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分析中的补充资料表不平衡是怎么回...

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空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页免费11页免费5页免费1页免费2页免费 1页免费2页免费1页4下载券2页免费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1页4下载券
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空白|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下列报表中不可以设计成预置报表的是( 。A.现金流量表B.科目余额表C.科目汇总表D.试算平衡表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下列报表中不可以设计成预置报表的是( 。A.现金流量表B.科目余额表C.科目汇总表D.试算平衡表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6.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为你请到的专家
&&&&采纳率:76%&&&
&&采纳率:97%&&&
&&采纳率:88%&&&
&&&&采纳率:25%&&&
&&采纳率:90%&&&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现金流量表总结与讲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现金流量表总结与讲义|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好多人都说现金流量表难,不知道要怎么编。应该说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平时做会计工作都采用权责发生制,而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编的,所以难免会在思维习惯上一时无法改变过来。
  现在网上也提供了很多现成的自动生成现金流量表的电子表格,简单一点的就是指输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就出来现金流量表的,稍微复杂点的还加入了部分调整项目。前者生成的报表纯粹是做做形式的,后者的话,由于企业的业务千差万别,核算的明细内容也可能各不相同,很难把所有应该包括进来的调整项目完全考虑到,所以生成出来的报表也难以保证不会漏掉一些项目,尤其是重要项目。
  大部分人学习编制现金流量表,都是照着书本来的。书上的内容讲的比较全面,看着也比较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些项目是一般企业根本没有的。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全面掌握每一个项目,但是从实务的角度来看,其实我们可以把一些不常用或不相干的项目舍弃,只需要适当掌握一些常用项目,就可以从容应付工作了。这样一来你会发现,要搞清楚的东西少了,报表更加容易理解了。我们将要开始的学习,就是顺着这样一个思路开始的。当然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你需要一定的会计基础:
  首先,你要熟悉平时常用的会计科目,每一个科目都核算哪些具体内容,你要能说的出来这些具体的对象中哪些是直接支付现金的,哪些是没有支付现金的,当然如果你对此还不熟悉,那也没关系,可以参考相关的初中级教材,联系自己平时做的工作,多琢磨琢磨,也可以多问问有经验的人,等到基本的几个环节能兜的下来了,就可以开始来学了。
  其次,你需要一张科目余额表(包含各个明细科目,有期初余额、累计借贷发生额和期末余额4栏数字,用电脑记帐的话,都能打印出来这张表的,如果你还是手工记帐,准备好总帐和明细帐也是一样的)、一张资产负债表、一张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一张现金流量表。
  考虑到大部分企业执行的还是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所以我们还是按照旧的准则规定的科目来学习编制原理,并且假设现在处于一个业务相对简单的一般中小制造企业,没有对外投资业务,没有特殊业务,没有长期负债,没有预计负债,销售业务采用现销和赊销,没有特殊销售,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
&&&&&&&&&&&&&&&&&&&&&&&&&&
   先来说一点理论性的东西,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分类反映原则
  由于没有对外投资业务,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现金的概念等同于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有期初数和期末数,期初数减期末数得到的差就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流量表要表达的,就是这个净增加额由哪些内容组成的。打开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看到,大致分为三大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大类又具体分为若干明细项目。这样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给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并结合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财务信息对企业作出正确的评价。
  (2)总额反映与净额反映灵活运用原则
  通常情况下,现金流量表一般应按照现金流量总额反映,而不以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反映,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等,因为以总额反映比以净额反映所提供的信息更明确更有用。
  但是下面的情况可以用现金流量净额来反映:一是周转快、金额大、期限短(通常不超过3个月)的项目。二是某些金额不大的项目,如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相关的现金支出可以相抵后以净额列示。三是不反映企业自身的交易或事项的现金流量项目,例如各种代收代付的款项等。
  (3)合理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应当按照其概念进行划分,但有些交易或事项则不易划分,一般我们习惯上把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划为投资活动,把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划为筹资活动。
  发生的财务费用,应当视其形成的原因分别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反映,票据贴现利息作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减项,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列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列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有些现金收支可能具有多类现金流量的特征,如缴纳的所得税,由于很难区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所得税,还是投资或筹资活动产生的所得税,通常将其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对于某些特殊项目,如自然灾害损失和保险索赔,若能分清属于固定资产损失的保险索赔,通常作为投资活动,流动资产损失的保险索赔,通常作为经营活动;若不能分清属于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的保险索赔,通常归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4)外币现金流量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企业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以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
  (5)重要性原则
  本来,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应反映在现金流量表内,但是如果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数额很大,若不反映将会导致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并作出不正确的决策,这时就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中以某种形式恰当地予以揭示。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不涉及现金的重要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应当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或附注中加以反映。
  此外,重要性原则对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编制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收到的租金,如果企业此类业务不多,并且金额不大,可以将其归到“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但是如果业务发生频繁,或者租金数额很大的话,就要单列一个项目来反映。&
  哪些业务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上反映?
  先来看一笔简单的业务吧,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从开户银行提现金3000元。会计处理我们都会做:
  借:现金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我们看到,对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来说,增减各3000元,余额没有变,也就是说并没有影响净增减额。并且流入和流出的3000元,既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也不属于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我们看到了如下的游戏规则:
  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由于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所以现金流量表不需要反映这些内容。
  再来看我们是怎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12000
   贷:累计折旧 12000
  现在看到了什么?我们做了上面这个会计处理以后,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换句话说,货币资金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增减变动。由此我们看到了第二个游戏规则:
  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由于不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所以现金流量表不需要反映这些内容。
  日,收到A客户通过银行汇入的所欠货款5850元,我们会这样做:
  借:银行存款 5850
   贷:应收帐款 5850
  这笔业务影响的是什么?对了,我们看到货币资金增加了5850元,影响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了5850元,这就是我们要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所以我们得到了第三个游戏规则:
  现金各项目和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由于会引起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所以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这些内容。
  来总结一下: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如果只涉及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或者只涉及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发生现金流量;只有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时,才会影响现金流量。
&& 入门篇3
  也来说说“四柱清算法”
  期初数+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数
  相信这个公式我们都很熟悉,其中有余额,也有发生额。让我们来把这个公式略做变形:
  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数-期初数 (公式一)
  公式一很重要,它是把发生额的增减变化通过余额的增减变化来体现出来。可以想象一下,资产负债表上面的数字都是余额,但我们要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都是发生额。运用公式一,我们可以根据余额的增减来得到发生额的增减。
  再来看另外一个变形:
  本期增加数=(期末数-期初数)+本期减少数
  或者:本期减少数=本期增加数-(期末数-期初数) (公式二)
  相比较而言,公式二可能更加实用,它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报表的数字联系起来了。等号左边是现金流量表的数字,通过等号右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字加加减减得到。
  当然还有更多不同的变形,大家可以自己去写一下,揣摩一下。会计的学问就是这样,说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说难吧,也不是很难。其中的道理你想明白了,就是所谓的一通百通,万变不离其宗,没什么难可言。&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假如企业本期销售收入为23万元(假定为含税收入):其中付款提货3万元,赊销20万元;同时收到前期的赊销款11万元,那么你知道一共收到多少现金吗?没错,3+11=14万元。
  但事实上我们的报表上是没有这样的数字提供给你的。假设期初的应收帐款为15万元,那么期末数=15+20-11=24万元。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收入是23万元,应收帐款期初数为15万元,期末数为24万元,怎么才能知道收到的现金是多少呢?
  应该这样来算:23-(24-15)=14万元
  下面来推导一下上面这个过程。
  (1)把所有的现销业务合并起来做成一个分录:
  借:现金、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把所有的赊销业务合并起来做成一个分录:
  借:应收帐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把(1)和(2)合并成一个分录:
  借:现金、银行存款等
  &&&&&应收帐款
-------------------------------------------(借方累计发生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4)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帐款:
  借:现金、银行存款等
  &&&&贷:应收帐款
-----------------------------------------(贷方累计发生额)
  (5)再把(3)和(4)合并成一个分录:
  借:现金、银行存款等&
-------------------------------------------(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6)参照前面的(公式一)可以得到下面的调整分录:
  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字)
  &&&&&应收帐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把发生额替换成余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来把上面的数字代进去看看得到的结果:
  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应收帐款&&&&&&&&&&&&&&&&&&&&&&&&&&&&&&&&&9&
(=24-15)
  贷:主营业务收入&&&&&&&&&&&&&&&&&&&&&&&&&&&&&&&&&&19.66(假定按17%计算增值税)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34(23*0.17/1.17)
  怎么样,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没有?明白了的话,我们再来考虑一下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比如,存在材料销售的情况、存在应收票据或预收帐款的情况等。道理和上面一样,把所有的业务汇总成一个类似如下的调整分录就行了:
 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字)
  &&&应收票据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应收帐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其他业务收入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   &预收帐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可以自己来推导一下这个调整分录是如何出来的,以便加深印象。我们可以注意到,所用的这些数据都来自于报表上或明细帐上面。
入门篇5  
  “收到的税费返还”
  本项目我们一般能碰到的,也就是增值税的出口退税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免抵退额扣除免抵额,就是税务机关应该退给企业的增值税。这部分税还没退给企业的时候,我们一般是放在“应收补贴款”这个项目里的。
  比如本期的免抵退额是15万元,免抵额是10万元,那么应退税额就是5万元。如果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为1万元,本期收到税务机关的退税额4万元,那么期末应收补贴款余额为2万元。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了,“收到的税费返还”就是应收补贴款的贷方发生额4万元。直接就在现金流量表上填4万元行不行?当然行了。但是如果你每个项目都这样割裂开来填写数字的话,很有可能最后编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会出现钩稽关系上的不平衡,而且也很可能连错误在哪里你都不知道。
  我们所采用的调整办法,是一种综合的调整,通过验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数字调整的是否正确,来确保现金流量表的平衡。退一步来讲,哪怕你调错了现金流量的项目,也不会导致现金流量表的不平,即使不平,你也能很快找到问题在哪里。
  (1)本期申报应退税款:
  借:应收补贴款 -------------------------------------(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2)本期收到税务机关的退税: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贷方累计发生额)
  (3)把(1)和(3)合并起来可以得到:
  借:现金/银行存款
应收补贴款 -----------------------------(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4)由(公式一)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调整分录:
  借:收到的税费返还 ----------------------------(倒挤出来的数字)
应收补贴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我们不妨把上面的数字填进去验算一下:
  借:收到的税费返还 4(倒挤出来的数字)
应收补贴款 1(=2-1)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1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5
  这样的话,调整后的应收补贴款的期末余额=期初1+调整额1=2,与报表上的数字相等,从而确保应收补贴款项目全部调整完毕。
  什么?那位美女说你们企业都是内销产品,没有出口退税?那么,恭喜你啦!
入门篇6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本项目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一般采用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来填列,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有“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涉及的利润表项目主要有“营业外收入”等。
  通常,当“其他应收款”的期末数小于期初数,或者“其他应付款”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我们会合理地认为现金的净流入量增加了;反之,当“其他应收款”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或者“其他应付款”的期末数小于期初数,我们会合理地认为现金的净流出量增加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写调整分录:
  借: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
-------------------(期初数-期末数)[差&0,填这里;差&0,不要填]
  &&其他应付款
--------------------(期末数-期初数)[差&0,填这里;差&0,不要填]
  “营业外收入”有时候可能有少量的罚没收入,并且通常直接以现金的方式收取,所以有:
  借: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贷:营业外收入
------------------------(累计发生额)
  这两个分录可以分开来做,也可以合并起来一起做,对最终的报表数没有影响。&
&&&&入门篇7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如果本期购进存货20万元,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3万元,其中9万元用现金直接支付,14万元是赊购,另外本期支付前期的赊购款10万元,那么我们可以知道总共支付的现金=9+10=19万元。
  但是,在报表上只能找到如下的数据:存货期初8万元、期末10万元,应付帐款期初12万元、期末16万元,主营业务成本18万元。怎么得到那个19万元呢?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8+3+(10-8)-(16-12)=19万元
  没看明白?不要紧,我们来推导一下调整的过程:
  (1)本期购进的全部存货
  借:存货 --------------------------------(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帐款 -----------------------(贷方累计发生额)
  现金、银行存款等
  (2)本期销售的全部存货
  借:主营业务成本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贷:存货 -----------------------------(贷方累计发生额)
  (3)本期支付前期的赊销款
  借:应付帐款 --------------------------(借方累计发生额)
  贷:现金、银行存款等
  (4)把(1)、(2)和(3)合并起来成为一个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存货 --------------------------------(借方累计发生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帐款 -----------------------(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现金/银行存款
  (5)利用前面的(公式一)替换得到调整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存货 --------------------------------(期末数-期初数)[发生额替换成余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帐款 -----------------------(期末数-期初数)[发生额替换成余额]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
  呵呵,也不是很复杂是吧。我们用前面的数字来验证一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
  存货 2(=10-8)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贷:应付帐款 4(=16-12)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19
  原来如此,这下有点明白了?好的,我们继续设想一下,企业采购存货,不仅通过应付帐款,还有应付票据,还有预付帐款呢,另外不光销售产品,可能还出售少量的原材料什么的。
没关系啊,搞清楚了一个,另外的也就容易弄懂了,无非是多了几个调整项目而已:
  借:主营业务成本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表上的本年累计数)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帐累计发生额)
  存货 --------------------------------(期末数-期初数)
  预付帐款 --------------------------(期末数-期初数)
  贷:应付票据 -----------------------(期末数-期初数)
  应付帐款 -----------------------(期末数-期初数)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
  那位MM在说什么?存货中不仅有材料成本,还有工资到哪里去了?真是个漂亮又聪明的MM,会计掌握的有点水平咯。没错,生产企业从购进原材料开始,经过生产加工过程,到产成品出售之前,所有发生的料、工、费都归集到存货项目中,简单归纳一下就是:
  料、工、费 →(增加)→ 【存货】 →(减少)→ 销售产品
  我们看到,存货在增加的时候,有购进的原材料,也有发生的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存货项目涉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两个现金流量项目。但是如果考虑太多了,容易晕过去。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可以分步来进行调整,先假设存货增加支付的现金都是属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以后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中再给调整回来就是了。&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相信这一项对于做会计工作的朋友一定不陌生,一般来说,主要包括支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等。
  (1)计提各种工资、社会保险费和职工福利费等的时候
  借:生产成本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制造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营业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管理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工资 ---------------------(贷方累计发生额)
  应付福利费 ------------------(贷方累计发生额)
  (2)当支付各种工资、社会保险费和职工福利费等的时候
  借:应付工资 ------------------(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付福利费 ------------------(借方累计发生额)
  贷:现金、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明细帐上的累计发生额)
  (3)现在我们同样把上面两个分录合并
  借:生产成本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制造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营业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管理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工资 ---------------------(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付福利费 ------------------(贷方累计发生额-借方累计发生额)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明细帐上的贷方累计发生额)
  现金、银行存款
  (4)再利用我们的(公式一)得到如下
  借:生产成本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制造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营业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管理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工资 --------------------------(期末数-期初数)
  应付福利费 -----------------------(期末数-期初数)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明细帐上的贷方累计发生额)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
  以上各步,可能大家现在都能熟练推导出来了,但是注意,现在还没有完事呢。我们看到,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是存货项目,前面在调整存货项目的时候,我们是假设存货项目的增加都作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来调整的,但是实际上其中增加的人工成本并不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所以要把它给减去,成为如下的调整分录:
  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帐上的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营业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管理费用 ------------------(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工资
-------------------------------------------------(期末数-期初数)
  应付福利费
----------------------------------------------(期末数-期初数)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明细帐上的贷方累计发生额)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
  实际操作上,由于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中大多数明细项目属于“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我们调整的时候一般先将所有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发生额都作为“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然后在其他项目的调整中扣除,于是乎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调整分录写成:
  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帐上的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帐上工资、福利费等项目的累计发生额)
  贷:应付工资
-------------------------------------------------(期末数-期初数)
  应付福利费
----------------------------------------------(期末数-期初数)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明细帐上的贷方累计发生额)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倒挤出来的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分析现金流量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