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可靠吗?今夜你会不会来是真的永远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呢

您可在用户中心,查看
有谁了解这家公司吗?麻烦加下我QQ; 有谁投资过这家公司吗?想投资又怕被骗,有谁
真正了解的能加下我qq下吗
我qq‘’,有谁知道的麻烦加下我,相互交流,以免被骗感激不尽。
我自己做点小生意是做服装的,这些年下来有存点钱,之前一直有固定在一家理财公司投了点,投了将
近一年收益还可以现在想多了解几家公司把钱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但是之前被骗过一次所以现在都很害
怕会被骗,毕竟赚点钱不容易,要是被骗了就惨了,但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
在网上搜索又有太多。也不知道哪家正规合法,有谁实地考察过。在这边发帖想问下有比
较了解的加下我帮忙介绍下,交流投资心得。有谁了解的可以加我QQ: 我姓周
----------------------------------------------------------
----------------------------------------------------------
----------------------------------------------------------
----------------------------------------------------------
----------------------------------------------------------
----------------------------------------------------------
----------------------------------------------------------
----------------------------------------------------------
----------------------------------------------------------
----------------------------------------------------------
----------------------------------------------------------
----------------------------------------------------------
随着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兴起,人们对期限灵活、随时能够赎回的投资方式青睐有加,商业银行也开始主打净值型、开放型理财产品。但在赎回时,投资者却往往遭遇一些限制,令投资收益大打折扣。
  日前,一位投资者表示,他之前在某股份制银行购买了一款可以随时赎回的理财产品,投资了69万元,持有9天,根据4%点多的年化收益计算应该能赚800多元,但赎回后才发现被扣了近700元手续费,最后只拿到约100元的收益,跟活期存款差不多。对此,银行方面表示,这笔费用是赎回手续费,持有不满一年赎回费为本金×0.1%,持有超过一年则不收取赎回费。
  对此,该投资者表示不满,“买了好几年的银行理财产品,最后都是能够达到或接近预期最高收益,怎么这款产品收费就这么高呢?如果我提早几天赎回,那岂不是还要倒贴手续费?”
  无独有偶,另一位投资者吴女士花10万元在某股份制银行购买了一款可即时赎回的理财产品,由于资金周转需要,投资一个月后吴女士决定将其赎回。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月的收益竟然才40多元。“赎回前我看了一下收益情况,33天的理财总收益有300多元,向理财经理咨询后才知道,少了的200多元竟然是手续费。”
  银行人士表示,一般而言,银行会针对净值型理财产品收取管理费和赎回费,管理费部分通常在净值中扣除,而赎回费则是在投资者未达约定期限提前撤资时产生。“比如说,市民投资的是期限为3个月的理财产品,一个月时便决定取出,那他就需要缴纳赎回费。”
  而招财宝也有类似的条款,一位投资者王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她花了3万元购买招财宝上发布的博时招财一号大数据保本混合型投资基金,如今已经过去一个月,收益只有66元,王女士想变现,投资其他产品,却发现此时变现要亏损两三千元。据了解,招财宝变现功能是投资人将持有的招财宝上购买的理财产品做抵押来,生成一笔新借款“个人贷”,接盘的是平台上其他投资者,变现后剩余期限内的收益由接盘人获得。此外,招财宝平台要收取1%。-2%。的变现手续费。
  显然,只有发布借款时制定的利息越低,拿回的本金才能越多,但招财宝规定,该产品变现利率不得低于4.5%,而且根据招财宝平台提供的信息,利率4.5%的变现交易近期没有成交,系统给出的参考变现金额为6.73%,再加上1%。的手续费,王女士如果选择以6.73%的利息变现,3万元本金只能拿回26508.78,比投资本金还少了3491.22元。权衡再三,王女士还是决定继续持有,等基金净值涨上去再考虑变现。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想把产品快速转出去,肯定要牺牲部分收益。在投资时,除了关注收益、风险,关心灵活性的客户更要关注能否赎回、赎回条款和收费,同时规划好投资期限,避免提前变现而损失收益。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列表网栏目上看到的,谢谢!
可靠吗?&&&
会骗人吗?&&&
有天天分红吗?&&&
小贴士:软银金融投资集团是正规公司吗?会不会跑路啊?是真的吗?信息由列表网网友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列表网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列表网免责条款。
软银金融投资集团是正规公司吗?会不会跑路啊?是真的吗? 相关广告
软银金融投资集团是正规公司吗?会不会跑路啊?是真的吗? 相关问答
我是07年从开大毕业的,宿舍虽然没有空调,但是卫生方面做的非常好,一般都是一天打扫两次,定期消毒,但是室内就得靠你们自己了,学校会派宿管每天上午检查室内卫生。校园卫生做的也很好,由专门的保洁公司负责。
多运动,少吃多餐一个月瘦20斤不是问题!
我今年用的一款就是维净柏淋诗也是想着试试吧,看介绍说的不错,没想到抹上后15分钟左右吧,一抹都下来了,呵呵,很干净啊,而且最主要是没有什么红痒痛的现象很温和呢,我强烈推荐你使用这款的,超赞的。不过这个就是价钱太贵了,要是便宜点就实惠了
醋中含有酣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类化合物,故对人体的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能促使血管扩张,并能杀死皮肤上的一些细菌治疗疥癣。也有很多人觉得用醋洗脸后皮肤变得光滑了。但是每个人肤质不同,自行用醋洗脸因为没有科学的比例调配,也没有做过相关测试,所以不能避免对皮肤刺激产生有害作用的可能性。最好用量要少,用白醋。
醋水洗脸可以增加皮肤细胞的水分和营养,恢复皮肤的光泽和弹性,可以软化角质层和美白.还有杀菌。不过不要直接用,每天洗练滴上7-10滴就可以,你皮肤没光泽就多吃点水果哦吧,用化妆品只起到暂时的作用。
买一瓶白醋,每次洗脸时,放一小盆水,到上一鲜橙多盖那么多的醋,倒入水中调匀,扑到脸上,或者干脆把脸浸入好了温水,凉水都可。然后把水倒掉,再开始正常的洗脸程序,用洗面奶。
醋的妙用十二招
1、用醋洗脸肌肤娇艳:将脸洗净后在温水中加入20ml醋洗脸,再用清水冲洗;
2、用醋沐浴使皮肤光滑:将250ml的苹果醋倒入浴缸内,泡10分钟,宛如洗温泉,让肌肤保持健康的弱酸状态;
3、用醋漱口预防感冒:当你感到有些不舒服,好似感冒时,憧梢缘?0ml的醋于杯中,再以5-6倍的水稀释,用来漱口;
4、黄豆泡醋治疗便秘、高血压:生黄豆放入大罐里,倒入三倍米醋泡4天,从第5天开始,每天吃5-10粒黄豆,能治疗便秘和高血压。存入冰箱中,更可延长保存期限;
5、蛋壳醋液含丰富钙质:将一个生蛋壳洗净后,放入180ml米醋中,泡3天,3天后用筷子搅拌,丢掉薄皮即可。每天以5-7倍水掺两茶匙醋液饮用;如果再加一匙蜂蜜,风味更佳;
6、盐醋水可治冷脚症和香港脚:一升热水(洗澡水的热度)中,加入一大匙多一点的盐和3100ml的醋,用来浸泡脚部约10-20分钟,可以改善脚冰冷和香港脚;
7、醋拌面粉可治疗扭伤、撞伤:当你撞伤或扭伤时,可以将120ml的醋与100克面粉调成糊状,抹在纱布上贴于患处,再在纱布外层再贴张油纸,以绷带绑好,更能防止溢漏;
8、冰水加醋能解酒:喝了酒或觉得疲劳时,饮些加了醋的冰水,可以很快解酒和消除疲劳。冰水中除了加20-40ml的醋之外,也可以再添些蜂蜜或砂糖;
9、每晚擦醋预防长头皮:每晚睡觉前,擦一点酸醋在头皮根处,能预防头皮的产生;
10、清洁皮、铝、铜制品:用亚麻仁油和醋擦皮制品脏污处,然后用布擦净,立刻光洁如新。铝制器皿用久发,如用热醋浸泡20分钟,用清水洗净即可。铜器用久产生铜绿时,不防用醋和盐擦试,再用水洗净试干即可;
11、防钉子脱落:打钉子时,如果在钉子尖端沾点酸醋,钉子打进去后比较不易脱落;
12、使羊毛衣焕然一新:羊毛衣洗净时,在水中加点醋,羊毛衣就会变得美观如新。
嫩肤祛斑常用醋
润肤:将醋和蜂蜜各1至2汤匙,用温开水冲服,每天2至3次,按时服用,经常坚持,粗糙的皮肤就会变得光洁润滑。用香皂洗脸后,用加1匙醋的温水洗一次,再用清水洗一次,也有润肤的作用。将5份醋和1份甘油混合,经常涂擦面部皮肤,同样有润肤的功效。
祛斑:面部如果有雀斑、黑斑,将白术浸于白醋中,密封7天后取白术擦拭有雀斑和黑斑的部位,每天坚持使用,日久雀斑和黑斑会逐渐变浅甚至消褪。
白肤:面部皮肤过于黝黑的女性,洗脸和洗澡时在水中加一点醋,久而久之,皮肤就会变白。另外,还可以将250克新鲜黄豆,在500克醋中浸泡15天左右,每天吃5至10粒醋黄豆,对减褪面部色素沉着有效。
治粉刺:将30克嫩皂角刺,加100毫升醋混合之后,用火煎浓,滤掉皂角刺渣,用汁液涂擦于粉刺患处,过一段时间,粉刺就会消褪,同时对因粉刺而引起的脓疤也能治愈。
北京圣爱整形张书云医生的隆鼻手术是在鼻骨与鼻背软骨组织之间进行,完全与鼻腔无关,因此不会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更不会出现如鼻炎、鼻塞、流涕、嗅觉改变等情况
&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本铁路主题由
BBS Auto Examine System 自动审核通过。
不敢正视自己错误的山寨专家是可耻的,永远也不会成为真正的专家
不会吧 真的吗
回复 26# shlhk
& & 荒唐至极!自己出现明显的错误,还说别人咬文嚼字。我只是指出:只有“同济大学” ...
齐天小圣 发表于
& & 麻烦你百度一下再发表
回复 1# collect
& & 兄弟,这篇文章是否说到了事故原因??
温州追尾事故原因:CTCS整体设计 ...
mfz565 发表于
你设计的方案漏洞百出,技术上一无是处。
我看了很长时间,终于想出来说话了。一边评你的方案一边发表意见、感想!山寨方案: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原因:CTCS整体设计存在致命缺陷[转
最近我找到几篇铁路技术资料来看,没想到每篇资料都有令人惊异之处,CTCS2和CTCS3整体设计是错误的,缺陷是致命的。目前事故调查组只发现/只承认“列控中心采集板软件”有缺陷,并没发现/承认CTCS整个系统有致命缺陷。问题比调查组/铁道部说的要严重得多,致命缺陷并没有排除,和动车是带着致命隐患运行。CTCS的设计思路,一出发就是错的,从根子上错了。必须立即停止使用CTCS2和CTCS3系统。不要开发CTCS4了。权宜之计是先把CTCS2和CTCS3改回到CTCS1(固定闭塞,由硬件构成),将高铁和动车降速到160km/h,然后开发出别的安全系统取代CTCS,界时才重新提速到300km/h和250km/h。用于普铁的老旧的CTCS1虽然安全系数不高,但绝不象CTCS2和CTCS3那样夺命。目前CTCS2用于200—250km/h线路(如甬温),CTCS3用于300km/h以上线路(如京沪,武广)。按照200km/h以上就是高铁的说法,甬温线也是高铁。
我的观点:
有缺陷,但说致命,太吓人了!
所谓CTCS1(固定闭塞,由硬件构成),其ZPW2000A或ZPW2000R设备与CTCS2和CTCS3系统中的ZPW2000K基本一样,并非仅由硬件构成,内有CPU、存储器等,也有软件。且CTCS1与 CTCS2相比只是没有列控(包括ATP、列控中心、应答器等),其它完全一致。而且CTCS1中的控车设备LKJ其安全等级比列控要低,这一点从大事故(详情从网上搜一下“4.28胶济铁路事故”)可知。4.28就是LKJ数据错误造成的,是典型的人为事故、管理漏洞。
“用于普铁的老旧的CTCS1虽然安全系数不高,但绝不象CTCS2和CTCS3那样夺命。”有此观点的人可以看一下4.28,还有4.29荣家湾大事故(),那都是老旧系统下发生的事故,而且那时的车速不过120多公里。
山寨方案:
  我先看了“CTCS2列车控制系统简介”,这是一篇培训教材,我一看就大为惊讶,CTCS2整体设计思想不是为了更安全,而是为了更不安全。这太奇怪了。下图就是CTCS2系统设备构成图。
  错误一:闭塞系统(也就是防追尾系统)必须绝对牢靠,起码应该做到10年出一次差错(发生概率),1000年发生一次追尾。但是对行车调度系统的要求就低多了,每天出一次差错也不要紧,全崩溃了也只不过是列车全停在轨道上等命令,影响的只是效率。两个系统可容许的差错率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被融合到一套系统里了呢?把闭塞系统融合到行车调度系统里,结果造成了闭塞系统的差错率和行车调度系统一样。原文地址:
我的观点:闭塞系统与行车调度系统是两个系统,但是铁路运输指挥需要它们之间传递各种信息。可以打个比方:
行车调度系统就像公共汽车公司或出租车公司的调度,他要知道公路上的各种信息:路口的红绿灯、车流密度、车速、行人等,还要向所有汽车发送控制指挥命令(这就是两个系统之间传递各种信息);而闭塞系统还有联锁系统就像汽车司机和车上的安全控制系统(类似沃尔沃汽车)。行车调度系统指挥行车,注重高效;闭塞系统还有联锁系统控制行车,要绝对保证安全。正常情况调度员调度车辆各奔东西、拉人送货,若行车调度系统也就是调度员发生错误,给汽车下达错误指令,前方路口红灯或前有汽车、行人仍然向前开,此时闭塞系统还有联锁系统也就是汽车司机及车上的安全控制系统是要按照自己的安全控制逻辑控制停车的,不可能有哪个司机会听调度员的指令楞去撞车的。不知道解释的是否对,但行车调度系统不是安全设备,重点是提高运输效率;而闭塞系统和联锁系统更注重安全,必须是安全设备,宁可停车也不能撞车。所以它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山寨方案:
  错误二:红箭头标示的是闭塞系统的信息流动路径,可见其它信息流在干扰闭塞系统信息流,闭塞功能和别的功能共用设备。闭塞系统没有专门设备。
我的观点:红箭头标示的信息是列控(TCC)、联锁(K5B)、闭塞(ZPW2000)、车载(ATP)所必须传送的信息, 闭塞功能必然要与其它系统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安全。“闭塞系统没有专门设备”就更不对了,没有设备怎能成系统?任何系统都是由设备构成的。
山寨方案:  错误三:调度高高在上,象个中央领导,指挥一切,值班员和司机也可以对闭塞系统横加干涉,闭塞系统受制于人工,完全没有强制性和执行力,在整个系统中没有法律地位。
我的观点:不对!调度、值班员和司机可以在安全规则允许的前提下发挥作用,指挥、控制行车。但他们绝对不许、也不能指挥闭塞系统做出不安全的动作。7.23事故也不是闭塞系统受制于调度、值班员和司机发生的,而是自身的问题。
山寨方案:  错误四:闭塞区间是虚拟的,并不存在物理上的闭塞区间。靠虚拟的闭塞区间拦住列车,不牢靠。
我的观点:不对!在CTCS1与 CTCS2系统中闭塞区间不是虚拟的,是区间每2架信号机之间实实在在的物理闭塞区间。只有在无线闭塞里才有虚拟的闭塞区间――不过我们国家还没有实现(欧洲有)。
山寨方案:  错误五:虚拟出来的闭塞系统,也只有一个。没有第二套第三套闭塞系统。一旦出错,就没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
我的观点:闭塞系统只有一个,不知道哪个国家在一条线路一个区间采用第二套第三套闭塞系统?但闭塞系统中的设备是采用双套冗余的。这在信号系统(不仅闭塞系统)中,除了机械设备、老式设备和个别设备均已大量采用采用双套冗余的。前述的列控(TCC)、联锁(K5B)、闭塞(ZPW2000)、车载(ATP) 都是采用双套冗余的。
山寨方案:  错误六:闭塞系统中使用了电脑和单板机,这是绝对忌讳的。当我知道铁道部居然用电脑构建闭塞系统的时候,我当即愣住了,我彻底错愕。原文地址:再昂贵的电脑也有机会出现死机或蓝屏,再完美的软件也有机会出现乱码或进入死循环。你说它没坏,它明明故障了。你说它坏了,可是重启又好了。美国造价昂贵的智能导弹,射出去5颗,结果有1颗打偏了。电脑运算能力超凡,但是不可靠。闭塞系统必须全部使用硬件。铁道部很清楚电脑不可靠,因此铁道部喜欢使用二乘二取二所谓安全计算机,以为4个CPU互相校验就没事了,殊不知这只能避免部分错误,并不能避免全部错误。四个CPU是一样的,输入也是一样的,如果输入信号乱跳,引致软件开开停停,用不了多久软件就会乱套。给输入信号设置延时,提高准入门槛行不行?不行,这会漏掉有用的信号,导致软件该动作而未动作。电脑不是人脑,电脑分不清乱跳的信号是真是假,该不该采信。就算输入稳定,电脑自己也会跑错,CPU,内存,硬盘,每个部件都有跑错的时候。电脑器件频率高,空间小,电流弱,出错不可难免。
我的观点:日本新干线采用的计算机联锁和ATP,德国的联锁、列控、ATP,法国的闭塞系统,美国GE的闭塞系统都是采用计算机软硬件设计构成。二乘二取二所谓安全计算机还就是某个厂家率先从日本引进的,日本新干线采用的计算机联锁倒不少是双机热备的。
& & 如果不用计算机,天知道我们几大干线如何能达到日均百对的行车密度,想一想沙丁鱼罐头一样的时的车厢里的人们,谁还想退回到李玉和时代?
山寨方案:  铁道部说D301追尾D3115的原因是列控中心采集板的软件编写有缺陷,我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输入乱跳导致软件乱套,在所难免。做总体设计的人应该事先就料到软件会出这种错,根本就不该把构建闭塞区间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软件去实现。这次把责任归到采集板软件,下次电脑再跑错,责任归到哪?如果是硬件,随便输入信号怎么乱跳,硬件绝不会乱套。硬件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响应时间问题,如果超过了硬件的频率范围,输出也会是错的,不超频率范围就包你没事。不过既使先前输入信号超过了硬件的频率范围,导致输出不正确,但只要现在不超频率范围了,马上输出就正确了。轨道电路来的信号频率并不高,再怎么乱跳也不会超过逻辑电路的频率范围。
我的观点:应该是软硬件整体缺陷。但根子在发展太快,没有长时间的测试、试验、运行、改进,一些缺陷就没有发现、改进。楼主推荐的“用于普铁的老旧的CTCS1虽然安全系数不高,但绝不象CTCS2和CTCS3那样夺命。”30年前我们刚用6502时(计算机联锁的前一代产品――电气集中联锁)能想象有多么安全吗?我们说他“道岔乱转、信号乱变、火车乱窜。”这里面可绝对没用CPU、硬盘、存储器,更没有软件。
山寨方案:  电脑器件是国外设计制造,铁道部根本不可能改良其可靠性。既然电脑可靠性差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那铁道部为什么还要将其用于闭塞系统?真是一件奇怪的事。电脑设备出故障的时候,很难查到故障出在哪里。如果关机重启,故障现象却不肯重复出现,让人伤透脑筋。这是铁路,每辆列车上有一千多名乘员,车速这么快,车距这么近,稍有差池就会导致追尾。铁道部把乘员的生命交给电脑和单板机掌控,这是冒险。铁道部很疯癫很荒唐,我很意外。
我的观点:“电脑可靠性差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 可靠性与安全性是两个概念,我理解可靠性是尽可能不出故障,而安全性是发生故障要保证停车。这个大家可以网上搜一下,可能我说的有些片面。
“铁道部把乘员的生命交给电脑和单板机掌控,这是冒险。”飞机、船舶的制造商把乘员的生命交给电脑和单板机掌控,银行、核电站把客户的金钱、核污染交给电脑和单板机掌控,空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把战争机器交给电脑和单板机掌控,这是冒险,他们很疯癫很荒唐,我很意外。噢!我有点儿不寒而栗了!!
& & 关键不是用不用计算机,关键是整体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设计制造。
山寨方案:  闭塞系统不是手机,不是电游,不是动漫,不是影视编辑,不是图像处理,也不同于调度系统。调度系统使用电脑完全没问题,使用四个CPU互相校验可以使生产效率更有保障。原文地址:但是闭塞系统绝对不能用电脑实现,也不需要用电脑实现,因为闭塞系统并不需要复杂运算,用硬件实现并无问题。某些院士/总工程师/教授不懂什么叫工程(Engineering),不懂什么叫安全什么叫可靠性。做一万次实验,出现了一次期望中的结果就会欣喜若狂,这个人是在搞科学。做一万次实验,出现8千次期望中的结果,这个人已经在搞技术。做一万个产品,为偶尔出现的几个废品懊恼不已,想尽办法降低出错机率,这个人是在做工程(Engineering)。
我的观点:做一万次实验,如果出现了一次问题,那这个系统就不可用!“做一万次实验,出现了一次期望中的结果就会欣喜若狂,这个人是在搞科学。”但肯定不是搞信号的!!
山寨方案:  对CTCS2系统提出如下更改意见(参见CTCS2系统设备构成图):
我的观点:一看就是外行。调度中心不告诉联锁设备为开往某个方向的列车搬动道岔、准备进路、开放信号,还谈什么调度集中指挥?出租汽车公司调度不告诉出租汽车司机哪里有乘客、哪里堵车,要他干什么?
山寨方案:  对调度软件我只提一个修改意见,就是不要弄丢了列车。在任何情况下,永远要记着所有的列车,永远要跳出提示框和发出声音报警追问调度:XXX次列车哪里去了?列车在哪个位置失踪的,软件自动禁止任何列车进入该位置后方10公里处。
我的观点:前面都对,问题是如何安全可靠的实现,而且不是调度软件,是联锁和闭塞系统实现。后面一条无法实现,因为此时已经有列车在该位置后方10公里以内了!想象一下普通线路的6分钟间隔,的2分钟或一分半间隔。你要间隔10公路,地铁里可以煮好几锅饺子了!
山寨方案:  闭塞系统要设置三套。第一套继续由ZPW-2000A轨道电路领刚,除了向后车发送红绿黄码,在轨道旁安装信号灯以外,还要向后车报告前车位置,方法是:ZPW-2000A轨道电路的编号使用起始端里程公里数加百米数,通过轨道电路向后车发送前车占用的轨道电路的编号,后车用逻辑电路运算减去自己的里程数,和接收到的红绿黄码校验,自动判断是否触发制动(有些技术不便进一步深说了)。第二套由应答器领刚,利用轨旁无线电向机车发送红绿黄码和前车刚越过的应答器的编号(用里程编号)。第三套,前车把自己的里程数直接用无线电发送给后车,后车接收后减去自己的里程数,自动判断是否制动。三种途径报来的前车位置都显示在司机的屏幕上,除了机车自动制动以外,司机也自会权衡风险。
我的观点:恭喜你,答对了,这正是CTCS3的方案。但不是三套闭塞系统,第一套是闭塞系统,第二套是列控系统,第三套是无线闭塞系统。
山寨方案:  以往的设计,想尽办法向机车发送控制信息,却唯独不肯告诉司机:前车在哪里。也不让机车上的自动装置做判断。地面装置把判断全做了,只把红绿黄码发给机车,这是不对的。司机处于最危险位置,却得不到前车信息,地面上的人和设备没有危险却要判断一切,风险和判断权力完全倒置。我看现在司机只有勤给前车打电话这一个办法了,问:你现在的里程数是多少?必须一分钟打一次电话。
我的观点:前车司机说:“你玩儿我呢?”后车司机说:“你怎么老占线”乘客问:“你老玩儿手机,谁开车啊?”
山寨方案:  三套系统都使用硬件,自成系统,互相独立。车载接收和运算装置(车载ATP)也全部使用硬件。三套系统都随时向调度监测软件报告运行状态。调度监测软件发现错误要报警,但调度监测软件无权指挥闭塞系统。每天机车入库出库要体检一次,每天检测车要在轨道上来回走一趟。
我的观点:不说了,理由如前。
山寨方案:  闭塞系统和道岔的联锁关系只在车站内和机外使用。接近车站时,使用应答器使第三套(前车直接向后车报告位置)闭塞系统关闭,出站再开。不允许使用电脑控制道叉和联锁关系。道叉和联锁状态随时向调度监测软件报告,发现错误及时报警,但软件无权扳道叉和改信号。
我的观点:不说了,理由如前。
山寨方案:  思考到这里,本该结束了,可是有个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一直很纳闷:铁道部为什么放着可靠的方法不用?为什么明知电脑不可靠却偏要用电脑实现闭塞功能?于是我继续寻找资料,我就找到了“CTCS简介”。看到移动闭塞概念的时候,我恍然大悟了,哦,铁道部为了最大限度挖掘生产潜力,为了使行车密度达到最大化,把固定闭塞取消了,把闭塞区间变成可调整的了,当车速慢的时候使闭塞区间自动变小,车速快的时候间距自动拉大,称之为“移动闭塞”或“准移动闭塞”。
我的观点:看来铁道部和你想到一起了。因为移动闭塞概念就是你前面建议的第三套无线闭塞系统。
山寨方案:  问题是,固定闭塞完全可以满足运输需要,根本就没必要搞移动闭塞。在250公里时速的线路上安装固定闭塞设备,每5公里设置一个闭塞区间,列车后方第一个闭塞区间禁入,后方第二个闭塞区间允许后车进入但必须减速,也就是说后车距离前车占用闭塞区间始端10公里时强制减速,距离前车占用闭塞区间始端5公里时强制刹车,这已经是很恰当的设计。原文地址:时速250公里的列车,跑10公里只需2。5分钟,前车刚过去,过2。5分钟后车就赶到了。这样的行车密度已经相当高,一小时最多可通行24列(双向48列),每天满荷通行20个小时的话就是480列,完全够用了。当然了,480列是理想状态,实际运行不可能这么紧凑,也没有这么多客源,客源有高峰有低谷。减一半,也有240列。窍门在于,距前车所占区间10公里时减速,减多少?如果从时速250公里减到200,那么前车后车还是会经常相距5-10公里的,效率蛮高。
我的观点:无语。想当然,
山寨方案:  高峰期5分钟一班车是可以轻松做到的,3分钟一班车也可以做到,不过前提是设备质量一定要好,一辆车坏在路上就会导致全线停车,一个信号设备故障就会导致全线堵车。运行图要改变编制方法,列车不要分档次,高峰期没有快车慢车之分,所有动车排队而行。象地铁那样运行,效率最高。现在列车分档次太多了,慢车避让快车浪费了运能增加了调度难度。
我的观点:坐慢车的乘客想要发言。
山寨方案:  再看看上述固定闭塞能不能满足制动距离的要求,是否留足了安全空间。《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第39条规定:制动初速度为200km/h时,列车紧急制动距离限值为2000m。200~250km/h速度等级CRH型动车组,制动初速度为250km/h时,紧急制动距离限值为3200m。
我的观点:数据没错。
山寨方案:  可见上述固定闭塞系统10公里减速,5公里刹车,安全空间是恰当的,不宜再缩短。如果距前车10公里触发自动减速的时候发现刹车全部失灵,无奈之下无动力滑行10公里,速度也差不多耗尽了吧(要看是上坡还是下坡)。后车司机发现刹车失灵马上呼叫前车逃跑,还来得及,有2分钟时间做出反应,后车无动力滑行到前车处起码需要3分钟。如果前车的前方有阻,前车无处可逃的话,那也有办法,前车可以先快退3公里然后停住,把握好火候,当后车距前车1公里时前车启动快跑,前车在后车指挥下改变速度值,二车便可平稳相接,然后前车刹车,追尾就避免了。应该作为救难教程,让司机们多练习。如果D3115提早一分钟启动,时速提到50公里以上,D301就追不上D3115,追上了也能接上。
我的观点:“前车逃跑”你玩儿大了吧!知道前车为什么停吗?有可能故障、前面还有车、该停车上下乘客等等等等。
山寨方案:  固定闭塞方式每天240列的通行能力,高峰期3分钟一班车,完全够用了,目前甬温线每天只有41班车而已。虽然固定闭塞系统每天可通行240列,但是现在铁道部就肯定做不到240列,因为铁道部根本就组织不好。甬温线每天只有41班车,可是那天D301和D3115都晚点了,可见设备质量和人员素质有多差。机车经常坏,轨道经常修,信号经常故障,旅客上下车太拥挤,慢车给快车让路也浪费运能。有什么问题就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可是铁道部不是这样,铁道部解决不了那些问题,铁道部在闭塞区间上打主意,使用所谓准移动闭塞方式(CTCS2和CTCS3),今后还要发展为移动闭塞方式(CTCS4),最大限度地缩短闭塞区间,以降低乘员安全系数为代价换取行车最大自由度。
我的观点:知道哪个国家的或普速铁路能做到每天240列的通行能力吗?让他们教一教铁道部。
山寨方案:  目前铁道部已经把闭塞区间缩短到什么程度了?根椐报道,追尾地点是在温州南站向北5公里处,那里是温州南站的“下行三接近”,即温州南站向北第三个闭塞区间,由此可以算出CTCS2系统每隔1。5公里至2公里设置一个闭塞区间。事故调查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每2公里一个闭塞区间,当后车距前车6公里以上时信号灯为绿,当距离只有4公里时信号灯为黄,距离2公里时信号灯为红。王梦恕的本行是挖隧道,2公里一个闭塞区间肯定是别人告诉他的,他的话可能不太准确。他还说,CTCS系统是一种利用雷达原理的自动闭塞系统,很雷人,不知是他听错了记错了,还是别人就是这么告诉他的。不用问铁道部是不是用了雷达做闭塞,自己稍微想想就知道雷达实现不了闭塞。地面物体这么多,雷达哪里分得清哪个是列车啊。列车在几公里以外时,只是一个小点。空中发现一个小点肯定是飞行物,地面不行。那可能有人就要说了,不知道几公里外是不是列车,那发个无线电信号问问,如果对方有回答,不就知道是列车了。你说到点子上了,但这个就不是雷达了,这个就已经接近于世界上最先进的ATP了。其实不用后车向前车发信号问“你是谁”,只要前车发信号“我是谁,我在哪”由后车接收就行了,至于后车发信号那应该向后后车发“我是谁,我在哪”由后后车接收,因为车是排着队一辆接一辆的。铁道部缺的就是这个装置,我相信院士/总工程师是嫌这玩意太简单,不够模登,在他们的体系里这种玩意领不到科研成果大奖,没兴趣!虽然CTCS的规模远不及银河几几,但银河几几就是榜样,是标杆。至于银河会不会跑错数据,那是没人提的。科研计算嘛,可以反复算很多次。列车因为电脑算错而追尾了,你还能把列车再倒回来,让电脑重新算一次吗?
我的观点:还是无线闭塞的概念。
山寨方案:  CTCS2闭塞系统的4公里减速,2公里刹车,制动距离够用,但已经很紧,风险偏大。前述固定闭塞是10公里减速,5公里刹车。在CTCS2闭塞系统路段,后车距前车4公里触发自动减速时如果发现刹车全失灵,呼叫前车逃跑有点来不及,展开救难模式就更没有机会,距离太近了没法做。
我的观点:CTCS2列控系统的车载ATP是根据前方空闲的区间、车速、制动距离、坡度等并加上安全距离计算出制动曲线,超出就制动。
山寨方案:  按照CTCS2闭塞系统的美好设想,前后车可以相距6公里跑250km/h,前车刚过去1分半钟后车就赶到了,这也太密了吧,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密。难道铁道部想每小时40班车,每天800班?减半也有400班,铁道部真是发达了。铁道部不仅缩短了闭塞区间,而且还把构建闭塞区间的任务交给电脑去虚拟,使风险又增加一层。D301和D3115就是被电脑虚拟的准移动闭塞区间给害了。铁道部疯癫荒唐到了极致,我无语了。
我的观点:甬温线恰恰没有电脑虚拟的准移动闭塞区间,只有物理的闭塞区间,而且有地面信号机。
山寨方案:  甬温线闭塞区间被设计成2公里,短得不能再短,已经给了行车最大的自由度,可是并没有挽救该铁路的低效率,每天只有41班车还会经常晚点,真不知道铁道部在搞什么鬼。如果固定闭塞区间是5公里但是设备故障少,准移动闭塞区间2公里但是故障多,那当然应该选择固定闭塞。原文地址:
  铁道部的CTCS标准分5个等级,从0级到4级。分级的依椐,是功能的繁简,而非可靠性的高低。很明显,在参与制订CTCS标准的专家眼里,功能繁琐就代表高级,代表高级也就代表可靠性高,也就代表安全系数高。可能是科幻大片看多了,对超凡的机器人非常向往。超级机器人因为电脑运算能力超群所以永不失败,受伤了只要一检测一通电就又OK了,可能某些院士总工程师教授就在梦想着哪天把火车变成超级机器人呢。他们现在已经给动车只设一名司机了,他们说没有司机也行的,靠CTCS2可以实现自动驾驶。
我的观点:没有司机也行的,但那是在地铁。“靠CTCS2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我只在你这里看到过。靠CTCS2是不可能实现自动驾驶的。
山寨方案:  “CTCS简介”一文将日本的数字列车运行控制系统I-ATC归类到0级或1级。0级是CTCS标准中最低的一个级别,甚至有专家说0级尚未成为安全系统,是等级外。他们不如直说0级就是垃圾级得了。把日本I-ATC归类到0级或1级的依据是什么呢?文中赫然写道:I-ATC车载设备贮存大量线路数据,通过每一轨道区段的地址编码靠逻辑推断调取所需的线路数据。哦,我明白了!日本人才是真正知道什么叫工程什么叫安全的人!日本人没使用车载电脑,日本人使用的是逻辑电路。日本人果然厉害。“CTCS简介”一文意在贬低日本的方式,可我一看,这明明是在夸日本人高明呢。
我的观点:你太哈日了。“日本人没使用车载电脑”,那“I-ATC车载设备贮存大量线路数据”是存在石头里了?I-ATC里的CPU是用来玩儿游戏的?
山寨方案:  文中进一步介绍说,日本人的做法是,在需要列车改变速度的起点,安装地面点式信息设备(可能是应答器),机车上的点式信息设备扫描地面上的点式信息设备(应答器)就知道这是什么区段,用逻辑电路把贮存器里的本区段线路数据调出来,用于改变列车速度。我认为日本人的这种做法是恰当的啊,很工程,很安全,也很省钱,为什么归到0级或1级了呢。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如果地面应答器坏了,机车未能自动更换区段数据,司机还可以手动更换区段数据。
我的观点:你怎知日本人是用逻辑电路把贮存器里的本区段线路数据调出来?“如果地面应答器坏了,机车未能自动更换区段数据,司机还可以手动更换区段数据。”司机哪来的数据?他能换数据吗?他正忙着打电话呢?
好贴,分析的比较透彻;
回复 33# 30年信号工
& & 兄弟:感谢你的指教。首先要声明的是本人不是搞信号的,但是,对于7.23事故发生后,论坛中搞信号的兄弟依旧潜水如故本人是有看法的。事故即出,无法挽回,但在理论上首先进行一下探讨有何难处????为什么都不敢说话?偶上新浪博客,看见一篇文章,就当成了石头,扔到论坛,以期“激起公粪”,创造一个大家探讨技术的氛围。
&&关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问题想在此与你探讨:首先,可靠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关于系统的可靠性,可靠性理论告诉我们是越简单的系统越可靠。信号系统是否遵循了这个原则呢?你比我更清楚。其次,安全性只在理论上存在,因为无法量化,国际上提出了用“安全完整性”来量化衡量系统安全的标志,并且与可靠性挂钩,这就是SIL的来源。对于信号系统,SIL的要求是4级,即系统可靠性为10[sup]-8[/sup]~10[sup]-9[/sup],根据可靠性的叠加和分配原理,各子系统的可靠性事多少,你可能更清楚。EN50126标准提出了“绝对安全不存在”和“安全评估”的概念,也就是针对安全关键系统要在整个系统生命周期内合理地运用标准进行安全评估,风险和危害分析,进而对各子系统进行SIL分配,找出降低风险的技术和规章制度方案。同时,系统的可靠运行离不开人的操作,因此还要考虑有关人的因素,即人机工程。信号系统是这样完整地做了吗?你可能更清楚。
&&关于计算机的使用,还是回到了上面这个问题。由于存在软件这个“安全完整性”无法量化衡量的东西,问题就更为复杂。IEC61508、EN50128标准都对安全关键系统软件的“安全完整性”提出了要求,有文献将这部分软件称为“安全关键软件”,并提出了“软件设计过程的某些目标必须得到独立证实”、“软件的构架源代码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顺从性必须得到证实”、“低等级要求的目标代码必须得到证实”等要求,同时也引入了安全评估,风险和危害分析,SIL分配,降低风险的技术和规章制度方案等步骤,信号系统是这样完整地做了吗?要知道,windows推出已有不少年头了吧,至今还在补丁不断。。。
&&说这些,只是希望与论坛中搞信号的兄弟们探讨提高信号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必尽技术问题来不得半点假伪。。。
砖家、叫兽何其多啊!
回复 32# shlhk
& & 没文化真可怕,无知者不仅无罪,而且很无畏。
不敢正视自己错误的山寨专家是可耻的,永远也不会成为真正的专家
楼主内行,分析到位,有道理,支持!
哎。。。。CTCS3基本上就是欧洲的ETCS2,剩下的就不说啥了
22:22, Processed in 0.275991 second(s), 27 queries, Memcache On.
Copyright &
www.rail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夜你会不会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