经销商或者厂家。其实,月饼厂商可能就没有生产足额的月饼,靠月饼券的流通和回购在市场上赚到了利润。
一张图说明问题!一张图说明问题!
一、关于效用对 的答案的一点点补充,关于礼物的效用问题,假设边际效用递减,那么送礼先后是有差别的,因为越靠后收到的礼券的边际效益越低,但收礼过程的先后顺序重要么?收礼者的效用不是针对物品的实际价值,对于收礼者是否感到“奉承”的这个效用,更多的由面值决定,先后不重要,这就意味着A送给B的商品纵然不值40(expost卖出后),它对于送礼者而言还是“有用”的。而在卖出时,收礼者考虑的就是礼品的使用价值了,而在此时,准备卖出的月饼是谁送的也许不太重要,而由于流通性较低,价格可能就比较低了,但这并不影响对送礼者的“诚意”的判断。礼物还有个极端的状况,就是收礼人对礼物的票面价值也不关心了,但对没送的人有负面印象,这在腐败情况下还是比较可观的,因为收礼送礼人群比较固定,如"谁送了钱我记不住,谁没送钱我能记住"() 的厅长大人。无论如何,在这个月饼券的理解里,送礼人所送礼物被收礼人处理掉时的价格不一定能反映他在收到此礼物时的效用,送礼总是有用或无害的(由于数额较小,清官也不会因此产生抵触或不会有负面印象),在决策送还是不送时,总是大于一个没送的0甚或负的印象的。更广泛地讨论行贿行为不是本问题的中心了。总之,用来吃的月饼和用来送礼的月饼的效用是两类~正是礼物的特殊性催生了这个空转过程。二、旁氏骗局,期货/远期,期权关于 提到的旁氏骗局问题,说月饼券没有真实资产做保障,但是考虑那些以cancelled out的期货/期权,也是否算没有真实资产做保障?我觉得月饼券不是期货的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固定的交割日,在过期之前的任意一天都可以交割,这个交易模式比较像American Option. 至于 提到的“由厂家发行,消费者购买,期权价格为100,执行价格为0的美式看涨期权。也就是说,这是个极度实值(In-the-Money)的期权,也就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价内期权。当然了,如果卖家选择执行期权,必须有实在的月饼进行交割,或者进行现金交割才行。在这里,P(option)=100, S0=100, K=0, 定价公式成立。”对执行价格的设置感到赞同,的确此处如果类比为期权的话,那么行权的就是免费凭票获取,但是对市场价格的判断,即月饼这一标的物的价格的判断,这里由于月饼市场本身本身的缺陷,似乎很难观测。假设都为100,似乎比较牵强,但能说得通。三、作为OTC期权的信息不对等代金券、礼物卡等物品的确具有某些期权的特色,主要在于其行权时期,而代金券可以视作N张礼物卡,但是另一个现象是,礼品回收似乎比代金券回收更多,代金券的面额及其价值有很大的关系,而礼物的面额和价值则不然。非现金礼物在经济学里似乎都显得很纠结,因为这产生了大量的mismatch的问题。但是如前所述,礼物作为社交物品的价值和面值有关,但是作为实物的价值和需求有关,这两者的差异催生了这个月饼券的交易模式(主要就是在送出及40卖出这个步骤)。但是可以预测的是(我并没有数据),等额代金券的回收价格,如果有,会很接近面值。硬要做区分,我觉得用交割日可以排除期货/远期,若是视作OTC的以0为行权价格的美式期权,庶几可以还原这个面貌,主要特色在于过期前行权(以0的价格购买)的权利,所以应该算得上是一种期权,至于定价,既然是OTC,那么不完全市场的情况下产生这种状况也就可以理解了。此处,如果A能联系到黄牛,那么以稍高于厂家低于经销商的价格购入的话就算一个arbitrage opportunity,不过既然是OTC交易,那么价格及信息都不甚透明,造成月饼券的这个状况是完全可能的。这种财富转移的福利含义,我还木有想明白,明天再来吧。。。 在此,我和的主要区别在于,我认为在收礼过程,等价代金券和等价实物礼券是类似的,这同样解决了认为的送礼目的没达到的问题(以expost价格来判定收礼的效用),但是在出售时,这两者的实用价值有区别,实物礼金券可能收得较集中(如月饼券会集中在老师等行业),供给较多,相应的流动性较低,需求受限,所以价格可能较低,而代金券不同,流动性较高,价值比较接近面值,卖出时不会折价太多。这并不是考虑整个市场的有效性(或理性),仅仅就这两种礼物的实际效用做出区分,而售出者的机会成本不同而已。此处代金券和实物礼物的社会效益部分(作为面值的函数)和实用效益部分的差异,可以归结为非理性么?我觉得庶几可以看作是两种商品了:作为礼物,和作为实物。前者由social norm决定,后者是对礼物的实用价值决定。OTC造成的更多是信息不对称,而不是非理性,相反,想到出售月饼券的人较那些收下没用的(即@娄欣轩提到的福利改善了)更理性了。市场没有完全抹平所有的套利机会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这来自于OTC的特性。p.s forward 和 future 的主要差异是future contract 更organized, 对于防止counterparty risk future contract,也就是对手方无法支付的风险,marked-to-market 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金,无论如何月饼券都没有organized交易:既没有固定合同,也没有交易场所。forward一般指定交割对象,而future contract没有,在这个意义上,月饼券不太像forward而更像future。实物交割也不是否决月饼券是期货的理由,因为无论是future还是forward 都可以settled in cash, 更多的情况是被cancelled out, 反向操作即可, 真正的实物交割的其实很少。
谢邀,我就从我的专业角度上讲一下,月票和期货的不同。第一月票只是一个商品的提货凭证并没有期货合约必须要有的一些特性,以下我举个例子说明什么样把月饼合约化,这样能更好的理解这种普通的商品提货单和期货合约有什么不同。
豆沙月饼合约上市交易所:中国面点交易所 (期货合约必须集中交易)交易编码:YB合约标准交割品:一级豆沙月饼 含糖量在20%
豆沙占总月饼的重量不少于85% 交割品必须是出产后3个月内才能交割,标准交割品牌 克里斯汀 南苑饭店
唐家。(期货合约必须严格化标准化合约化)最低交易保证金:6%
(保证金制度)最后交易日:每个月18日 如遇节假日顺延 (合约最后必须交割)我不同意把月票当做金融工具来看,它没有他们必有的一些特性,只是一张证明你所有权的普通凭证而以。
月饼这货由于偏好(有人好五仁你也没办法),对于每个人的效用都不一致,商家无法预计月饼票会流通到什么人手里(例如老师中秋就会收到好多月饼,月饼边际效用递减),商家因为这如此重大的不确定性,无法避免因各种外界原因导致的提现货量差异。 而缺货成本无疑是巨大的,因为发生缺货不但因需要短期加速生产成本暴增(有点像银行挤兑或钱荒,请脑补),对信誉的影响非常严重,直接影响下一年月饼票甚至月饼的销量。 现实中月饼生产企业在这段时间需要的季节性运营资本会很大,即使正常生产。所以你可以看到为什么用银行卡在月饼厂商门店(门店哟)购买月饼会比用现金便宜,因为如果门店现金分批缴存入企业银行账户,这个会比直接走银行结算要慢(我猜)。而月饼票是预收款,应付这段时期运营资金的不足。个人认为月饼票对于厂家只是为了应付季节性运营资金缺口,不算是期货
不是大神,尝试一下~月饼制造商发行月饼票,类似发出了一种合同,即到期前可对付月饼一盒。然后合同流入市场进行流转。严格的来说这个合同是一个期权,而不是一种期货,只是这个期权的价格几乎是全额标地价格了。也不是期货的保证金交易。而且是欧式期权,有效期之前随时兑付。一般操作是月饼商发出票子面值100卖给公司福利卖80,然后社会黄牛40收,公司再以50从黄牛那里收,这样月饼没有生产,倒是赚了30一盒。
月饼的价格和吃月饼的效用有很大的偏差,所以才流通起来。
月饼票应该等同于饼家创设的认购权证。饼家回购月饼票的行为,等同于回购权证注销掉,中间的买家炒家,跟权证投资者类似。
前几年股改的时候,除了上市公司能发行自己的权证外,证券公司也能创设权证,创设后被溢价疯抢,后面跌下来被券商回购注销,大赚一笔。
Visio做的不错
原因在这里……比如,厂商印的100元月饼券,65元卖给了经销商,经销商80元卖给了消费者A,A将月饼票送给B,B以40元卖给了黄牛,厂商最后以50元向黄牛收购。没生产月饼,厂商赚了15 ,经销赚了15 ,A送人情 ,B赚40 ,黄牛赚10。厂家只需要生产月饼票就行了。
首先声明:我不是学经济或者金融类的,班门弄斧,请随便嘲笑。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这月饼不是期货。月饼券之于月饼,有点像是纸币之于金银。理论上,商家是随意发行任何数量的月饼券,无需对等于实体月饼的存货。因为不是所有的月饼券都会被用来兑换成实体月饼,就好比是我们通常不会拿着纸币去银行兑换金银一样。撇开纸币金银之说,分析一下月饼券的流通,其实有点点股票的味道。一张票面价格100元的月饼券,代表着100元月饼的所有权。月饼券的反复流通,类似于股票的往复涨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有个傻子愿意为从「80元于商家处买入」到「40元于黄牛处卖出」
这一过程下跌的40元(准确来说,这个傻子要面对的是从80元下跌到0元)买单,这个傻子是用人单位和送礼者。如果没有了这个傻子,就不可能有人可以幸运地以0元的价格接单这张月饼券,也就不会有黄牛什么事了,就不可能反复流通。另外,可以这么说,任何不用于兑换实体月饼的月饼券(即没用发挥使用价值)在市场中流通,都是虚假繁荣。送礼者和用人单位的持续买单,保证了月饼券可以反复流通。反复流通的月饼券暴露出了并且拉低了市场中实体月饼的真实需求水平,原因在于过去被扔掉的月饼和为避免浪费而消费掉的月饼现在直接不被兑换成实物。如此,进而拉低了实体月饼的产量。也就是说,月饼券的流通一方面带来了市场的虚假繁荣,一方面也造成了实体经济的下滑(下滑至保守需求水平)。暂时想到了这些。------------------------------------------------------------------------------再补充一点点题外话。假如月饼厂发行了大量的月饼券,而这些月饼券在厂家、经销商、购买者、被赠予者、黄牛之间不停歇地流通,因为有傻子买单,所以流通循环里的其它人都很开心,别的都不用干,左手进右手出就能赚钱。于是,月饼厂决定增发月饼券,结果市面上流通的月饼券票面价值已经超过了月饼厂的实际存量和产能。而这个时候,突然被赠予者说:过中秋了,该吃点月饼了。于是,他决定把手中持有的10000元月饼券拿到月饼厂去兑换月饼。月饼厂说:我现在只有5000元的月饼,剩下的5000元月饼明天给你。这个消息传到了其他持有月饼券的人耳中,于是恐慌出现了,大家开始去月饼厂挤兑月饼。面对突然涌现出的大量需求,月饼厂给不出足够的月饼,被指欺诈。手上还有月饼券的人于是开始向手上有月饼的人高价兑换,100元月饼券换50元月饼。结果,手上有富余月饼的人开始出售月饼,并且不断抬价,100元月饼券就只能买到10元月饼了。这下苦了那些刚需的人了。他们本就钱不多,冲着可以打八折才花80元买了100元的月饼券,结果现在花80元买的月饼券在月饼厂兑换不到月饼,去市场上又只能换到10元钱月饼。没办法,他们只好放弃兑换月饼的打算,或者是省吃俭用努力再买900元月饼券,又或者是等过完中秋(假设月饼券不过期),避开高峰再去月饼厂兑换。这时候,月饼厂感觉不妙,于是分配了部分产能来生产包装稍差一点点的低端一点点的月饼,说只兑换给刚需的人。但问题又来了,月饼厂也分不清究竟谁才是刚需,于是冒充刚需的人很多,他们用100元月饼券兑换了100元的低端月饼,转手拿去市场上换了800元的月饼券。没办法,月饼厂只好再想一招,又分配了一部分产能来生产散装的月饼,并且规定兑换之后只能自己食用,如果不想吃,100元的散装月饼也只能去月饼厂换成80元其它口味的散装月饼,或者退货给月饼厂换取60元现金或者月饼券。于是,大家都有月饼吃了,虽然刚需的人吃的是散装的,但至少有的吃。。。。好吧,表示扯得太太太~~~~远了,故事我编不下去了。。。。欢迎前来吐槽~~~~
月饼券就是国企拿钱分给了员工、黄牛、月饼场,国企充了成本、其他人分了钱,皆大欢喜
照制造商现在这个盈利模式看,月饼券是流动债…只要不兑换,您就是债主。如果倒卖回制造商手里,他们不需要生产月饼即可赚取差价。
得先开个交易所吧,不同于期货
首先对于期货我并不了解。月饼券就是提货卷,是企业预售的一种行为。只有售卖,没有回购(黄牛市场不算)。是企业给预购销售者的一种提货凭证。
卖过哈根达斯、星巴克、味多美和金凤成祥的月饼卡券,觉得这行特暴利 (别问我赚了多少,本屌苦逼打工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指期货交割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