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圈子设计或存缺陷 只做老高电商圈子不好吗

支付宝自黑 关不上的朋友圈是否是陷阱
作者:中关村在线 陈玉兰
  第1页:支付宝是在招黑还是自黑?  [(,)在线投影机频道原创]最近为做社交煞费苦心的支付宝在招黑和自黑的路上越走越远了,远的不说,单说前两天在上跟网友互撕、并且恼羞成怒起诉网友的事情来说,这不长的时间里掉下的粉估计都够装一箩筐了。其实支付宝保持在8.6版本便已经相当完美,对于追求实用性的小伙伴们来说,强行升级的9.2新版支付宝更像是一个穿着超短裙的大妈。  “爱上不完美”是研发者的乐趣,更多的用户只想把支付宝当作一个安静的“美钱包”。然而一方面急着撸袖子跟微信干架、一方面还惦记着为淘宝、天猫拉人的支付宝,其实从来都不甘心只做一枚用来支付的钱包,于是自带朋友圈的9.2版推出了。有时候安安静静的做一只钱包也挺好  在9.2版本中,支付宝新增加了三项功能:支持多种语言切换、新增生活圈、支持阅后即焚。其中支持多种语言切换算不得新鲜,在很多APP中都有所应用。比较有趣的是跟微信朋友圈类似的“生活圈”和阅后即焚功能。跟微信朋友圈相比,支付宝生活圈除了可以发附带图片、小的状态外,还具备一个独立的现场模块。新奇体验背后 得到的也许不是认同9.2版本的支付宝新增多项功能  如果说9.2版本的支付宝最开始带给用户的是惊奇和惊讶,那么接下来便是多数人的别扭和“被使用”的愤怒了。好奇心虽然还不至于害死猫,但是因为手痒点开支付宝朋友圈的小伙伴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开了就甭想关上的单项选择题。  第2页:关不上的生活圈  关不上的生活圈  打开就关不上的支付宝朋友圈之所以让人恼火,是因为在这个已经被大家习惯性作为钱包使用的支付宝APP中,毋庸置疑,朋友圈就是一根鸡肋,而且是只有电商和需要推广的厂家们“吃”着有味儿的鸡肋。相信大多数人是不会拿着自己的钱包当做手机来使用的,就像很少有人拿微信钱包储存家底儿一样。支付宝究竟是知托付还是负知托?  在这次支付宝与某网友的纠纷中,9.2新版支付宝便是导火索。强行开启的新功能和无法关闭的朋友圈在强行匹配好友和隐私泄露面前似乎也变得无关紧要了。该网友指出在使用淘宝的过程中,被支付宝默认发送好友请求,而自己根本不知道,而且那些经意或者不经意间所加的好友还不能够删除,而且任意一个好友都可以看到自己在生活圈中所发的东西(估计也没几个人会发)。  生活圈 一个尴尬的新功能  在一大堆事实和物证面前,即使我们还没有经历新版支付宝所带来的困扰也感觉不寒而栗,毕竟时代,用户的信息隐私早就脆弱不堪,更何况还是一个大家信赖已久的支付平台呢?早在几个月前,凡是使用支付宝APP中的任何功能,就必须设置一个与淘宝、天猫登录账户绑定的快捷登录名,而密码则默认为支付宝付款密码,强行推广绑定的形式让很多人反感却又无可奈何。在线支付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线支付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刷卡更快捷更方便、比现金更便携更智能,可以说,很多人的生活中已经开始离不开支付宝,然而随着一代代支付宝的更新,商业时代的重利趋势也在一步步降临。毕竟不是国有为公的企业,支付宝不论是强行为天猫、淘宝做推广,还是跟微信干架,都无可厚非。然而开始把用户甩在利益链当中做箭,究竟是竞争中的急功近利还是自我膨胀中的玩火自焚?  第3页:支付宝为何做社交?  支付宝为何做社交?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支付宝的生活圈类似微信朋友圈,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支付宝开拓这一新功能的动机。是相爱相杀之后的功能互容?还是白热化竞争中的不甘示弱?又或者是,另一种竞争策略的开始?种种迹象表明,跟微信的竞争其实还不至于将支付宝的头脑冲昏至此,更大的可能是,支付宝要开始回归“私有制”了。支付宝生活圈其实类似朋友圈  大家都知道,支付宝是从淘宝网分拆独立的,十几年来,逐渐成为国内较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当年的电商在市场中还是如鱼得水,现如今,随着互联网市场的迅速发展,电商竞争变得激烈而残酷,企业和品牌的代谢快过四季的更迭,淘宝也许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淘宝了。所以渐渐式微的电商母体,需要已经强大的支付宝重新回归来做依托。电商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支付宝开通生活圈 最高兴是其实是电商  就像前文所述,支付宝开通生活圈,最高兴是其实是电商。因为这是继微商泛滥的朋友圈之后的一个完全空白的领域,充满商机和推广先机。而且作为一个支付平台,支付宝完全可以提供推广、购买、付款一条龙服务,这或许,真的是淘宝等电商焕发第二春的一个转折。当然,前提是支付宝在自黑的道上及时止步。  第4页:强行绑定背后的安全问题  强行绑定背后的安全问题  对普通用户来说,支付宝是否会推广告都无关紧要,真正要人命的是那一次次关于漏洞的报道。因为余额宝的高收益率,很多人已经将支付宝当作一个存放家底的网上“箱”,一旦出现漏洞,直接受影响的便是用户的资金,这不能不令人担心其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各种花式绑定的情况下。强行绑定背后的安全问题  支付宝的蚂蚁花呗会提供1000元的信用额度,很多用户担心,一旦手机不慎丢失,不良者会通过花呗为所欲为。而且新版支付宝还取消了手势密码,对用户来说,安全保障又减少了一层。手机丢失后 支付宝也会存在安全隐患一篮子设计背后的喜与忧  支付宝APP是一个“心”很大的软件,几乎可以称之为一篮子设计。几乎每年都会爆发的漏洞事件很难让用户拥有百分百的安全感。用户信息被泄还只是其次,真正闹心的是,APP还在,钱却没了。并且跟其他网站有所不同的是,支付宝相当于是用户的随身钱包,而且很多人选择将大部分“家当”放入余额宝中“钱生钱”,一旦信息泄漏,直接损失便是钱财失窃。  第5页:你会卸载支付宝吗?  你会卸载支付宝吗?  也许可以说,虽然支付宝的用户还在增加,但是很多已有的用户已经开始伤心了。无形中被强行纳入宣传圈中所产生的触动可能没有那么大,但是各种花式功能的开通所带来的副作用却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比如没有开通蚂蚁花呗的小伙伴,一个不小心就会因为手快而糊涂的开通了也许自己并不需要的服务功能,并且在某个时刻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你会卸载支付宝吗?  可能对支付宝来说,前期的预热铺垫已经足够,现在的规模也不再需要去顾及用户的感受。毕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跟抽大烟一样,很多人的生活已经不能够缺少支付宝,你,会卸载支付宝么?还能够卸载支付宝么?用户是决定市场竞争的关键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迷茫的问题,也是一个让支付宝沾沾自喜的问题。现在虽然也有很多其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但因为发展时长和市场份额的原因,能够与支付宝相抗衡的APP还寥寥无几,这也是目前支付宝能够放心大胆“耍流氓”的主要原因。和谐的市场,还是需要更多的竞争者来制衡。  和谐的市场 需要更多的竞争者来制衡。  总结:支付方式从线下网线上转移的趋势,促使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支付宝作为目前国内较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它的一举一动其实直接关系到用户们的切实利益。不过在互联网市场中,没有哪个用户会愿意做死忠粉,一个起步于用户的企业开始把用户当枪使,那极有可能是固步自封的开始。
(责任编辑:HN666)
10/19 07:5210/16 08:2810/12 01:1010/10 22:2409/22 02:4509/21 01:2509/15 13:53
科技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摘要:支付宝做“圈子”的本质,就是要“帮助商家成功地运营粉丝”,其实就是一个“支付宝2B2C”的概念,而支付宝要做的就是输出能力!
【听杨姐说】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这两天支付宝的照片事件真是刷屏啊,居然还有人说是支付宝故意的——艾玛,姐知道支付宝的炒作能力是所有互联网公司中最强的,但这种事搞不好擦枪走火,还是有一定危险度的,支付宝会不会让一个新的重点战略级产品一上来就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冒这样的风险,我深表怀疑。
其实吧,还有一个更离谱的说法也很让姐……不忍直视,就是说支付宝要搞社交。
唉,这明明是我大支付宝在跟我大微信支付斗啊,支付宝要搭建付款场景,为什么有人认为支付宝在做社交呢……艾玛,估计是因为“来往”失败了吧,所以大家一看到支付宝搞这个圈子就认为支付宝屡败屡战……无语!
那么我告诉你们:不对!
支付宝屡败屡战是真的(阿里系的一个优点就是有一种打不死的小强的坚持精神),但不会再傻到再去做社交——其实有时我也老怀疑“来往”的本质并不是“做社交”,而是“铺路”!
鬼才会做社交
来,告诉你们姐眼中的支付宝在干啥——自从微信红包崛起后,可以说支付宝肯定受到了影响。这两种支付工具最大的差别在于什么?在于微信的打开频次远远高于支付宝,微信的活跃度那是全宇宙已经阻拦不了的了,且用户使用时间长——这就是当年QQ的路数:只要用户在我这里挂着,什么时候我都接触得到他,我就有无穷尽的机会。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微信支付再加上“场景”后的巨大威力:吃饭、打车、看电影……只要你要消费,就可以用微信支付,这就是场景带动了微信支付,最大的场景是啥——微信红包!
而支付宝则不是,大家使用支付宝只在支付的时候使用,日活和月活都不如微信支付——所以支付宝一直在努力增加各种可能的场景:水电费,电话费,只要你愿意付的钱,支付宝就给你搭建这些个场景!
所谓的圈子是什么?不就是一个一个的兴趣小组么,举个栗子:杨姐我去建个“多肉”圈子——不是肥肉啊,是仙人掌!大家平时没事可以一起发发自己家仙人掌的图片,等这个圈子里的人到了一定数量,例如吧5000人,我是不是就可以在里面卖仙人掌?比如发个小球球的照片,然后喊大家来团购?群里的群友是不是理所当然地就可以用支付宝了?
懂了么?这不是社交,而是赤裸裸地建立支付场景!你以为马云马老师在“来往”之后还会在SNS上跟腾讯死磕么?不会啊亲们,QQ的时代你们怎么没看到阿里着急?因为那时真的没有那么多场景,腾讯玩的是虚拟道具、游戏啥的!
而微信的公众账号其实真的差点就要抢了马老板的饭碗!来,给大家从头表表这段映画。
微信电商……成功么?
毋庸置疑,微信是近年对中国银民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产品,但我真心觉得微信失去了一次颠覆中国电商零售业的机会,也失去了一次改写中国电商格局的机会。
想当年,微信公众账号刚出来的时候,大家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马老师辣么紧张么?不是因为大家都爱看心灵鸡汤文哦,而是因为——大家换个视角看:每个微信公众账号是不是一个淘宝小店?
是的,每个公众账号其实就是一个电商!所以马老师拼命要做“来往”嘛。但是,微信公众账号干了一件至今杨姐都不能理解的事,就是把订阅号和服务号分开!
所有的企业最开始都满心欢喜地用订阅号做内容吸引粉丝,等粉丝吸引上来了,好不容易粉丝被内容打动了要买东西了,却不能购买——你需要再去关注服务号,要知道,退出订阅号,点右上角“+”,再搜索服务号,然后再点开,再关注,关注后再前前后后去找自己刚才想要买啥……呃,都忘了想要买啥了!
没错,这是多少次点击啊?
大家都知道,在互联网上,每一次点击都会损失很多很多用户……每次跳转都会有不少人放弃……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美女追求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好不容易把他勾引过来搞定了马上就要拜堂成亲送入洞房了,美女却告诉小伙亲妹妹本是旁边那座山上的仙女,你得爬山涉水来救我才能得到我……
有真爱的嘛当然去救了,但是,有那么多痴情执着的人么?况且为了一条围巾、一盒麻糖,你说大家有那么饥渴非要去服务号买么?在一次一次的点击中,嫌麻烦放弃了,突然有事打断了,冷静了不冲动了……
而那些订阅号,企业是要雇至少一个人专门去维护的,按一个人算一年至少也要十万吧,还不一定能做得好,要知道企业可都不是专业的媒体人啊,他们怎么能好好做一个媒体做的事情呢?所以,以杨姐的亲身体验来看,俺微信公号中除了肯德基外都不需要存在……因为只有KFC使用频次最高!
而最可恨的就是招商银行那样的微信公众账号,引导你关注了公号以后,提醒你到还款日了,但是不告诉你要还多少钱,你要想查,请登录APP……你登录了APP后,又让你关注公众账号,还是不告诉你要还多少钱……呸,你们的KPI是包含了两个指标的点击吗,来回折腾人我关注你干嘛,还不如上个闹钟呢!
哦蜜脱佛,息怒息怒……姐不生气,姐不生气……言归正传!
所以,公众账号精神(订阅号)和肉体(服务号)分裂,导致了很多公司最终放弃且内容也真的难以吸引用户——而剩下的以媒体为入口的大号,则都选择在“阅读原文”中加上一个电商的链接,去卖当日公号所发的产品——累心啊,虐心啊!
传了很久的订阅号和服务号合并,从去年年底至今……又如石沉大海!
但是,微信的导流厉害啊,大家知道2014年3月腾讯战略入股京东后,5月、8月,分别开放微信、手机QQ一级入口给京东购物,此后京东大量的流量都是来自微信。微信给京东导流能力的相关数据网上很多,姐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支付宝要怎么玩?
我大腾讯没有电商,所以微信建公众账号想做“腾讯牌小淘宝”——倡导口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而我大支付宝呢没有粘人的基因,所以支付宝现在要开始学会“做媒体,粘住人”!
圈子——共同的兴趣小组,就是可以粘人的方式之一!但是,大家注意了没有,支付宝不是自己在经营这些“圈子”,而是把这些圈子交给合作伙伴经营——各位菜心们,这是一种什么思维?
平台啊!!!
换句话说,支付宝如果真的要自己做SNS,是不会把圈子都交给合作伙伴的,支付宝就应该每天自己派人泡在圈子里,了解大家会聊什么,怎样引导话题,让大家互相多加好友,建立关系链(这个才是SNS的核心),再没事多发发红包,当个称职的“群主”!
但是支付宝没有这样做,而是在灰度测试时就把这些圈子交给了“合作伙伴”!!!艾玛,亲们应该想到这意味着什么了吧?
除了根本就不是要做SNS以外,这也意味着支付宝从一开始就想好了只做“裁判员”,不做“运动员”!
首先,帮助商家建圈子。
新闻稿上说“支付宝已经上线了近百个圈子,覆盖的领域包括金融类的股票、基金、保险,母婴类的孕期妈妈、婴幼儿,兴趣类的同城宠物、跑步、健身、读书、游戏、动漫、数码,以及海外的华人圈等”——这是不是相当于,在支付宝里开了一个个垂直的“频道”?
我猜支付宝的玩法是,未来让这些合作伙伴自己经营这些圈子,相当于自己建立了一个“公众账号”,或者说是一个“小店”,圈子里的群友都是“粉丝”——接下来群主可以没事每天发发红包提高一下活跃度,然后让大家看看产品信息,组织组织活动,推推新产品。当然,这些圈子的主人必须擅长经营,你卖货太烦粉丝也是会转场滴。
而支付宝呢——老司机绝对不会做“小事”,支付宝要向合作伙伴提供的是“基础能力”,又是一个“水电煤”的套路!
第二,产生内容
新闻稿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与微信公众号上只能进行单向信息传递不同的是,在支付宝的‘圈子’里,不仅是运营者与用户之间进行互动,同一个圈子的用户与用户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和共享,同时优质的内容也可以置顶,从而得到更好的沉淀”。
这是什么?是不是很像百度贴吧和新浪微博的结合体,前者吧主特征明显,后者UGC内容特征明显——换句话说,支付宝的圈子运营思路跟微信公号是一样一样的“媒体思路”!
第三,导流
支付宝除了开放支付能力外,流量肯定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重点:萌星人创始人兼CEO任召宾不是说么,萌星人宠物圈依托阿里大数据体系、支付宝为聚合交流平台,萌星人提供内容发布和服务——“这样有效的合作模式,短短一周宠物圈的用户就已经突破了三万人”……要是在这里卖卖狗粮、猫粮啥的~~~~艾玛,那后果太美我不敢想象!(相反,微信禁止这种类似的导流吸粉,获取用户成本真的很高!)
所以,各位菜心们看懂了么?
总的来说,支付宝这个新的“小社会”里,就是联合无数个商家来运营这些“圈子”,产生内容,用内容吸引用户来做粉丝,最终实现商业化——这不就是活脱脱另一个形式的公众账号体系么,只不过粉丝也可以产生内容了,而微信公号不可以。咱们前文讲过,微信公号的本质其实是一个个小店!
商业模式都是现成的
So,支付宝做“圈子”的本质,就是要“帮助商家成功地运营粉丝”,其实就是一个“支付宝2B2C”的概念,而支付宝要做的就是输出能力!
今年8月份蚂蚁金服不是开放了12种能力么——除了支付、开店、营销、会员、社交、协同、公共服务等,还有数据、安全、信用、理财、融资!(相信我吧,这才是支付宝的人生理想——跟微信一样,做水电煤……)
那么,一个问题来了,我大支付宝有绳墨好处涅?(我粗浅地想想我要是支付宝的话我怎么赚钱哈)
首先,所有人用支付宝来付款是肯定的吧,增加交易数量和总额!
其次,理论上圈子的内容会提高人们打开支付宝的频次——提高活跃度,是我大阿里毕生想超越微信的梦想!
第三,卖坑位——哪个合作伙伴想成为“圈主”,可以像聚划算那样给我大支付宝交“坑”钱!(这个短期内不会,短期内支付宝应该是先做生态——未来可以有,当圈子真的能做起来的时候,流量大的时候)
第四,卖粉丝——支付宝有那么多大数据,我完全知道谁喜欢什么,推把你的圈子推给她,只要她进了你的圈子,粉了你,OK,总得给我点推广费吧?说穿了,这不就是广点通的玩法么?
第五,用我的平台,每年交点IT服务费应该的哦!现在淘宝天猫这套玩法很成熟了
第六,每个粉丝想把自己的帖子置顶,是不是也得买点“粉丝头条”啥的……咦,这个时候只见新浪回眸一笑,亲,不就是我们微博的玩法么?
当然,以上的都是“术”的层面,而阿里其实最厉害的大招,还是蚂蚁开放的那12把刀!
所以嘛,看完这篇文章如果谁要再敢跟姐说支付宝要玩社交……我……当然也拿你没办法……
杨姐点评:
支付宝这个玩法能不能成功不好说,因为兴趣爱好对某些人来说可以算是强需求,但又不像微信的“通讯”和“工作工具”两个属性那么强。
不过,我突然想到,如果支付宝此次的圈子能够刺激微信下决心把“订阅号”和“服务号”真的合并了,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嗯,用赵本山的话说:这个可以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为了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请您使用Chrome,360,搜狗,傲游,火狐及Safari等浏览器观看视频。
支付宝圈子引热议,信用评分该怎么用?
支付宝圈子悄然上线引发热议,舆论重压随即下线,支付宝的社交之路为何步步惊心?个人征信的派生用途边界由谁界定?互联网金融之夜,为您解读。
本期嘉宾:
贺志强:360金融执行副总裁
阳淼:资深媒体人
以下为文字实录:
CBN:支付宝尝试圈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什么结果出现如此大的偏差?
阳淼:第一是一些引起争议的照片和素材出现在圈子里,撩动了大家敏感的神经,另一点是对信用数据、征信数据的使用,这次可以说是突破了边界,信用分在750分以上才能评论让社会出现一种分层,这是监管当局或其他的部门都不愿看到的现象,所以引起的争议非常大,后续影响还在不断发酵。
CBN:这次并不是支付宝第一次尝试做社交,为什么一定要在社交方面寻求突破?
阳淼:我觉得应该是感受到了微信强大的压力,因为金融支付是支付宝的强项,但微信通过做社交,在二三四线城市的支付市场占领了非常大的份额,一线城市很多高端用户有软件专用的习惯,还是愿意使用支付宝完成金融相关业务,但在二三四线城市大家觉得方便第一,很多水果摊可以直接拿微信支付。支付宝感到自己的领地被侵蚀,归结原因为微信有社交属性所以大家愿意用,因此屡次尝试做社交。
CBN:社交功能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具体有哪些作用?
贺志强: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本质上都在争两个东西,一是用户的使用时间,一是用户的钱包份额。每个用户在手机上最多时间花在社交上,基本上大家每天打开手机最多的使用的就是社交功能,大家争取的核心是用户打开频率以及用户使用时间,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大家线下支付同时有支付宝和微信,会选择哪一个?很多人会选择微信,为什么?微信不需要打开的过程,每天都开着,通过这一点,微信不断的侵蚀支付的市场份额,所以支付宝意识到它天生的缺陷和竞争上的劣势,需要不断通过增强自己的社交功能把劣势扳回来。这是支付宝一个很重要的考虑。
CBN:社交数据在金融或互联网金融上的价值有多高?
贺志强:在过去来讲,传统授信都在线下完成,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关注社交关系,比如申请信用卡,最多问一下联系人,打电话核实一下,这是传统银行授信模式。但现在授信全部搬到线上,社交就越来越重要,尤其现在授信遇到了最大的风险,欺诈风险。这意味着来申请的这个人很可能是假的,这时如果通过社交关系数据,能够知道朋友、同事的信息,需要把一串东西全部做假做出来,成本非常高,所以社交核心属性在反欺诈,能极大的降低授信风险。
CBN: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多大程度上引用了社交数据?以后如何规范善用社交数据?
贺志强:广义的社交不光是微信,每天打电话、发短信,所有的社交都体现你所属的圈子,都是有价值的社交数据。比如用户申请消费信用贷,机构会来看他的通讯录里的常用联系人有没有黑中介等,每家机构对社交数据的用途、用法都不一样,但这是非常重要的数据点,要做到充分的隐私保护。第二是用户授权,只有用户申请服务时,机构才可能用脱敏的方式看到数据,来使用数据,行业非常忌讳在用户没有授权前使用用户数据。拿支付宝芝麻信用来讲,假设你信用分有700多分,如果你没有授权的话应该谁也看不到,只有自己知道。这次事件的争议点在于大家把信用分显性化了,把分数结果在一些社交圈子里显性的体现出来,和价值导向不太正确的事情相连接了。
CBN:这次事件是否也给大众普及了个人信用数据的重要性?
阳淼:征信严格来说是一种金融数据,应该在严格的金融场景或者经济场景使用,支付宝这次事件敏感之处在于将其泛化了,用于他处,虽然使大家意识到征信数据的重要性,但是重要在哪儿?大众有可能被带歪,这也是此次影响的后果之一。
CBN:使用征信数据拓展商业的边界在哪里?如何界定?应该由谁来界定?
阳淼:个人认为,征信的边界在于将其限定在经济场景之内使用。如果发生资金往来场景,可以使用征信数据,用它代替一些资金往来秩序。但如果是与资金无关的场景,或是一些会产生阶级差别的场景,使用征信数据就非常不合适了,因为社会不能以钱多钱少定论人的基本权利,所以我觉得限定界限为正常的金融场景或经济场景。
CBN:该如何把握使用信用数据的尺度,防止过度营销、或使用过程中的过激或不当行为?
贺志强:当一个新事物引起争议时,需要先看一下它的本原,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征信核心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主要应用在两个领域,一是在授信领域,做金融授信时,放贷机构其实不知道申请人的情况,所以需要提交很多资料,这套流程非常繁琐,对用户来讲是最大的痛点。另外一个常见的领域是保险,保险是一个高度逆向选择的行业,反而是风险高的人愿意购买保险。所以在使用信用数据时需要反问自己,有没有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在酒店入住,信用好的客户无需交押金,一方面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酒店也不会有额外的亏损,这就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用户有更好体验的同时,让服务机构不会遭受额外损失,这是使用征信数据的核心。
CBN:是否应该在我国建立国外一样详细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征信数据的使用?监管是否也应向国外靠拢?
阳淼:这个据我了解已经有了,《征信业管理条例》是不是也有规定?
贺志强:对,国外Fico公司是专门做征信,这家公司不放贷款也不提供服务,只是提供信用分数,这是它的核心,在大数据方面,Capital One公司做的很好。这两家公司是相互分开的,什么意思?做数据的专业做数据,做信贷的专注做信贷,中间有一个天然隔开的业务屏障。做数据的公司会把数据提供给所有的金融机构,做信贷的公司也清楚如果有好的模型,数据公司其实不愿意与人共享。国外做信用评级的公司是第三方独立机构,但是国内由于政策有规定,现在虽然有8家试点单位,但现在问题在于,谁应该做这个事,和谁能做这个事。如果说谁应该做,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和电商没有太紧密的联系,避免可能的诱导效果。至于谁能做这个事,其实是拥有了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才能做,因为要覆盖几亿用户的大量数据,尤其过去没有信用卡、没有银行记录,没有相关渠道,只有通过互联网公司的电商,通过支付渠道的积累才有可能做到。但依靠互联网公司或一些偏大的互联网公司后可能会遇到一个悖论,这些公司不像Fico那样是完全独立的第三方,这是一个监管的难题,现在我们也不清楚未来的方向。
CBN:现在掌握数据的公司也是做互联网征信最强的公司,可能体系内也有利用征信的优秀渠道,要如何划分和区隔?
阳淼:现在非常考验监管层的智慧了,因为这种情况在金融史上是没有出现过的。
CBN:个人在电商平台的信用数据被用到其他场景是否合理?
阳淼:一看各家数据占有量,二看对数据的加工是否科学。原理上这种应用是成立的,现在信用数据的很大作用是消除不确定性,当占有数据越多,实际上能消掉的不确定性就越多,并不是在电商领域的信用数据只能在电商领域用作评级,实际上在电商领域的数据和习惯能够消除掉的不确定性比你个人想象的大的多。其他征信数据机构对数据如此重视也是基于这个道理,现在有成熟的算法根据行为轨迹消除掉用户的不确定性,这种跨领域应用是科学的。可能各家的算法偏重纬度不一样,我国已经允许这几家试点,无论是数据的广度,还是加工科学程度来说,都是经过考验的。
CBN:根据国外现行的征信法律法规,不管是银行还是其他的金融机构,在风险或信用判断的评分卡上要信用哪些数据纬度都要经过报备甚至准许,在中国需要做调整或改进吗?
贺志强:首先,我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是走在全世界前列的,中国现在的创新程度不亚于,甚至已经超过美国了,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些美国没有尝试过的创新。回到两三年前,在中国如果能从线上拿到一笔贷款是基本不可想象的,但是今天都可以实现,我们在大数据上其实有了很大程度的创新。第二,用电商数据做征信是有一定偏颇性的,拿我自己举例,我在支付宝的分数可能不能反应身份信用程度,因为我不常用支付宝,我家买东西都是我老婆在买,但这不代表这条路有什么问题,这些数据的使用其实还有很多潜力没有被挖掘。大家不要以为电商只是拿购买记录算信用分,其实不是,比如机构做一个量化模型,某用户过去每个月消费2万块钱,突然某个月消费8万块钱,在机构看来并不会给他增加信用分数,反而会他视为危险客户,因为突然消费变大了,机构计算的收入不能覆盖消费,这时反而会增加用户风险值。还有一个例子,电商并不止看用户买了多少东西,而是看消费金额,消费明细。送货地址,送到什么样的小区,每次支付是否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使用时间等才是有价值的数据。用户的支付稳定性,手机稳定性,地址稳定性,这些反而是电商、或互联网信贷在意的,他们关注的是背后的一套能反应逻辑的东西。但今天在中国来讲,我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觉得目前没有一家公司敢说自己已经将数据应用发挥出了很大潜力,大家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第一财经《解码新金融》
第一财经《解码新金融》是国内首档专注互联网金融的高端访谈节目。节目以权威的嘉宾阵容,深入剖析互联网金融热点,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提供实用的投资指南。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高电商圈子 垃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