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阿里巴巴收购五个多月了,豌豆荚有什么改变

豌豆荚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的168天_阿里巴巴 豌豆荚
 您的位置: &
豌豆荚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的168天
[ 12:48:08]
[本文由网友"nirvana"上传分享,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来源:界面新闻      豌豆荚联合创始人王俊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曾经表示“要做伟大的公司”的豌豆荚在今年7月被阿里收购了。这家公司巅峰时期,估值曾高达10亿美元。然而,最后被收购时金额大跳水。据传当时的收购价为2亿美元,不过这一数额并未得到阿里巴巴和豌豆荚的确认。   豌豆荚于2009年成立,并在同年12月获得创新工场数百万美元天使投资,也是创新工场第一批推出的移动明星产品。2011年1月,豌豆荚获DCM中国数千万美元A轮投资。2014年1月,豌豆荚获软银中国、DCM、创新工场1.2亿美元B轮投资;同年3月,又获得高盛数千万美元的B轮投资。根据当时豌豆荚公布的数据,其累计用户已经超过3亿,日应用分发量超过3000万,在国内安卓市场位于360、百度91之后。   这款产品有很深的王俊煜个人印记,他是豌豆荚联合创始人,之前曾在Google工作。“文艺青年”是现任豌豆荚总经理张博给王俊煜的评价。   在被收购之前,豌豆荚这款小产品也一直以“情怀”著称。据知乎上一位网友表示:“豌豆荚的情怀在打开App的那一瞬间就能感受到,发现一栏里有一些好玩的小众的应用,文艺范的感觉十足,还接入了视频搜索,推出了豌豆荚设计奖,真是把文艺做到了极致。”   随后,在互联网巨头夹击之下,安卓出货量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华为和小米都预装自己的应用工具,瓜分了应用工具下载市场,也让豌豆荚很难再依靠“情怀”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下载量。   之前也有消息称,联想、腾讯等都有过想要收购豌豆荚的意思,然而都被王俊煜拒绝了。他表示对巨头收购不感兴趣,并说:“我们除了抱抱猫以外也还真的没有什么别的爱好,退休也不知道该做什么。除此之外,我们也希望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能养几只萌猫,想花40万装空气净化器的时候,不用被人批准。这是创业的乐趣,及其中非理性的一面。”   因此当7月份豌豆荚宣布被阿里收购,并入阿里移动事业部时,也着实让外界惊讶。总让人觉得,被收购也许不是王俊煜个人的本意,或者说他其实并没有那么愿意。   如今快半年时间过去,豌豆荚已经与阿里巴巴原有的PP助手等分发平台进行整合,而王俊煜本人也已经淡出了豌豆荚的日常管理。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他正在筹备阿里内部的一个新项目。   12月20日,豌豆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公布了被阿里收购的168天里都经历了什么以及未来的方向。   这次代表豌豆荚出来的是总经理张博,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豌豆荚品牌不会消失,未来的目标是做到行业第二。   王俊煜退出管理   2015年11月的一天,代表阿里巴巴的张博在北京豌豆荚办公室与王俊煜见面了,这次见面的内容是关于收购的事情。   据张博描述,“当时聊得挺愉快的,双方都很认同一个观点,就是对于第三方应用分发产品,单打独斗想要持续较顺利的经营下去,还是有困难的,需要一个产品矩阵来支撑。阿里其实算是后面两家去跟俊煜谈收购事情的。”   张博回忆那次会面,王俊煜并不像外界说的那么“高冷”。他说:“王俊煜也同意我们的观点,很快我们就达成了共识。”   这一点的,在收购的发布会举行之后,王俊煜发了一封公开信中可以看到。信中表示,在整体Android市场活跃度下降、硬件厂商应用商店加入、以及各种各样的应用都开始提供应用下载服务的大背景下,应用分发市场确实有很大的挑战,在碎片化市场的同质竞争中,越来越依赖渠道来获取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希望这个业务的规模能再上一个台阶,需要渠道、产品、品牌等多方面优势的紧密整合。阿里恰恰能提供这一点。   但第一次的谈判失败,最大的原因是资金没有谈妥。阿里方面认为豌豆荚的用户量、活跃度都在下降,估值也应该降低些,而豌豆荚的投资人却不同意。   不过张博说:“虽然这次收购没有成功,但我们之间一直有联系,我们会跟豌豆荚的工程师、俊煜聊聊产品的情况、该怎么做的一些问题。”其实这也为第二次收购谈判奠定了基础,双方的了解加深了。   在2016年3月,张博再次跟王俊煜谈起收购的时候,也就很顺理成章的敲定了。   在7月份正式宣布收购消息的公开信中,王俊煜说:“六年前,我单纯的想法是做出一个设计卓越的Windows端的手机助手,让还处于发展初期的Android手机更简单好用。我们今天做出的决定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选择,我们相信这能给应用分发业务带来更好的未来,让它的规模能再上一个台阶。”   如今半年时间过去,阿里移动事业部整合了豌豆荚、阿里游戏、PP助手、UC应用商店、神马搜索,并联合YunOS应用商店等应用分发平台,成立阿里应用分发,将实现全流量矩阵布局。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目前豌豆荚主要负责人是张博,王俊煜已经不再管理豌豆荚的具体事务,而是以顾问的身份来参与到这个项目,后者在负责阿里的一个新项目,该项目也已经在筹备发布。   目前豌豆荚在阿里的进程才刚完成数据的打通。张博解释:“豌豆荚已经可以通过阿里云ODPS平台,与阿里大数据进行融和。我们打通了淘宝天猫电商数据、UC阅读数据、优酷观影数据等多维度内部数据库,分析用户的购买行为、阅读行为、下载行为、路线行为等,精准分析用户需求,个性化推荐精准度高达到90%。”   “任何时候用户的需求都是更高效地获取好内容。”张博指出,这在流量底层化市场背景下,豌豆荚向双入口的转型是势在必行。   目前豌豆荚推出“内容分发”战略,最大的目标是做应用内容的聚合和前置化,通过应用前置出来的内容和服务去吸引用户,更快地触达用户,为用户提高获取App内容的效率。例如搜索“练腹肌”,可直接出现腹肌锻炼主题的视频、文字攻略;用户日常登入豌豆荚,也能收到推荐给用户的个性化视频、新闻资讯、小说等内容。   豌豆荚和PP助手会差别定位   在阿里公布的应用分发体系下,已经有豌豆荚、阿里游戏、PP助手、UC应用商店、神马搜索和YunOS应用商店这6个应用分发平台,而其中豌豆荚和PP助手这两个同类型的产品也难免被拿来比较。   张博对两个品牌未来的发展做了明确的表示:两个品牌会同时存在,不过以豌豆荚为主,而且二者的定位也有明显的差别。   “豌豆荚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三线城市,这款产品在这些城市认知度和接受度比较高,所以我们也会继续发挥这个品牌的价值;而PP助手是从四五六线城市起来的,它在满足这个市场的用户需求的同事,也能给豌豆荚输送一些优质的用户。目前这两个产品的团队也已经合并在一起。”张博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张博还说:“在一二三线城市豌豆荚由于此前的定位,受众也相对是跟产品定位相同,商务人群、文艺青年偏多,因此产品上的内容也将会偏财经、商务等这类受众,而PP助手的内容则会偏娱乐些。”   现在豌豆荚正在做产品的升级和优化,今天的发布会上豌豆荚公布了“内容分发”战略。   移动设备的人口红利期已经过去,应用商店的用户虽然依然有所增长但是已经不能作为寻求增长的途径,传统的应用商店模式面临挑战,这也是豌豆荚之所以做出内容分发策略的重要原因。   张博认为,行业竞争已经升级,不再是流量入口的争夺。大量长尾应用得不到应有的曝光度,而很多用户也不能精准的找到自己需求的产品,基于这个出发点,豌豆荚的内容分发采用一种新的方式――把应用的内容前置,即用户不用下载应用,就能在豌豆荚里面看到应用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应用进行下载。   张博还透露,这个新功能将在下一版本中实现,首先是以短视频为核心内容,以后还会去添加更多有特色的内容。基于阿里大数据的应用,豌豆荚未来能够更精准地向用户推送内容,以及内容背后那些优质的长尾应用。   在第三方应用市场上,PP助手+豌豆荚排在腾讯应用宝、360和百度之后,因此在大众有这么多选择的时候,豌豆荚和PP助手两个渠道地攻击到底能够获取多少份额,也还需要持续观察。   张博还是有信心的,他说:“其实,从流量上看,我们跟应用宝的差距还有很大,但是与第二第三名相比,是差不多的。我们希望到2017年底,能够做到业内第二。”   在近日的发布会上,阿里也透露将推出“青藤计划”,投入10亿流量扶持优质内容的App。从2017年起,阿里应用分发会每月评选出一款优质App,至少能获得一次豌豆荚或PP助手客户端闪屏推荐,一次500万次级的单品推荐活动的推广资源曝光,以及多品牌联合营销的机会。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移动事业群总裁何小鹏透露,未来阿里会把应用、游戏和分发的矩阵搭建起来,联合YunOS应用商店形成一个阿里应用分发的矩阵生态,通过从操作系统分发、应用商店分发、页端分发实现多场景生态布局。 [以上内容由网友"nirvana"上传分享,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延伸阅读:
■ ■ ■ ■ ■ ■ ■ ■
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豌豆荚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的168天”怎么看? ---说两句吧!
声明: &&&&本网文章均为原创或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阿里巴巴将收购豌豆荚 正处于尽调阶段|阿里巴巴|阶段|助手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有传言称,将收购豌豆荚,并入UC移动业务。
  有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阿里巴巴与豌豆荚年初开始接触,现在属于接近交易阶段,目前仍在做尽职调查,但并非外界传言的财务和审计已经全面接管阶段。
  这也就意味着收购豌豆荚的交易仍然存在变数。对于具体交易金额,该人士表示并不方便透露。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此次收购的牵头人是,目的是为了补强UC在移动分发的能力。
  豌豆荚是国内老牌的安卓移动分发平台,成立于2009年,目前已经进行过四轮融资。主要的投资方包括高盛、软银中国、DCM、创兴工厂等。
  据官方宣布,目前的豌豆荚安装量已经超过4.2亿。目前根据国外调研机构Newzoo的安卓应用商店数据最新报告,豌豆荚排名第10。从其品牌角度来说,豌豆荚的口碑,曾经和知乎、果壳等一众互联网公司被称为“小而美”的慢公司。
  最近几年,豌豆荚的品牌战略也从简单的应用商城,转化为内容搜索平台。豌豆荚已经从简单的视频安装扩展到视频、音乐、壁纸和电子书等。
  这也已经不是豌豆荚第一次被传出收购的消息了。2014年6月就有传闻称,阿里巴巴将以15亿美元收购豌豆荚。
  不过,现在的豌豆荚已经过了移动分发的黄金时期。资料显示,2013年,豌豆荚曾一度占据安卓分发市场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到2015年,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安卓系统中360手机助手活跃用户占比最高,达43.1%,其次是腾讯应用宝,占比34.8%,百度手机助手(包括原91手机助手用户)排名第三,占比27.1%。
  据腾讯科技报道,在2014年,豌豆荚还曾传出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层间不合的消息。
  而且阿里巴巴UC已经于2013年收购了同类型的产品PP助手。
  2015年-2016年,PP助手主要任务就是把阿里体系的资源进行整合。这些资源包括UC浏览器、神马搜索、、高德地图、优酷、虾米等,多方数据的收集将通过PP助手的算法,让每一个App应用都能够精准推送到受众用户。
  不过,过去PP助手在国内做得也不算太好。如果能拿下豌豆荚,将补齐UC在移动分发上的短板,收购后将直接向俞永福汇报。由此加强阿里和百度助手、腾讯应用宝竞争的筹码。
责任编辑:孔瑞敏 SF167
前有安邦举牌民生银行,后有宝能举牌万科企业,这些案例一而再再二三告诉我们,股权分散的优质资产(一定要是民营啊,国企有主管单位,有党委,你搞不定),尤其是市值较大的金融地产,是大资本追逐的目标。
各地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上获得收入,炒高地价房价,先买入的或者炒房地居民成了中产阶层,相当多的中产家庭不是投资兴办实业形成的;炒地炒房利润高,搞实体经济利润低,甚至亏损,高地价和高房价实际上是摧毁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英国脱欧将终结伦敦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欧盟已明确表示,英国脱离欧盟单一市场将终结伦敦在欧盟经营金融业务的自动权利。这些事实,足以令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楼市在上半年疯狂后下半年将陷入调整期,从时间的角度来看,2016年下半年开始新一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极有可能会来临,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日光盘”频现的现象也会就此而止。[豆荚里的五粒豌豆]豌豆荚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的168天
当前位置:
& [豆荚里的五粒豌豆]豌豆荚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的168天
[豆荚里的五粒豌豆]豌豆荚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的168天
篇一 : 豌豆荚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的168天
  曾经表示&要做伟大的公司&的豌豆荚在今年7月被阿里收购了。这家公司巅峰时期,估值曾高达10亿美元。然而,最后被收购时金额大跳水。据传当时的收购价为2亿美元,不过这一数额并未得到阿里巴巴和豌豆荚的确认。   豌豆荚于2009年成立,并在同年12月获得创新工场数百万美元天使投资,也是创新工场第一批推出的移动明星产品。2011年1月,豌豆荚获DCM中国数千万美元A轮投资。2014年1月,豌豆荚获软银中国、DCM、创新工场1.2亿美元B轮投资;同年3月,又获得高盛数千万美元的B轮投资。根据当时豌豆荚公布的数据,其累计用户已经超过3亿,日应用分发量超过3000万,在国内安卓市场位于360、百度91之后。   这款产品有很深的王俊煜个人印记,他是豌豆荚联合创始人,之前曾在Google工作。&文艺青年&是现任豌豆荚总经理张博给王俊煜的评价。   在被收购之前,豌豆荚这款小产品也一直以&情怀&著称。据知乎上一位网友表示:&豌豆荚的情怀在打开App的那一瞬间就能感受到,发现一栏里有一些好玩的小众的应用,文艺范的感觉十足,还接入了视频搜索,推出了豌豆荚设计奖,真是把文艺做到了极致。&   随后,在互联网巨头夹击之下,安卓出货量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华为和小米都预装自己的应用工具,瓜分了应用工具下载市场,也让豌豆荚很难再依靠&情怀&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下载量。   之前也有消息称,联想、腾讯等都有过想要收购豌豆荚的意思,然而都被王俊煜拒绝了。他表示对巨头收购不感兴趣,并说:&我们除了抱抱猫以外也还真的没有什么别的爱好,退休也不知道该做什么。除此之外,我们也希望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能养几只萌猫,想花40万装空气净化器的时候,不用被人批准。这是创业的乐趣,及其中非理性的一面。&   因此当7月份豌豆荚宣布被阿里收购,并入阿里移动事业部时,也着实让外界惊讶。总让人觉得,被收购也许不是王俊煜个人的本意,或者说他其实并没有那么愿意。   如今快半年时间过去,豌豆荚已经与阿里巴巴原有的PP助手等分发平台进行整合,而王俊煜本人也已经淡出了豌豆荚的日常管理。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他正在筹备阿里内部的一个新项目。   12月20日,豌豆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公布了被阿里收购的168天里都经历了什么以及未来的方向。   这次代表豌豆荚出来的是总经理张博,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豌豆荚品牌不会消失,未来的目标是做到行业第二。   王俊煜退出管理   2015年11月的一天,代表阿里巴巴的张博在北京豌豆荚办公室与王俊煜见面了,这次见面的内容是关于收购的事情。   据张博描述,&当时聊得挺愉快的,双方都很认同一个观点,就是对于第三方应用分发产品,单打独斗想要持续较顺利的经营下去,还是有困难的,需要一个产品矩阵来支撑。阿里其实算是后面两家去跟俊煜谈收购事情的。&   张博回忆那次会面,王俊煜并不像外界说的那么&高冷&。他说:&王俊煜也同意我们的观点,很快我们就达成了共识。&   这一点的,在收购的发布会举行之后,王俊煜发了一封公开信中可以看到。信中表示,在整体Android市场活跃度下降、硬件厂商应用商店加入、以及各种各样的应用都开始提供应用下载服务的大背景下,应用分发市场确实有很大的挑战,在碎片化市场的同质竞争中,越来越依赖渠道来获取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希望这个业务的规模能再上一个台阶,需要渠道、产品、品牌等多方面优势的紧密整合。阿里恰恰能提供这一点。   但第一次的谈判失败,最大的原因是资金没有谈妥。阿里方面认为豌豆荚的用户量、活跃度都在下降,估值也应该降低些,而豌豆荚的投资人却不同意。   不过张博说:&虽然这次收购没有成功,但我们之间一直有联系,我们会跟豌豆荚的工程师、俊煜聊聊产品的情况、该怎么做的一些问题。&其实这也为第二次收购谈判奠定了基础,双方的了解加深了。   在2016年3月,张博再次跟王俊煜谈起收购的时候,也就很顺理成章的敲定了。   在7月份正式宣布收购消息的公开信中,王俊煜说:&六年前,我单纯的想法是做出一个设计卓越的Windows端的手机助手,让还处于发展初期的Android手机更简单好用。我们今天做出的决定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选择,我们相信这能给应用分发业务带来更好的未来,让它的规模能再上一个台阶。&   如今半年时间过去,阿里移动事业部整合了豌豆荚、阿里游戏、PP助手、UC应用商店、神马搜索,并联合YunOS应用商店等应用分发平台,成立阿里应用分发,将实现全流量矩阵布局。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目前豌豆荚主要负责人是张博,王俊煜已经不再管理豌豆荚的具体事务,而是以顾问的身份来参与到这个项目,后者在负责阿里的一个新项目,该项目也已经在筹备发布。   目前豌豆荚在阿里的进程才刚完成数据的打通。张博解释:&豌豆荚已经可以通过阿里云ODPS平台,与阿里大数据进行融和。我们打通了淘宝天猫电商数据、UC阅读数据、优酷观影数据等多维度内部数据库,分析用户的购买行为、阅读行为、下载行为、路线行为等,精准分析用户需求,个性化推荐精准度高达到90%。&   &任何时候用户的需求都是更高效地获取好内容。&张博指出,这在流量底层化市场背景下,豌豆荚向双入口的转型是势在必行。   目前豌豆荚推出&内容分发&战略,最大的目标是做应用内容的聚合和前置化,通过应用前置出来的内容和服务去吸引用户,更快地触达用户,为用户提高获取App内容的效率。例如搜索&练腹肌&,可直接出现腹肌锻炼主题的视频、文字攻略;用户日常登入豌豆荚,也能收到推荐给用户的个性化视频、新闻资讯、小说等内容。   豌豆荚和PP助手会差别定位   在阿里公布的应用分发体系下,已经有豌豆荚、阿里游戏、PP助手、UC应用商店、神马搜索和YunOS应用商店这6个应用分发平台,而其中豌豆荚和PP助手这两个同类型的产品也难免被拿来比较。   张博对两个品牌未来的发展做了明确的表示:两个品牌会同时存在,不过以豌豆荚为主,而且二者的定位也有明显的差别。   &豌豆荚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三线城市,这款产品在这些城市认知度和接受度比较高,所以我们也会继续发挥这个品牌的价值;而PP助手是从四五六线城市起来的,它在满足这个市场的用户需求的同事,也能给豌豆荚输送一些优质的用户。目前这两个产品的团队也已经合并在一起。&张博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张博还说:&在一二三线城市豌豆荚由于此前的定位,受众也相对是跟产品定位相同,商务人群、文艺青年偏多,因此产品上的内容也将会偏财经、商务等这类受众,而PP助手的内容则会偏娱乐些。&   现在豌豆荚正在做产品的升级和优化,今天的发布会上豌豆荚公布了&内容分发&战略。   移动设备的人口红利期已经过去,应用商店的用户虽然依然有所增长但是已经不能作为寻求增长的途径,传统的应用商店模式面临挑战,这也是豌豆荚之所以做出内容分发策略的重要原因。   张博认为,行业竞争已经升级,不再是流量入口的争夺。大量长尾应用得不到应有的曝光度,而很多用户也不能精准的找到自己需求的产品,基于这个出发点,豌豆荚的内容分发采用一种新的方式&&把应用的内容前置,即用户不用下载应用,就能在豌豆荚里面看到应用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应用进行下载。   张博还透露,这个新功能将在下一版本中实现,首先是以短视频为核心内容,以后还会去添加更多有特色的内容。基于阿里大数据的应用,豌豆荚未来能够更精准地向用户推送内容,以及内容背后那些优质的长尾应用。   在第三方应用市场上,PP助手+豌豆荚排在腾讯应用宝、360和百度之后,因此在大众有这么多选择的时候,豌豆荚和PP助手两个渠道地攻击到底能够获取多少份额,也还需要持续观察。   张博还是有信心的,他说:&其实,从流量上看,我们跟应用宝的差距还有很大,但是与第二第三名相比,是差不多的。我们希望到2017年底,能够做到业内第二。&   在近日的发布会上,阿里也透露将推出&青藤计划&,投入10亿流量扶持优质内容的App。从2017年起,阿里应用分发会每月评选出一款优质App,至少能获得一次豌豆荚或PP助手客户端闪屏推荐,一次500万次级的单品推荐活动的推广资源曝光,以及多品牌联合营销的机会。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移动事业群总裁何小鹏透露,未来阿里会把应用、游戏和分发的矩阵搭建起来,基于YunOS应用商店形成一个阿里应用分发的矩阵生态,通过从操作系统分发、应用商店分发、页端分发实现多场景生态布局。 篇二 : 五颗荚豆
  &呯!呯!&&&五颗荚豆同时如一颗子弹般落到暖和又舒服的草上,舒服到了极点,犹如沐浴一般爽快。
  五颗荚豆一同在路上走,它们都想做一件事。突然传来了子弹的声音,又看到天空中飞过那离弦的白羽,知道有两个地方在战斗。于是,大哥和四弟就直奔被攻的地方,跳进坦克。只听&啪&的一声,两颗荚豆打到了对方的装甲车上,让对方打得落花流水。
  大哥和四弟算是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二哥却理直气壮地说:&为了别人,牺牲自己不是件好事!&它们三个往前走,发现蚂蚁们正在玩杂技游戏,可没有球。三弟看了看自己,对蚂蚁说:&我就来当你们的球吧!这样你们就不用争论了!&于是,三弟就奉献自己。
  二哥很生气:&你们这小子,不会保护自己,真愚蠢!&于是和五弟一起去。忽然见到松鼠正在玩高尔夫球,可没有球。五弟勇敢地站了出来,对松鼠说:&我来做你的高尔夫球!&就这样,五弟也献出了生命。
  四豆的奉献,让二哥感到很不高兴,心想:你们这班笨猪,狗娘养的不会做事!这时,它踩到了一个泥土,沉了下去。二哥拼命地挣扎,可都白费力。最后,这颗荚豆身上抽出了一条细细的藤,越来越长,渐渐地拔上了一旁的木棍,绕着它一圈又一圈地转着,还长出了又绿又嫩的叶子。
  看来,只有奉献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篇三 : 豌豆荚PK百度 屏蔽的战争近日互联网公司彼此之间连番恶战。()先是周鸿祎炮轰百度,后为豌豆荚申诉其被百度手机助手屏蔽,一场场闹剧难以休止。事实上,靠着野蛮手段生长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这里奉行的世界观是手段大于道德,或者道德同样是一种手段。只要扳倒对手,成王败寇就是法则。遭遇屏蔽1月8日安卓应用分发平台豌豆荚对外表示,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百度手机助手对其进行了屏蔽,导致用户无法在百度手机助手上搜索到豌豆荚,不过豌豆荚称不会对百度手机助手进行反屏蔽。百度对此不予置评。根据豌豆荚声明,不久前其发现,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百度手机助手屏蔽了豌豆荚,“我们非常急切地想知道原因”。豌豆荚称,该公司联系了百度手机助手团队内的不同联络人,但经过多次沟通,包括邮件、微信、短信和电话,至今仍然没有收到任何正式回复。豌豆荚在声明中表示,其要求百度手机助手取消对豌豆荚的无理由屏蔽,同时豌豆荚不会“以暴制暴”屏蔽百度手机助手,“我们相信在这个依然开放的世界,沟通最终可以解决问题”。新金融记者从多位百度手机助手用户处了解到,在百度手机助手中确实搜索不到“豌豆荚”的应用,但是在其他大型应用商店如应用宝等可以搜到,另外在豌豆荚中,则可以搜索到百度手机助手的应用。据了解,去年12月初,豌豆荚的商务部发现豌豆荚在百度手机助手的下载量归零,检查之后发现已经被对方下架。后来这一个月里,豌豆荚就此问题从各个渠道希望从百度手机助手得到解释,均没有任何答案。无奈之下,才在官网微博公开发文。“应用商店屏蔽其他竞争对手是常有的事情。”小米手机应用开发者何建辉告诉新金融记者,豌豆荚与百度手机助手同属于应用商店,都对外宣传拥有最全、最好用等的应用,也都强调开放。百度手机助手对于竞争对手的屏蔽处理,虽然会引起非议,但在商业竞争上,无可厚非。他强调,在百度手机助手里面同样找不到360手机助手。不过屏蔽这一行为毕竟与移动互联网崇尚开放的精神相悖,这也使得豌豆荚在公开声明之后,获得诸如李开复等人的声援。但业内同样也有声音认为豌豆荚此举小题大做,存在炒作之嫌。前奇虎360公关负责人宗宁对此发布微博称:“我一直以为市场互相屏蔽是业内惯例,如果百度现在才屏蔽豌豆荚,那实在是一种轻视啊。”当事另一方——百度相关人士对外称:“360手机助手和百度手机助手各自在应用商店找不到对方属于正常竞争现象,豌豆荚同属于应用商店,百度手机助手不认为自己应该一直无偿为豌豆荚导流。”虽然豌豆荚一直强调无论是分发渠道还是应用商店,封闭还是开放,应由用户说了算,而不应由百度单方面作出决定,但事实上在自身产品里屏蔽竞争对手,早就是行业潜规则。“不管是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宝,事实上,都很难在上面找到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影子,”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其实百度手机助手是否上线“豌豆荚APP”对豌豆荚本身的分发量影响并不大,之所以豌豆荚如此“大张旗鼓”,背后则是在迅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分发市场是一个巨额盈利性的分发入口平台,互联网巨头以及新兴公司都在争夺其中。或为造势新金融记者了解到,进入2015年后,随着百度系、腾讯系、360系的三足鼎立,移动应用分发市场大局基本已定。有数据显示,上述三大平台占据80%市场份额后,曾经风光一时的豌豆荚、木蚂蚁等独立小型应用商店,渐渐销声。“豌豆荚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曾取得较高的市场份额,但在多家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之后,受到了冲击,领先地位也被超越,难免会存有心理落差。”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但这就是互联网残酷的商业竞争法则,不进则退。据了解,作为市场的先入者,豌豆荚享受了可观的市场早期红利。但随着百度收购91无线,国内应用分发市场变成了巨头的竞技场。从2013年至今,百度、腾讯先后在应用分发领域发力,市场格局迅速向巨头集中。虽然2013年年初,豌豆荚获得1.2亿美元融资,创下了该年互联网公司非并购类融资金额的新高,但资本层面的支持却并没有给豌豆荚带来强劲的推动力。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作为曾经 的行业老大,豌豆荚已退出主流应用商店之列,份额只剩下7.3%,较小米等硬件厂商自带的应用商店尚有所不及。面对如林强手,豌豆荚曾试图另辟蹊径,寄希望于应用内搜索。但据专业人士称,应用内搜索项目需要强大的搜索技术作为后盾,目前国外在应用内搜索技术领域研发具备一定基础的不外乎Facebook、谷歌等巨头,缺乏搜索技术积累的豌豆荚介入这一领域,毫无优势可言。并且众多视频、游戏APP背后都有着BAT的身影,豌豆荚想要和他们达成索引协议,恐怕并非易事。此外此前曾有传闻称,豌豆荚内乱频频,出现了高管意见不合、克扣员工福利等问题。“对于以应用搜索起家的豌豆荚而言,前有巨头旗下的应用商店凭借品牌、流量优势抢占市场,后有手机厂商自有应用商店的崛起,作为一个缺乏渠道的豌豆荚来说,面对此番困局,需要造势来突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道,早期的豌豆荚曾凭借“文艺范”吸引了大量用户,但如今面临手机应用商店市场的激烈竞争,豌豆荚已失去了和巨头叫板的底气,生存空间有限、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并购或许是最理想的出路。也正因为有以上背景,百度手机助手便有理由对豌豆荚进行反击。其对外表示,豌豆荚最近负面新闻缠身,为了炒作拉起下载量,在公关层面联合了微博上的大V进行此次事件的扩散。百度手机助手分发量领先,并不想公开回应此事,以免沿着豌豆荚设计的路线推进。事实上,靠着野蛮手段生长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这里奉行的世界观是手段大于道德,或者道德同样是一种手段。只要扳倒对手,成王败寇就是法则。360董事长周鸿祎此前曾当面跟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说过:“像你们这些书生,在中国做互联网是不行的。你们做的事太阳春白雪了,是打不了仗,生存不下去的”。口水不断“打仗”这种事情自然还是要看周鸿祎,其常年身体力行与百度爆发口水战,并身处第一线。在豌豆荚被屏蔽事件前几天,360和百度再起争执,这一次矛盾集中在“流氓软件”上。t262阅读网提醒您本文地址:微博这一舆论阵地,再次成为两家公司战场。日以来,周鸿祎发布多条微博,指责百度流氓推广软件,用户使用360都难以将其卸载等。周鸿祎还特别表示,用户投诉多时,自己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试图“约见”李彦宏,但遭对方拒绝。实际上,在此前后,双方公司旗下官方账号,在杀毒软件等多个话题上,已发生多次口水战。周鸿祎这次放言“约见”李彦宏,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百度方面也很快予以回击,指责360安全软件产品窃取用户隐私、投资病毒论坛等,百度卫士认证账号还在微博放言,也要“约见”周鸿祎。而周鸿祎虽“点名”李彦宏,但和往常一样,未得到李彦宏本人公开回应。周鸿祎在微博中坚称,“自己没有闲心挑起争端”。只是因为不断有用户私信投诉百度,而360作为安全公司,不能视而不见自欺欺人。“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相互竞争,多会拿着用户需求、体验等作为依托,但实际上到最后,都会发现这其实只是个幌子。”何建辉表示道,在周鸿祎炮轰百度、“约见”李彦宏之后,这场闹剧最终演变成双方公司借机营销的机会。为争夺网友支持,周鸿祎以及百度均纷纷拉拢看热闹的网友,称如果网友帮助转发,就可以获得360生产的智能手环、百度旗下的糯米电影票,同时都附赠几部iPhone6的抽奖等。事实上,自从2012年双方因搜索市场争夺爆发“3B大战”以来,360与百度多个产品线交叉,因为市场竞争而不断爆发口水战甚至官司诉讼,甚至是官司诉讼案了结,依然未能尘埃落定,双方仍会在最终谁是胜利者这一问题上争执不休,以至于最终相关判决都不了了之。据了解,截至目前,双方至少在搜索、浏览器、安全、应用商店等领域,存在市场竞争。尤其是2012年,360切入到搜索市场之后,一度势头非常迅猛,很快成为流量份额第二大搜索厂商。不过在此番“口水战”中,彼此都互揭对方老底,均未逃脱“流氓软件”之名。比如周鸿祎称有个问题请教李彦宏,“十年前您做百度搜霸流氓软件也可以理解,现在您已经是中国首富之一,干嘛还坚持做流氓软件,这些天网上到处是用户抱怨被静默强制安装百度杀毒,还无法卸载,这行为已经完全符合互联网协会对于流氓软件的定义。”而百度手机卫士则将此前奇虎360的丑闻扒出来质问奇虎360是否要当一辈子流氓等等。双方大战得不亦乐乎,但从实际后果上来看,两败俱伤之局。有业内人士指出,周鸿祎之所以对百度宣战,很大方面原因在于百度进入安全领域,蚕食其市场份额。也正因如此,周鸿祎在安全领域跟百度开火,显然只会吃力不讨好,在自己的核心主业掐架,到头来烧的全是自家房屋田地。最后,所有人都将会为互联网公司的野蛮竞争买单。t262阅读网提醒您本文地址:篇四 : 当初9亿都没卖的豌豆荚为何沦落到被阿里低价收购最近的消息:阿里巴巴将以2亿美元全资收购豌豆荚,完成收购后,豌豆荚将并入阿里巴巴移动集团。 看多了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并购,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出现2亿美元这样的&低价&收购了,对豌豆荚来说,无疑是个悲剧的结局。 笔者在一家智能电视上的第三方应用市场工作,每当和别人聊起工作,为了描述我们的产品,一般都总结为&你可以理解为我们是运行在智能电视上的豌豆荚&,如果对方用过安卓手机,八成是能明白的。 可见豌豆荚曾经的影响力。 在安卓比较早期的时候,豌豆荚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和口碑,以至于今天被低价收购,依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互联网世界的很多变革早有预兆,跟不上潮流就等于逆水行舟。豌豆荚的&没落&,很难说是因为豌豆荚自身犯了多大的错误。 豌豆荚曾经为何辉煌 在中国智能手机发展的早期阶段,游戏规则并没有像今日这样细致,BAT巨头们也没有像今日这样强大,在那个草根年代, 应用分发的市场乱象横生,催生了一批黑心商家,也诞生了像豌豆荚这样的优秀的第三方应用市场。 时至今日,豌豆荚仍然携带着一股浓浓的早期移动互联网的味道,访问豌豆荚的官网,从展示图和下载入口来看,豌豆荚的windows版至今仍然被放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离不开PC的帮助,这是早期移动互联网的硬伤之一(可以说也是更早的诺基亚也是死于此),豌豆荚的windows客户端极大的弥补了安卓手机功能上的不足,从而扩大了豌豆荚的市场。
反过来说,今天有谁会为了下载一个应用,用数据线连接电脑和手机呢?在当时,应用分发强大的吸金能力以及初见端倪,很多手机在出厂时就已经被预装多达几十款应用。 2015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托专业机构对市场上在售智能手机的多项性能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抽查到的手机中,出厂预装应用最多的达到了71款。 这些预装的应用的存在极大地伤害了手机用户的使用体验,一款干净、安全的第三方应用市场成为很多安卓手机用户的诉求。 在这一时期,豌豆荚顺应潮流成为安卓上最大的第三方应用市场。清新的绿主色调、简洁的UI界面、充满文艺范儿的豌豆设计奖,构成了豌豆荚健康安全的形象。 豌豆荚如今为何没落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但是俗话没有说,时势也能摧毁英雄。 豌豆荚的颓势其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应用市场作为手机上的下载工具,很难让用户停留: 用户下载App之后,就与应用分发市场没什么关系了。 对此,豌豆荚采取的策略是,搜索化,先后推出了主打视频搜索的资源搜索功能,以及主打应用内内容聚合的客户端&豌豆荚一览&,然而,收效甚微。 自身的缺陷并未得到改善,优势的部分又不断被各路豪强侵夺。 关于豌豆荚如何失去了曾经的优势,我们先来描述一个场景: 假如你现在刚买了一台小米手机,开机后想下载一个知乎APP,会怎么下载? 很可能是这样:先打开小米应用商店,搜索&知乎&并下载安装;如果没搜到的话(冷门APP确实可能会搜不到),打开手机浏览器,搜索&知乎&并下载安装。 你看,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豌豆荚什么事。 这便是豌豆荚如今的尴尬之处。 最近几年,国产智能手机高速发展,小米、华为、vivo、魅族等国产手机厂商如狼似虎,把曾经在中国盛极一时的三星逼出了前五,甚至纷纷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这些国产手机厂商都有几个普遍的特点:硬件的性能和做工越来越好、深度定制的ROM、低廉的价格。 其中,&深度定制的ROM&革了豌豆荚的命,因为每一个深度定制的ROM都会有自家的应用市场,魅族有魅族市场,小米有小米应用商店,小米甚至宣称将来要靠MIUI系统挣钱。 MIUI将来能挣多少钱不好说,但是MIUI现在确确实实可以靠应用分发挣钱,准确的说,每个小米手机的用户在小米商店中下载应用,小米都可以挣到钱。 豌豆荚曾经能挣到的钱都被手机厂商挣走了。 甚至连浏览器和搜索引擎也会来抢豌豆荚的市场份额。 前文提到的场景中,如果用户不选择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通过浏览器访问搜索引擎的话,可能要被&盘剥&两次: 第一次是搜索引擎会把自己的应用分发渠道排在第一位,引导用户下载;
来自百度手机助手的应用被排到前列 第二次是浏览器会通过一些手法,引导用户下载自己分发的应用。
在手机QQ浏览器中,即使用户访问APP的官网下载某款应用,QQ浏览器也会推送来自应用宝的渠道包,真正的安装包用一个小小的&原文件&提示一下。 就这样,曾经属于豌豆荚的领地,被一点一点蚕食。 豌豆荚作为曾经辉煌过的应用市场,如今被阿里巴巴低价收购,那些更小体量的第三方应用市场,又该何去何从呢?
欢迎转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购豌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