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煤场地环评报告论文怎么写写

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彬县水帘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彬县水帘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13:02:38|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彬县水帘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格式:doc&&&
贡献者:Ryana1229
上传时间: 11:22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55KB
所需积分:& 8
(C) MBA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赫章县威奢煤矿(建设规模:15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安全防护_中国百科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文章内容:
赫章县威奢煤矿(建设规模:15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赫章县威奢煤矿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
  赫章县威奢煤矿(建设规模:15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Guizhou Coal Mine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3311号
  2012年01月
  目 录
  1 项目概况 1
  1.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1.2 工程简况 1
  2 项目环境影响、生态整治及污染防治措施 2
  2.1 生态环境 2
  2.2 地表水环境 2
  2.3 地下水环境 4
  2.4 环境空气 6
  2.5 声环境 6
  2.6 固体废物 7
  3 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 8
  4 环境经济损益 8
  5 环境风险 8
  6 环境可行性分析 9
  6.1 与相关规划及政策协调性分析 9
  6.2 清洁生产水平 9
  6.3 总量控制 10
  6.4 公众参与 10
  7 总体结论 10
  8 要求与建议 11
  8.1 要求 11
  8.2 建议 11
  1 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赫章县威奢煤矿
  建设单位:赫章县威奢煤矿
  建设地点:贵州省赫章县威奢乡
  建设性质:新建(新设置矿权煤矿)
  建设规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服务年限16.8a。
  1.2 工程简况
  赫章县威奢煤矿属《赫章县整合煤矿、生产结构调整及合理矿权设置方案》和黔煤呈〔2007〕3号“关于批复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请示”中的新设置矿权煤矿,矿井井田位于威奢乡境内,工业场地位于威奢乡渔塘村。该矿于2008年7月委托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该矿进行了开采方案设计,矿井井田面积1.87km2,设计可采储量379.43万t,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矿井服务年限16.8a。目前,矿井井下和地面施工已基本完毕。
  设计开采M18和M29号煤层,属中厚煤层,煤质为低中灰、中低硫、特高热值无烟煤。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炮采工艺,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威奢煤矿分1个水平2个采区进行开采,水平标高为+1476m。该水平以上部分为一采区,水平以下部分为二采区。设计首采区为一采区,首采煤层为M18煤层。
  目前矿井已处于施工后期,工业场地设置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生产设施和辅助生产设施、公用配套工程以及生活福利设施,矿井投产时共移交3个井筒。
  设计采用威奢乡水利站的水源该矿井生活、消防用水供水水源,并利用处理后的矿井水作为矿井生产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生活、消防用水水源补充。矿井工业场地锅炉房设DZL1-1.25WⅡ型锅炉1台向全矿供热,锅炉燃用矿井原煤;瓦斯电站建成后,利用瓦斯电站余热供热,取消燃煤锅炉。
  矿井供电电源一回路引自赫章县威奢变电站提供10KV电源,二回路引自赫章县平山变电站10KV电源,矿井地面设地面变电所,在井下设井下。矿井年电耗量约3962250kW?h,吨煤电耗为26.42kW?h。
  矿井在籍总人数339人,矿井全员效率2.5t/工。矿井建设总投资2831.39万元,环保工程投资201.99万元,环保工程投资占项目总投资比例为7.13%。
  2 项目环境影响、生态整治及污染防治措施
  2.1 生态环境
  1)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
  矿区总体为中低山地貌,评价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和水稻土,属中度水土流失区。评价区农田植被和灌丛植被是最主要的景观生态类型之一。目前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环境质量整体尚好。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评价区涉及的村民点,受地表沉陷影响的土地、动植物资源、地表和地下水环境以及各种地面设施及矿区内道路等。  2)施工期生态影响  矿井各场地占地主要为旱地、灌木林地和荒草地等;评价要求保存好施工期占用土地的表土层,以用于服务期满后的工业场地的土地复垦之用,占地耕地的需要进行异地补偿。  3)运营期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  (1)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  矿井建成后区域生物量的减少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可以承受的。  (2)地表沉陷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本矿井开采后地表沉陷表现的形式主要是地表裂缝、局部塌陷、崩塌和滑坡等。地表沉陷对区域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局限在采空区边界上方的局部区域。  (3)地表沉陷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矿井主要煤层开采后全井田最大下沉值将达到2.4m,地表移动变形影响范围全井田为1.49km2。根据设计开拓布置和预留的村寨变化煤柱,首采区煤层开采后后寨东及小平子位于M29号煤层开采范围内,受到地表下沉Ⅳ级破坏影响。由于后寨东及小平子村寨均位于公路两侧,因此,评价要求结合公路煤柱留设M29煤层的村寨保护煤柱。全井田开采时,除上述首采区受影响的村寨外,主要是何家湾子和蚂蚁箐将受到地表沉陷Ⅰ-Ⅱ级破坏影响,因此,环评要求对受影响的村寨采取维修加固措施。  矿井开采对工业场地、矸石场以及大水沟等季节性冲沟的影响均很小。  (4)地表沉陷对耕地、林地的破坏及生态综合整治措施  矿井全井田开采后受地表沉陷破坏的耕地总面积为45.57hm2,受地表沉陷破坏的林地总面积为96.49hm2。  矿井投入生产营运后,因采煤沉陷受中度破坏的基本农田面积约13.37hm2,重度破坏的基本农田面积约1.50hm2。环评要求由业主出资,对受地表沉陷影响的耕地及基本农田进行土地复垦、整治和补偿。  4)加强工业场地绿化,并对工业场地地面进行硬化处理。  5)矿井服务期满后的生态保护措施  矿井服务期满后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仍采用运营期的土地复垦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各工业场地内各种建筑设施可根据当地需要双方协商妥善处理。对当地不能利用的各种井筒等采取封闭措施。对不能利用的场地,宜进行农业和林业复垦。  2.2 地表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矿井建设后工业场地污废水受纳水体为瓦厂沟。  评价区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标准。监测结果表明瓦厂沟各断面各监测指标均未超标,说明各断面水质完全可满足Ⅲ类标准要求,可新建排污口,大水沟为季节性冲沟,且W6断面石油类超标,不能作为受纳水体。  2)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目前矿井水处理站及生活污水处理站已经建成,环评要求,尽快健全矿井的污水收排系统,将后续施工期的污废水处理后按环评要求排放。矿井水处理站未运行前,评价要求采用临时的沉淀设施(沉淀池容积2×1m3),经混凝沉淀处理后的井壁淋水和施工废水可作为施工用水和施工场地防尘用水,复用剩余的矿井水达标排放。在生活污水处理站建成运行前,修建隔油沉淀池(5m3×2)集中收集生活污废水,生活污废水经隔油、沉淀等措施处理后,复用于施工用水及场地洒水防尘,剩余部分达标排放。  3)运营期污废水治理及排水对地表水的影响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60.0m3/d,目前已建成矿井水处理站,处理站规模1680m3/d,采用调节+曝气+絮凝+斜管沉淀+锰砂过滤+部分消毒的处理工艺,处理后矿井水(部分消毒)用作矿井生产用水、井下防尘洒水、瓦斯抽放站冷却补充水,其余矿井水水质优于《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Fe执行《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排入瓦厂沟。本项目矿井水的内部复用率为62.12%。  矿井工业场地生活污水产生量为90.92m3/d,现有污水处理站规模72m3/d,污水预处理后采用预处理+调节+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沉淀的处理工艺,环评要求增加规模24m3/d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净水器,总处理能力96m3/d,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排入瓦厂沟。  地表水预测结果表明,矿井污废水正常排放情况下对瓦厂沟的水质影响较小,但非正常排放下对瓦厂沟或大水沟的水质的影响较大,因此环评要求尽量避免事故排放,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实施雨污分流,环评要求在半封闭棚架式储煤场四周设置煤泥水的收集边沟,以避免雨季煤泥水对周围地表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  4)矿井服务期满后的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生产停止后,矿井水(斜井排水)处理站才能停止运行。工业场地若为当地再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站则仍需继续运行。  2.3 地下水环境  1)环境质量现状与保护目标  评价区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环评选取区域出露的2个泉点进行采样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各项监测指标均不超标,说明目前区域地下水情况较好。  地下水保护目标为评价区具有供水意义的井泉和含水层。  2)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措施  (1)监测井泉位于龙潭组,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水质现状良好,并且井泉尚未漏失,目前未受煤层开采影响。  (2)导水裂隙带预测分析表明,井下开采主要对煤系地层龙潭组P3l和长兴大隆组P3c+d承压含水层产生疏干影响;对其他上覆含水层及下伏含水层的影响较小。  (3)J1和J2井泉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可通过纳入矿井供水予以解决。同时煤炭地下开采具有不可预见性,环评要求营运期间凡是由于本矿开采影响附近村民生活用水的,应由业主出资解决。  (4)评价要求采取减少污水入渗、及时填补裂缝、饮用水源漏失赔偿、建立水文地质观测点、动态观测网等多种措施,以减少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  2.4 环境空气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二级标准。环评在工业场地和威奢公社共设置2个环境空气监测点共设置2个环境空气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矿井工业场地环境空气采样点中TSP、SO2日均浓度和SO2小时浓度均未超标;说明工业场地及附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保护目标为工业场地西侧的后寨东村寨、南侧田坝村寨以及运煤道路两侧村民点。  2)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矿井施工期(很短)锅炉排烟和施工扬尘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施工期环境空气防治措施:施工营地锅炉燃用低硫煤;工业场地施工道路采用洒水措施;施工期间施工材料和在装、运、卸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采取洒水防尘和加盖篷布等措施。并定期对施工现场的裸露地面进行洒水抑尘。  3)运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与环境影响  (1)矿井建成后,锅炉燃煤烟气采用高效湿式脱硫除尘器处理后,正常情况下烟气中烟尘和SO2最大落地浓度远小于标准值,锅炉排烟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瓦斯电站建成后,可利用瓦斯发电站余热替代燃煤锅炉,消除燃煤烟气的污染影响。  (2)工业场地地面储煤场为半封闭棚架式储煤场,运输皮带设置在封闭式走廊内,筛分设备和转载点设置在筛分楼和转载站内,对筛分、转载和装卸等分散产尘点采取洒水防尘措施和工人个体防护措施,减轻生产系统扬尘对环境空气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矿井产品煤汽车运输产生的废气、运煤公路产生的运输扬尘等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矿井新增的交通流量对道路两侧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4)环评建议综合利用的瓦斯纯量为630万m3/a,占瓦斯抽放纯量的92.70%。  2.5 声环境  1)声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类标准。评价在在威奢煤矿工业场地、附近村民点及运煤道路旁村民点共布置6个噪声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区内声环境质量现状均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声环境现状良好。  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工业场地西侧的后寨东村寨、南侧田坝村寨以及运煤道路两侧村民点。  2)施工期噪声影响及防治措施  工业场地昼间、夜间施工噪声对工业场地西侧后寨东村民点有一定的影响,夜间施工将对田坝村寨产生一定影响;矸石场夜间施工将对田坝村民点产生一定的影响。环评要求矿井井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对设备定期维修、养护;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强化施工期噪声的管理,避免噪声扰民事件发生。环评要求在非申报及公示情况下夜间禁止施工,由于后续施工期短,施工期矿井建设产生的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很小。  3)运营期噪声影响及防治措施  矿井主要噪声源为工业场地压风机房、通风机、瓦斯抽放站泵站、坑木加工房、机修车间、锅炉房鼓引风机、污水处理站及筛分楼噪声等,评价针对高噪声源分别采用减振、吸声、消声、隔声等声学治理措施以及优化总图布置的措施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矿井投产后,工业场地厂界噪声昼夜噪声预测值均达标。在采取各项噪声控制措施后,矿井产生的噪声对区域声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  2.6 固体废物  1)施工期固体废物及其处理方式  矿井井巷工程矸石大部分作为工业场地填方,剩余部分运至矸石场堆弃,施工期建筑垃圾尽量回收利用,矿井施工垃圾及时清运至当地环卫部门认可地点处置。  2)运营期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情况  (1)煤矸石处置及综合利用  矿井运营期采掘矸石及手选矸石共1.5万t/a。类比分析矿井煤矸石为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初步分析矿井煤矸石可用于制砖,在综合利用未落实前,矿井生产期煤矸石要求运往矸石场暂存。环评推荐矸石场紧邻工业场地东南侧的荒沟内,矸石场占地面积0.70hm2,容量大于6.0万m3,服务年限大于5.0a。矸石场可按Ⅰ类贮存场设置,矸石场设挡矸坝、截排水沟和排水涵洞,挡矸坝下设沉淀池(40m3),矸石淋溶水经沉淀后排放。  (2)其它固体废物处置  锅炉炉(灰)渣与煤矸石一起运往矸石场堆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进行有机堆肥和无机填埋处理;矿井水处理产生的煤泥压滤后外销;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与生活垃圾一并进行堆肥处理。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理或处置后,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3 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  矿井应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加强排污口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矿井施工期及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在矿井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出口设置污废水计量装置,在矿井污废水总排口安装在线自动监测仪。  4 环境经济损益  矿井年环境代价30.60万元,吨煤环境成本2.04元,万元产值环境代价68元,环境保护工程效益指数1.41,说明威奢煤矿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经济上可行。  5 环境风险  本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是采煤诱发的地质灾害、矸石场溃坝、矿井事故排水、地面瓦斯综合利用系统爆炸,地面炸药库爆炸、工业场地洪灾风险等。  评价要求严禁在陡崖下方新建房屋,以避免矿井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环评要求加强观测,及时发现险情,以预防各类地质灾害可能对人畜、建筑物及环境带来的危害。环评要求矿方的地灾部门应根据本矿井田范围内陡岩和危岩、以及井田内崩塌的情况设置地质灾害自动监控系统,在崩塌处设置警示牌,并加强井田内各村寨及场地的观测,以便及时疏散附近的村民和预防各类地质灾害。  矸石场发生溃坝时影响距离约163m,溃坝在雨季可能影响大水沟的行洪,业主应积极寻找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减少矸石堆存量来避免溃坝风险的发生。  本项目需从防范井下突水,同时应避免污废水处理系统失效而产生的事故排水。  矿井瓦斯利用系统设施和管道、地面炸药库爆炸发生的几率较小。  工业场地易受到山洪影响,矿方应严格按照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措施进行建设,使工业场地避免山洪影响。  6 环境可行性分析  6.1 与相关规划及政策协调性分析  威奢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为新设置矿权煤矿,属《赫章县整合煤矿、生产结构调整及合理矿权设置方案》和黔煤呈〔2007〕3号“关于批复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请示”中的新设置矿权煤矿。  矿井设计采用炮采工艺,原煤属低中灰、中低硫、特高热值无烟煤,分级排矸后主要销往纳雍一电厂作动力用煤,矿区建设符合区域煤炭发展规划。  矿井井田内无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各场地选址不属于赫章县规划城区,矿井建设符合相关规划要求。  矿井开采煤层平均硫分均小于3%,产品煤主要销往纳雍一电厂,因此矿井建设符合《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矿井水处理后要求尽量复用于矿井内部各用水环节,复用率可达62.12%。矿井煤矸石要求进行利用,在综合利用落实前,要求运至矸石场进行定点处置,处置率为100%;瓦斯利用率为92.70%;沉陷区整治率为98%,各项指标均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贵州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的要求。  6.2 清洁生产水平  矿井清洁生产水平总体接近煤炭采选业国内清洁生产三级水平,需进一步改进开采工艺,降低物耗、能耗,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率,以使企业达到清洁生产水平要求。  6.3 总量控制  评价通过计算,建议本工程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COD:1.50t/a;NH3-N:0.27t/a;烟尘:1.20t/a;SO2:4.46t/a,NOx:1.27t/a。  6.4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调查显示,100%的被调查个人和100%的团体均支持威奢煤矿的建设;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针对受调查团体和个人关心的问题,环评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和补偿措施,并与建设单位进行了沟通,以确保矿井建设和投产得以顺利进行。  7 总体结论  威奢煤矿建设符合区域煤炭开发规划、环保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可为纳雍一电厂提供优质动力煤,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其建设是必要的。  威奢项目组成、选址、布局、规模、工艺总体可行;公众支持率高;污染物排放总控指标要求征得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和落实;矿井水、瓦斯、煤矸石等均要求进行综合利用;沉陷区制定了生态综合整治规划;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强度均较小。环评报告和开采方案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在贵州其它矿区均有成功实例,实践证明是可行、可靠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赫章县威奢煤矿的建设是可行的。  8 要求与建议  1)因矿井建设和地表沉陷会产生破坏耕地的问题,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好补偿和土地复垦的工作。  2)建设单位加强与评价范围内村民的沟通,搞好矿群关系,及时处理矿井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引发的矛盾,避免矿群纠纷。  3)建设单位必须确保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及排水系统正常运转,禁止将经处理或未经处理的污废水排至大水沟。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注意:遵守《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