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分析怎样做?

怎么做现金流量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怎么做现金流量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查看: 2367|回复: 4
海关保证金做其他货币资金的话,现金流量表怎么反应,主表与附表差异怎么调平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数十场专业干货分享等你来参加
历届视频回放可观看
国家会计学院强大的师资阵容
87%高通过率!
陈老师:海关保证金如果做为其他货币资金,由于是受限资金,需要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剔除,这样现金流量表的主表与间接法下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刚好有这笔钱的差异。
这笔保证金在现金流量表中应该反映在哪里?
如果做为其他应收款就刚好平了。
同问,商业发卡企业的预付卡保证金押在工行指定账户,账面上做在“其他货币资金-保证金”,现金流量是否要选?选“支付的其他经营活动”?
本帖最后由 liubin988513 于
16:38 编辑
可以在“其他”反映,也可以按照您的方法操作。
如果属于”保证金是海关征税工作中依据《海关法》、《关税条例》及《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等法规收取的担保资金“,我理解不应作为”其他货币资金列报“,应作为”其他应收款“。
本帖最后由 younghan 于
21:19 编辑
我本来是选“支付的其他”,现在觉得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金额没有变化,但是现金流量表出了流量,两张表互相之间不平,如果要强行做平,等于还要再加一条“收到的其他”,所以在想,是否应该不选流量(就像提现一样)?这个属于现金等价物吗?
我本来是选“支付的其他”,现在觉得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金额没有变化,但是现金流量表出了流量,两张 ...
主表视为支付的其他,附表在“其他”或者“经营性应收的减少”反映,就平了
站长推荐 /1
很多新手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会发现不平衡的情况,如何处理是有章可循的,顺着什么程序来,哪几个项目容易出现问题等,听本期的嘉宾来谈谈,更有优厚礼品在等着你来抢。
Powered by如何制作现金流量表?_百度知道
如何制作现金流量表?
编制企业现金流量表应当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计算,具体步骤如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编制方法间接法和直接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可以说明企业在不动用企业外部筹集资金的情况下,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负债、支付股利和对外投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通常可以采用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方法计算。间接法:即通过将企业非现金交易,过去或者未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或支出的递延或应计项目,以及与投资或筹资现金流量相关的收益或费用项目对净收益的影响进行调整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间接法以利润表上的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某些相关项目后得出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直接法:即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总括分类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有关企业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信息可以从企业会计记录获得,也可以在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以下项目获得。第一,本期存货及经营性应收和应付项目的变动;第二,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其他非现金项目;第三,其现金影响属于投资或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其他项目。采用直接法提供的信息有助于评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而间接法却不具有这一优点。国际会计准则鼓励企业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在我国,现金流量表也以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流入和流出的现金主要包括的范围及填列如下:第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包括本期销售商品(含销售商品产品、材料)、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前期销售和前期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和本期预收的帐款,扣除本期退回本期销售的商品和前期销售本期退回商品支付的现金。第二,“收取的租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收到现金的租金收入,包括经营性租赁收到的租金,出租包装物收到的租金,以及融资租赁收到的租金收益。第三,“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和退回的增值税款”项目,反映企业销售商品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出口商品实际收到退回的增值税和其他增值税退回。第四,“收到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返还”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如收到的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返还等。第五,“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入,如捐赠现金收入、罚款收入、逾期未退还出租和出借包装物没收的押金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第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款项、小规模纳税人的购入商品支付的增值税额。第七,“经营租赁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向其他企业经营租入资产支付的租金,包括企业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租入包装物支付的租金等。第八,“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养老保险、待业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支付给职工的住房困难补助、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第九,“支付的增值税款”项目,反映企业购入商品等实际支付的能够抵扣销项增值税额的进项税额,包括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实际支付的增值税。第十,“支付的所得税款”,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所得税,不包括本期退回的所得税,本期退回的所得税在“收到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返还”项目反映。第十一,“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税费,包括本期发生并支付的税费,以及本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税费和预交的税金。第十二,“支付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支付的除上述各项目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入捐赠现金支出、罚款支出、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现金支出、支付的保险费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编制方法投资活动比通常所指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范围要广,包括非现金等价物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购买与处置、固定资产的购建与处置、无形资产的购建与处置等。投资活动流入和流出的现金主要包括的范围及填列如下:“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而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本金而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因股权性投资而收到的现金股利,以及从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分回利润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因债权性投资而收到的利息。“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扣除所发生的现金支出后的净额。“收到的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以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收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权益性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支付的现金,包括企业取得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股票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债权性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进行债券投资支付的现金,包括企业购买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债券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支付的现金以及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支付的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以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编制方法通过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预计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要求权,以及获得前期现金流入而付出的代价。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主要包括的范围及填列如下:“吸收权益性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包括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资金实际收到股款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现金(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等借入的资金“收到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各项目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入。“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的本金,包括偿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的借款本金、偿还债券本金等。“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为筹集长期使用的资金而发生的费用,由企业直接支付的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费用。“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以及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包括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融资租赁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减少注册资本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因减少注册资本而支付的现金。“支付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项目,反映企业所持外币现金余额由于汇率变动而发生的对现金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为编制现金流量表提供所需的资料,企业应当按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类,详细记录各项现金收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现金流量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现金流量表怎么做?_百度知道
现金流量表怎么做?
提问者采纳
现金流量表编制一、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①与收回坏帐无关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即:存货本期贷方发生额-库存商品改变途减少数&+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库存商品盘亏损失-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理费-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社保费)+(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当题目只给出本期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福利,期初无在建工程的工资及福利时,公式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社保费)+(应付工资、应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初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中在建工程期末数)6、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消费费+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8、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9、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长期股权投资及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现金股利及利息10、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现金-相关费用的净额(包括灾害造成固定资产及长期资产损失收到的保险赔偿)(如为负数,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11、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股利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上述投资活动项目以外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12、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按实际办理该项事项支付的现金(不包括固定资产借款利息资本化及融资租赁租赁费,其在筹资活动中反映)13、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本期(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及手续费、佣金14、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购买时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购买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5、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发行股票债券收到的现金-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不能减去支付的审计、咨询费用,其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16、借款所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17、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除上述各项筹资活动以外的其他与筹资活动相关的现(如现金捐赠)18、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偿还借款本金+债券本金19、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现金股利+利润+借款利息+债券利息)20、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现金=除上述筹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以外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融资租赁租赁费)现金流量表主表几个主要项目的审计1.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可以参照以下公式进行分析性复核: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属于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收入)×1.17+应收票据(期初-期末)+应收账款(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末-期初)-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当期收到前期核销的坏账-发生销货退回而支付的现金。使用此公式时,(1)如果公司销售的产品中包括零税率(如出口)、13%低税率的产品,则应剔除这一因素的影响;(2)如果本期有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和应收账款核销、债务重组及应收款抵销应付款情况,应从公式中剔除; (3)有外币账款形成的汇兑损失(减:收益),也应从公式中剔除。如果用公式法计算出的数据与企业的报表反映出的数有较大差异,则应提请企业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作出适当记录。2.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若收到的财政贴息或拨款与购建固定资产直接相关,则应列作“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较妥。此外,根据原《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股份制度》”),捐赠现金收入在本项目反映,而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应在“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3. 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项目也可以用公式法进行验证,其基本公式如下: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不属于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的成本和支出)×1.17+存货(期末-期初)+应付票据(期初-期末)+应付账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期末-期初)。使用此公式时还应剔除以下因素: (1)应付及预付款项中的工程及设备款; (2)应收票据、应收款项抵付的应付款和核销的应付款; (3)经营性外币应付及预付款中产生的汇兑收益(减: 损失); (4)应付票据中包含的利息。如果用公式法得出的数据与企业的报表数有重大差异,也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并在底稿中作出记录。4.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本项目可以根据企业职工人数及年人均工资进行分析性复核,如果有重大差异,则必须查明原因作出处理。5.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审核时应注意本项目是否大大低于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的合计数,如存在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此外,《股份制度》规定捐赠现金支出在本项目反映,但《新制度》规定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6.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本项目的基本验证公式如下: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固定资产本期增加数-在建工程转入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工程物资本期增加数+在建工程本期增加数-本期资本化利息+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本期增加数+应付票据中的工程及设备款(期初-期末)+应付账款中的工程及设备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中的工程及设备款(期末-期初)+其他应付款中的购买长期资产款项(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抵付工程及设备款。使用此公式应注意:(1)根据《股份制度》的规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的固定资产,其首次付款支付的现金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以后各期支付的现金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现金流量表准则》及《新制度》均未对此作出规定); (2)外币应付及预付工程款产生的汇兑收益(减: 损失)及应付票据中的利息,应予剔除;(3)《现金流量表准则》和《准则指南》中均未提及开办费以及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的列示问题,笔者以为这两项费用的性质与待摊费用类似,应按其具体内容分别列入“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项目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若干项目的审计1. 预提费用的增加(减:减少)=经营性预提费用(期末-期初)。注意预提利息不属于经营活动(已包括在财务费用中),在此应予剔除。2.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和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在审核时应注意这两个项目的区别,如果固定资产的处理经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则该收益和损失应列示于“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如果固定资产的处理经过“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核算,则该收益或损失应在“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中列示。3.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筹资活动支付的金融机构手续费-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筹资活动(如外币借款等)产生的汇兑损失(减:收益)。4. 投资损失(减:收益)。审核时应注意本项目应剔除计提的各项投资准备,因投资准备已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中反映。5.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注意在建工程领用存货和用存货换入固定资产等不属于经营活动范畴,应予以剔除。 审计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注意事项1. 关注集团内部票据结算业务现金流量的列示问题。如果集团内部存在票据贴现业务,则应在期末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进行抵销。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期末票据已经到期付款,则应抵销双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差额(即票据贴现利息)作为利息支出列示在“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另一种是期末票据尚未到期付款,则一方企业收到的票据贴现款净额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列示,具体可列在“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2. 关注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变化情况下现金流量的列示问题。在实务当中,经常存在这样的情况,某一被投资公司上年未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本年由于增加投资等原因又纳入了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由于该被投资公司非新设公司,其货币资金存在期初数,而对被投资公司货币资金期初数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如何列示,目前并无明确规定。笔者以为,可以参照《现金流量表准则》的有关规定,将该被投资公司的货币资金期初数列示在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几点建议1. 要高度重视现金流量表与本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报表附注以及上期报表之间存在的内在勾稽关系。审核时应关注现金流量信息与其他财务信息特别是会计报表附注是否相符,本年的现金流量信息与上年的现金流量是否存在内在的勾稽关系。2. 建议将审核现金流量信息作为每个报表项目审计的必备程序。现行的审计工作底稿将现金流量表审计作为一项综合审计程序单独进行,考虑到现金流量信息分散在每个科目中,建议在每个科目的审计程序中都增加关于现金流量审核的内容,以提高现金流量表审核的准确性。3. 对一些准则、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的特殊项目,提请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
  现金流量表包含五个大的科目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  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且每个大科目之中包含有小科目,最好就是去下一张现金流量表,根据企业所发生的会计活动填进去就好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企业报表编制的一个难点,如果对所有的会计分录,按现金流量表准则的要求全部调整为收付实现制,这等于是重做一套会计分录,无疑将大大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实践中也缺乏可*作性。许多财务人员因此希望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大主表来编制出现金流量表,这是一种奢望,实际上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无法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还需要根据总账和明细账获取相关数据。  作者根据实际经验,提出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与读者探讨,这一编制方法的数据来源主要依据两大主表,只从相关账簿中获得必须的数据,以达到简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本文提出的编制方法从重要性原则出发,牺牲精确性,以换取速度。编制现金流量表按以下由易到难顺序快速完成编制:  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四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在于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获取,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是否填列正确。  第五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  第六最后填列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由于本项中“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是倒挤产生,因此主表和附加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相等的,从而快速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下面按以上顺序详细说明各项目的编制方法和公式:  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四、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  一般无数据。  五、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  六、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汇兑损益  七、重要说明  本文提出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仅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简单办法,说其简单,是因为这个方法仅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部分明细账编制,而实际业务是错综复杂的,按本文办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无法全面反映出来;按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编制,工作量又非常大,这需要平时做好积累,在实际工作中,现金流量表是年度决算报表,平时并无编报要求,大部分企业财务因为工作繁忙,而疏忽做好这一基础工作,都是年终决算时临时编制,却又无从着手,本文方法可以暂时解决这些企业财务人员的燃眉之急。  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决策中作用,各企业管理层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企业财务人员编制该表也是应付完成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很难审计或干脆不审。充分发挥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还有一个逐步的认识过程。  要精确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财务人员平时按月做好数据的积累工作,本文提出的办法也仅是权宜之计,从重要性角度考虑,按本方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基本能反映出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满足企业基本的决策需要。读者可以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该方法进行完善补充,以符合自己的编制习惯和需要。  本文提出的编制方法,从事报表编制的财务人员会很快熟练的,熟练后一般在一小时以内可以编制出现金流量表,作者本人的最快速度是20分钟。  本文提出的编制方法,是粗略性的,仅适合主业突出的单一主体企业,不适合多元化经营的集团企业以及购并、重组、对外投资频繁的企业(可以参考借鉴)。
现金流量表是按照企业经营中发生的货币资金动态编制,涉及会计科目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的会计科目中的全部发生额进行经营中、投资中、筹资中等相关类别分解,以观察、分析经营现状与趋势。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现金流量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分析现金流量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