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微信是什么么项目

西部大开发项目密集获批 将建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李克强|基础设施_凤凰财经
西部大开发项目密集获批 将建一批重大水利工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昨日(12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今年国家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33项,投资总规模为8353亿元,重点投向了西部地区的铁路、大型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和民生工程。
昨日(12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今年国家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33项,投资总规模为8353亿元,重点投向了西部地区的铁路、大型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和民生工程。 根据发改委披露的数据,年,我国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240项,投资总规模为48390亿元。 今年批复的项目明显向中西部倾斜的迹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西部大开发仍在继续,东部地区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产品要运出来,铁路建设必不可少。 审批项目向西部倾斜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进入四季度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批复项目共51个,其中有14个项目包含在昨日发布的列表中,还有18个同样布局在西部省份的项目未在今年开工&&发改委项目审批工作明显向西部倾斜。 此外,记者计算后,上述14个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其中仅铁路投资就达到了3805.87亿元。 从国内区域经济平衡来看,刘元春认为,西部大开发仍在继续,东部地区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产品要运出来,这都需要铁路加快建设。 以至常德铁路为例,该项目横跨重庆、湖北、湖南三地,处于中西部结合部,项目沿线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丰富。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明确,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提出&十二五&时期西部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 记者从发改委此次公布的项目列表中了解到,铁路项目中除了跨越中西部的至常德铁路工程、渝怀铁路涪陵至梅江段增建工程外,还有另一类以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扩能工程为代表的,联系西部省份的铁路线路。 报告称,我国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发达地区拥有的完善基础设施,在中西部地区仍是亟须补齐的短板。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基础的、先行的关键作用。维持和加强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 将建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据记者了解,此次发改委披露的全年数据共包括33个重点工程,其中仅今年四季度公布的就有14个项目位列其中。 密集审批的背景是,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了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今年1~11月,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114651亿元,增长17.7%,虽然仍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但去年同期的增长比例是23.1%。 今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年)时期重点向中西部倾斜。 除了铁路、公路及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还包括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等7个水利工程。 根据2012年底水利部印发的《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西部地区列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占到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各项主体目标近一半的规模。 今年11月,李克强在水利部考察并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水利建设不仅有利于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而且能够拉动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农民增收,带动相关产业,发挥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他强调,要利用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的时机,按照国务院部署,加快建设关系全局、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特别要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重大调水工程。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保本保息,轻松理财。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富盈人生产品,一次性还本付息,1000元起投。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量化投资的代表产品,拥有对冲机制,震荡市更为抗跌,能提前嗅得市场方向。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死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394240
播放数:418100
播放数:487612
48小时点击排行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有哪些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呢?还有正在兴建的大型工程?
程序定决策,按自然规律办事情,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回眸&&&
  中国西部开发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多次进行过西部开发,西部是一块开发出来的地域。原始社会的祖先们首先点燃了中国西部文明的火种,从此以后,特别是在国家形成之后的秦汉、隋唐、元明清三大阶段,中华民族逐步向其西部疆域拓进,赢得了经济文化的极大繁荣,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西部地区一度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但是人类的开发活动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自从盘古开天地,人类每一点进步无不是与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相搏,不断地向大自然伸手。开发的结果使人类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则被弄得支离破碎。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在人类开发活动中发生的沧桑巨变,特别是有些地区的破坏性开发,使这些地区的发展与生存都成为难以为继的历史事实。
  历史上的中国西部开发是以大面积屯田开荒的形式展开的。
  汉武帝曾经制订&断匈奴右臂&战略,先在陇右、河西等地区设屯田、立郡县、筑长城、修水利,以站稳脚跟。至公元前100年左右屯田开荒扩展到塔里木河中游地区。西部地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有着荒漠、半荒漠、干旱草原三个自然带,自古以来就是放牧民族的牧场,虽然山川十分秀美,但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很多地方不适合大面积农耕。然而,在这些地区大面积屯田垦荒,无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破坏林草植被,丧失地表土壤,造成地下粉沙出露而产生风沙流动和流沙堆积。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一派绿树碧波的秀丽景象。2000多年前,石羊河下游是河西走廊东部最大的一片绿洲,是匈奴人的肥美草原。汉武帝驱逐了匈奴,设立武威郡,作为屯田垦荒的重点区。到了汉、唐代,由于原垦区沙漠化而垦区中心南移至石羊河中游;到了元代,因同样的原因垦区又移到石羊河下游,今天,汉唐垦区已沦为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成为被人类废弃的荒漠。
  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并非地质时期的自然产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形成的。鄂尔多斯草原在匈奴时代是良好的牧场,从秦汉时代就开始进行大面积垦荒,土地逐渐沙化,从唐宋开始形成星罗棋布的沙丘,到清代,独立的沙丘终于连成片,从而形成了库布齐、毛乌素两大沙漠。黄河大折曲西部的乌兰布和草原变成乌兰布和沙漠也经历了如此的沧桑历史。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曾在弱水(今额济旗)下游进行大面积屯田垦荒,先后建立了轮台、米兰、库车、沙雅、新和等著名垦区,取得了显赫一时的业绩,这里曾成为&居延大粮仓&和&西域大粮仓&,当时到处是一派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繁荣景象。如今,这里的河水已断流,著名的楼兰古城成为废墟,惟见一川碎石、满目荒沙、死寂荒凉,处处是沙丘和盐碱滩。所有这些,都是中国西部曾经历过的&沙进人退&的沧桑见证。
  在我国西部开发的历史进程中,农耕文化曾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推动了我国&两个文明&的发展。但是我国因人口众多而形成了一种&见地就耕&的不良习惯,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越多越耕,越耕越多,越穷越耕,越耕越穷&的恶性循环。以往的历史昭示我们,不断发展、进化和演变着的生命,不能与自然规律相对抗,否则,就会饱尝违背自然规律的灾难性苦果。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必须注意改变那种开发就是开垦的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和开发就是开矿的粗放经营的陈旧模式,树立新的开发观念,创立新的开发方式。
  视角&&&
  西部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建设,使我国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对抑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还相当严峻,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现在森林生态功能衰退、水生态系统失调、草地资源退化、荒漠化速度加快、湿地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三化&(沙化、退化、盐渍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下降、资源管理不严等方面。西部地区森林主要分布在江河上游,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是,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很低,只有6.9%,约为全国的一半,有些地区只有1%左右。大兴安岭林区虽然面积没有大的减少,但由于大面积的人工幼林代替天然林而造成森林的各种生态功能衰退。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根据统计,目前面积已达到45万平方公里,而且正在不断扩大。我国西部地区草地资源十分丰富,从呼伦贝尔高原起,经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北部、新疆至青藏高原南缘,绵延长达4500公里,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历来就一方面为人类提供食品饮料等物质资料,另一方面为人类提供栖息地、气候控制、养分循环等最基本的服务,草原的变化必然引起整个生态神经系统的强烈反映。但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在西部草原先后掀起了多次毁草垦荒高潮,其规模大大超过了任何历史时期。据有关资料表明,近20多年来,在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开垦草地680万公顷,其中大部分是水草丰美的牧场,形成了&农业吃牧业、风沙吃农业、生态被破坏&的严重后果。再加上牲畜严重超载过牧和人为的&挖、砍、搂&等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被破坏的草原约达到一亿多亩,造成了草原的严重退化和草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我国荒漠化日趋严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0多万平方公里,每年以2500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其中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的荒漠化面积占全国的71.7%,草原的破坏带来了气候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恶化,严重影响着西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威胁到全国的生态安全。这种形势不仅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制约着全国的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西部地区占全国面积的71%,占全国人口的34%,占少数民族地区的80%,没有西部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另一方面,西部地区是中国的江河上游、风沙源头,这里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关系到下游和周边地区,必然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大神经,从而影响全国的生态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很显然,由于江河源头地区的森林被大量砍伐,湖泊和湿地萎缩,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致使长江水患不断发生,特别是1998年的特大洪水,给长江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因同样的原因,致使黄河下游流量减小,甚至频繁出现断流,从70年代开始先后出现20次,其频次、历时、河长在不断增加,最高一年断流226天,河长达700公里。长江和黄河,像横卧在祖国大地上的两条巨龙,无论哪一条河流的泛滥与断流,既非一日之患,也非一因所致,都会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地处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北方大湖&&&东西居延海原有水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哺育着长达200多公里的胡杨林。上千年来,这块林带与漫漫黄沙顽强对抗,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的生态屏障。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河水被截流,如今居延海已成为滴水不见的干湖,沦为我国沙尘暴的重要发源地。如此下去,这个地区很快就会变成我国第二个罗布泊,从而国家就会失去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军事支撑点,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地区可能成为我国下一个风沙牺牲品。由于西部地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具有丰富的沙源,因而形成了沙暴的源头。大家知道,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扬沙和沙尘暴频繁出现,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危害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它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日趋严重的重要标志和信号。这些也是我们观察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特别是生态环境形势的一个重要视角。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开始付诸实施。为了抑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趋势,国家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开发实施天然林保护、草原保护、江河上游水土保持、京津周边沙漠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开始对西部生态恶化的重要地区进行治理,这是顺应自然规律、恢复自然生态平衡所采取的唯一正确的抉择,&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但是,一些地区在区域建设和生态工程实施中,缺乏科学决策,顾此失彼,急功近利,出现了一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必须引起注意和加以解决的倾向。
  一是存在项目决策过于仓促、缺乏&环评&等科学论证的倾向。生态建设项目一般都是投资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大项目,应该反复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但近两年这些项目的科研工作很差,有的从提出到开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特别是因为这些项目都有&生态&二字,很少做环境影响评价,由此就会出现因领导决策失误即生态建设失误而造成新的更大的生态破坏。
  二是存在缺乏开发新思路和生态价值观的倾向。西部有些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在开发对象上还停留在自然资源即土地和矿产资源上;在开发手段上还停留在以政府为主、以资本投入为主上,有的地方盲目引进发达地区已落后的、淘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尤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在引进和开发方面只讲经济成本,不讲生态成本;只讲当前利益,不讲长远利益。如此下去,开发的收益远远抵不上为之而付出的生态成本代价,最后便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是存在有的生态建设项目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倾向。当前西部地区到处都在搞植被建设,有的想把珍贵的江河水引向荒漠,有的已经开始大面积开发地下水,铲除经过几千年自然演替而顽强生存下来的原生植被,再付出昂贵水资源代价来进行比较单一的种树种草。如果不引起注意的话,很有可能出现大面积地下水位的下降,以暂时的小片绿色换取长久的大片荒凉,最终受到自然界的无情惩罚。
  四是存在重破坏后的治理与建设、轻破坏前的预防与保护的倾向。自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在生态建设上加大了投资力度,但在生态保护方面投入很少,没有充分体现&保护优先&的思想。许多生态学者和环境保护者认为,我们现在进行的生态建设,绝大部分是对已破坏地区进行的治理与恢复。但在西部还保存着较大面积的、包括许多自然保护区在内的生态较好地区,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防线和最基本的生态家底。我们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加大投入进行保护的话,不久就会被破坏,就会变成新的生态恶化地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只重视破坏后的建设,而不注重破坏前的保护。因为破坏前的保护投入比破坏后的建设投入少,效果好。&亡羊补牢&给我们很深刻的启迪,&亡羊&后&补牢&固然是应该,但&亡羊&前&补牢&不是更好吗?如果只重建设,不重保护,就很难走出边建设边破坏、点上建设面上破坏、建设赶不上破坏的怪圈;很难改变多年形成的对大自然索取多、赋予少的&生态赤字&状况;也很难解决人工生态建设有所进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继续破坏长期对立的矛盾。
  选择&&&
  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在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地区进行开发的唯一正确的抉择。经济发展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条件,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内在动力。
  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作为一体化目标,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既不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环境,也不因消极保护而失掉发展经济的机遇;既要杜绝各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建设热&、&开发热&,又要解决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矛盾。
  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各级领导的头脑中重新树立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
  西部大开发与当初的东部沿海地区开发相比,自然条件、发展空间、社会经济环境截然不同。在条件方面,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我国是最秀美的,而西部地区最大的问题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体制方面,当时是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时期,而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成熟的时期;在经济方面,沿海地区是在我国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开始开发的,而西部地区目前面临的是内需不振、供给过剩;在政策方面,当年的优惠政策是&顺市场调节&,市场与政策的调节方向是一致的,而今天的优惠政策是&逆市场调节&,大部分是校正市场偏差的,二者的&含金量&大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大开发不能硬套沿海开发模式,必须有一个切合西部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开发新思路。而这种新思路的核心应该是从依赖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西部地区有着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但从长远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其资源的丰富程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实践也充分证明,资源丰富地区的发展水平未必就高,而资源缺乏地区也能达到比较高的发展水平。因此,发展经济仅靠比较优势是不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优势只有通过竞争优势才能实现。而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科技的关键是人才,西部开发关键在人。
  因此,西部大开发从内容到领域、从方法到手段都应有新的转变,由过去的主要开发物转变到既开发物又开发人,而以开发人为主;由过去的主要开发自然资源转变到既开发自然资源又开发教育、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而以开发后者为主;由过去的以计划手段和行政行为为主转变到以市场导向和企业行为为主。
  二、在整个生态领域中要真正树立起&保护优先&的思想。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切实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生态工作的重要方针即&保护优先&。这是对国内外经验教训和生态环境自然规律的科学总结。实践证明,对生态环境先破坏后恢复是付出巨大代价的,有些破坏严重的地区永远也不能恢复,只有&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最佳选择。西部大开发以生态作为切入点,首先是要保护,主要采用人工增加设施、自然增加植被的方式,对生态脆弱的潜在沙化地区实施抢救性保护;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对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大力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对生态较好地区和农牧区生态环境实施积极保护。其次是要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的方针,采取种植、抚育、飞播等综合措施,以科学的办法,尊重自然规律,对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破坏地区进行建设与恢复。
  三、在生态保护的全过程中特别要重视以德治理与以法治理的结合。
  环境保护是积德的事业。今天,当人类面对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而从价值取向上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才发现人对自然要承担道德责任。在现代文明的条件下,我们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把伦理道德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以德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使现代人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资源,规范人类对自然的行为,把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限制在生态系统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积极倡导在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改造、开发和利用自然,坚决反对对自然进行无限度、无休止,肆无忌惮地索取和掠夺的那种反自然的发展观。同时由于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大量的利益矛盾,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调节这个矛盾,只有以法办事,才能促进和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因此,要把已成熟的道德规范及时提升为法律规范,制定出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而实现以德治理与以法治理的有机结合。
  四、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中应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纳入进来。
  近几年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制度对推动各项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形成了只有与政绩有密切关系的政策和规划才能全面推动的情况,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目前有些地区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国策在领导那里&言高手低&、落实不力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像计划生育那样具体的硬性地把任务压到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目标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而且有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还存在着短期化、非协调化、形而上学化的倾向,在某种意义上导致领导者违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这不仅与可持续发展有冲突,也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集中反映了干部管理与事物管理严重脱节的弊病。尽管如此,我们要在完善的基础上继续执行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制度,并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纳入进来,使其更加长期化、协调化、科学化。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对目前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改进考核内容与考核办法;另一方面,国家应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研究,及早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指标体系,从目标上校正有些地区的短期行为,限制和惩罚那些为图政绩而牺牲长期发展为代价的决策者行为。
  五、在加强环境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倡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创新。
  人们在实践中看得十分清楚,在&人类与环境&系统中,人是主动的一方;在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中,发展是主要方面。所以,环境管理的实质是影响人类的行为,使人类的行为不致对环境产生污染与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管理主要是管理人类活动的。
  我国环境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快,已形成了总体规划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定量考核制度、污染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污染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成为环境管理部门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但这些制度大部分都属于污染治理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建章立制、机制创新工作任务艰巨,领域也十分广阔。比如,以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哪里发生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由哪里的主要领导负责为主要内容的责任追究机制;以所有的建设项目,特别是重要的综合发展规划和重大的生态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环境评价机制;以建设业主必须在经济上承担周边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任务,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人民为顾全上游利益而产生的经济负担进行补偿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补偿机制;以新增生态税或按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生态建设项目投资比例适当提取生态保护资金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投入机制;以在计算新开发项目和地区发展经济效益时要计算生态成本,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损失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评估机制;以对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在建设前摸底建档,在建设中现场监测,在建设后评估审计&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审计机制等等。
  通过这些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把西部地区建设成蓝天、碧水、青山、绿地,把祖国西部边疆装扮得更加美丽富饶,更加文明富裕。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凉山已成为西部大开发抢滩热土|项目|投资_凤凰资讯
凉山已成为西部大开发抢滩热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凉山成为本届西博会上的大赢家,凸显凉山已成为西部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招商引资的“强磁场”。
原标题:凉山已成为西部大开发抢滩热土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获悉,在西博会凉山投资推介会上,凉山州重点推出了包括黑色、有色、清洁能源、化工、农业产业化、旅游、现代服务业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在内,价值上千亿元的大单,最终35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204.6亿。至此,今年凉山已在省级平台招商引资签约75个项目投资702.8亿元。在西博会上,凉山还与澳大利亚、以色列、哥伦比亚、美国、波兰等五国联姻。凉山打造“通江达海”的西部地区经济桥头堡的基础已更加稳固和坚实。在凉山投资说明推介会上,凉山签署了与澳大利亚开展交流合作的战略合作协议、与以色列油橄榄产业合作协议、与哥伦比亚签署引进哥伦比亚咖啡的合作协议,与美国签署了三文鱼等冷水鱼养殖合作协议,与波兰开展珠宝加工与销售的交流合作协议。西部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凉山成为本届西博会上的大赢家,凸显凉山已成为西部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招商引资的“强磁场”。该州强力推进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工作。精心包装、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凉山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关联度强、市场前景好、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项目开展对外招商公关,形成了“以优势资源引进优质项目、以优质项目吸引规模资本”的招商引资路子。不断引进国内外大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先后与成都市、攀枝花市和川滇黔十二市州建立了区域发展合作关系,并与省级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确定了战略合作协定,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百凤翔集之地。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今年在西博会上,凉山通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和精心筛选,推出了涵盖三次产业的157个优质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133亿元。其中,现代农业类项目47个,总投资59亿元,包括投资4亿元的德昌县凤凰现代花木产业园建设项目、投资1亿元的木里现代畜牧业循环生态园开发项目、投资3亿元的盐源县核桃精深加工项目等;工业类项目51个,总投资275亿元,包括投资65亿元的盐源县煤炭资源整合开发项目、投资33亿元的普格县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30亿元的会东县综合循环磷化工项目等;现代服务业类项目34个,总投资127亿元,包括投资50亿元的喜德县红莫温泉综合开发项目、投资8.5亿元的雷波县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马湖景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投资5亿元的冕宁县嫦娥奔月———“八一村”航天文化生态旅游景区项目等;基础设施类项目27个,总投资672亿元,包括投资264亿元的西昌至泸沽湖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179亿元的西昌至昭通高速公路项目等。凉山要大发展,必须要大开放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凉山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凉山要大发展,必须要大开放”的发展理念,着力强化载体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体系,使“超常规服务、零障碍推进”的项目建设环境得到持续优化,成为凉山招商引资的“独家品牌”。同时,突出民族区域特色,优化投资软环境。以最优的政策环境、开明开放的姿态、最佳的服务环境感动客商,以最美的生态环境留住客商,保证让凉山成为外来资本投入的最佳地区之一和发展、发财的宝地。陈甫林 杨丽佳 成都商报记者 王荣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394240
播放数:418100
播放数:487612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